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沱江新城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69页].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州沱江新城整体城镇化市政道路及综合管廊建设PPP项目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机构:泸州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编制单位:四川华信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二0一六年五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7)

(三)项目公司情况 (8)

二、风险分配框架 (9)

(一)风险分配原则 (9)

(二)风险分配机制 (10)

三、项目运作方式 (13)

(一)本项目运作方式 (13)

(二)本项目运作流程 (13)

四、项目交易结构 (14)

(一)投融资结构 (14)

(二)项目产权说明 (14)

(三)回报机制 (15)

五、项目合同体系 (31)

(一)PPP合同 (31)

(二)股东协议(合资协议) (53)

(三)核心边界条件 (55)

(四)调整衔接边界 (58)

(五)合同修约 (59)

六、监管构架 (60)

(一)监管主体和职责 (60)

(二)监管方式和内容 (60)

七、采购方式 (61)

(一)采购方式选择 (61)

(二)社会资本方应当具备的条件及选择方式 (62)

(三)采购程序 (62)

附件一:泸州沱江新城整体城镇化市政道路及综合管廊建设PPP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66)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泸州沱江新城整体城镇化市政道路及综合管廊建设PPP项目。

2.项目区位和建设内容:

沱江新城南抵长江、东至希望大道、北抵九狮山、西至规划外围道路,规划面积约62.62平方公里(其中龙马潭区约42.6平方公里,江阳区约20.0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60万人。规划形成“一核、一廊、两带、七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核”为高铁站交通枢纽发展核,“一廊”为二环发展廊,“两带”为沱江景观生态带,长江景观生态带,“七组团”包括高铁组团、总部基地组团、学士山组团、西南商贸城组团、医疗康健中心组团、医教园区组团、城西综合体组团七个组团。

图1 项目区域规划图

本项目作为沱江新城建设的核心区市政道路和地下综合管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泸州江阳区沱江新城南部组团康健城附近。四至为:北至康城路,南至城西大道,东至二环路,西至云峰路以西约2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约20亿元,征地拆迁费约10亿元,合计约30亿元。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市政道路工程:横一路、横二路、横三路、横四路、横五路、纵一路、纵二路、云峰路沱江新城段、纵四路、纵五路、纵六路、客运中心周边配套道路共十二条道路工程,合计约20公里,最终以设计施工图为准;

图2 项目道路平面布臵图

(2)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横一线综合管廊、横三线综合管廊、横

五线综合管廊、云峰路综合管廊四条综合管廊线路及按规划预留管廊支线约9.1公里。

图3 地下综合管廊平面布臵图

3.项目背景

泸州市是四川省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级市。泸州市为了抢抓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泸州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研究”,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按照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北进西延、南联东拓、拥江跨江发展”为拓展战略,依托两江优势拓展空间,着力搭建“一核两副、八个功能组团”的城市空间功能结构,形成了“两城三园区”的发展格局,“两城”即老城区、两江新城,“三园区”即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

根据《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泸州市空间发展方向

为重点东拓南联北进,拥江发展,形成东、北、南三条走廊。产城联动,建设东、北、南三大产业战略新城。优化提升中心地区,构建中心半岛环形拥江中心主城。多中心、走廊式、组团发展。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泸州坐拥长、沱两江的优势,彰显山水城市的特色魅力,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由“北进西延,拥江发展”优化调整为“北进南拓西延,跨江拥江发展”。按照两江(沱江、长江)三片(沱江以北片、沱江与长江之间片、长江以南片)的格局,着力打造一个跨沱江和长江的“两江新城”。“两江新城”由沱江新城和长江生态湿地新城组成,规划面积100 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 万人。力争通过10 至20 年的建设,把“两江新城”打造成为两江四岸显生态、两城三片相联动、新城老城相呼应,宜业宜居宜文宜游的高品质新城、城市新门户,从而实现“再造一个新泸州”。

4.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

(1)本项目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采取PPP模式符合政策导向。

本项目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共设施服务建设项目,其中,市政道路基本不产生收益,但地下综合管廊根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相关政策和四川省《关于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5】99号),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鼓励加强市场化运行管理,大力推行特许经营模式,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并且明确将健全价格机制,要求各地研究制定在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初期视情况给予必要财政补贴的具体政策,并指导入廊管线单位和管廊建设运行

企业,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和合理确定价格,因此,地下综合管廊在今后入廊和运营上预期将产生收益。

综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财金[2014]113号)等文件的指导意见,结合本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符合政策导向,可通过PPP模式转换政府职能,能够有效降低财政支出压力,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市场化转换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提高社会公共效益,适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2)有利于缓解当前财政压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以及2016年泸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泸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规模,泸州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将达到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200平方公里。2015年泸州市一般公共财政支出63.0579亿元,2016年一般公共财政支出68.1025亿元,由于本项目,属于政府打造两江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约30亿元,投资规模较大,是泸州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但仅依靠政府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