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考点】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知识框架图
马原思维导图
![马原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2e7cd95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3.png)
马原思维导图马原思维导图一、马原概述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进行概括和归纳的思想方法。
马原的核心内容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
二、唯物论和辩证法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统一的,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分析。
2. 唯物主义观点:承认物质存在是客观独立于意识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量变和质变、否定之否定等。
三、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2. 社会形态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3.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历史是客观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四、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 社会主义意义:消灭剥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
4. 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 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和制度设计。
2. 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共同富裕。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六、总结马原思维导图中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理论体系。
通过对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系统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原思想。
马原的研究和运用对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图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036c178884868762caaed510.png)
四种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 从抽象到具体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1
认识的发生
认识的发生与本质 认识的本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认识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论
认识发展的规律和意义
真理及其客观性和具体性
真理发展的规律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和谬误
主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义
起源: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的
私有制为基础的
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②
形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成
货币流通规律 − 纸币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发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实质
展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历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史
新变化 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进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和
政治制度的变化
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历史地位 发展趋势
8
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 代表人物、贡献、局限性
7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 特征: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自由调节
形成:自由竞争 → 生产集中 → 垄断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资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最根本特征:垄断统治、金融资本、资本输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a874f7cb02768e9950e73834.png)
马克思主义
主要来源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来源
阶级和实践基础
无产阶级及其工人运动实践
德国古典哲学
理成分
最鲜明特征 强大生命力根源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统一的关键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最彻底的本质属性
科学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 一定会实现 偶然: 机遇 对立统一
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大量的偶然行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对立统一
在现实中是否有依据
现实可能性
依据很充分(eg:让一个人登月)
有
可能性 一定能变成现实的
抽象可能性
层次性
开放性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实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运动=变化>发展
永恒发展
新旧事物的关系
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不可战胜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过程性
任何事物都要放在这个事物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去理解 现存事物都是应该灭亡的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知行合一(认为实践和认识是一个东西)→正确说法:实践和认识要统一
错误的词:知行合一/直观/滞后/先导
注解
直观→正确说法:能动:创造性再现 滞后→正确说法:认识也有超前的
先导(实践是认识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先导×)正确说法: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是事物实践的先导
感性认识:观察、看等通过五官从实践中直接获得
人的认识能力提升有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反复性和无限性无限性实践认识实践无限循环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正确的认识这里的客观性不是指客观实在意识之外而是指内容是客观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规律是客观特性绝对性只要是真理就具有不可推翻性因为真理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的认识真理一定是对真理正确的认识相对性每一个阶段时期的真理只能是近似的正确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关系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真理和谬误认识的结果真理和价值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谬误错误的认识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对立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转化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价值特性主体性主体不同价值会有所不同社会历史性历史阶段不同价值不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唯物史观人类历史本身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技个人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群众使用价值商品及其二重性价值具体劳动劳动及其二重性抽象劳动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08ee5c82581b6bd97f19ea95.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bd7be31279563c1ec5da71dd.png)
7
劳动力商品
基本条件①②、标志 特点①价值②使用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所有制(经济)
所有权(法律)
实质
生产过程二重性 劳动过程(特点①②)
剩余价值(m)
价值增殖过程(必要劳动、剩余劳动)
生产资料
资本(带来 m 的价值)
劳动力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率
m’=m/v
生产 m 方法 绝对 m
国际垄断同盟:形式①②+调节机制、作用①②
垄断资本主义:特征①②③④⑤、实质
当 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①②③④、动因①②③、后果:积极+消极
代
资
义 政治经济新变化 ①②③④⑤
新
变
新变化原因 ①②③④
化 新变化实质①②
历史 地位 发展 趋势
历史地位 历史进步性①②③
局限性
代替必然性 ①②③④
代替长期性 ①②③
真理
对立统一①②③④
谬误
坚持真理,修正谬误
原因 ①真理本性②实践特点
真
理
检验标准:实践
确定性--唯一性
与
不确定性--条件性
价
含义
值 的
价 特性 ①②③④
辩
含义、特点 ①②③ 实践标准、人民标准 值 价值评价
证
功能 ①②③
统
价值观 含义、作用 ①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
统 体现 ①②③
一 要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结构图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科学内涵:(不同角度,不同内涵)
产生条件 ①时代产物②革命实践③理论来源④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0dd3e5cd84868762caaed5f5.png)
2015/7/4
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反映论
可知论——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
(2)能动的
能动的反映论——直观的反映论
(3)结论:
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要点结构
2015/7/4
原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的结构
主体、客体、中介及其关系
• 矛盾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 心线索
• 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矛盾分析法。
– 矛盾、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
•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方法;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方 法
2015/7/4
•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 有与生产社会化
生产相对过剩 有效需求不足 交换无法正常完成——经济危机
• 马克思关于危机根源的逻辑 • 资本制度的内生矛盾:生产资料的资本家
占有制度——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 化—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透支消费— 违约率上升—经济危机。
系
(4)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015/7/4
一 关于社 会结构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生产资料
劳动者
生产资料 所有制关系
经济结构 (阶级结构)
经济 基础
人们在生产的地位及相 互关系
意识结构
政治结构
2015/7/4
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
产品分配及由此 决定的消费关系
生产力
生产 关系
上层 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 (观念上层建筑)
马原的知识框架图第一章
![马原的知识框架图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50c912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c.png)
马原的知识框架图第一章导言在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了解其知识框架图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框架图,将其分为不同的章节,便于读者系统地学习和理解。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原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对资产阶级哲学的批判和继承,形成的一种科学的哲学体系。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德国。
1.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对事物内部矛盾的正确认识,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3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指的是人类运用自然力量和劳动力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和方式,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
1.4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发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1.5 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基础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根本观点、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达。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际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地德国,到俄国、中国等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导思想。
总结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基本原理。
通过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框架图,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和方法,为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和推动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指导。
注意:本文档中的关键词未包括在禁用关键词列表中,但如果需要避免使用这些关键词,请编辑并重新提交您的要求。
马克思基本原理框架图
![马克思基本原理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2beaf9590740be1e640e9a42.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文案大档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902551e80b1c59eef8c7b49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结构图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狭义科学涵义广义时代背景产生的背景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列宁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立场:阶级性基本内容理论品质社会理想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辩证的唯物论)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意识的起源、本质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客观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普遍性:联系与系统多样性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事物存在的质、量、度量变质变规律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及意义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原因和结果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归纳与演绎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论:认识是在主体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真理的具体性真理与价值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存在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史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唯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物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产生:原始积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简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基本属性基本矛盾商品价值价值量产生: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本质:一般等价物价值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配置资源、刺激生产、择优汰列实现:有赖于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知识结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基本条件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特点劳动过程:劳动的二重性内涵:生产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积累理论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内涵——本质——源泉——影响因素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积累结果: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剩余价值流通理论购买阶段——货币资本阶段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资本循环售卖阶段——商品资本前提条件:空间并存于时间继起单个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影响因素固定资本生产资本构成资本周转流动资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出发点、核心问题、理论前提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社会再生产:简单、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和平均利润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剩余价值的主要具体形式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主要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根源周期性劳动资料:厂房、机器、设备——固定资本预不变资本生付劳动对象:原料、燃料、辅料产资流动资本资本可变资本——转化为劳动力资本本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垄断资本、垄断利润、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形式、作用经济全球化:表现、动因、后果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阶层、阶级机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历史过程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两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无产阶级革命、苏俄探索“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内涵和依据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核心——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经济:公有制、共同富裕、按劳分配政治: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文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以人为本、和谐社会首先取得胜利的原因——道路的多样性落后国家建设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发展社会主义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新型政党:产生条件——根本目标——宗旨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原则地位作用:领导核心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立场方法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展望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基本特征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历史必然性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长期的实践过程资本主义的灭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第一章
![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03cf37c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3.png)
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第一章引言“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共产党员必备的理论基础。
本文档将介绍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中的第一章内容,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1.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发展的整体,资料存在客观规律性,人类社会也是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并突出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1.2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中两种根本相反的立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现实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论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1.3 辩证观的基本原则辩证观指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所包含的关于决定世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观点。
辩证观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立统一规律、事物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事物的多样性等。
1.4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吸收了古代希腊哲学的“永恒规则”思想,受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康德哲学和法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启发。
1.5 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是哲学思想中两个对立的体系。
形而上学强调事物的片面性和静止性,认为事物只有一种固定的本质和属性;而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内部矛盾,认为事物是一个矛盾统一的整体。
结论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辩证观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渊源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这些内容为理解和应用马原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注意:以上内容为马原理的知识框架图第一章的概览,详细内容可以参考相关马克思主义教材和理论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eda399d3d5bbfd0a79567370.png)
(3)结论:
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2015/7/4
要点结构 原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的结构
主体、客体、中介及其关系
(2)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3)方法论意义
2015/7/4
要点结构
原理: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2015/7/4
返回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 立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 发展的前提 (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 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 用 (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2015/7/4
第 三 节 资 本 主 义 政 治 制 度 和 意 识 形 态
2015/7/4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 职能: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 安全及利益。 • 本质: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 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治制度、政权组织制度、 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 本质是为资产阶段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段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 政治工具 •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 治阶段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垄断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垄断的实现形式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的形成与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垄断资本扩展的经济动因
垄断资本在世 垄断资本扩展的基本形式
界范围的扩展 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社会经济后果
垄断资本的国际组织
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类
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社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论)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中介
物质生产实践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政治实践
实践论
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的新形势:虚拟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在认识活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发展中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
共 展望未来共产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规律,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产 主义新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主
的基本特征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义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崇
实现共产主义是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要求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
历史规律的必然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2、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绪论
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科学性 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实践性 人民性 发展性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
资本主义政治 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
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文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垄断的含义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界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观
的
发展观
物
内容与形式
质
本质与现象
性 事物的联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与结果
唯物辩证法
及 系和发展
必然与偶然
其
现实与可能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
资本的原始积累
本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主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义
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特点
的
货币转化为资本
本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质
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规
律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造世界相结合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 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及其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律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积累
资本循环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 资本的循环周转 资本周转
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与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框架图
导论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实现理论创新和实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践
真理的属性 真理的绝对性
与
真理观
真理的相对性
认
真理与谬误
识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及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
其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发
价值的含义
展
价值观 价值的基本特性:主体、客观、多维、社会历史性
规
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会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及
社会历史发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