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 鉴赏诗歌(知识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鉴赏诗歌(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关于词

课文基点:《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这首词从“独立寒秋”到“谁主沉浮”是上阙;从“携来百侣曾游”到“浪遏飞舟”是下阙。“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上下阙的过渡句。

抛砖引玉: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③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④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词一般分上下阙,也可以称为上下片,上片一般叙事或者写景,而下片大多议论抒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就是一个过渡句,“江山如画”是针对上片写景的词句;“一时多少豪杰”就是为下片写周瑜做了开启,然后才有了“遥想公瑾当年”。《沁园春长沙》上阙描写今日独游,观橘子洲头秋景,联想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下阙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过渡,承上启下,回忆起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

⑤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常见词牌前两句的字数: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如:①忆江南(3、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忆秦娥(3、7)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③念奴娇(4、3)大江东去,浪淘尽。④沁园春(4、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⑤清平乐(4、5)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⑥永遇乐(4、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知识点二:诗歌的抒情方法:

课文基点:

1、《红烛》----“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直接抒情)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直接抒情))

3、《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借景抒情)

《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明确:本文的“景”,由“看”领出。诗人看到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水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上“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4、《致云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

明确: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②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抛砖引玉: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

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借古伤己、对比衬托、用典故等。

①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②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③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④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⑤借古讽今: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写阿房宫的奢靡。

⑥对比衬托:比如: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⑦用典故,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1653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