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6.按给定的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针与时针,并比较所形成的 角的大小。
课后习题
5:00
2: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00
【参考答案】第一个形成的角最大,第二个形成的角最小,第三个形成的 角第二。
教学新知
角的初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有一个顶点和 两条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知识要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 识别角,判断角的大小。 2.在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知识梳理
知识点1:角的初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例】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直角
直角
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是直角?哪个比直角大,哪 个比直角小?
这个角是直角。
这个角比直角小。 这个角比直角大。
直角
锐角 比直角小
钝角 比直角大
1 拿一张纸,对折再对折,折出一个角。
你有办法知道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吗?
2 钟面上几时整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在钟面上画 时针和分针表示。
【讲解】第2个是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第1个没有顶点,不是角; 第3个边是弯的,也不是角。
知识梳理
【方法小结】判断是不是角,要抓住角的特点即“角有一个顶点和两 条边”,并且两条边都是直的来判断。
【小练习】下面的图形,有角吗?各有多少个角?
【参考答案】0个 3个 4个。
知识梳理
知识点2: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与所画边的长短 无关。 【例】判断:下面的两个角,大小一样。( )
【讲解】 说法正确,这两个角虽然所画的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两个角 叉开的程度一样,所以大小一样。
苏教版一、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归纳

苏教版一、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归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①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③三角形有三条边。
④钉子板上不可能围出圆。
2、利用物体画图形①用一个长方体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①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一、数的含义、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99,99添上1是100,读作一百。
2.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100是由100个一或10个十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4.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二、数的组成、读写、数位和计数单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个、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1个珠表示1,十位上1个珠表示10,百位上1个珠表示100。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3.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4.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四、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百数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五、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三位数大于两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
2.两个两位数比较,先看它们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
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用法。
(贵得多、便宜得多)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
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6、34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者6比37少得多。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需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会进行除法列竖式计算。
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读写,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他们会从右边起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并了解个、十、百是计数单位。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认识方向:学生需要了解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早晨起床时面向太阳则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以及指南针的指向。
认识图形:学生需要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会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特性。
以上知识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知识点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点: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络: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老师根据答复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络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外表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展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数学学习方法技巧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拟多,比方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屡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拟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方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
建议家长可以比拟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局部,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局部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围绕数的认识、数的加减法、十以内数加减法、数的认识与比较和得数;方向与位置;度量长度;数据收集、整理、表示与应用等内容展开教学。
以下是对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的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1.认识0-100之间的整数,学习数数;2.认识和术语100以内数的意义;3.学会读、写和比较100以内的整数;4.认识数表达法和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5.学会对100以内的数进行口算和心算。
二、数的加减法1.认识“加法”的概念,学会用算式表示加法运算;2.认识“减法”的概念,学会用算式表示减法运算;3.学习1-20之间的数的加法运算;4.学习1-20之间的数的减法运算;5.学习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6.复习和巩固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三、十以内数加减法1.认识十以内数和十的倍数;2.学会用持续加法、持续减法和奇偶法计算十以内加减法;3.熟练掌握十以内加减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数的认识与比较1.认识数的大小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2.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大小顺序;3.学会用数的洞和小于表示数的大小;4.学会用算算看、看看谁多等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五、方向与位置1.认识东、南、西、北等基本方位和方位词;2.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位置词;3.学会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排列顺序;4.学会用相对位置进行描述和指定方向。
六、度量长度1.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2.学会用直尺和卷尺量长度;3.学会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4.学会进行长度的比较和排序;5.认识周长的概念和单位;6.学会用周长单位计算周长。
七、数据收集、整理、表示与应用1.认识统计图表的作用和种类;2.学会收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柱状图;3.学会用图表阅读数据信息;4.学会用柱状图的数据进行加减法运算。
以上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努力提高数学水平,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相反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时: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有余数时:商×除数+余数=被除数3、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余数的单位一定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二、时、分、秒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9:00)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分针走1大格师5分钟。
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6、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
再看分针,判断是多少分。
分针指着几,几乘5的积就是分钟数。
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再看分针,分针指着3,3×5=15,走过15分钟,就是5时15分。
7、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如:上午8时到校,中午12时放学,学生在校多长时间?12-8=4(小时) 答:学生在校4小时。
8、当几时几分的分钟数不满10的时候,要把“零”读出来或写出来。
如:钟面上8时过五分是8时零5分或8:059、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秒针走1大格是5秒。
10、计算秒针经过时间的方法:(1)先用终点-起点,算出大格数。
(注:起点是12的时候,把12看作0)如:秒针从2走到8,大格数是:8-2=6秒针从12走到8,大格数是:8-0=8(2)再用大格数X5,算出小格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及重难点整理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知识点梳理二、教学注意事项1.关注操作 通过操作,帮助学生体会、发现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得出“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
2. 强调竖式计算三步骤:一除(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二乘(商与除数相乘),三减(被减数减商与除数的积)。
3. 提醒注意:检查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4. 结合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5. 结合生活经验,灵活的判断余下的部分是“舍去”还是“加上”。
三、典型试题1.÷ =7……6, 最小是( ),这时 是( )。
2.端午节妈妈包了50个粽子,每盘放8个,她最少再包( )个,每盘的粽子数正好相等;最少送掉( )个,每盘的粽子数也相等。
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例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例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
例3:认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本含义: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要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会读写有余数除法算式。
写:规范书写被除数、除数、商在除法算式中的位置。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解决实际问题:灵活判断余下的部分是“舍去”还是“加上”。
3.有30支铅笔,每个小朋友分得4支。
右面的竖式中,表示已经分掉的铅笔支数是哪个数?230 284.东东做了一个灯笼需要7分钟。
照这样的速度,他做了60分钟,最多能做几个灯笼?解析:1. 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剩下的部分不够再分一份,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反过来,除数要比余数大。
所以本题除数比余数6大,最小是7,这时被除数是55。
2. 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最少再包的个数和余下的个数合起来应该正好能再分一盘,思考:()+余数=8,通过50÷8得出余数是2,所以最少再包6个。
把余下的送掉就能正好分完,所以最少送掉2个。
3.结合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一除,二乘(商与除数相乘),三减。
其中“二乘”表示的就是已经分掉的铅笔支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收集(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者求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列式:较大数-较小数=多少。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列式:一个数+几=多少。
(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列式:一个数-几=多少。
(4)把一个数平均分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列式:一个数÷几份=每份是多少。
(5)把一个数按几个一份分一分,求可以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列式:一个数÷几=几份。
(6)求一个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用除法计算。
列式:较大数÷较小数=几个。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列式: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8)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几×几=多少。
(9)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一个数×几倍=多少。
(10)被除数÷除数=商72÷8=9 读作:72除以8等于9。
●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1)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7×8=56 读作:7乘8等于56。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乘数。
(1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0÷3=3……1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商=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13)米用字母“m”表示;分米用字母“d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毫米用字母“mm”表示;1米=10分米(1m=10dm),1分米=10厘米(1dm=10cm),1厘米=10毫米(1cm=10mm),1米=100厘米(1m=100cm),1分米=100毫米(1dm=100mm),1米=1000毫米(1m=1000mm)。
(14)1小时=60分1分=60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一、知识点梳理归纳一、有余数的除法1.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如果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地重复出现。
如果除数是5,被除数每增加5,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3、4、0、1、2、3、4地重复出现。
(书第7页第12题)二、时、分、秒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有1大格是1小时。
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
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三、认识方向1.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
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面对北极星方向,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3.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4.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
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量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没有重合就不是直角。
5、三角尺都有(1)个直角和(2)个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7、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答:拿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10、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11、拼角:一直(角)加一锐( 角)就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12、当钟面上是(3)时整和(9)时整时,时针和分针都成(直)角。
同步练习题一、填空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3.拿一张长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 )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4.角的大小与( )无关,与( )有关。
5.在钟面上,3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 )角;7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 )角;8时半时针和分针组成( )角。
二、选择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其中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
A.1 B.2 C.32.三角尺上最大的那个角是( )角。
A.钝B.直 C.锐3.左图中有( )个角。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一样,
统计结果也不相同。 2、整理数据方法:可以用画“正”,√,○,□或△等符号来表 示一个人或一种事物,但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比较简 便。 3、应注意事项:(1)整理时一定要细心,注意不要遗漏,也不能 重复。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
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 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 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 1 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 1 厘米,教 室门高约 2 米,数学书长约 20 厘米,书桌高约 7 分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 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 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 12 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 6 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 3 时和 9 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
在 12 和 1 之间,算 12 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 5 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 时 50 分;(2)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
进率是 10。
3、长度单位换算: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
米 1 米=100 厘米 1 分米=100 毫米 1 米=1000 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
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梳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梳理
一、数与计算
1.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理解除法的意义
和竖式计算的方法。
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并知道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2.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学生将学习如何读、写万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和
数位的概念。
能够比较数的大小,并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3.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性质,掌握加减法的基本算法。
二、图形的初步认识
1.平面图形的认识:学生将学习并识别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三角形、圆形等。
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如平移和旋转。
2.方向的认识:学生将学习如何辨认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能够
根据给定的方向进行简单的空间推理和判断。
三、数据的初步认识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如通过调查或
实验收集数据。
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并能够绘制简单的图表,如条形图或统计表,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2.数据的简单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如计算数据的
平均数或比较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复习苏教版
知识点
一、认识角
1、角的特色:一个极点,两条边( 直的 )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相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关。
3、角的画法: (1) 、定极点。
(2) 、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 、画另一条边 ( 直角时,用直角边瞄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色,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
点与被比较角的极点重叠在一同,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
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
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练习题
1.一个角是由()个极点和()条边构成的。
2.一个三角板有()个角,此中有()个直角,()个锐角。
3. 红领巾上有一个()角,两个()角。
4.在我们学过的角中,()角比直角小,()角比直角大。
5.数图形,按要求填空。
角的初步认识
()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个角
参照答案
1.一个角是由( 1 )个极点和( 2 )条边构成的。
2.一个三角板有( 3 )个角,此中有( 1 )个直角,( 2 )个锐角。
3.红领巾上有一个( 3 )角,两个(锐)角。
4.在我们学过的角中,(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数图形,按要求填空。
角的初步认识
(8 )个锐角(2)个直角(6)个钝角(16)个角。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一、加法与减法运算1.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运用列竖式,分步计算,注意进位与退位。
2.加减法的应用: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进行加减法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运算1.乘法概念:掌握乘法的定义,并运用这一概念进行实际计算。
2.乘法口诀:熟记1-10的乘法口诀表,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乘法过程和结果。
3.除法概念:理解除法的定义,熟悉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4.除法的运算:能够运用除法的定义进行实际计算,掌握列竖式除法的方法。
三、简单的几何图形1.直线、曲线与折线:能够分辨直线、曲线和折线,并能够绘制和描述它们。
2.闭合图形:包括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能够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绘制和命名。
3.平行和垂直: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能够判断直线之间是否平行或垂直。
四、分数1.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含义,了解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2.分数的比较:能够用大小关系符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3.常见分数:熟练掌握常见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半、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等。
4.分数的运算: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
五、时间和日历1.读写时间:掌握读写时间的方法,包括“时:分”和“日/月/年”。
2.时间的计算:能够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包括时差和分差。
3.日历的使用:了解简单的日历概念,能够根据日历进行日期的查找和计算。
六、长度、质量和容量1.长度的测量:能够使用尺子或其他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熟悉米、厘米和分米的换算关系。
2.质量的测量:能够使用天平或其他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熟悉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3.容量的测量:能够使用容量杯或其他测量工具进行容量的测量,熟悉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七、数据与图表1.数据的收集:能够根据实际情境收集相关的数据。
2.数据的整理与表达:能够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等形式进行表达与分析。
(完整版)苏教版下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 知识点梳理

例1 写出下列各数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798≈
2958≈
1178≈
2042≈
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一、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 2.10厘米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
例1 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分米=( )厘米
4厘米=( )毫米
2米=( )分米
90毫米=( )厘米
例2 在里填填“<”“>”或“=”。
40毫米○4分米
2厘米○20分米
100毫米○1分米
8米○800厘米+20厘米
第六单元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
一、口算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不进位:35+24
读法:9除以4等于2余1.
例2 19÷9=2……1读作:(
)
19是(
),9是(
),2是(
),1是(
)。
例3 41÷5=8……1读作:(
)
其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例4 被除数是73,除数是8,商是( ),余数是( )。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第四单元 认识万以内的数
例1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①(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②1000里面有( )个100,( )个10,( )个1。.
③比299大1的数是(
)。
例2 读出下面各数,并填空。
800 读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60分钟再减。
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7、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
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依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地图上的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标出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1)看路线图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3)根据目标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一般以“在”字后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以“的”字前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5、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6、指南针:红色指针指针北面,白色指针指着南面。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
树叶:较疏的向着北面,较密的向着南面晴朗的夜间: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1、数位顺序:(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相邻两个数位之间是十进率: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百是1000,10个千是10000。
(3)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2、万以内数的读写:(1)写数时从最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哪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写数用阿拉伯数字1,2,3,……(2)万以内数的读法: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从高位读到低位,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读数时用语文汉字:一、二、三……,十,百,千,万3、认识算盘上的数:在算盘上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4、比较数的大小:(1)数位不同的: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少的数就小。
(2)数位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那么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5、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一个数接近几百或几千就近似于几百或几千。
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1)一般接近几百看十位: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写百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就要把百位上的数字再加1。
(2)一般接近几千看百位:如果百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写千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大于5,就要把千位上的数字再加1。
6、用几个数字组数:可以把数字依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组合排列。
要组成最大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大到小排列;要组成最小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小到大排列。
如果有0,0不能排在最高位。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长度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1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
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口算两位数的加法:(1)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2)一个两位数加另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剩下的一位数。
2、口算两位数的减法:(1)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减,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减,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2)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被减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3)把减数凑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用它们的差再加上多凑的数或减去少凑的数。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计算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
4、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1)计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加法验算方法: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后再加一遍,两次得到的结果相等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不正确,需要重新计算。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笔算方法:(1)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2)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如果十位上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先传递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再计算。
(3)减法验算方法:差+减数=被减数(最常用的);被减数﹣差=减数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认识角(1)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角的尖尖的部分是顶点,两条边是直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把物体剪掉一部分再数角时,剪的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
2、认识直角、锐角、钝角(1)直角:直角的两条边垂直,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2)锐角、钝角:以直角作为衡量标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3)比较角的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先把角的顶点与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另一条边若与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就是直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内部就是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外部就是钝角。
(4)钟面上的角:钟面上3时整和9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直角,1时整、2时整、10时整、11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锐角,4时整、5时整、7时整、8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钝角,6时整分针和时针成一条直线。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一样,统计结果也不相同。
2、整理数据方法:可以用画“正”,√,○,□或△等符号来表示一个人或一种事物,但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比较简便。
3、应注意事项:(1)整理时一定要细心,注意不要遗漏,也不能重复。
(2)在进行数据整理时,题目要求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要求的就用画“正”字的方法。
(3)在进行数据的统计时,合计的数据要用数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