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 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苏东坡黄州期间的诗文词赋,不仅是对 苦难的挣扎,也是对苦难的超越。苦难使他 更加成熟、更加深沉,也更加达观了。但这 里不再有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气,不再有成就 辉煌的激情,而只是一种历尽沧桑后对现实 的平静回顾,一种归家时的心安平和。
耿直
勇敢
包容
洒脱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苏辛(词) 苏黄米蔡(书 法)
蔡襄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四川眉山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 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方方《喜欢
苏东坡》
微笑着面对
苏东坡“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 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 (林语堂)
微笑着面对,是一种人生方式,更 是一种人生境界。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一: 在黄州,躬耕东坡,竹杖芒鞋,营造雪堂。生活地 像陶渊明,在自己的东坡庄园过着神仙般的隐逸生活。
二:工程与赈灾:杭州太守时:疏浚运河;设立的公立 医院(安乐坊);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修筑西湖苏堤; 开仓赈济灾民。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 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30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 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究,窃禄从来岂有因。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复用前韵二首》)
此 心 安 处 是 走 吾 近 乡
—— 苏 东 坡


苏轼的生平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1036-1069)为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 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 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 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 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
随遇而安的恬淡心情和悠悠然听江的闲适姿态,表现了词人 超然物外的态度。
长恨此生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下片写江涛引发对自我存在的反思,遗恨不能生命自主,而陷入 尘世为利禄功名奔走钻营。面对大江,顿生超拔羁绊而遁身江海之遐 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四期(1093-1101)为远谪惠、儋时期。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 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 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 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 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 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 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 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 ,用挖 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莫听穿林打叶声5,何妨吟啸6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8。 料峭9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10却相迎。回首向来11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12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黄州:走向成熟
乌台诗案以及其后的在黄州被贬的生活使苏轼经历了一次整 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 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 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 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一鸣惊人、名满天下; 浮沉宦海,坎坷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化泰山之重为扁舟之轻
王国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 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走近东坡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
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
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 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 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 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
共称“北宋四大家”
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苏东坡,真才子、真性情!
真才子——
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通才。在诗歌、散文、词、赋、书法、 绘画等各个领域,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文学艺术方面,苏轼是个雄视百代的人物,是中国文学史 上第一流的大作家。
“根到九泉无曲处,地下唯有蛰龙知”(苏轼) 经历一次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县级人 民武装部副部长)。 苏轼在黄州的物质生活面临三大难题:花销、住房、吃 饭。计划用度,修建五间泥瓦农舍(雪堂),带领家人 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 在这时起的。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千 古 奇 才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林语堂:“不可救药的乐天 派”;(《苏东坡传》)
余秋雨:“中国古代最高贵, 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 (《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 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1
三月七日,沙湖2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3,余独不觉,已而4遂晴,故作此词。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 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斥 低劣小人”。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倒底也还是如 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 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此心安处是吾乡”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探讨:引来墨客小人的诽谤围攻, 一再遭贬仕途坎坷的原因?
“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 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 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 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当 了急先锋。”

第二期(1069-1085)为请求外调、历任四州、乌台诗案、 贬谪黄州时期。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 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 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 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 州等地,任知州。


苏轼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 子最健全、最融通,也最为 后人所仰慕的一种人格模式。 (《康震评说苏东坡》)



东坡语录: “我一生没有做过坏事,我不会下地狱。”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 不好人。”
伟 大 的 心 灵
人 格 的 魅 力
坚韧
坦荡
质朴
潇洒 无畏
率真
智慧 深刻
——《苏 东 坡 突 围》 余秋雨
苏轼黄州词
《卜算子》 《定风波》 《临江仙 》 《赤壁怀古》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来彷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第三期(1085-1093)为两次召还及复连外放时期。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 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 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 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 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 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千 古 奇 才
—— 苏 东 坡
【传世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识字烦恼始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中塑造了一个风韵潇洒、昂首尘外 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1),天应乞与点酥娘(2)。自作清歌传皓齿(3)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4)。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5)。试问岭南应不好(6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7)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 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 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黄州的饮食、生活条件都比较困难,但难不倒苏轼这个潇洒的美 食家。正是在黄州,他发明了著名的东坡肉: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灶烟焰不起,待他熟時莫催他,火候 足時他自美。黃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 煮,早晨起來打两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猪肉颂》) 潇洒交友,营造一个 真心坦荡的人际环境。 东坡、雪堂、赤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