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服装陈列与展示课程标准
服装陈列与展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服装陈列与展示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服装陈列》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该课程是对产品、橱窗、货架、道具、模特、音乐、POP海报等一系列卖场元素进行有组织的规划设计,从而达到促进产品销售、提升品牌形象的一种视觉营销课程。
着重学习服装终端销售的店面陈列、橱窗设计。
通过对一些优秀服装陈列案例的介绍,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并具备基本的陈列展示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坚持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理实一体,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做意识,服装陈列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结构以一个服装店铺整体陈列需求为线索,包括陈列基础、店内陈列、橱窗陈列3个大任务。
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服装店陈列的空间特点进行归纳与分析,紧紧围绕陈列展示的实用性,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层次,融入相应的理论知识。
本课程建议为54课时。
2、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陈列的规划、陈列的原则。
2.掌握服装橱窗陈列展示的各种元素。
3.掌握服装陈列的形态构成和橱窗设计。
4.掌握品牌服装的卖场陈列展示。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展示设计原则与方法,根据需求灵活进行展示设计的能力;2.培养学生服装陈列色彩设计和组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专项橱窗陈列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4.培养学生根据各类服装的特点进行陈列展示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陈列展示能力、视觉营销能力。
2.具有服装陈列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审美能力,及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4、教学活动设计参考5、实施建议5、1教材编写建议(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服装结构与工艺适用专业:服装服饰设计专业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综合运用服装专业知识的项目式实战课程。
其功能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流行趋势研究分析、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及变换款式的结构原理,使学生能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设计及成衣制作,完成企业的项目式工作任务。
让学生具备从事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等职业基本能力,并为后续的服装产品开发、毕业设计作前期准备。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服装设计项目是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以小组和独立工作的形式,以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的循环。
其中,项目任务是以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来构成的,从命题项目任务到企业实际项目任务,从虚做到跟做再到实做,只有完成工作任务达到能力目标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环节,一个一个项目的技能达标逐渐推进,来检验技能的获得,从而达到培养目标。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是打通了课程之间的障碍,结合了立体裁剪、成衣设计等知识,由多种技能训练组成的实训模块。
要求学生前期掌握类型服装设计的原理及技巧,然后以小组分工协作形式完成设计项目的市场调研任务、流行趋势预测、品牌风格定位,再由每个组员独立完成设计、打板、成衣制作等工作任务,最终完成系列服装设计项目。
通常,除了专业工具以外,必须配有缝纫机、制板台、多媒体及立体人台等相关实训设备。
除专业老师以外需配备一名专任实训老师以满足教学要求。
3、课程目标学生以独立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指导下或借助专业工具、有关资料、专业书籍,根据各个环节的具体项目要求分工协作,进行市场调研、品牌分析、设计、打板、成衣制作等各自的工作任务,组内协作最终完成项目要求。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掌握服装市场调研、品牌分析、流行趋势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独立或合作地进行服装品牌设计项目开发,以及系列成衣设计和制作。
“工学结合”模式下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工学结合”模式下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姚俊慧来源:《卷宗》2013年第10期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传统服装课堂教学正朝向“一体化”方向转变。
本文通过对盐城技师学院积极探索服装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从完善课堂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角度,提出进一步推进服装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服装一体化课堂教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是逐步实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体化教学”必将成为服装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要求服装教学,按照课堂教学与实际的职业活动结合的原则,来组织课堂教学与进行教学评价。
1 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中,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和任务引领式、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服装职业活动的完整过程服装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是从服装企业的不同岗位中提取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而来的。
“一体化的服装课堂教学”宗旨在于让学生亲身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了解、体验和把握从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职业活动的完整工作过程。
通过典型任务驱动,精心组织服装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服装教学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的内容”。
这就要求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内容转化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即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
盐城技师学院的服装专业,在推进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样板制作》、《服装成品制作》和《服装批量裁剪》等主干课程,都运用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法,积极开发工作页学材。
这样使得该校服装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点状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反映服装行业(或职业)的最重要的职业能力的、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
第二、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让学生全方位地去亲身经历服装企业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基于任务导向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为了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笔者首先对任务导向型课程体系构建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其次就任务导向型课程体系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进行了系统分析。
最后,还提出了任务导向型课程体系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分析表明: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基于服装企业对某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来构建。
而且,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按照专业所面向的重点岗位工作任务来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任务导向;高职教育;服装设计;课程体系一、引言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
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预计服装产业在未来的二十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行业的兴旺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服装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素质不高,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我国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已超过60万人,但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素质的人员达不到总体从业人员的1%,许多基础管理和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均没有接受过学历教育,服装质量差,品牌效益低,制约了服装行业的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引领下,服装行业将朝着面料环保,树立品牌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服装行业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岗位需要大批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懂技术、会操作、能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也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重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二、构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任务导向型”课程体系的必要性1.“任务导向型”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目标的需要目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学科化”现象,具体表现在:没有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而是以知识储备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设置和课程排序。
中职服装专业课主题教学体会
2012.No2211摘 要 本文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备课方式、成绩评价等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体会关键词 中职 服装专业课 主题教学 改革 体会我校开设服装专业多年,一直研究专业课教学改革。
近两年来学校申请了重庆市级科研课题——《中职服装专业课主题教学法模式改革研究》。
在教学改革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任务引领教学的新课程体系。
两年的主题教学感受很多。
1 改变教学理念,确保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教改初期,部分师生质疑“主题教学模式”是否适应中职学生,众说纷纭。
认为主题教学模式不适合中职教学,中职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服装缝制技术,因为学生就业只能做缝纫工。
根据市场调查,确实如此,绝大多数中职服装专业学生从事服装缝纫工。
此时的我也有些迟疑了。
但是调查确发现另一现象,从事缝纫工的很多学生因为工作时间长、辛苦,且只是简单的重复劳动。
他们没做多久就改行了。
于是我决定一定要把课题研究进行到底,改变目前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改变学生就业现状。
主题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打破时间与空间的传统格局,在学习中体会快乐,课前收集与课后整理同时进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
学生不仅要教会学生缝制技术,更重要的是能掌握服装设计、制版、成衣制作、成衣展示及销售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主题教学法就是比传统教学法好。
2 改变教学方法是中职服装教学改革的有力措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是一种灌输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
然而主题教学不再是老师主讲,而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及研究过程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
主题教学有一条主线,但没有固定程式,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讲解。
基于“双创引领、德技融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深入实施系列“卓越计划”,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2015年9月,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开幕式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应全方位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健全途径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高职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高等职业院校除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之外,更应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和造就技能型人才的升级版———拔尖创新人才。
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基于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教学理念的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等多种途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其特征要素主要表现在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的职业技能、高超的技术工艺水平、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等方面。
术业有专攻,服装设计与工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突出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应用研究——以旗袍设计为例
筆為為韦歼世□郑子燕I以旗袍设计为例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应用研究摘要: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是通过设计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索提升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导向开展旗袍设计主题大单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此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问题导向 初中美术 大单元教学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核心素养阶段。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专家杨向东明确指出几个关键点:其一是现实生活情境,实际上指的是问题情境;其 二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其三是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
开展主题式的大单元美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创设大单元课堂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大的 情境氛围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核心素养的基 本要求。
一、大单元设计和问题的提出要符合课程教学大纲与学校相关教学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根据美术学 习的方式,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笔者探讨以旗袍设计为主题,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欣赏•评述”这一领域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欣赏角度观察旗袍,了解旗袍蕴含的独特创意和审 美,探讨旗袍设计折射出的当时的历史文化、社会生 活等。
在问题的设置上,笔者围绕这一领域的要求, 提出“旗袍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清朝还是民国”“清朝服装与民国服饰的区别在哪里”“旗袍的出现反 映出当时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你看到过女子穿旗袍吗,旗袍美在哪里”"一件好看的旗袍由哪些元素构 成”等一连串问题。
学生通过逐个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造型•表现”领域是美术课的基础学习内容,这一领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和情感表达进行大胆的表现。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扎染设计任务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扎染设计任务中的应用一、扎染设计任务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扎染设计任务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面料设计和展示》技能拓展课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以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教师通过“案例”或“项目”,通过“头脑风暴”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大的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以上因素,我在本堂扎染设计教学任务中采用了“项目任务引领”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扎染任务”的引领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个人到团体,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完成“扎染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激情和创作热情。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了解扎染工艺的艺术形象;了解扎染工艺中具象图案和抽象图案的表现;了解扎染工艺的染色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运用扎染工具完成扎染图案的扎制;能运用染色工具完成扎染图案的染色;能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民族情结和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
《面料设计和展示》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技能拓展课程,根据本课程的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选取,扎染就是其中典型工作任务之一,以项目任务形式呈现,开发了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发现,学生刚开始学习扎染时特别有兴趣,但是一旦牵扯到比较繁琐的工艺方法之后,或者制作出来的效果不如预期的好,有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最后放弃制作,或者失去学习的兴趣。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服装专业工艺课中的应用
和主动探究心理 ,造成知识的僵化 和机械 ,不能将所 学知识
灵活运用或解决实际操作 中的 问题 ,导致学校教学与企业 用
人标准及社会需求脱节 。在我校 国家示范校创建 的教学改革 大潮 中,我们服 装组 教师 编写 了服 装工 艺类 的系列 校本 教 材 ,教材 以行动导 向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为核心 ,将知识点用
笔者将该模式融入到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 中,尝试设计 与服装工艺课程实际状况相符且能做到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学
组织形式 ,如图 1 所示。
载体 ,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 的过程 中学 习知识 、解决实际 问 题 、培养学 生能力 。服装工艺是实践性 和操作性极强的一 门 专业技 术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采用行动导 向教学法 ,将 每一种类 型的作 品设置为一个项 目任务展开教学 ,将完成任
质 。因此 ,在服装工艺的教学 中采用行为导 向教学法非常有
必要 。
( 二)实施行 为导向教 学法的可行 性
行动导 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以项 目任务引领为
收 稿 日期 :2 0 1 5—0 5 —0 8 作者 简介 :方 闻 ( 1 9 8 5 一) ,女 ,安徽 无为人 ,高级制版师 ,研 究方向为服 装设计。
任务引领 、小组合作 、头脑风暴 、项 目过程性评价等学习活
2 .教材模式 :不仅仅 是知识 点 的陈列 ,而是 引导 学生
如何去做。
动方式呈现 ,再配上可爱的页面设计 ,顿时让教材变得 “ 亲
3 .教学 内容 :改变传 统界 限清晰 的课程体 系 ,将 相关 课 程串联 ,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4 .教学过 程 :是 由信 息 收集 、设 定 计划 、共 同决策 、 共 同执行 、检查 反思 、互 动评估 6 个环节组成 的完整 的行为
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成立专业 建设 改革小组 ,明确改 革 目标 并分工分 步实施。制定和学 习建 设 方 案 ,学 习工作过 程系统化和课程建 构 理论 ,牢 固树立 职业 活动导 向的课 改理 念 。邀 请 国内一流 的职教专家作讲 座 , 如赵志群 、陈宇 、徐国庆等 ,就 职业 学
在课程开发 中 ,设计 两维 “ 矩阵 ” 的课程框 架至关重要 ,首先把 每个学习 领域都设 计成一个完整 的工 作过程 ,将 原来学科体 系的相关知识融 人相 联系的 项 目中。横 向的学 习项 目 ( 情境 )也是 独立 的工作 过程。项 目从 简单 到复杂 , 从单一 到综 合 ,形成一 系列 彼此 联系 、
3 开 发 课 程 。构 建 “ 装设 计 与 工 . 服 艺 ” 专 业 职 业 活 动 导 向 的课 程 体 系
可通过 校企 合作的平 台,从制度上保证 每个 专业教 师每三年有一个月到企业去 轮 岗实践 ,参 与和体验新技术 的应用 ,
专业教师 的任 职资格 、实训装备提 出明
校教 学改革 的理念 、方 法 、技术等作 系
统 的 学 习 和 培 训 ,组 织 小 组 成 员 到 国 内
外进行考 察 ,以他 山之石 ,改 良自身。
2 在 职 业 的 源 头 开 展 市 场 调 研 S - . nr 作 任 务 分 析
与学习过程 ,项 目学 习完毕 ,学 习手册
行业 、企业 的积极 参与和全程合作 ,这
样才更体现专业建设的职业导 向性。
2 建设以职业活动为导 向的专业体 . 系是技工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能 ,提高就业 、从业 的市场竞争力 , 满
足个人职业 生涯 发展 的需要 。
在 职业技 术教育多元竞争压力下 ,
服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服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许淑燕潘志峰【摘要】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工学结合是培养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本文从分析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出发,提出采取项目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仅仅依靠在学校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有足够的时间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训练.因此要求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
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学生胜任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课程的重新组合和编排,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一、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式有工学交替型、半工半读型、任务驱动型、项目导向型等,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其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更要工作,是理论学习过程与实践工作过程的结合。
表现在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吻合。
在教学和课程的组织方面.就是以实践工作过程为导向。
依据行业、职业和专业的特点,按工作过程、岗位能力要求.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安排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教学形式,将职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工作结合在一起。
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运行机制,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
二、服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项目教学的含义所谓项目教学.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
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是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4-紧身衣的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基础】教案四《紧身衣的立体裁剪》教学方案奉化职教中心戴美萍[课题]:《紧身衣的立体裁剪》(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裁剪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课时]:一课时(45分钟)[教材分析]:1、立体裁剪是培养中职学生一种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服装的裁剪制作过程,给学习平面裁剪做好互补。
解决学生在平面裁剪中不能理解的服装空间问题,由于它操纵性较强、比较直观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2、本章节内容涉及的是紧身衣,作为学生入门的基础款式,让学生明白人体与款式之间的关系,收省的目的,在教材中提到了款式分析,坯布的准备以及制作的过程,分三课时完成。
3、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二课内容主要是紧身衣前、后片部分的制作,在款式分析中主要对紧身衣前、后片的制作进行讲解、示范,教学中借助媒体资源,通过媒体演示与教师示范反复操作,加深学生记忆,促进学生思考。
此外借助媒体资源展示成品效果,促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学习欲望。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基本情况:1、紧身衣作为服装基本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制作欲望2、学生对独立完成作品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款式,在人台上准确标注款式线2、能准确的运用一些基本操作手法3、根据款式完成衣片的制取4、通过操作,直观的理解人体与款式关系二、能力目标1、能在网上查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建立探求规律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掌握紧身衣立体裁剪的制取方法三、德育目标构建拓新创造的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思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紧身衣衣身的立体裁剪。
难点能巧妙地处理衣片与人台的合体度,保持款式造型。
[教学方法及策略]本课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操作要点→点拨精讲→启迪引导→解析在人台上准确标注款式线、制作衣身以及基本操作手法→动手操作实践→归纳总结。
《成衣设计》课程工作室制教学实施
作室项 目将不同课程任务 串 联起来,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全面训练。 关键词 :成衣设 计 ;设 计工作 室;课程 开发
中图分类 号:G 1 72 文献 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0- 62 (09 6_ o 0 8 -19 2 0 )0 _J 0 - D
《 成衣 设计 》课 程服装 设计专 业课程 体系 中的专业 核心课 程 。在 实 际的成衣产 品产业链 中 ,成 衣设 计历 来是商 品开发计 划 的终端体现 ,是成 衣产 品生产 的先导程 序 。本 课程 结合行动 导 向教学特 点,成立
业 性 品牌策 划 ,学生 通过 参与 本工 作室 任务完 成 企业企划 设计项 目,锻炼服 装 品牌统 筹策 划 能力 。产 品 开发工 作室 主要 与企 业合作 设 计开 发服装 产 品 ,为企业进 行 技术 输 出 ,企业 设计人 员参 与指导 实训 ,课 程 作业 即是 企业产 品,或 自主 开发服 装产 品 自营 销售 。形象 设计 工 作室主 要 为社会 各界人 士提 供个 人服 饰 形象 设计 ,为 影视 剧组 、晚会 演 员等提 供服 饰形 象设 计 ,或 结合 毕业设 汁发布 会 、个人 形象 发布 会进 行 服饰 形象 设计 ,通 过本工 作 室项 目可锻 炼学 生 的服装 搭配 ,人物 形 象设 计策划 能力 。服 装大 赛工 作室 主 要 是校 企 联合组 织服 装 设计 大赛 ,或组 织学 生参 加全 国各 类服装 设 计 比赛 ,学生通 过参 加各 类 主题 的 设 计 比赛锻 炼流行 预 测 、服 装 设计 、制 作能力 。本 项 目在 组织过 程 中与 多家企业 合作 ,将 企业 的设计任 务 引进 课堂 ,或模 拟进 行企 业 品牌策 划 设计 ,学 生在完 成工 作任 务 的工程 中掌握 理论 及 设计技 巧 。在模 拟 工作 室形 式 的课 堂 教学 中 ,学生 不仅可 以亲 手承 接各类 公司 的服装 来料 设计 与加 工 ,同时可 以进 行服 装 的整 体策 划和 设计 工作 ,与 企业 中 的服 装设 计 工作者通 力合作 ,借 鉴并 学 习生产厂 家或 设计 公 司的经 验 。通 过与 企业联 合 开发新 产 品 ,既能使 科研 成果 得到 有 效转化 ,又 能使 教学 有 的放 矢 ,避免 空洞 的教 学 课题 ,锻炼 学 生的动 手 能力 , 了解 企业 的 岗位 要 求 ,生产 任务 形式 ,为就 业后 能更 好 的适应 岗位 打基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1《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服装结构设计[适用专业]高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是以学习服装结构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其专业内容实用性强、针对生产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变化规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熟悉服装生产流程,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获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为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课时] 718[总学分] 40[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工作必备的知识、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和技巧。
本课程以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包括:掌握服装款式、结构、工艺制作方法,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基础纸样和样板制作。
确定缝制工艺流程及成衣效果控制的基本能力。
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训练学生精细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并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胜任服装纸样设计2.能胜任服装工业制版3.能胜任服装推版、排版4.能胜任服装驳样制版5.能胜任服装用料测算6. 能胜任产品设计与开发[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对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得出从事服装设计与服装制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课程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为专门化方向模块;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采用并列式与流程式相结合设计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兼顾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完整,保证技能证书考试的要求,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形成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为主体的课程模式,以工作流程和任务为线索设计项目,把工作过程设计成项目过程,以工作任务负载知识,通过技能操作、仿真模拟、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发现学习、范例教学、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市场调查、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工作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服装CAD”教学改革
科技 置向导
◇本刊 特稿◇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与“ 服装 C D 教学改革 A "
王竹君 邢英梅 ( 安徽 工程大学纺织服装 学院 安徽 芜湖 2 1 0 ) 4 0 0
【 摘 要】 对当前服装 C D 课程教 学理论 与实践脱节、 针 A 学生解决问题 能力不足等 问题 , 采用任 务驱动教 学法进行“ 服装 C D” A 教学改革 , 即: 通过设 计逼真 的工作情境 ,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 固学生 学习热情 , 巩 将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各项任务 中, 用任务驱动 学生独 立思考 , 养成独立 自 主学 习的 习惯 ,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 量缩小校企差距 。通过 实践表面 , 尽 任务驱动教 学法有利于提 高“ 装 C ” 学质量 ,  ̄ 于培 服 D A 教 g , rl 养 面向 2 世 纪合格 的服装专业人才。 1
2任 务 驱 动教 学 法 的可 行 - 分 析 . I 生
任务驱动 ( a r e ) T s D i n 是奥苏 贝尔人本主义教育 思想指导下 的 k v 具体教学原则之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 采 等课程 的延伸与发展 . 服装专业课程体系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 . 是 通过师生共 同完成一个完整 的“ 任务” 而进行 1“ 装 C ” 学 现 状 分 析 .服 AD 教 教 学的方法 。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 同. 其特点 主要表 现在如 下 “ 服装 C D 是在服装设计 、 A” 服装结构设计 、 服装工业制板、 服装生产 工艺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 通过对服装 C D系统的操作 I 使学生巩固 几个方 面: A l 练, 已有的服装设计 、 制板、 、 推板 排料和生产等知识 的基础上 , 熟练掌握服装 第一 . 将教学 过程与具体的工作任务充分地融合为一体 , 围绕具 C D软件的应用 .以适应服装行业计算机化的要求 。简而言之 ,服装 体的任务构建教学 内容体系 , A “ 组织实施 教学。 第二 . 习过程成 为学生人人参 与的 自主的实践活动 , 学 教学过程 CD A ”是一门将服装专业课程与计算机软件学习结合得较为紧密的课程 , 也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着力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专业课程。 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的过程 第三 . 通过教 学过程 的实施 . 学生养成主动思考 的 良好学 习习 使 当前 . 随着服装 C D技术的不断普及和人们认识不断深入 . A 企业 培养 了团队协作能力 和交流能力 . 提高 了分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对掌握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 国服装高等院校普遍开 惯 . 我 设 了“ 服装 C D 课 程 。 A ” 但是受 各 自教学 条件 、 教学 内容 、 资力量等 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 、 师 针对 性。 各方面原 因限制导致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 的实 际需要 . 主要 通 过“ 任务驱 动” 的模 式开展 “ 服装 C D 的教学 A” 可以引导学 生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 循序渐进地完成 一系列 的“ 任务 ” 在完 成“ , 任务” 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11 .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 的同时 . 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产 问题 的能力 。 在此过程 中, 随着 传统 的“ 服装 C D” A 教学思路是把 C D理论教学和实践上机 过程 A 个个“ 任务” 的完成 . 生可以不断获得心 里满 足感 , 学 持续 地激发 出 分离 , 生先 听课 , 学 再上机操作 , 结果学生对教 师讲解 的知识 已经基本 其求知欲 . 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因此 , 为- f实践性很 作 l 遗忘了 . 导致学生对软件操作也是一知半解 . 能熟练 、 不 系统地掌握相 强 的专业课程 . 在进行 “ 服装 C D 教学时 , A ” 采用任务驱 动教学法是非 常可行的。 关知识。 1 学生分 析问题 、 . 2 解决 问题的能力不强 3“ .任务驱动” 法在 “ 服装 C ” AD 教学 中的实施 服装 C D系统的工具 、菜单很多 ,实现一个功能可能有多种途 A ( ) 服装 C D 课程 中实施任 务驱动教学法 之前 . 1在“ A ” 务必通过 现 径。 在传统“ 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下 , 学生缺乏主动、 独立思考解决 问题 代化 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 营造真实 、 良好的情境 , 引领学 生置 身情 的能力 . 往往只会依样 画葫芦 . 上课老师讲过例子学会 了, 而一旦 出现 境之 中. 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了新 问题 . 往往就显得手足无措 . 不懂得活学活用 . 进行应变 例如. 在进行服装效果 图绘制一课时 . 在课前先让学 生收集不 可 1 忽视学生的个 体差异 . 因材施教 - 3 未能 同款式 、 不同风格的 电脑服装效果 图实例 , 在课 上进行展示 、 流 、 交 讨 传统 的“ 装 C D 教学模 式主要是 : 服 A ” 教师讲 , 学生 听 . 教学 内容 论 . 在轻 松氛围中.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增加感性 的认识 。 统一 . 此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 能因材施教 , 易导 未 容 ( )任务 ” 2‘ ‘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灵魂 . 直接影 响教学 的效果 。 当学 致部 分学有余力的学生 “ 饱”未能充分发挥 其内在的潜力 。 吃不 , 而部 生置身情境之中后 . 须为其设计合理的任务。 分 学习困难 的学生 “ 跟不上” 最终 , , 学生的掌握水平参差 不齐 . 总体的 在教师备课过程 中 . 应充分考虑每个 学生的个体差 异 , 根据其现 教学效果 大打折扣 有能力 . 设计不 同的任务 目标 . 实现 由传统的统一规格 的教学模式 向 1 . 4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的联系不够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综 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转 变 , 以达到 因材施教的 目的。 合能力 传统 的“ 服装 C D 课 堂教学中 . 时间一长 , A ” 授课 学生 的注意力 很 从课程在教学大纲 中地位来看 . 服装 C D 是服装设计 、 “ A ” 服装纸 容易分散 .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 在备课 时, 可将大 的任务 进行分解 为 样设计 、 服装工业制板 、 服装生产工艺等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 着重培养 若 干小任 务 , 分散知识点 , 例如 , 在上装结构设计 一课 中, 根据服装 可 学生 的专业综合能力。 传统 的教学方式 . 往往过于重视软件 的操作 . 忽 款式 , 将上装结构分为衣身结构 、 衣领结构 、 衣袖结 构和部件结构等设 视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结合 . 于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提升 不利 计 成不同的小“ 任务 ”针对 每一个知识点进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训练 , . 最后再 通过一个 1 教学 内容与服装企业 生产联 系不够紧密 . 5 完整的大“ 任务 ” 来进行综合练习和巩固。 传统教学方法所采用的案例 . 跟现实服装企业 生产 实际存在 着一 () 3 改变传统 “ 满堂灌 ” 的教学模式 , 尊重学生的主 【 第 8 页 ) 下转 4
浅谈服装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出要求 、明确 目 标 。然后教师引导 :进行重 点 、 难 点分析 ,提供解 决
问题的思路 ,指引完成任务 的途径 。接下来 ,服装 专业 教师根据 学研 结合 :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为学生提供理 论学习和实践操 作必
要而充分的条件 ,引导学 生学 、练 、研 相结 合,探 索知识 规律 和 奥
然后理实结合 ,训练学生 “ 会 做” ——最后 ,组 间 P K的形式 ,提升 学生 的 “ 竞争意识” 和 “ 岗位适应能力” 。
除了以上的教学模式外 ,我们服装 专业在教学过 程中 ,针对 中职 生普遍认为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 ,还采用 了 “ 趣 味教学 、多媒体教 学 、反面案例教学 、任 务驱动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 学”让 学生趣味 中 学 习,( 趣中学)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思考 ,思考学生在做 的 过程 中会 出现哪些问题 ,针对性 的教学提高课堂 “ 效率” 。 教学过程 中从 参观 校内企业 ”想学”——趣 味教学 “ 想 做”—— 然后理实结合 ,训练学生 “ 会 做”——最 后 ,组 间 P K的形式 ,提升 学生 的 “ 竞争意识 ”和 … ‘ 岗位适应能力 ” 。 服装专业教学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 ,提高学生 的人文素养和科 学素质 ,使得学生在 掌握必需 的文 化知识的同时 ,具 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 职业变化 的能力 。
训环节主要在校内服装 车间进行。任 务驱 动 、大赛 引领 、项 目导 向、课程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 向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概述 :
一
期间 ,学生已经掌握 了一定 的服装基础 知识 与技能后 ,进入服装 企业 进行进一步 的实 习锻炼 ,感受企业情境 ,所学知识与企业接轨。 服装专业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提 高教师的科研 能 力 ,使教师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得以及时地更新教 学内容 ,将科研 实
中职学校各学科各专业教学模式(汇总)
指导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常规
要求
1、检查学生人数,做好考勤记录;2、检查课前准备;
3、总结点评作业;4、落实桌面净。
教学模式
新课导入
1、根据学过的与本节教学有关的知识出示知识回顾题;
2、目标展示,导入新课。
教
学
实
施
第一步:认知学习——把握重点
(1)合作学习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新内容学习;
(2)合作练习1:采用演板、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完成合作练习1;
(3)达标测试1:学生自主完成;
(4)总结反馈1:总结处理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对学生完成达标测试1进行评析及评价。
第二步: 知识深化——突破难点
(1)合作学习2:此环节是在合作学习1的基础上提高难度,所进行的知识拓展训练,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完成;
1、课下注释;2、课后练习题;3、练习册相关习题;4、片段写作练习;5、名段名句默写;6、课外阅读积累。
“自主合作探究、循环反馈”教学模式
——数 学 学 科
教学
原则
1、“双主”原则:即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 “指导”;学生重在“参与学习”。
2、“三用”原则:即“实用、适用、够用”。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合理的增删取舍。
2、“三用”原则:教师应本着“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合理的增删取舍。
学法
指导
在学习方式上,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常规
要求
教师首先用约2分钟时间按教学常规要求:检查学生人数、检查学生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桌面净的落实、作业点评、复习回顾
服装结构与工艺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服装结构与工艺》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情况(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课程性质与作用:根据我校《2023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培养定位:①通过学习掌握量体方法、制图符号、服装号型、服装结构原理和制图方法;分阶段学习和掌握常规品种如半身裙类、裤类、衬衣类、小外套等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与工艺。
能看懂工艺制单,绘制基本工艺流程单,并根据制单中的规格完成服装样板制作;②掌握常用缝纫工具的使用、服装零部件工艺、成品工艺;能够按工艺制单的规格要求制作样衣,为适应各职业岗位的要求打下一定的基础;讲授不同服装类别的工艺制作的特点和要求,通过机动操作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完成服装成品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为以后的服装CAD、服装项目设计、服装项目制作、服装跟单、服装制版师(中级)考证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没有该课程的学习的基础,后续的课程无法衔接。
该课程作为服装技能大赛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大赛选拔人才依据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企业工作流程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行业未来发展为展望,与校企合作中心为指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开发核心,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融入以下教学设计理念:①项目教学法,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强调工作流程的学习。
课程重点学习企业的设计与生产流程,结合实际案例、添加生产单据、使用工作页开展教学。
③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该课程是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在专业教学上坚持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④把现代制衣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课堂等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新技术、新工艺”,例如:服装模板制衣技术、服装CAD 制版技术等。
三、课程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内容选择了具代表的典型工作任务,从简到繁地安排各类成衣的学习次序,参考制作成衣的流程编写教学工作页,把工作过程、重要的概念和职业资格的标准,和对教学任务所承载的关键能力、职业素养目标内容逐步呈现。
服装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服装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摘要]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供应与服装行业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服装专业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使命所在。
[关键词]服装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服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广东服装业加快了国际化交流,服装出口量不断增加,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多,作为服装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队伍也逐渐壮大。
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职业教育与目前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产业相比,还存在着许多滞后现象,其问题原因在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行业不对接,教育输送不能全面为行业需求服务。
在目前经济建设发展高速时期,职业教育必须脱离传统的教育模式,全心为经济建设服务,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当前服装专业教学现状目前,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其主要问题有:一、职业教育受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的影响,课程开设以学科划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差。
二、学生以学校的学习方式为主,缺乏参与社会专业实践和岗位锻炼,使培养的学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环境不匹配,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与当地社会需求不对接,学生就业质量不高。
四、专业教育需要即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而目前职业学校中这一类教师严重缺乏,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另外,服装专业是时尚潮流最前沿的专业,也是工业化发展最快速的专业。
然而,目前许多服装专业办学仍然沿用落后的教学观念,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对社会行业人才需求不了解,培养的学生走入社会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是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在服装专业实施“任务
引领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而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适合服装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任务引领教学法“五转”“五让”五个环节
一、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
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而目前我校的服装专业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着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仍坚持以教
师为中心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
这种重灌输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
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不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
人才的重任。
为此,我们服装专业的老师结合我校的“双元制”教学模式,针对传统的服装
专业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验。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以真实的工作
任务或作品为载体,采用了任务引领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种新型的教
学法通过选取典型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通过时尚的拓展任务来鼓
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市场把握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
们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职业能力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了专业知识与专业
能力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二、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我们服装专业的老师们认真钻研、团结协作、研究归纳,提炼出了课堂教学的“五转”和“五让”。
1.五转:由以灌为主转变为以导为主;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由以讲
为主转变为以练为主;由以学会为主转变为会学为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
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能力为主。
2.五让: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
动手;让学生自己总结。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则分五个环节来推进:
环节一:划分小组。
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进行合理搭配。
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析项目任务、制订实施计划、完成课
堂展示,形成教师、小组长、小组成员的三级管理体制。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教
学活动能够将合作与竞争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环节二:安排任务。
结合项目内容,精选真实案例,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
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激发他们对项目任务
完成的热情。
环节三:分组实践。
每组按任务要求,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组内分工协作共
同完成任务。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未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如在
有网络环境的设计室里,可让学生充分借助网络力量来获得相关信息设计服装。
环节四:成果展示。
分组活动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项目成果,然
后让学生开展广泛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和修正当前项目任
务的解决方案。
环节五:效果评价。
对项目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
自评,对学生构建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二是学生互评,对别人展现
的作品进行评价,找出作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三是教师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及课堂展示中展现出的综合素质给予评价。
三、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的讨论,这给学生潜能
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比如为网络美女设计服装,同学们分组协作,设计的
作品各具特色、新颖时尚。
2.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学生在车间实习,要在锁边、裁剪、缝制、熨烫、包装等岗位轮换,每一工
作岗位都要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而且合作的方式不一样。
比如在流水线缝制,需积极配合、齐心协力才能为下一道工序打好基础。
3.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面对着不同的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应对。
比如《服装营销》课中接待顾客,有学生扮演营业员,有学生扮演顾客,扮
演营业员的学生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爱好的顾客,就不
能采取同样的应对方法。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个任务通常是综合的,要涉及到不同的学科知识。
比如制作裙子,就要涉
及服装设计、服装制图、服装工艺、服装材料、服装设备等学科的知识。
通过完
成典型任务,使各学科互相渗透,获得了综合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任务引领教学法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关
注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形势下,尤其是在中职教育“工学结合”的
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下,具有突破传统教学法的变革意义,值得在服装专
业教学中进行更广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