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

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C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由题干第一句可知,他们对“国门洞开”已经接受,并未感到不安,且这并不代表国人普遍接受,故A、B两项错误。由题干材料第二句可知令国人真正不安的是与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显然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不符。

,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就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本文在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时坚持( )

A.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

C.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标准

C 【解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由题干材料“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就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知,中国近代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是在封建伦理纲常的基础上,与当时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不符,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未涉及,故排除;由题干材料可知,采取“中体西用”思想与当时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占主导的时代特征相符,体现出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表明“中体西用”是以传统伦理制度为前提,D项不符合题意。

,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尽管此时已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了。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

A.中国人对西方挑战的迟钝

B.近代知识分子重理轻文

C.清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

D.维新变法思想传播有限

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题干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中国还是对世界形势知之甚少,对西方的挑战反应迟钝,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表述与材料时间不符,鸦片战争后,五个通商口岸的开设表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D项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故B、C、D三项均错误。

,其国之君仍世袭其位;民主者,其国之君由民选立,以几年为期。吾言民权者,谓欲使中国之君世代相承,践天位于勿替,非民主之国之谓也”。下列人物的政治主张与此二人最为接近的是( )

A.魏源

B.邹容

C.康有为

D.孙中山

C 【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思想主张。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涉及民权,故A项错误;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主张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与题干所表述的思想不同,故B项错误;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要保留君主,也要实行一定的民主,与题干中二人的观点一致,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主张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题干思想不符,故D项错误。

世纪末,《时务报》发表了大批西方人看中国的文章(见下表),其主要目的是( )

A.希望得到列强支持

B.向国人介绍西学

C.揭露列强瓜分阴谋

D.为变法制造舆论

D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题干材料无法说明他们希望得到列强支持,也未能体现揭露列强瓜分阴谋,故A、C两项错误;B项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时务报》是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阵地,而从文章类别上看,“列强在中国”占了主要部分,目的是警醒中国人要有民族危机意识,更好地宣传变法思想,故D项正确。

子。这反映出作者( )

A.维护中国先进文明

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

C.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护中国先进文明”,与题意不符,故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民主共和制度的推崇,故B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知,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表明作者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的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全面学习西方,故D项错误。

,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 )

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

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

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

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

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由题干材料“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可知体现的是宣传传统美德,转变社会风俗,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题干内容不符,故排除。

( )

A.强科技实力

B.谋政治变革

C.求经济发展

D.向西方学习

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强科技实力”只是在图一《海国图志》中有体现,故A项错误;“谋政治变革”只是在图二《民报》中有体现,故B项错误;“求经济发展”只是在图二《民报》中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一、图二、图三、图四中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主题,故D项正确。

,其父在一张纸条上告诫他:“人,生当有品,如仁,如智,如忠,如孝,如悌!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青然而归,灿灿然而返。”下列对这一忠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B.践行“实业救国”的思想

C.印证“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

D.体现“全盘西化”的主张

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题干材料可知当时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但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而B项与D项材料内容均未涉及,故排除。由题干材料中“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青然而归,灿灿然而返”可知,钱学森的父亲告诫他,学有所成后,要回国报效国家,故C项正确。

,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

A.应出自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表达了时人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

C.其作者最早将社会主义理论引入中国

D.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

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该材料应出自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可知,该文的作者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故B项正确;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40分,事事关心”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517年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期间,举办社学,要求有关人员“务遵本院原定教条尽心训导,视童蒙如己子,以启迪为家事,不但训饬其子弟,亦复化喻其父兄;不但勤劳于诗礼章句之间,尤在致力于德行心术之本;务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庶不负有司作兴之意,与士民趋向之心”。

——摘自《王守仁全集》卷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