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传原文-古文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晏列传原文
管晏列传(选自《史记·管晏列传》)◇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①。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②。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③。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④。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⑤。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⑥。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⑦。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⑧。
”“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⑨。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⑩。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久之。
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于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
◇注释①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
又名管敬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
②遇:待。
不以为言:不把……挂在嘴上。
③一匡天下:一举匡正天下,谓以尊王(周天子)攘夷的宗旨匡正天下。
④贾:经商。
一般指在一个固定地方经商。
⑤以身下之:使自身居人之下。
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⑥多:赞美,推重。
⑦仓廪:粮仓。
服度:遵守礼法制度。
六亲:指父母、妻子、兄弟。
固:安固,和睦。
⑧四维:指礼、义、廉、耻。
维:纲纪。
⑨论卑:政令符合下情。
⑩少姬:齐桓公夫人,蔡国人。
桓公与少姬游戏于舟中,少姬摇船惊吓桓公,被送回蔡国。
蔡国又使少姬另嫁,桓公因而伐蔡。
包茅:捆裹成束的青茅,祭祀时用以滤酒。
“令燕修召公之政”句:燕庄公送桓公而入齐境。
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
”于是把燕庄公所至的齐地分割与燕,并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入周。
召公:姓姬名奭(shì),为燕始祖。
柯之会:桓公攻鲁,约鲁庄公会于柯(在今山东阳谷东北阿城镇),时曹沫从侍庄公,以匕首劫持桓公,使订立盟约,退还鲁国土地。
曹沫(wèi):春秋时鲁人,以勇力事庄公。
信之:使他实践诺言从而树立威信。
拟:比,可以。
三归:供游之用的三座高台。
反坫(diàn):古代设于堂中两柱间安放空酒杯的土台。
晏子:即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平。
食不重肉:吃饭不吃两种有肉的莱。
帛:丝织品。
语及之:问到他。
危言:严肃而庄重回答。
危行:谓正直行事。
顺命:顺着命令行事。
衡命:权衡命令而后行。
缧绁(léi_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
骖:古代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称“驷马”,中间两匹夹辕者称“服马”,左右两匹称“骖马”。
戄(jué)然:非常惊讶。
谢:致谦,认错。
诎:同“屈”,受委屈。
信:同“伸”,意为受尊重。
感寤:感悟,指理解。
寤,同“悟”。
门间(jiàn):门缝。
志念:用心思虑,理想。
常有以自下者:经常有自居人下的情状。
抑损:谦卑退让,不骄傲,不自满。
《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均为《管子》中篇目。
《晏子春秋》:共七篇,旧题春秋齐晏婴撰,实际上是战国时记载晏婴言行的书。
小:动词,轻视。
《论语·八佾》云:“管仲之器小哉!”又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指尽到作为臣子的礼仪。
据《左传》记载,齐庄公被大夫崔杼杀死,晏婴抱庄公尸体痛哭,尽了君臣之礼,然后才离开。
“进思尽忠”句:见《孝经·事君》,在朝就想尽忠尽力,退朝就想补救过失。
忻(xīn):心里高兴。
◇鉴赏本篇是管仲、晏婴的合传。
两人相去一百多年,皆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司马迁略去他们二人的主要事迹和重要业绩,而是选择一些传闻逸事来刻划人物的性格,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是鲍叔牙冒险荐举管仲为相,自己“以身下之”,使得管仲有机会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二是晏婴解左骖为贤士越石父赎罪,并延之为上宾;三是晏婴见其车夫知过能改,便推荐他当大夫。
晏婴的主要功绩在于敢犯颜上谏,尽忠补过。
三则轶事,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点明荐贤任能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知己与人间温暖的强烈渴求。
可以说,读《管晏列传》,会心处全在“知己”二字。
太史公以口语之祸惨遭腐刑之辱,痛切体味到了世俗社会中人情的冷暖,他强烈渴望知己,故本文特重鲍叔牙与管仲的知己之交,在管仲自陈心迹时,反复点染“知我”二字,其中浸透了太史公多少血泪!后文写越石父与晏婴,亦主要侧重“知己”一事。
越石父贤而身陷缧绁,晏子遇之途,解左骖以赎之。
晏子如此知人、待人,亦堪使人
欷歔。
《管晏列传》于朋友之间三致其意,其中实隐含着作者自己的深哀巨痛。
从写法上讲,《管晏列传》一文亦有不少突出特点:其一,紧紧围绕命意选择题材,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其二,善于立意。
本篇中论管仲云:“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真是道出管仲之精神也。
其三,善于转接。
文章叙完管仲之事,只用“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完成过渡,一如蛇蜕蝉联,奇妙如神。
◇妙评此文以知人荐士为主,而管、晏勋业亦不肯脱略,但宾主分明,运笔轻重,见作意耳。
——明·归有光评点本《史记》
管仲、晏子,是春秋时第一流人物,功业煊赫一时。
操觚之家,不知当如何铺序。
史公偏只用轻清淡宕之笔,而以秀折出之,月影花香,另是一种境界。
管、晏事功,只用数语序过,皆于闲处点染,是所同也。
乃管子一传,前边点过,中嵌鲍叔一段闲文,而后边散提,前事重叙,如清嶂对溪,林花乱发。
晏子一传,前边点过,竟不重序,后带越石、御妻两段闲文,即以终篇,如桃花流水,一去杳然。
各出一奇妙。
自我作古,触类而书,所谓论其轶事如此。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二十三
于管子,羡其得知己;于晏子,慕其能荐贤。
此亦史公隐隐自慨之文,故通体弥觉情词缠绵,低回不尽。
——近代·秦同培《精选广注黎氏古文辞类纂》第三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