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短文两篇》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学习重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难点】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自主预习案】路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旸谷() 一撮灰() 皓月() 妲娥()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倘使:
凭栏:轰轰烈烈:
3.《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____________》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
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巴金先生的两篇散文《日》《月》。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读。
1.听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全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3.思考全文。学生质疑,小组交流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针对文章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比较,最后推出小组内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供全班集体讨论
品
1.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2.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悟
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请学生思考问题。
1.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2.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描
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日的文章”这个句子。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的理解课文内容。
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发现了……”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课文的内涵。
3.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
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二、课外语段阅读。
繁星
1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4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5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927年1月
1、文中共有几处描写星星的句子?
2、第二节中有这样一句话:“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都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3、第四节中加点的“模糊”一词换成“闭上”好不好,为什么?试说出理由。(推敲词语)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南京——菜园——舱面。
B.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考查记叙顺序)
C.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菜园——海上——舱面。
D.虽然不同时期,作者看星星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把握中心,就能找到答案了)
5、“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作者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看繁星的感受中,都写到了“母亲的怀里”,这两个“母亲”蕴含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词语的语境义)
6、在一般人的眼中,繁星是静止的,无生命的,而作者笔下的繁星是怎样的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繁星?请说出你的理解。(理解作者的感情是关键)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案】
1.旸谷(yang)一撮灰(cuō)皓月(hào ) 妲娥(héng)
2.皓月:明亮的月亮。倘使:连词,表示假设。
凭栏:靠着栏杆。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3.龙·虎·狗巴金李尧棠芾甘家春秋雾雨电
4.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