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水平划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开采近水平煤层的矿井,尽可能使井筒靠近储量 中央;
(7)煤系基底有丰富含水层的矿井,既要考虑井筒到 最终深度仍不穿过丰富含水层,又要考虑初期工程量 和基建投资,还应考虑煤柱损失。
1-井筒位于煤层底板;2-井筒位于煤层顶板; 3-阶段石门;4-工业场地煤柱边界线
急倾斜煤层开拓的井筒位置
1
井筒位置必须为 合理布置地面工 业场地创造有利 条件。
φ C 4φ
γ
β
1
B4 1 2
A4
1 2
3
2
1-井筒;2-石门;3-富含水岩层;4-需保护的场地范围
立井井筒沿煤层倾向位置的几个原则方案
井筒位置比较
井筒位置
优缺点
B处 石门总长度较短,沿石门的运输工作量较少
A处 石门工程量稍大,但初期工程量及投资较少、建井期较短
C处 初期工程量最大,石门总长度和沿石门的运输工程量也较大, 但对开采井田深部及向下扩展有利
(一) 斜井—立井综合开拓 副斜井(强力带式输送机)主立井的开拓方式适合于大型矿井。
(二) 平硐—立井综合开拓 主要是利用立井的优点,解决通风困难和井田深部辅助提升问题
(三)平硐-斜井综合开拓
1 第一水平 - 47 第二水平 - 112
第三水平 - 262
第四水平 - 412
2
5 A1 A3
3
5 F12
15~60 15~90
<60
提升方式 带式输送机
串车 箕斗 无极绳
I 9
立
井
6
单
水
6
5
平
带
3
区
4
7
1 2
式
I
8
开
拓
1
2
4
3
矿井生产 能力/万ta-1
30
60 90 120 150 180
主井井筒装备
一对双层单车 (1t)罐笼 一对6t箕斗 一对9t箕斗 一对12t箕斗 一对16t箕斗 一对16t箕斗
装备一个井筒提升,另设一个通达地 面的安全出口。
1.井筒沿井田走向的位置
在井田中央;当井田储量呈不均匀分布时,应在储量分布的中央。 避免井筒偏于一侧,造成单翼开采不利局面。
2.井筒沿煤层倾向的位置
(1)斜井开拓时,斜井井筒沿煤层倾向的有利位置主要是选择 合适的层位和倾角。
(2)立井开拓时,井筒沿煤层倾向位置的几个原则方案见下图
走向平硐示意图
5
43
3
1
2
2
1
(a)
(b)
1-主平硐;2-运输大巷;3-回风石门;4-回风平硐;5-回风井
垂直走向平硐开拓示意图
+ 690
+ 550
m1 m2 m 3
阶梯平硐示意图
+ 400
优点
1.开拓形式最简单、最有利; 2. 出 煤 不 需 提 升 转 载 , 环 节 少 , 系统简单,设备少,地面设施 简单(无井架、绞车房); 3. 不 需 较 大 的 井 底 车 场 及 其 硐 室; 4.施工速度快,建井快; 5. 无 需 排 水 设 备 , 利 于 预 防 水 灾。
顶板穿层斜井 从顶板穿入煤层的斜井称为顶板穿岩斜井。 适用于倾角小的煤层
1
2
5
3
4
底板穿层斜井
从煤层底板穿入煤层的斜井称为底板穿岩斜井 适用:较大煤层倾角
+ 35.5
- 112
2
1
3
- 312
4
表2-1 各种斜井提升方式的适应条件
斜井倾角 <17° <25°
25°~35° <15°
矿井年产量 /万ta-1 >60
2.选择和开拓方式相适应的运输提升方式。确定井 筒、巷道断面的基本尺寸,进行主要运输设备选型。
3.按一定比例画出井筒、巷道断面设备布置图。
1、双提升井筒 2、多提升井筒开拓 3、单提升井筒开拓
准备两个提升井,一个为主井,担负提 煤;一个为副井,担负人员、设备、材 料、矸石等的辅助提升。
在一个井田中,装备两个以上的提升 井筒开拓整个井田。
平硐沿煤层走向开掘,把煤层分为上、下山两 个阶段,具有单翼井田开采的特点。
根据地形条件,平硐可由煤层顶板进入或由煤 层底板进入煤层。平硐将井田沿走向分成两部 分,具有双翼井田开拓特点。
当地形高差较大,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垂高过 大时,可将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划分为数个阶 段,每个阶段各自布置平硐的开拓方式。
B 1 10 5
B11
5
B5b
B9
B4 B5a B6
6
6
4
5
C13
F 12 -- 1` 6 F12 -- 4
F11 -- 48 C13
7
1-主斜井,2-副斜井,3-斜风井,4-新立井,5,6,7-运输大巷
主斜井、副立井开拓
5
4
+ 512
2 1 1750
平硐-立井综合开拓
+ 415 + 330 + 230 3
A、B处 井筒只能打到一、二水平,深部需用暗井或暗斜井开采,生产 系统较复杂,环节较多
(3)单水平开采缓倾斜煤层的井田,井筒应坐落在井 田中部;或者使上山部分斜长略大于下山部分; (4)对水平开采缓倾斜或倾斜煤层群的矿井,考虑井 筒设在沿倾斜中部靠上方的适当位置,并应使保护井筒 煤柱不占初期投产采区; (5)急倾斜矿井,井筒宜靠近煤层浅部,甚至布置在 煤系底板,如下图
240
两对12t箕斗
300
两对16t箕斗
副井井筒装备
一对单层单车(1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1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1.5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3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3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3t)罐笼,带重锤 一对双层双车(1.5t)罐笼,一对双层 单车(5t)罐笼带重锤 一对双层双车(1.5t)罐笼,一对双层 单车(5t)或双层双车(1.5t)罐笼带重 锤
适用条件
地形条件合适、煤层 赋存位置较高的山岭、 丘陵、沟谷。
优点 不受其他地质条件影响,适应能力强,提升速度快,能力 大,可扩大断面,装备两套提升设备。
缺点
施工难度大,设备投资大、要求高。
适用条件
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条件。
综合开拓 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以上井硐形式开拓的 方式
+ 110
4
2
3
1
平硐 — 斜井综合开拓
对于地面形式和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的井 田,如果主、副井筒均为一种形式,可 能会给井田开拓造成生产技术上的困难, 或者是经济上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可 采用综合开拓的方式。
任务实施 1.根据设计井田开采条件,分析不同开拓方式进行 井田开拓的可行性,确定井田开拓采用的开拓方式。
2
井筒位置应使井 底车场有较好的 围岩条件,便于 大容积硐室的掘 进与维护。
1
井筒应尽可 能不通过或 少通过流砂 层、较厚的 冲积层及较 大的含水层。
2
符合下列条件: (1)要有足够的便于布置矿井地面生产系统 及其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场地; (2)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3)便于矿井供电、给水和运输,并使附近 有便于建设居住区、排矸设施的地点; (4)井筒位置应高于当地最高洪水位; (5)充分利用地形,使地面生产系统、工业 场地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合理,并尽可能 使平整场地的工程量较少。
(7)煤系基底有丰富含水层的矿井,既要考虑井筒到 最终深度仍不穿过丰富含水层,又要考虑初期工程量 和基建投资,还应考虑煤柱损失。
1-井筒位于煤层底板;2-井筒位于煤层顶板; 3-阶段石门;4-工业场地煤柱边界线
急倾斜煤层开拓的井筒位置
1
井筒位置必须为 合理布置地面工 业场地创造有利 条件。
φ C 4φ
γ
β
1
B4 1 2
A4
1 2
3
2
1-井筒;2-石门;3-富含水岩层;4-需保护的场地范围
立井井筒沿煤层倾向位置的几个原则方案
井筒位置比较
井筒位置
优缺点
B处 石门总长度较短,沿石门的运输工作量较少
A处 石门工程量稍大,但初期工程量及投资较少、建井期较短
C处 初期工程量最大,石门总长度和沿石门的运输工程量也较大, 但对开采井田深部及向下扩展有利
(一) 斜井—立井综合开拓 副斜井(强力带式输送机)主立井的开拓方式适合于大型矿井。
(二) 平硐—立井综合开拓 主要是利用立井的优点,解决通风困难和井田深部辅助提升问题
(三)平硐-斜井综合开拓
1 第一水平 - 47 第二水平 - 112
第三水平 - 262
第四水平 - 412
2
5 A1 A3
3
5 F12
15~60 15~90
<60
提升方式 带式输送机
串车 箕斗 无极绳
I 9
立
井
6
单
水
6
5
平
带
3
区
4
7
1 2
式
I
8
开
拓
1
2
4
3
矿井生产 能力/万ta-1
30
60 90 120 150 180
主井井筒装备
一对双层单车 (1t)罐笼 一对6t箕斗 一对9t箕斗 一对12t箕斗 一对16t箕斗 一对16t箕斗
装备一个井筒提升,另设一个通达地 面的安全出口。
1.井筒沿井田走向的位置
在井田中央;当井田储量呈不均匀分布时,应在储量分布的中央。 避免井筒偏于一侧,造成单翼开采不利局面。
2.井筒沿煤层倾向的位置
(1)斜井开拓时,斜井井筒沿煤层倾向的有利位置主要是选择 合适的层位和倾角。
(2)立井开拓时,井筒沿煤层倾向位置的几个原则方案见下图
走向平硐示意图
5
43
3
1
2
2
1
(a)
(b)
1-主平硐;2-运输大巷;3-回风石门;4-回风平硐;5-回风井
垂直走向平硐开拓示意图
+ 690
+ 550
m1 m2 m 3
阶梯平硐示意图
+ 400
优点
1.开拓形式最简单、最有利; 2. 出 煤 不 需 提 升 转 载 , 环 节 少 , 系统简单,设备少,地面设施 简单(无井架、绞车房); 3. 不 需 较 大 的 井 底 车 场 及 其 硐 室; 4.施工速度快,建井快; 5. 无 需 排 水 设 备 , 利 于 预 防 水 灾。
顶板穿层斜井 从顶板穿入煤层的斜井称为顶板穿岩斜井。 适用于倾角小的煤层
1
2
5
3
4
底板穿层斜井
从煤层底板穿入煤层的斜井称为底板穿岩斜井 适用:较大煤层倾角
+ 35.5
- 112
2
1
3
- 312
4
表2-1 各种斜井提升方式的适应条件
斜井倾角 <17° <25°
25°~35° <15°
矿井年产量 /万ta-1 >60
2.选择和开拓方式相适应的运输提升方式。确定井 筒、巷道断面的基本尺寸,进行主要运输设备选型。
3.按一定比例画出井筒、巷道断面设备布置图。
1、双提升井筒 2、多提升井筒开拓 3、单提升井筒开拓
准备两个提升井,一个为主井,担负提 煤;一个为副井,担负人员、设备、材 料、矸石等的辅助提升。
在一个井田中,装备两个以上的提升 井筒开拓整个井田。
平硐沿煤层走向开掘,把煤层分为上、下山两 个阶段,具有单翼井田开采的特点。
根据地形条件,平硐可由煤层顶板进入或由煤 层底板进入煤层。平硐将井田沿走向分成两部 分,具有双翼井田开拓特点。
当地形高差较大,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垂高过 大时,可将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层划分为数个阶 段,每个阶段各自布置平硐的开拓方式。
B 1 10 5
B11
5
B5b
B9
B4 B5a B6
6
6
4
5
C13
F 12 -- 1` 6 F12 -- 4
F11 -- 48 C13
7
1-主斜井,2-副斜井,3-斜风井,4-新立井,5,6,7-运输大巷
主斜井、副立井开拓
5
4
+ 512
2 1 1750
平硐-立井综合开拓
+ 415 + 330 + 230 3
A、B处 井筒只能打到一、二水平,深部需用暗井或暗斜井开采,生产 系统较复杂,环节较多
(3)单水平开采缓倾斜煤层的井田,井筒应坐落在井 田中部;或者使上山部分斜长略大于下山部分; (4)对水平开采缓倾斜或倾斜煤层群的矿井,考虑井 筒设在沿倾斜中部靠上方的适当位置,并应使保护井筒 煤柱不占初期投产采区; (5)急倾斜矿井,井筒宜靠近煤层浅部,甚至布置在 煤系底板,如下图
240
两对12t箕斗
300
两对16t箕斗
副井井筒装备
一对单层单车(1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1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1.5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3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3t)罐笼 一对双层单车(3t)罐笼,带重锤 一对双层双车(1.5t)罐笼,一对双层 单车(5t)罐笼带重锤 一对双层双车(1.5t)罐笼,一对双层 单车(5t)或双层双车(1.5t)罐笼带重 锤
适用条件
地形条件合适、煤层 赋存位置较高的山岭、 丘陵、沟谷。
优点 不受其他地质条件影响,适应能力强,提升速度快,能力 大,可扩大断面,装备两套提升设备。
缺点
施工难度大,设备投资大、要求高。
适用条件
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瓦斯、水文情况复杂等条件。
综合开拓 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以上井硐形式开拓的 方式
+ 110
4
2
3
1
平硐 — 斜井综合开拓
对于地面形式和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的井 田,如果主、副井筒均为一种形式,可 能会给井田开拓造成生产技术上的困难, 或者是经济上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可 采用综合开拓的方式。
任务实施 1.根据设计井田开采条件,分析不同开拓方式进行 井田开拓的可行性,确定井田开拓采用的开拓方式。
2
井筒位置应使井 底车场有较好的 围岩条件,便于 大容积硐室的掘 进与维护。
1
井筒应尽可 能不通过或 少通过流砂 层、较厚的 冲积层及较 大的含水层。
2
符合下列条件: (1)要有足够的便于布置矿井地面生产系统 及其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场地; (2)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3)便于矿井供电、给水和运输,并使附近 有便于建设居住区、排矸设施的地点; (4)井筒位置应高于当地最高洪水位; (5)充分利用地形,使地面生产系统、工业 场地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合理,并尽可能 使平整场地的工程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