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之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政策之争
作者:安文静曹若楠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7期
摘要:近年来,张维迎和林毅夫的争论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实质是产业政策之争,本文将从产业政策的含义出发来剖析张、林所谓的产业政策,并对两位的产业政策之争的观点进行整理,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字:产业政策政府市场
一、产业政策的含义
关于产业政策的概念,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至今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截止目前的研究文献大体上将定义聚焦在“功能”上。
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将其理解为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其二将产业政策理解为是弥补市场缺陷的政策。
其三将产业政策理解为产业赶超政策,即工业后发国为赶超工业先进国家而采取的政策总和。
屈运炳(1988)认为产业政策是指导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发展目标,调节各个产业之间的互相关系,引导微观经济活动的综合政策体系;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要求,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手段,是整个经济政策体系中的核心政策[1]。
黎文靖和李耀淘(2014)认同以下定义,认为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增长目标,通过多种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的政策措施。
基于该定义,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的调整、供给总量的增长两个方面[2]。
Weiss(2011)将产业政策定义为设计用来对某一产业(区别其他部门,一般为制业)施加倾向性资源配置影响的政策干预措施,产业政策的功能是资源引导[3]。
二、张维迎、林毅夫所指的产业政策
张维迎和林毅夫两位经济学家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引起了学术界、产业界、政策制定部门与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两位经济学家的二十年之争,发现他们虽然可能在政府的经济发展中的一般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分歧,但具体到目前引起争论的创新,与产业政策的关系问题上,其实各自的观点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相反,产业政策争论的焦点在于对产业政策的界定。
从两位学者争论来看,张维迎教授所关注的产业政策实际上指与某种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有关的政府支持政策。
涉及到所提到的新技术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政府政策制定人员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专业知识和判断问题,以及与企业家相比,在这点上,谁优谁劣的问题。
与此相反,林毅夫教授所谈的产业政策涵盖了多有政府参与、并最终有利于某一个或某
一些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它包括了市场制度的建立,知识产权的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正向外部性的公共产品等等。
张维迎教授所讨论的产业政策看上去是一个比较狭义的产业政策,而林毅夫教授所讨论的产业政策实际上是一个更为广泛的产业政策。
三、张、林观点综述
张维迎教授主张“无为的政府,自由的市场”。
这是一种极端的理想状态,因为没有绝对无为的政府,也没有绝对自由的市场。
林毅夫教授主张“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肯定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
“有为的政府,有效的政府”,注重效率和操作性,无疑是对的。
张维迎教授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
张维迎教授认为,产业政策任然遗留着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认为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甚至会扼杀企业家精神,滋生寻租和腐败,对于创新并无益处,不可预见的,并终将失败;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试验的自由,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企业、任何行业任何特殊的政策。
产业政策注定会失败。
林毅夫教授则认为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产业、选择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有效的市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为的政府”也必不可缺。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用产业政策经常失败,除了执行能力的问题外,究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容易处于赶超的目的,而去支持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中缺乏自力更生能力,只能靠政府永无止境的保护补贴来生存。
林毅夫教授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根据现有产业和国际前沿的差距,将我国的产业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
张维迎教授提出了林毅夫教授在产业政策的四个错误:(1)后发国家保持长时间持续增长很难说是奇迹;(2)发挥比较优势与强调政府作用存在矛盾;(3)企业家精神与产业政策存在矛盾;(4)重新思考战略与体制的关系。
对此,林毅夫教授回应了张维迎教授指出的四个错误。
(1)张维迎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之前之所以发展不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自由;(2)认为比较优势存在静态和动态之分,在发挥动态比较优势时,政府的作用很关键;(3)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国富论》里没有提到,但是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熊彼得做了深入的阐述;(4)认为,在结构变迁过程中,如果政府不因势利导解决问题,不对基础科研、基础设施、教育、金融等进行完善,那么企业家精神也发挥不出来。
今年11月9日迎来了张维迎和林毅夫两位经济学家关于产业政策思辨会,两人观点继续在此次思辨会上争锋相对。
率先登场的林毅夫教授以《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为题发表演讲,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有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也必须有因势利导的有为政府,并指出二战后在25年或更长时间里实现经济每年增长7%以上的13个经济体,共同特点即包括有效的市场、积极有为的政府,且都有产业政策支持新产业发展。
随后登场的是张维迎教授,针对林毅夫教授提出的论点、论据进行了反驳,着重提出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并认为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激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注定失败,应该为企业家施展手脚废除障碍。
四、总结
对于张、林产业政策之争,我个人是比较赞同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张维迎教授的观点的确太过极端,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企业、任何行业任何特殊的政策”,林毅夫则撰文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都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抛开个人偏爱,中立的去评价两位学者的争论,他们没有争论的必要,开篇我就两位经济学家关于产业政策定义进行了阐述,他们所指的范畴不一样,因此没有谁对谁错。
参考文献:
[1]屈运炳.产业政策的含义与产业政策的制定[J].财经理论与实践.1988(4).
[2]黎文靖,李耀淘.产业政策激励了公司投资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4(5).
[3]Weiss,J.Industrial Polic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Working Paper.2011.
[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杨帅.产业政策研究:进展、争论与评述[J].现代经济探讨.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