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生命体征测量 ppt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生命体征测量

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心率)、血压

测量生命体征的目的一、体温、脉搏(心率)、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症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

二、生命体征能反映身心的微小变异,通过观察生命体征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于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1

测量体温

不同部位体温测量正常值

项目

测量部位平均体温正常范围腋温36.5℃36.0-37.4℃

口温37.0℃36.3-37.2℃

肛温37.5℃36.5-37.7℃

口温测量

1.口温表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处

2.闭紧口腔,用鼻呼吸

3.测量时间为3分钟

腋温测量

1.擦干汗液,放于腋窝处

2.紧贴皮肤,曲臂过胸,夹紧

3.测量时间为5—10分钟

肛温测量

1.卧位:侧卧、俯卧、屈膝卧位

2.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

3.测量时间为3分钟

注意事项

? 1.测量前后清点数量,并检查有无破损。

? 2.测量前如有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3.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鼻腔手术或疾患、呼吸困难者禁用口腔测注意事项量,直肠或肛门疾患及手术、腹泻、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腋下有创伤、手术或炎症、腋下出汗多、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 4.为婴幼儿、危重病人、躁动者测量时应有专人守护,以防发生意外。

? 5.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在床旁重新测量。

体温过高

低热:37.5℃—38.0℃

中热:38.1℃—39.0℃

高热:39.1℃—41℃

超高热:41°C及以上

注:人体最高的耐受热量约为40.6—41.4°C,高热持续在42°C以上2小时导致休克以及严重并发症。

体温过低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

致死温度:23℃—25℃

注:重度体温过低可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02

测量呼吸脉搏

各年龄阶段小儿呼吸、脉搏(心率)次数/分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新生儿40—45120—1401:3

<1岁30—40110—1301:3—1:4 1-3岁25—30100—1201:3—1:4 4-7岁20—2580—1001:4 8-14岁18—2070—901:4

脉搏测量的部位:表浅、靠近骨骼的大动脉,如:桡动脉、颈动脉、股动脉等,临床常用桡动脉。

脉搏测量

1.仰卧位时使病人近侧手臂放于舒适位置。

2.腕部伸展,手掌向下。

3.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的表面。

4.一般病人测量30秒,将测得脉率乘以二。

5.五岁一下的小儿须用听诊器听心尖搏动,测量心率。

心率听诊部位

小儿心律的特点

1.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心率快的原因是,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

的血液供给,但心脏每次搏出量有限,

只有增加搏动次数来补偿不足。

2.应在小儿安静时测定,心率才准确,一般体温增高1°C,心率每分钟增加15次,睡眠时心率每分钟减少20次左右。

呼吸的测量

小儿呼吸特点:小儿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较少,但他们机体所需的氧气量并不少,所以只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弥补每次吸入气量的不足。

测量方法

1.将患儿取舒适卧位。

2.小儿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以腹式呼吸为主而胸廓运动较浅,呼吸时肚子一鼓一瘪。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看小儿腹部运动来数呼吸次数,观察小儿腹部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

3.计数为半分钟,将测得呼吸数乘以二,呼吸不规则的患儿测量一分钟。

4.危重患儿可将棉花少许置于患儿鼻孔边缘,观察棉花纤维摆动的次数,计数一分钟准确的测量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