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 上都是对家庭需求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 童可以从中习得各种社会关系。
家庭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式把社 会的规范和准则等转交给儿童,使之逐渐 社会化。父母对人、对已、对物的态度, 往往就是儿童的行为准则。
性别恒常性阶段(4、5---7岁), 开始意识 到,自己的性别不会因名字、服装或行为 的变化而变化。
科尔伯格认为,性别自认和性别恒常性的 形成,是儿童性别行为的定型和性别角色 习得的基础。这两个概念的获得,意味着 儿童在本质上已经实现了“自我社会化”。
其他动物有社会化吗? 为什么人类可以社会化?
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关系着一个社 会和政府的稳定、巩固和发展。
赫斯与托尼的调查研究
对一万二千名美国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儿童的国家意识依3个连续阶段逐渐发 展。
国家象征期:国旗、国歌、国家领袖 抽象国家观念期:国家、政治群体 国际组织系统期:国际观念的形成
2、道德社会化
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 过程即为道德社会化。
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科尔伯格的认知 发展理论进一步触及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 社会心理机制。
这一机制具体涉及两大方面:“一部分是 由于我们(父母及社会)用不同的方式对 待男女小孩,一部分是因为儿童本身对他 们自己的性别有了一定的看法。”
(1)父母及社会给予的差别对待
期待效应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68)以小学一至 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20%的儿童告 诉各任课教师说,通过智力测验发现,这些儿 童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学年末测试, 发现其智商明显提高。这一现象被称作 “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社会学习论者认为,那些在儿童的早期生 活中,受到了父母和社会赞许、奖励的行为 会保留下来,而那些受到惩罚和阻挠的行 为则会减少以至消失。
这种社会学习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奖惩的方 式(直接学习)实现,也可以通过模仿和 观察的方式(间接学习)实现。
(2)儿童的性别认同
涉及两个阶段:
性别自认阶段(2•岁左右),对自我性别的 认同(自己是男是女);
递和交换次数达1000亿次。 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
四本书的全部内容。
2、外界社会环境条件
(1)家庭 (2)学校 (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播媒介 (6)网络
(1)、家庭
家庭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塑造者和调节 者。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 儿童时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 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举足 轻重的影响。
道德社会化的基本表现:关心他人;对道 德问题做出判断; (R.赫什《道德教育的模 式》美1980)
3、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 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社会化。
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导致性别角色特征的不 同。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 通过各种文化中的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 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
案例: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人类学家M.米德对新几内亚3个部落的研究 阿拉佩什部落: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反对
侵犯、竞争;少有占有欲。男女皆有典型的 女性特征。
蒙杜古莫部落:吃人肉,凶暴,具有攻击性。 女性害怕怀孕,不喜欢带孩子。
德昌布里部落:女性专横跋扈,精力充沛, 是家庭经济的支柱;男人喜欢艺术,饶舌, 富于情感,在家照顾孩子。
角色)
1、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现有政治制度所接 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或 者说,是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 的过程。
1959年,著名社会学家H.海曼提出“政治 社会化”这一术语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
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 即:遵守政府规定、 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力、承担应尽 的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
四、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1、个人生物基础条件 A、人类的大脑 B、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 C、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基因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
人的大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 细胞可生长出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 算信息。人脑“计算机”,远远超过世界 最强大的计算机。 人脑可储存50亿本书的信息。 人脑神经细胞功能间每秒可完成信息传
对概念的理解:
1.社会化的主体
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体,严格地说,是未完成社
会化的个体。 2.社会化的执行者
与社会化有关的人们
3.社会化的结果
教化个人,使之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成为符 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有一定个性的社会有效成员。
二、社会化的特征
社会强制性 个体能动性 终身持续性
三、社会化内容:
1、政治社会化(爱国意识) 2、道德社会化 3、法律社会化 4、性别角色社会化(生理、人格特征、性别
关于家庭影响的研究
家庭中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父 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
所谓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训 练、哺育的社会化方式,具体包括教养态 度、家庭气氛、教养行为。
(2) 学校
学校教育的系统化; 学校机构的独特性; 学校活动的专门化。 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对其社会
(优选)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化
目的是什么?
无论从个人方面来说,还是从社会方面来 说,这个有机体都必须转变为一个能够有 效的参与社会,能够为社会所接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人。
这个转变是通过社会化实现的。
一、社会化的含义
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 社会成员的过程。 传统观点:到成人期就结束了; 现代学术观点:伴随人的一生。
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同学、 校规校纪以及责任、义务等因素的影响下, 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学校对儿童的社会行为的模塑在现代社会 中是无以替代的。
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 的传授者,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体现者。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
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 的传授者,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体现者。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