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病例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广谱抗菌西药治疗,观察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诊断患者有宫体压痛、附件区压痛或者宫颈触痛,进行宫颈或者阴道检查可见有异常黏液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白细胞,b超检查可见一侧或者双侧的输卵管增粗,可伴有盆腔积液以及输卵管卵巢肿块。

经盆腔b超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盆腔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破裂、正常排卵以及黄体破裂。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青霉素类、头孢类或者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或者替硝唑治疗,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红藤煎保留灌肠治疗,配方为:30g红藤、30g蒲公英、30g紫花地、20g败酱草以及10g 赤芍,对于有炎性包块的患者加用莪术、桃仁以及三棱各6g,对于腹中冷痛严重的患者加用9g附子,对于腹痛比较严重的患者加用延胡索和香附各12g,保留灌肠每天1次,3周为1个疗程,连续
治疗2个疗程。

水煎中药浓缩溶液至100-200ml,灌肠时药液加温至感觉温度舒适为宜,通常为38℃左右,给药时取侧卧位,使用细导尿管插入直肠约10cm,灌入药液,约20min灌注完毕,拔出导管,卧床休息0.5h,保留约24h,每天保留灌肠1次,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 痊愈: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盆腔b超检查可见附件增厚减轻或者炎性块物缩小,盆腔积液减少。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变或者进一步加重。

有效=痊愈+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48例,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40例,有效率为80%,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随访1年1例复发,对照组患者3例患者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4例发生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随访1年8例复发,两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盆腔炎性疾病的最低诊断标准为子宫有压痛、附件压痛或者宫颈举痛,下腹压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可大大增加诊断盆腔炎性疾病的可能性。

其特异性的诊断标准包括进行子
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检查可见输卵管管壁增厚,盆腔有游离的液体,管腔有积液[3]。

以往临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以经验用药为主,多采用广谱抗菌药物联合甲硝唑治疗,但单纯使用这类药物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会存在长期用药产生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高等诸多问题[4]。

而临床上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直肠给药可以不经消化道直接作用病灶,部分药物直达盆腔,局部浓度高,作用效果好。

避免刺激胃肠,且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以免对肝脏产生不良反应[5]。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观察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肯定了广谱抗菌药物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最好在夜间用药,最好为便后灌肠,月经期停止灌肠,月经干净后3d用药。

总而言之,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盆腔炎性疾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童晓文,王建军.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9,30(8):6-9.
[2] 封雪琼,熊彩兰.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5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641-642.
[3] 卓开华.临床病例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j].
当代医学,2010,16(7):15-16.
[4] 王志舟.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21):3485.
[5] 王艳萍.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与诊断要点[j].中国社区医师,2009,18(25):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