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心灵深处恐怖的魅力_从_厄舍府的崩塌_看爱伦_坡小说的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视野

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1爱伦·坡和恐怖小说

翻开浩瀚的英美文学史卷,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无疑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他不仅是美国短

篇小说家和著名诗人,而且是文学评论家。

爱伦·坡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文豪辈出的时代。欧文和库柏以美国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为题材,以浪漫的笔调,勾画着童年美国的形象。爱默生宣扬着自己的超验主义,霍桑则用自己抽象的善恶观来观察剖析美国社会。朗费罗和惠特曼则用诗歌来表现美国的年轻和活力。而坡的短篇小说创作,“既不同于欧文浪漫传奇的轻灵,也有别于库柏长篇巨制的恢弘。他另辟蹊径,开创了美国侦探小说之先河,同时又深入探究描写了人类心理和情感最隐秘的角落。在他的作品中,恐怖和美丽奇特地结合在一起,理智和疯狂难分难解地并存,扩张着读者的像力,试探着读者的承受力,给他们一种恐怖和奇橘的享受。”(刘海平,王守仁,2000:246)

所谓恐怖小说,一言蔽之,就是让读者产生恐怖感情的小说。恐怖小说可以分为心理性恐怖和神秘性恐怖两类。坡的恐怖小说多为心理性的恐怖。这种恐怖不是局部的,而是弥漫于作品的各个方面。“这种作为美学范畴来追求的恐怖,带给人的不仅是感官的恐怖,也是思想的恐怖。且思考得愈多,愈觉得那危机重大而深远。这里是一种延续不断的惊恐,它的美学价值不在于自我释放的快感,而在于它那延绵不断的思考。”(李伟昉,2005:85)

正是因为如此,在坡的大部分恐怖小说中,“读者时而能感觉到理性和疯狂、常态和怪异之间的巨大张力,时而又发现对立两极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很难确定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叙述者在描写某一情节时的心理状态,这样连情节本身的

真伪也成了问题,这最终又对读者的反应产生影响。”(刘海平,王守仁,2000:248)

2《厄舍府的崩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

1)故事概述

《厄舍府的崩塌》是写理智的崩溃。一个古老家族的孪生兄妹住在一座令人窒息的幽暗古屋里,妹妹多年疾病缠身,哥哥因思想久被压抑而精神失常。妹妹病笃,哥哥邀请挚友前来做伴。哥哥曾把妹妹放入棺材,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妹妹又破棺而出,死在已经晕死过去的哥哥的怀里。朋友仓皇逃出,古屋在风雨中倒塌在屋旁的池塘里。(常耀信,2005:97)

2)情节分析

在《厄舍府的崩塌》中,坡通过对三个人物:罗德里克·厄舍、玛德琳小姐和叙述者的描述,营造了恐怖的气氛。故事开头便成功地制造出令人悬虑不安的紧张气氛,为故事奠定下“忧郁”的基调。

“那年秋天的一个沉闷、幽暗、静寂的日子,暝云低低地垂压着大地,我单身驰马穿越一片无比荒凉萧索的原野;黄昏的阴影渐渐来临,终于发觉愁云惨淡的厄舍府就在眼前。不知为何———一看到这幢府邸,一种难以忍受的阴郁就涌上心头。”(刘象愚,2005:41)

这样的开头无疑使读者感受到了这座古屋阴森的气氛。接着故事步步深入,气氛愈益紧张。孪生兄妹,一个肉体在腐烂,一个精神在解体,两者又同古屋的崩溃相互衬托。这篇小说给我们最震撼而直观的印象是“房屋”的倒塌和房屋主人倒地而死两个形象的相互重叠。

《厄舍府的崩塌》是用第一人称叙述出来的与经验世界不

收稿日期:2010-09-25修回日期:2010-10-23

作者简介:许旦儿(1982-),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农林大学人文学院英语教师,福建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

探寻心灵深处恐怖的魅力———从《厄舍府的崩塌》看爱伦·坡小说的艺术特色

许旦儿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长期以来埃德加·爱伦·坡的思想和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评论者。《厄舍府的崩塌》是坡短篇小说中的成熟代表作。这部作品将爱伦·坡提倡的浪漫主义发挥到了极致。研究和分析《厄舍府的崩塌》足以使我们对坡的艺术思想及其创作特色窥见一斑。关键词:爱伦·坡;厄舍府的崩塌;恐怖小说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0)11-0383-02

Explore the Charm of Horror from the Depths of the Heart:Study Allan Poe'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XU Dan-er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Edgar Allan Poe's mind and works has lone been an attraction for both readers and critics.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is typical of Poe's short stories of terror.This masterpiece displays Allan Poe's romanticism to the extreme.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will help us to get a glimpse of Poe's artistic thoughts and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Allan Poe;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horrible tale

383

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海外视野

2010年11月

同的独特世界。叙述者是连接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中介。叙述者“我”是一个与罗德里克·厄舍童年时代就相识的老朋友,遵从厄舍的召唤,来到厄舍府,并且叙述了来到厄舍府的路上所见所感以及到了厄舍府之后所经历的一切。最为重要的是,“我”是厄舍府兄妹双双死亡和厄舍府顷刻间倒塌的目击者。

哥哥罗德里克是典型的坡式主人公。他深知自己在失去理智;他请“我”前来伴陪,观察他理智崩溃的可怕过程。他明白地告诉“我”,他犯了精神病,快要在疯癫中死了。“我”终于悟出,他的异样阴郁的心情,多半是因为他心爱的妹妹重病缠身,他们彼此之间有无从理解的共鸣,抑或有乱伦。罗德里克谱悲曲,画恐惧幻想图,读追思亡魂的书。他在屋内漫无目的地徘徊,眼睛暗淡无光,声音颤抖。妹妹玛德琳的尸体入殓七八天后,破棺上楼,满身鲜血立在门口,罗德里克知道死是解脱。

妹妹玛德琳从未开口说话,且没有在任何时候露面。她在被抬进阴森的地窖之前,便已晕死,并被人放入棺材。而随后身披裹尸布的她在撬开棺木后,吓死了她的哥哥,又吓跑了其他人。她在文中被比作鬼、幽灵,在房间悠来荡去,令人全身起鸡皮疙瘩。

3)小说的艺术魅力

坡尤为重视故事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他认为,为取得完整的效果,故事篇幅以读者能一口气读完为宜。下笔要开门见山,从始至终,字字句句要丝丝入扣,围绕故事欲达到的“单一的效果”而环环相接,删去多余的描述。(常耀信,2005:94)

坡在《厄舍府的崩塌》中运用了图画、诗歌、音乐和故事中的故事等文学形式,并通过对各处细节的描写和不同场景的安排,巧妙地设计了故事,让通过一个阴森的古屋、窒息的摆设、昏暗的夜晚、奄奄一息的少女感受到故事中的恐怖气氛。故事中的亮点所在是《闹鬼的宫殿》(The Haunted Palace)这首诗歌。厄舍便是“闹鬼的宫殿”,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类似。“诗中以建筑术语描写人类的心灵。”(柯恩:165)通过诗歌来表现古屋的恐怖,宛如走进了鬼宫。爱伦·坡有意设计了诸如“那触景生情的冗长悼歌始终在耳边”、“六弦琴”、“那怪诞的曲子”等音乐。而这些由爱伦·坡专门设计的音乐的音响效果能够烘托恐怖主题。

全篇毫无主题以外的蔓枝败叶,巨厦、巨厦主人、荒凉的景色、凄冷的秋天都和谐一致,文笔色调与主题也相符,坡以冷漠瑰丽的文笔一气呵成。结构紧凑,气氛阴森。坡把大家置身在深夜的一间房内,起初听到患癫痫病而亡的少女在棺材里醒来的微弱挣扎声,继而听到棺材裂磔磔,俄而只见形销骨立的少女披着血迹斑斑的寿衣出现在眼前。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描写固然荒诞无稽,但仍有一股恐怖的魅力紧紧攫住读者。(陈良廷,1998:4)

4)小说的主题探寻

坡说过:“一个美丽的女人的死亡无疑是世界上最具有诗意的主题。”坡笔下的女子神秘莫测,都是世间罕见的美人,但却常常“直接导致了自己或他人的可怕的死亡事件,几乎到了美(女)和恐怖不仅同时出现,而且非美(女)部恐怖,无恐怖不美的地步”。(刘海平,王守仁,2000:253)诚如《厄舍古屋的倒塌》里玛德琳就在被活埋后第八天披着尸衣回来,抓住了她的哥哥,罗德里克·厄舍就这样死去。

《厄舍府的崩塌》的故事发展交织着坡一贯的两大文学主题:美(女)和死亡。(刘海平,王守仁,2000:252)很明显,这篇作品绝不只是讲述了一个惊辣的传奇故事。在《厄舍府的崩塌》中,坡一方面讲述的是人类灵魂与死亡斗争的剧痛;另一方面,说的更确切些,其核心是爱情,神秘的,将双方紧紧吸引自至致命的爱情。

幼时对妹妹的好感在长大后的哥哥身上扭曲为敌对情绪,之前的喜欢变成之后的虐待。这种被压抑的感情在成人之后的罗德里克身上凸显无遗,并最终导致乱伦的产生。这种因乱伦产生的负罪感使其更加沉默寡言,害怕别人会谴责或嘲笑他。他既爱妹妹,又怕见到她。尽管有儿时的朋友帮助他摆脱精神上的苦闷,但是他最后的毁灭还是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哥哥也被妹妹所深爱,而这种双方的爱,造成了偏激与社会的不认同感,从而导致了双方死于心力交悴。主人公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如此的爱最终总是让人为之痛惜。要达到爱情的永恒的最好方式只有让厄舍家族灭绝。

爱伦·坡着意描写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一直在探究着醒与梦、思与物、正常与变态的疆界,寻找着人内心最隐秘处的某种渴望突破和跨越分割这些领域的界线的冲动源头。”(刘海平,王守仁,2000:246)因此,尽管这部作品写在一百多年前,但至今仍继续打动我们,其主要原因或许就是他所描绘的恐惧、紧张、骚动不安、绝望也正是现代人的困境。这种恐惧在我们灵魂之中引起反响,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心灵深处的隐秘深渊。

3结束语

萧伯纳曾声称:“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和马克·吐温。”(陈良廷,1998:1)作为19世纪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坡对短篇小说题材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并对其创作理论作出了纲领性的论述,被誉为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开拓者。而作为现代读者的我们通过上述分析,在名篇《厄舍府的崩塌》中,可以看出爱伦·坡成功地使各种创作技巧服务于恐怖的艺术效果,表现了他的创作主题。《厄舍府的崩塌》也因此成为演绎心灵恐怖的名作。

参考文献:

[1]爱伦·坡.厄舍府的崩塌[M].刘象愚,译.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

[2]爱伦·坡.爱伦·坡短篇小说集[M].陈良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常耀信.精编美国文学教程(中文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柯恩.美国划时代作品评论集[M].朱立民,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8.

[6]李伟昉.黑色经典英国哥特小说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曹曼.追求效果的艺术家[J].外国文学研究,1999(83):88-91.[8]史秀冬.爱伦·坡在《厄舍府的崩塌》中的心理分析方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4):14-17.

[9]黄慧丽.来自心灵的恐怖[J].宿州师专学报,2004(2):79.

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