方剂学第十七章祛痰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喘促、痰涎壅盛 舌不能言
理解—脉证
▪
二陈汤是治疗痰的一个主要方剂、基本方剂,由于湿痰是寒性的,痰多了以后而产生的一些
症状,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甚至头眩心悸,说明中焦的气不升,由于有痰,所以清
浊也就难分了。所治是以舌苔白腻为主,脉滑而不数。
理解—方解
▪
半夏、橘红陈久者,至少是一年为好,因为半夏是燥的,橘红也是燥的,陈了以后燥性子就
理解
▪
枳实主要是通过它下气、破坚积、宽中,合起来就能更好地除痰。
▪
这个方子的特点就在于枳实和竹茹这两味药。
▪
生姜量的大小,由胃偏寒或胃不偏寒来决定,但它能止呕,这是必用的。
第二节 清热化痰
清热化痰剂
主治:痰热证。 主症:咳嗽、痰黄,粘稠难咯。 兼症:胸痛、眩晕、惊痫等。 常用药物:瓜篓、胆南星、贝母等。
理解--方解
▪
两个温胆汤,主要的药是橘红、半夏、枳实、生姜、甘草,一个有茯苓,一个没有茯苓。
▪
两个方子都有竹茹,是治虚烦不得眠很好的药,它的特点就是清而不寒,除虚烦,止呕逆,
祛痰和胃,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都有用竹茹一味治疗虚烦不得眠的方子,说
明古人已经发现这个用处。它是清虚热的药,但它不是寒性,同时能和胃祛痰,止呕逆。
使- 生姜 大枣 甘草
方解
(二陈汤)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行气化痰,消痞满
和胃,监制半夏毒性
配伍特点 温凉兼进 不寒不燥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 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
2.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经官能症、 急慢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 属胆郁痰扰者。
功用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咳嗽
病机
脾失健运,湿痰内生。 (肺)
咳嗽痰多 色白易咯 恶心呕吐 胸膈痞闷 肢体困重
或头眩心悸
苔白滑或腻 脉滑
症 状
脾失健运 (肺)
湿聚成痰
君:半夏 臣:橘红 佐:茯苓
生姜
乌梅 使:甘草
方解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燥湿化痰,理气行滞 健脾渗湿 制半夏之毒,化痰降逆,和胃止呕
十味温胆汤 组成:温胆汤 -竹茹(清胆和胃)
+ 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 无清热之功,有补养心神之力。 功用:化痰宁心 主治:痰浊内扰,心胆虚怯,神志不宁。
理解
▪
温胆汤成方在二陈汤之前,二陈汤是从
▪ 温胆汤来的,而不是温胆汤由二陈汤加味
▪ 而成的。
▪
▪ 温胆汤见于《备急千金要方》,与现在讲义上所的温胆汤不同,讲义上介绍的温胆汤多一个茯苓, 生姜的用量小,还多枣子,就是姜枣为引,五片姜,加个枣,而《备急千金要方》上的方子没有 茯苓,生姜是作为主药,而且用量特大,其他的药都是二两、三两、一两,惟独生姜用的是四两, 所以温胆汤在后世提出来好多的解释,各持己见。不管加不加茯苓,温胆汤完全说它寒的也不差。
在二陈汤的前提之下用一点乌梅,燥湿化痰而不伤津,就使正常的津液不伤,它不是敛肺气,而
是助长肺气,因为里面还有甘草,那么要祛痰外出,必须要有气,它起了一个帮助作用,把用量
控制的很少。
温胆汤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与用法]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各9g) 陈皮三两(12g) 炙甘草一两(5g) 茯苓一两半(5g) 生姜5片 大枣1枚
痰核瘰疠 软坚散结。
辨证施治 阴虚痰燥、痰从热化。
禁忌:
第一节 燥湿化痰
概念: 主治:湿痰证 主症:痰多稀白,咯出顺易,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 常用药: 燥湿化痰-半夏、南星 健脾理气-白术、陈皮
二陈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半夏 橘红各五两(各15g) 茯苓三两(9g) 炙甘草一两半(4.5g) 生姜七片 乌梅一个
清气化痰丸 明·吴昆《医方考》
组成
陈皮 杏仁 枳实 黄芩 瓜蒌仁 茯苓各一两 胆南星 半夏各一两半(姜汁)
功用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பைடு நூலகம்
主治
▪ ▪ 痰热咳嗽
病机 热痰蕴结于肺。
咳嗽气喘 咯痰黄稠 胸膈痞闷 甚则气急呕恶 烦躁不宁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症 状
君:胆南星 臣:瓜蒌仁 佐:杏仁 佐:黄芩 佐:枳实 臣:半夏 佐:陈皮 佐:茯苓 佐使:姜汁
祛湿等同于祛痰,这里所以选了茯苓、甘草,主要是通过益气。
▪
因为茯苓不仅渗湿利水,它具有先升后降的特点,还可以补益心脾之气,与其他的利水药不
同,它有益气的作用,通过益气的作用,通过益气增强运化水湿的作用。
理解—方解
▪
乌梅的问题,在煎服法里有生姜、乌梅,很少一点乌梅,每次服药为四钱,乌梅把核去了肉
就很少,肉不会有五分重,况且同时还有生姜,用这一点的好处是乌梅可以生津,乌梅可以敛气,
痰饮治则:
痰饮为水之渐,属阴邪。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调理脾胃 《医宗必读》:“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温肾制水 《景岳全书》:“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
治痰应理气 庞常安:“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矣”。
痰阻经脉 中风偏瘫偏枯 搜痰通络,行气 活血。
汤剂,水煎服。
[功用]
理气化痰, 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
病机 素体胆气不足
情志不遂
胆失疏泄
气郁痰浊
胆胃失和
胆胃不和
胆气不足 又情志不遂
气郁生痰 痰浊内扰
胆失疏泄
胆怯易惊 头眩心悸 心烦不眠 夜多异梦 或呕恶呃逆 眩晕,癫痫
苔白腻 脉弦滑
症 状
君-半夏 佐-陈皮
茯苓
臣-竹茹 枳实
清热化痰
宣降肺气,止咳化痰 清热泻火 行气化痰
收敛肺气 健脾和中
临床应用
1、治疗湿痰的基础方。 2、治疗痰证的通用方。 3、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 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导痰汤
涤痰汤
同
燥湿化痰,均由二陈汤加味
异
组成:二陈汤-乌梅
导痰汤 +菖蒲、茹、
+南星、枳实、
人参
功用:增强祛痰行气之力 而兼开窍扶正
主治:痰厥;顽痰所致 中风痰迷
减了,但不影响燥湿化痰的作用,而是缓和,就像方剂中的佐药一样,通过缓和而加强它的作用。
▪
由于二陈汤所治是水湿所生之痰,所以这两个药在治痰当中是主要的药,既能燥湿,又能行
气,一个向上,一个向下,陈皮理气是向上而散,半夏行气是向下而行,半夏还能散结,水湿聚
而成痰。
理解—方解
▪
茯苓,通过渗利水湿,减轻生痰之源,已成之痰需要化,未成之痰需要去,未成之痰就是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