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设计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设计规范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为规范商用车防腐蚀的通用技术要求,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以产品标准为前提,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订的。

本标准内容包括整车防腐蚀质量技术要求、防腐蚀设计指导原则、零部件防腐技术要求等内容。本企业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通用防腐蚀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部分组成。本标准由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程研究总院分析中心材料工程所和轻型商用车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由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分析中心材料工程所负责解释

商用车防腐蚀通用规范

1 范围

汽车产品油漆涂层技术条件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实验-盐雾试验 防锈油脂湿热实验 防锈油脂盐雾试验法

防锈油脂试验试片锈蚀度评定方法术语和定义

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其结果使金属的性能发生变化,并常可致金属、环境或由 它们作为组成部分的技术体系 3.2 腐蚀介质:corrosive agent

与给定金属接触并引起腐蚀的物质

3.3 腐蚀速率,也称为腐蚀强度:corrosion rate

单位时间内,金属发生腐蚀的程度,可采用单位时间内腐蚀深度的增加或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金属的失重或增重等来表示。按照各地区的腐蚀强度,把各地区典型环境分为A 、B 、C 三个类别,具体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123-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QC/T 732-2005 道路强化腐蚀试验方法Q/ 4402-2009 冷轧不锈钢钢板及钢带GB/T 2361-1992 0081-2006 0217-1998 3术语和定义3.1 腐蚀:corrosion 本标准规定了 商用车基础车型防腐蚀通用规范,试验方法、相关术语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皮卡、SUV 等车型的基本车型防腐蚀通用技术要求,其他车型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见表一:腐蚀强度分类:

表一:腐蚀强度分类

3.4 缝隙腐蚀 crevice corrosion

由于金属表面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表面形成狭缝或间隙,在狭缝内或近旁发生的局部腐蚀

3.5 应力腐蚀 stress corrosion

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和腐蚀介质联合作用导致的腐蚀

4 商用车基础车型防腐蚀通用技术要求

4.1 整车防腐蚀质量技术要求

4.1.1外观质量要求:按照可见程度和受关注度,整车分为外表面区域、第二(次)表面区域、车身内部区域、发动机舱、车底区域等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分为高度可见、中度可见、低度可见,具体划分定义见附录一。各区域要求防腐蚀年限和质量等级见表二:

表二外观质量要求

注1:按照腐蚀点的大小和腐蚀面积比例等定义腐蚀等级,分为0~9级供10个等级,具体见附录二。

4.1.2 功能质量要求:满足特定的使用和保养要求下.腐蚀体系经过规定时间仍保持除外观装饰以外的设计功能,具备服役能力。具体要求见表三:

表三功能质量要求

注1、2、3: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一年的腐蚀强度参照表1:腐蚀强度分类

4.2 车身结构设计要求

汽车整体结构设计上要考虑防止腐蚀介质的积聚、尽量避免封闭区域或保持封闭系统通风和排水良好,如考虑整车的通风、散热、发动机产生的尾气排放或通过净化、降温等;在外形设计上注意防护,避免积存水汽和尘土。

4.2.1、封闭部分与滞留处设计。结构设计上还应尽量避免积存水汽和尘土的“袋式结构”(见下图),如无法避免该结构,应尽量采用塑料、胶粘剂、填充性橡胶、石蜡等封闭该位置;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区,或让封闭系统的通风与排水良好。此外,进口孔位置要能防止水汽与碎石的直接进入,排水孔应位于封闭区和滞留处的最底点。

“袋式结构”示意图(A/B/C三种)

4.2.2、工艺孔的设置:对于涂漆或上蜡工艺孔的,其位置应有利于喷枪嘴覆盖全部表面;考虑内腔电泳效果,在合理部位增加进液孔和沥水孔,超过20cm的密封空间,应设置工艺孔;同时考虑密封空间内空气的排出,钢板之间间隙小于2mm的位置,应增加涂胶防护。

4.3材料要求

4.3.1 镀锌板的选择:

采用镀锌板是车身防腐蚀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采用镀锌板,镀锌层厚度宜大于或等于7μm。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建议发动机罩、行李箱盖、车门面板、左右翼子板、顶棚、地板等材料采用7~10μm的厚镀锌层钢板。

4.3.2 不锈钢的选择:

汽车的排气消声系统应选用耐腐蚀性强的不锈钢、镍基合金以及陶瓷材料。不锈钢材料中铬含量在12.5%以上的牌号,耐腐蚀性较好。另外,合金元素中镍元素和钼元素也可以提高材料耐腐蚀性,选择材料时,加以参考。推荐牌号SUS304、SUS304L、SUS316、SUS316L、SUS409L、SUS410L等,具体要求和性能参数见Q/BQB 4402-2009《冷轧不锈钢钢板及钢带》。

4.6 内腔注蜡或喷蜡工艺的采用:

由于电泳涂层的质量与车身结构及涂装工艺设计有很大关系,在车身内腔部分经常会出现电泳不良或涂层太薄等问题,造成内腔早期锈蚀或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锈蚀。在涂装过程中,建议采用内腔注蜡或喷蜡工艺,也可以针对不同零部件的腐蚀状态采用镀锌板等处理措施,但在内腔电泳不良时,采用内腔喷蜡或注蜡工艺的效果要明显强于采用镀锌板措施。

表四:内腔防护蜡的技术要求

4.4 生产工艺要求:采用先进完善的防腐工艺。

4.4.5 焊接过程,车身边角和焊缝的处理:

车身零件的边缘由于模具等问题经常产生毛刺和飞边。焊缝处由于焊接工艺和焊接方式等问题,经常出现焊渣。毛刺和焊渣会严重影响涂装效果,因此,应尽量减少毛刺和焊渣,如毛刺和焊渣较多,宜适当打磨后涂装、

4.4.1 涂装过程:车身涂装应满足Q/FT B 039-2006《汽车产品油漆涂层技术条件》。

4.4.4装配过程:

尽量避免磕碰,装配完成后,对装配过程中涂层受损的零部件需要进行修补。

4.4.7 装配、转运、仓储等过程要求

在装配、转运、仓储过程中,要求避免磕碰、划伤。仓库环境要求干燥、通风。

4.5 零部件设计要求

汽车零部件的防腐蚀方式很多,一般情况下,以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和防锈材料为主要措施。其中车底区域零部件接触泥水和承受石子击打等问题是重点防护部位,特别是底盘区域管路大部分为重要传动功能的部件,涉及制动、油路、转向、离合等重要部件及功能,需要重点防护;机舱区域零部件承受发动机高温高湿等环境是重点防护部位,其中管路部分也是重中之重;车身外部是顾客高关注区,如果生锈会造成顾客对品牌的评价,也需要重点防护,对于其他非重点关注区零部件,可以适当降低防腐蚀要求。按照70μm/年的腐蚀强度规定零部件的基础防腐蚀要求,其他出口地区的零部件防腐蚀技术要求按照腐蚀强度和市场重视程度

4.5.1 腐蚀等级一般定义

腐蚀等级:根据零部件能否可见、工作环境和功能进行划分。

4.5.2 涂层腐蚀等级定义(见表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