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南方学院广告班 n090702226 朱云翊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 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可以看到,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 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完全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

回顾中国这几十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国内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我党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进行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要数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

一、什么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41年5 月,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专门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解读。他说: “ …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 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种态度, 就是党性的表现, 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毛泽东在此将实事求是进行了系统解读, 并将其总结为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与确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毛泽东最早是在1929年6月14日写的一封信中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他在这封信中从哲学上对当时红四军党内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同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更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进一步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理论上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

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像,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此后,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保证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毛泽东用“实事求是”四个字来概括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认识路线,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三、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理论中国话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了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和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申明,“只有全党通知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真正解决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了全面确立,进而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连续30年来GDP高速增长的事实证明着改革开放的正确性。而贯穿在改革开放始终的便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分为农村和城市两大空间。对于农村改革来说, 一开始就是体制内改革和存量改革, 表现出速度快、彻底的激进特点。同样, 对于吸引外资, 特别是直接投资, 中国的改革也是起步较早, 大胆、迅速推进, 在80 年代初期国内尚在探讨私营经济能否存在、怎样完善计划经济时, 就建立了经济特区和鼓励“三资”企业发展。可以说, 中国改革的特点, 除了上述的改革起点不同外, 最大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 , 这里所讲的“实事求是” , 不仅是说中国的改革理论、政策和措施来源于对实际和经验的总结, 还包括在制订和推行改革措施时, 充分考虑或及时注意到其可行性。具体表现就是当改革应该激进并且可以激进, 就激进; 没有弄清情况或阻力较大时, 就通过试点或外围性的改革措施来逐步推进。就是邓小平所说的“看准了, 就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和“摸着石头过河” 。

正是因为1978 年确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才保证了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是完全弄清楚”的情况下, 改革得以迅速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80 年代的主要成果, 可以说是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其创造出来的市场经济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