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经典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难字辨音 则王(wànɡ)乎 觳(hú)觫(sù) 褊(biǎn)小 彼恶(wū)知之 挟(xié)太山 忖(cǔn)度(duó) 便(pián) 嬖(bì) 莅(lì)中国 商贾(ɡǔ) 赴愬(sù) 畜(xù)妻子 放辟(pì)邪侈 衣(yì)帛 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xiánɡ)序 孝悌(tì) 胡龁(hé)
归纳写作技巧: (1) 掌握心理,因势利导。 (2) 结构严谨,说理透辟。 (3) 善用比喻,气势迫人。 (4) 运用对比,加強说理。 (5) 善用修辞,增加文釆: 对比 对偶 排比 反诘 引用 比喻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 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 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 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 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 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 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 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公孙丑下》) 道义
任重道远 路,道路

彼恶知之
wū 哪里,怎么,疑问副词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è 不好 死亦我所恶 抑王兴甲兵…… wù 憎恶 难道,表反问语气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还是,表选择语气
不可遏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度,然后知长短 抑制,动词 duó 揣度,揣摩 duó 用尺量 duó 忖度,思考,斟酌

王请度之
猿猱欲度愁攀缘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物换星移几度秋
dù 渡过
dù 限度 dù 次
◎一词多义
以若所为 代词,这样 若 若是其甚与 像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如果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各位 诸 不识有诸 兼词,相当于“之乎”
牛何之 动词,往 王之所大欲助词,的 之 以羊易之代词,代牛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中心
思路
不忍之心
不为与不能 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
艺术特色
迂回曲折 气势磅礴 朴素真诚 比喻贴切
保 民 而 王
9. 孟子在本文如何用「因势利导」和「逐层推进」的论说技巧? 答:孟子巧妙地避开齐宣王对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询问, 改变话题,向宣王宣传「保民而王」的主张。 孟子运用的逐层推进的层次如下: 1) 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衅钟之事,说明他有不忍之心具备 「王天下」的条件。 2) 孟子替齐宣王开解,认为他並非吝啬只是「见牛未见羊」而 已。 3) 孟子举出「力足以举百鈞而不足以举一羽」和「明足以察秋 毫之末而见輿薪」两个事例,说明宣王之所以不行王道,是 「不为」,并非「不能」。又以「挾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長 者折枝」作譬喻,说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別。 4) 如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 可运于掌,然后指出推恩和不推恩的两种效果,清宣王考虑。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形容词作动词,敬爱;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形容词作名词,幼儿
危士臣
朝秦楚
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使动用法。 使……来朝见。
小固不可以敌大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势力;大的势力。
寡固不可以敌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少的一方;多的一方。
弱固不可以敌强 形容词用作名词。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
从而刑之 名词用作动词。加以刑罚。 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用作动词,穿。
吾何爱一牛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至于兄弟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然后从而刑之
吝啬;爱护,喜爱
• • • • • • • • • • •
◎通假字 ①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 ②王说(说,通“悦”,高兴) ③是折枝之类也(枝,通“肢”,肢体) ④盖亦反其本矣 ( 盖,通“盍”,何不。反,同“返”, 回到) 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⑥赴愬(愬,同“诉”,申诉) ⑦刑于寡妻(刑,通“型”,做榜样) ⑧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 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颁,通“斑”,杂色的花纹 或斑点) ⑩是罔民也(罔,通“网”,陷害)
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抵御 )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换 )( 应该,适宜 )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是 ) 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看见 )( 被 )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推及,推广到 )
“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 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 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 的,凡事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 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说: “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 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 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 省略句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将以衅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宾 语 前 置 句
是以后世无传焉 然则一羽之不举 臣未之闻也 舆薪之不见
莫之能御也
何由知吾可也
何以异于邹敌楚 哉? 未之有也
牛何之
状语后置句 王坐于堂上
吾何快于是?
天下可运于掌 树之以桑 构怨于诸侯 申之以孝悌之义 主谓倒置句 宜乎百姓之谓爱我也 若是其甚与?
……的原因;表结论
进而推及到;表并列关系
到了……;另提一件事
妻子儿女;妻子 中原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以凭借;表示许可 接着就……;表示结果或进一 步的行动
不识有诸?
之乎 之于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盖亦反其本矣!
则盍反其本矣。
何不
何不
是/乃仁术也 是/诚不能也 是/折枝之类也
判断句
是/罔民也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 非不能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 子
相关知识补充
孟子与《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 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 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 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 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 “亚圣”。
老吾老动词,尊重 老 以及人之老名词,老人 幼吾幼动词,爱护 幼 以及人之幼名词,孩子
王之所大欲 名词,君王 王 然而不王者 动词,称王 为长者折枝 介词,向 为 是不为也 动词,做
无以,则王乎
名词作动词用,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使动用法,远离。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形容词作动词,感到奇怪。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尽信书不如无书 ……
孟子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 其筋骨 ,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他的 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 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五十步笑百步。
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吝啬
爱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喜爱,喜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 视力 清楚,明白 贤明的 述说,谈论 讲,说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尽信书不如无书。
7、富贵不能淫(淫:使...迷惑)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9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攀登,爬 )
• ◎词语释义 •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 看得清楚。 • 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 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 “桑梓”是指故乡的意思。
主旨:
孟子避开齐宣王问询及齐 桓公、晋文公霸业之事,反而 向他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 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关心人民疾 苦,爱护百姓,推广恩德,便 能称王于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