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专家共识2024(完整版)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专家共识2024(完整版)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专家共识2024(完整版)摘要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提升,前列腺癌进入慢性疾病管理时代。

雄激素剥夺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基石治疗方案,并贯穿患者治疗的各阶段。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后的疾病进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前列腺癌长期管理的一大难题,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除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注重前列腺癌的疾病管理,更应该密切随访药物去势治疗后患者的整体情况,尤其对于处于疾病治疗关键阶段的患者,应在疾病重要节点(疾病阶段起始点和治疗切换点)监测睾酮或其他指标,避免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期。

前列腺癌随访管理应该兼顾疾病本身治疗阶段特点(疾病分期、既往症状、预后因素及治疗方案)和患者自身诉求,定制个性化的随访策略,更好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

目前中国尚缺乏前列腺癌患者药物去势治疗后随访及生活质量管理的指南或共识,为此,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定了前列腺癌药物去势治疗随访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以期为接受药物去势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随访及生活管理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药物去势;随访;生活质量;共识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作为男性的第2大常见肿瘤,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前列腺癌早筛意识的不断普及,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改善。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2023年恶性肿瘤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已达97.0%,仅次于甲状腺癌。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虽然与美国存在差距,但2012—2015年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标化5年相对生存率也已从2003—2005年的53.8%提高至66.4%。

生存时间的延长预示前列腺癌进入慢性疾病管理阶段。

在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认知、心理状态等问题应在随访期间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其他骨相关疾病包括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等。
详细描述
这些疾病也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 重影响。对于这些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放疗、手术等。同时
,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等。
05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防与康复
神经压迫症状
骨转移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肢体麻木、无力 或截瘫。
病理性骨折
骨转移部位发生骨折,多见于脊柱、骨盆等承重 骨。
高钙血症
骨转移导致骨质溶解,血钙升高,引起恶心、呕 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04
X线检查
显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征 象。
CT检查
显示骨质破坏程度、范围及周 围软组织情况。
骨痛
总结词
骨痛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表现为骨骼疼痛、酸痛或刺痛等。
详细描述
骨痛的原因主要是肿瘤细胞对骨骼的破坏和 压迫神经根。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可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神经阻滞等治疗 方法缓解疼痛。同时,针对前列腺癌进行治 疗也是缓解骨痛的重要措施。
其他骨相关疾病
总结词
要点二
生活质量评估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程度、活动能力、 心理健康等方面,有助于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根据前列腺癌的TNM分期,骨转移的严重 程度和预后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晚期前列 腺癌骨转移的预后较差。
病理分级
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高 级别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后相对较差。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PPT课件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PPT课件

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心理干预
01
提供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
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社会支持
02
建立患者互助小组、家属支持小组等社会支持网络,提供情感
支持和信息交流平台,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健康教育
03
开展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
早期诊断和治疗重要性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 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
骨转移对患者影响严重
骨转移可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脊 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 生命。
专家共识目的与重要性
01
规范诊疗行为
通过制定专家共识,规范前列腺 癌骨转移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 水平。
02
脊髓压迫症状
肿瘤侵犯脊柱,可能导致脊髓 受压,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 、大小便失禁等。
高钙血症
骨转移可能导致血钙升高,表 现为恶心、呕吐、多尿、脱水
等。
影像学诊断方法
X线平片

更敏感地显示骨破坏累及椎弓根,椎 管内高度正常。
MRI
可显示脊髓受压和神经根的刺激症状 ,T1加权图像表现为低信号,T2加 权图像表现为高信号。
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康复训练和营养指导策略部署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肌力训 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 。
营养指导
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方案,包 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摄 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 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核素骨扫描(ECT)
可发现X线平片未能显示的病灶,是 判断前列腺癌有无骨转移的重要方法 。

中国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16(038)014
【摘 要】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而在中国,其发病率
也逐年升高。据估计,2015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有60 300例,死亡病例约26
600例[2]。我国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目前晚期转移性
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仍然为内分泌治疗,但经过中位时间为18~24个月的
内分泌治疗,

【总页数】5页(P1133-1136,1145)
【作 者】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最新指南解读——暨中国西部专家共识 [J], 曾浩;陈志文;雷
永虹;王东;杨德林;孙羿;种铁;贺大林;魏强;陈福宝;石家齐;罗宏;陈方敏;陈鹏
2.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放射性核素的诊治进展 [J], 牟健
3.DCE-MRI参数对比改良Gleason评分、PSA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去势抵抗
性前列腺癌的风险性 [J], 姚小刚;朱培菊;赵明;黄雨农;陈静
4.超声造影早期预测前列腺癌经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价值
[J], 刘靖;陈珂;刘菊;李琳
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男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前列腺癌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首先介绍了前列腺癌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前列腺癌多为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年龄、家族史、种族、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指南总结了相关研究表明,年龄和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

指南随后提供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和策略。

初筛和诊断一直是前列腺癌领域的一个难题,因为其一直缺乏高效的筛查方法。

指南介绍了常见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数字直肠检查(DRE)、超声波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指南提供了进一步诊断的建议,包括经直肠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指南提供了详细的介绍。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生活质量等因素,指南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和放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激素治疗和化疗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指南还介绍了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根据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指南介绍了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提供了相关治疗方法的指导。

最后,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还介绍了患者的管理和随访。

患者的管理包括相关的支持性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

指南还提供了前列腺癌随访的建议和时间表,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最佳的治疗和管理。

总体而言,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全面和实用的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一指南的发布对于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3版: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2023版: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

2023版: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全文)引言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公众提供2023年最新的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的指导。

筛查方法- 年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建议男性40岁及以上每年进行一次PSA检测。

- 数字直肠检查(DRE):建议男性40岁及以上每年进行一次数字直肠检查。

早期诊断- 若患者PSA检测值大于正常范围,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搭配前列腺功能区分析,以确定癌症的位置和临床分期。

- 骨扫描:用于检查是否有骨转移。

- 若患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测结果异常,建议进行前列腺组织活检以确诊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早期治疗- 在确诊前列腺癌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 术前综合治疗: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建议术前应用新辅助治疗以达到缩小肿瘤的目的。

- 外科手术: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前列腺全切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无法手术的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 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雄激素剥夺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随访与管理- 术后随访:术后需要定期复查PSA、进行CT或MRI检查,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活质量。

- 辅助治疗的随访:对于接受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患者,需定期复查PSA,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结论本指南为2023年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密切遵循这些指导,将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注:本文所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与医生进行进一步咨询和讨论。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PPT课件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
01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02
对于预期寿命较长、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选择积极治疗策略,如 手术、放疗联合化疗等。
03
对于预期寿命较短、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选择姑息治疗策略,如 止痛、支持治疗等。
04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
诊断方法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平片、CT、MRI和骨扫描等可 以显示骨骼的异常改变和转移灶的位置。实验室检查如血清PSA检测和碱性磷酸酶检测等可以辅助诊断前列腺癌 骨转移。
02 影像学检查在前列腺癌骨 转移中应用
X线平片检查
常规X线平片检查
对于前列腺癌疑似骨转移的患者 ,常规X线平片检查是首选的影像 学方法。它能够显示骨结构的改 变,如骨破坏、骨膜反应等。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骨相关事件预防和处理
骨保护剂应用
推荐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骨 保护剂,如双膦酸盐类药物,以 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
疼痛管理
针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采取药 物治疗、放疗等手段进行多模式 镇痛治疗。
病理性骨折预防和处理
评估患者骨折风险,采取相应预 防措施,如避免剧烈运动、使用 支具等。一旦发生骨折,应积极 处
MRI检查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多序列多参数MRI检 查能够更全面地评估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弥散加权像 等。
功能MRI技术
功能MRI技术如动态增强MRI和波谱分析等,可以提供关于病变血流、代谢和生 化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

前列腺癌isup分级标准

前列腺癌isup分级标准

前列腺癌isup分级标准
前列腺癌ISUP分级是临床上用来评估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一种分级方法,
是由国际泌尿病理协会专家共识会议所提出。

其标准如下:
ISUP1级:Gleason评分≤6。

ISUP2级:3+4对应。

ISUP3级:4+3对应。

ISUP4级:4+4、3+5、5+3对应。

ISUP5级:9-10对应。

通常认为分级分组越高的患者,其预后一般越差。

具体来说,分级越低,恶性程度越低,复发及转移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分级越高,恶性程度也就越高,远期转移和预后越不好。

前列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年龄、种族、遗传因素、雄激素及雌激素水平紊乱等,对于不同的前列腺癌患者,可通过病理结果来获得其病情信息,从而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应以医生的意见为准。

如患有前列腺癌,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要点1.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血清生化指标、骨髓穿刺等方法。

其中,骨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ECT、MRI和PET/CT等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2.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期:根据骨转移病灶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将骨转移分为单发、多发和弥漫性骨转移。

分期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骨转移疼痛的评估和处理:通过疼痛评分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不同的疼痛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镇痛药物、放疗、介入治疗等。

4.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局部治疗:包括放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并减少骨转移病灶的体积。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性放射治疗和介入性手术,可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局部切除骨转移病灶。

5.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全身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有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降低睾酮水平来控制疾病的进展。

6.骨保护治疗:用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和骨折,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骨保护治疗药物有双膦酸盐类和雌激素类药物。

7.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管理:包括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处理并发症等。

严密的随访和及时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该专家共识通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和身体状态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

同时,该共识也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骨保护治疗的综合应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国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治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6(038)014【总页数】5页(P1133-1136,1145)【作者】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而在中国,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据估计,2015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有60 300例,死亡病例约26 600例[2]。

我国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

目前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仍然为内分泌治疗,但经过中位时间为18~24个月的内分泌治疗,几乎所有患者都将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

患者一旦进入CRPC阶段,预后一般较差。

自从2004年多西他赛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CRPC,已经有多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可以有效地延长CRPC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3]。

因此,如何正确地应用目前的治疗手段,为CRPC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是摆在我们临床医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我们组织专家撰写了本共识,希望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CRPC指持续雄激素剥夺治疗后疾病依然进展的前列腺癌。

诊断CRPC应同时具备以下2个条件:(1)血清睾酮达到去势水平(<1.7nmol/L);(2)生化进展:间隔1周或以上连续3次测量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上升,连续两次较最低值升高50%以上,且PSA>2μg/L;或影像学进展:骨扫描发现2个或2个以上的新病灶或符合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的软组织病灶增大。

目前认为,仅有症状进展不足以诊断为CRPC。

2.1 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2.1.1 醋酸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醋酸阿比特龙是一种高效、选择性、不可逆的CYP17酶抑制剂,能够阻断睾丸、肾上腺组织、前列腺组织中雄激素的合成[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
善和人均寿命延长,我国前列腺癌呈显著上升趋势,正逐
步成为影响我国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首要问题。2009年,全
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已经达到9.92/10万。在经济水平发达
的大城市,前列腺癌发病率更高。2009年北京、上海、广
州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分别达到19.30/10万、32.23/10万和
17.57/10万,最新的2015年中国肿瘤年报数据显示,前列
腺癌是近些年来我国男性癌症发病率升高的6种癌症之
一,位居人群十大恶性肿瘤的第9位和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
位,预计2015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增患病人数为6.03万人。
此外,我国初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与西方发达国家有
很大的差异。以美国为例,其初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临
床局限性病例占81%,淋巴结转移病例占12%,远处转移病
例仅占4%。而我国的多中心研究资料显示仅1/3的初诊前
列腺癌患者属于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初诊时多数患者已
处于中晚期的现状,导致了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
要远远差于西方国家的患者。为了改变当前我国前列腺癌
的诊治现状,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
会侯任主任委员叶定伟教授带领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
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的20余位专家教授(魏少
忠、朱刚、邢金春、潘铁军、徐勇、袁建林、胡志全、靳
风烁、齐隽、邓耀良、朱绍兴、高平生、陈捷、李军、邹
青、何朝宏、王晓民、孙兆林、李传洪、居正华、史本
康、廖洪、郑祥义)制定了“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
该共识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戴波教授执笔,经过2轮
网上专家修订和1轮现场讨论修订,共识编写组专家在综
合考虑国外最新文献报道和我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
后,形成以下“前列腺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1、前列腺癌
筛查主要目的是降低筛查人群的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并且不
影响筛查人群的生活质量;2、筛查可以增加人群的前列腺
癌的诊断率,发现更多的早期前列腺癌;3、前列腺癌筛查
的主要手段是定期的PSA检测;4、不常规推荐将PCA3检
测、P2PSA检测、4K score、前列腺健康指数(PHI)、MRI
检查等作为前列腺癌筛查的常规手段;5、需要对患者详细
阐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之后才能开展PSA检测;
6、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至少10年的男性开展基
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7、对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要尽
早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高危人群包括:(1)
年龄>50岁的男性(2) 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
性(3) 40岁时的基线PSA>1ng/ml的男性8、前列腺癌筛查
期间需要每2年随访1次PSA检测,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
体状况来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现场共识会讨论结束
时,叶定伟教授总结道,当前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有很
大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中老年男性对PSA筛查和前列腺癌
早期诊断有具有充分的认识,当他们出现排尿梗阻等不适
症状时会很容易找到相关的专科医师开展进一步诊治,而
我国中老年男性普遍缺乏相关科普知识,出现排尿梗阻等
不适症状时也多采取回避态度,我们希望通过制定和推广
此共识,能够促使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针对前列
腺癌的高危人群的筛查,发现更多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
通过进一步的积极治疗来提高我国前列腺癌患者总体生存
率。文章来源:微信ZLMNWK,文章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如
有侵权,敬请告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