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产制度概论
英国土地制度概论
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
❖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是英国影 响最大的民间资产评估机构,是由社会俱乐 部形式发展起来的。
❖ 1868年成立的“测量师学会”是现在学会的 前身,1881年学会被准予皇家注册,1946年 启用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的名称。
2024/6/14
❖ 特许测量师是就有关土地、物业、建筑及环保事务 提供专业建议的世界性权威人士。
❖ 买卖土地时:当某一物品附属于土地之后, 即使买方在购买时未支付价款,供货方也可 能无法再收回货物。
❖ 梅卢什诉英国中部航空公司(Melluish v. BMI ) 案:某公司将一套安装于会议厅的中央供暖 设备出租给当地政府部门,上议院认定,一 旦该物附属于土地,那么它就成为该政府部 门的财产,而与当事人的主观意图无关。
❖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拥有11万名会员,遍布全 球120个国家和地区,是从事有关土地、物业、建 筑及环保事务的领先专业团体。
❖ 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下设7个专业分会,各分会名称 及占会员总数的比例如下:综合管理分会,占会员 总数的42%;工程预算分会,占39%;房屋测量分 会,占8%;土地代理及农业分会,占6%;计划及 发展分会,占2%;土地及水文测量分会,占2%; 矿业测量分会,占1%。
地。 ❖ 土地登记局与军用测绘部门配合密切。土地登记所
需的图件,一般由军用测绘部门负责提供,宗地图 由业主委托测量师 ❖ 土地登记局通过登记收费设立了不动产基金,同时, 土地登记局的业务经费从收取的土地登记费中解决。
2024/6/14
❖ 英国目前实行的是产权登记制度。
❖ 土地可以其绝对产权、有限产权、占有产权 或有效的租赁保有产权的形式进行登记。
土地法的法律体系
我国土地主要管理制度
我国土地主要管理制度土地是国家的重要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是我国国土状况、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反映,它是国家国土管理工作的总体制度和政策。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制度等内容。
这些制度既是我国国土管理工作的基本法规和政策,又是我国土地发展的保障和促进的有力支持。
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制度之一。
它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和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我国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是基于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基础之上,建立的统一的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宪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土地是国家所有的土地,国家保有所有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我国国土利用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主要形式。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针对农村土地问题而制定的,保护农民利益的土地经营制度。
根据我国《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农村土地的承包期限为三十年。
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和促进的重要手段。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出让合同》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出让的主要方式。
土地出让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市场化出让和经营性使用。
以上三个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总体框架和政策基础。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在土地保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土地所有权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它建立了国有土地所有权制度,保障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维护了土地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保护了土地资源的公共利益。
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是我国土地问题的基本解决制度,通过建立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土地的良种良法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1、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2、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管理3、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出售、交换、赠与4、耕地利用的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5、四荒6、土地管理组织结构常见的基本形式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7、国土资源部14个职能司(厅),6个负责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耕地保护司、地籍管理司、土地利用管理司、执法监察局8、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
出让、转让、作价入股、出租。
无偿取得:国家通过行政划拨方式无偿给予土地使用者。
行政划拨。
依法承包经营:单位(如国营农场)或个人可以依法承包经营国有土地,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9、土地价格的分类基准地价、标定地价10、城市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组织结构.11、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三维立体结构方向、时间、力度12、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程序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1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占用情况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14、耕地占卜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
15、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土地资产管理工作
土地资产管理工作
土地资产管理工作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土地资产的价值评估、产权管理、交易处置等方面。
以下是土地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些关键点:
1.土地资产的价值评估:根据土地的特性、位置、使用目的等因素,评估土
地资产的价值。
这需要考虑到土地的经济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得出合理的价值评估结果。
2.土地资产的产权管理: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涉及到土地
的归属、转让、租赁等。
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产权管理制度,保障各方权益,减少土地纠纷。
3.土地资产的交易处置:包括土地的买卖、转让、抵押等,需要按照相关法
律法规进行操作,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4.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保护土
地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5.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如建立土地资产管理数据库、使用GIS技
术等,提高土地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6.法律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土地资产管理的合法性和规
范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以确保土地资产的最大化利用和保护。
行政单位国土财务制度
行政单位国土财务制度一、国土财务制度的概念国土财务制度是指国家对于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所建立的财务体系和规定。
它是根据国土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建立的一套财务制度,旨在保护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财务制度涉及到国土资源的权属、规划管理、经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土财务制度的目的1. 保护国土资源。
国家将国土资源划归公共财产范畴,设立国土财务制度,旨在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国土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保护国土资源的生态完整性和持续利用能力。
2. 促进经济发展。
国土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国土财务制度可以通过规范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3. 保护生态环境。
国土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础,过度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国土财务制度的建立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4.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国土财务制度,可以合理配置国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国土财务制度的重要性1. 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国土财务制度可以通过规范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
2. 保护国土资源的生态环境。
国土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国土财务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提高国土资源配置效率。
国土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资源的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国土财务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提高国土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4.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土地财产制度概论
土地财产制度概论土地财产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使用和流转进行管理和规范的制度。
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土地财产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财产制度的定义、历史背景、基本原则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土地财产制度的定义:土地财产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使用和流转进行管理和规范的制度。
它包括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土地使用的方式和条件、土地流转的规则等内容。
土地财产制度的建立需要考虑到土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保护土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土地财产制度的历史背景:土地财产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
在古代社会,土地财产往往是农民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土地私有财产制度逐渐向公有制度过渡。
在现代社会,土地财产制度更多地受到政府的管理和调控,以保护国家的土地资源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土地财产制度的基本原则:土地财产制度应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公平与合理原则,通过确立土地所有权的合理归属和土地利益的公平分配,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制定土地使用和开发的限制和规范,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次,市场化原则,通过构建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最后,法治化原则,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保证土地财产制度的公正和稳定。
土地财产制度存在的问题:土地财产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少数富有者拥有大面积的土地资源,而广大农民或弱势群体无法获得足够的土地,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第三,土地流转难题。
由于土地资源的特殊性和限制性,土地的流转难以实现或者面临各种限制。
农场财产管理制度内容
农场财产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场财产管理,保障农场财产安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农场内所有财产管理活动,是财产管理的基本准则和操作规程。
第三条农场财产包括土地、建筑、机械设备、种子、化肥、农药、农产品、存货、资金、账户等各类财产。
第四条农场领导班子是财产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分工为:负责人主持财产管理工作;相关领导负责具体的财产管理工作。
第五条财产管理部门是财产管理的执行主体,具体负责财产的保管、清查、调拨、使用、处置等工作。
第六条全体员工都有保护农场财产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要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七条农场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八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农场财产管理原则第九条农场财产管理应当遵循稳健、高效、规范、科学的原则。
第十条农场财产管理应当坚持财产安全第一的原则,保障农场财产的安全。
第十一条农场财产管理应当坚持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财产的使用效益。
第十二条农场财产管理应当坚持资源节约利用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章农场财产管理流程第十三条农场财产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财产保管、财产清查、财产调拨、财产使用、财产处置等环节。
第十四条财产保管是确保农场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要求严格遵守财产管理规定,做到有序保管、定期检查、定点保管、保密保密等。
第十五条财产清查是核实农场财产的重要环节,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清查,对账实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财产调拨是合理配置农场财产的重要环节,要求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拨,做到真实记录、凭证齐全、签字确认、报备审批。
第十七条财产使用是合理利用农场财产的重要环节,要求按照规定的用途和程序进行使用,做到节约使用、科学管理、定期维护等。
第十八条财产处置是处理农场财产的重要环节,要求按照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置,做到公开拍卖、限价处置、签字确认、报备审批等。
第四章农场财产管理制度第十九条农场财产保管制度是保障农场财产安全的具体规定,要求严格放置保管、分级管理、专人管理、保密保护,做到有序保管,有效避免财产遗失、损坏、被盗等情况。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土地所有制
四、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国家政权不仅可以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加以一定 的限制,而且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对土 地所有制进行普遍的改革,通常把这种改革称之为土地改 革。
这种土地改革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即使在资 产阶级国家和地区,也有得部分土地收益的权利 , 是土 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不少当政者从资本主义发展 的利益出发, 主张对封建土地制度进行某些改革。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 的概念与特点
2020/11/10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第一节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一、土地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一)土地制度的概念 土地制度,从概念上可以作出广义和狭义两种
界定。 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土地使 用、
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 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的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第三节土地使用制
二、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
土地使用制是在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 经济关系的另一重要方面。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 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每一种社会形态都存在着 与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及其具体形式。土 地使用制不仅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而且也是 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在社会主 义土地公有制下, 也要求建立并实现与土地公有制相 适应的土地使用制,比如,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 土地使用制度,以使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得以实现和 巩固。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土地所有制
当然, 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其性质、 目的和手段都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改革。例如,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其目的是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基本条件。中国发动广大 农民群众参加土地改革 , 将从封建地主和富农那里没 收、征收来的 4600 多万公顷土地无偿地 分给了广大 元地和少地的农民,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 ",消灭了封 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起农民劳动者个人土地所有制。
土地产权制度范文
土地产权制度范文土地产权制度是指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的制度。
在我国,土地是国家所有,而土地使用权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个体经营者和其他法人或自然人使用的。
土地产权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变迁。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最早的阶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归于君主或皇帝,地方上的土地使用权由封建地主享有。
在这个制度下,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只能在地主的土地上耕种,并交纳丰收的一部分作为地租。
这种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配方式造成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市场经济的阶段,土地产权制度也面临了新的变革。
1988年,国家开始试行土地承包制度,将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民个体经营者,使得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并从中取得利益。
土地承包制度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2024年,国家发布《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期限延长到30年,并实施了可再承包、可流转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民在土地承包权方面的权益明确,有助于农民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土地流转也促进了土地资源向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当前,我国土地产权制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大规模的农业经营者无法获取足够的土地,导致了农业产能的不足。
另一方面,土地产权证书的登记管理和维权机制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部分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够明确,容易引发土地纠纷。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征收和转让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因此,我国土地产权制度需要进一步和完善。
可以考虑扩大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范围,完善土地市场交易机制,加强土地权益的保护和维权机制,推动土地托管、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村土地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简介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土地制度有助于农村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对于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1.1 旧时代的土地制度旧时代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土地主要由地主所有,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
土地所有权集中在少数富有者手中,农民只能出租或交租给地主,形成了农民地位低下、生活困苦的局面。
1.2 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了重要的任务之一。
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土地所有权的归农民所有,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这使得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改善了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
2. 当代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2.1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已经建立并得以有效实施。
根据土地承包法,农民可以通过长期承包、经营和使用土地,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土地承包制度的确立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并鼓励他们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农村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经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市场化经营逐渐成为现实。
土地流转使得土地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促进了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市场化经营则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形式进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挑战与机遇3.1 土地集中度仍然较高尽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土地集中度仍然相对较高。
一些地方存在土地闲置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动土地集约化和流转。
3.2 农村土地权益保障有待加强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经营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安排,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3.3 农村土地资产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资产经营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矛盾。
在土地利用中既要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又要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找到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土地经济学导论
(二)土地财产制度
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 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 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 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所研究的是土地 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 题。
推荐教材
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黄贤金、张安录主编,《土地经济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3。
刘书楷,《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2000。
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40%(出勤率、课堂表现10%, 课下作业30%);期末考试60%。
C1:行政办公用地
U2:交通设施用地
C2:商业金融业用地
U3:邮电设施用地
M-工业用地
C3:文化娱乐用地
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W-仓储用地 T-对外交通用地
C4:体育用地 C5:医疗卫生用地 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U5: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 U6:殡葬设施用地 U9: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S-道路广场用地
菜地1150 特殊用地2060 可调整养殖水面1551
坑塘水面1540 城市1360 城市2010
可调整其他园地1251
农村道路1530 天然草地1410
水厂 B村 养鸡场 变电站 A村
4.8 27.58 25.7 14.57 0.24
0.23 7.24 219.46 0.3
土地市场概论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的土地市场当务之急是:
2)改革征地制度 要缩小征地范围,把征地限制于《宪法》规 定的‘公共利益的需要’之内,并明确界定‘公 共利益的需要’的范围;把非公共利益需要的用 地纳入市场配置的范畴。 对被征地的农民要给予公平、完全的补偿, 不能让农民吃亏。补偿包括丧失土地收益权的补 偿和丧失劳动权的补偿。
两种市场模式的差异
1.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 (1)土地市场的基础是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2)有形市场和无形市 场相结合。 (3)土地市场的供给与 需求决定土地价格。 (4)土地市场的进出是 自由的。
(5)政府都对土地市场 进行干预。 2.两种模式的不同之处: (1)土地所有制不同。 (2)市场客体不同。 (3)市场竞争程度不同。
两种市场模式的差异
从现实运行效率来看,这两种市场模式都 是同等有效的。这是因为,两种模式的经 济制度基础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 机制对资源的配置都发挥同样的作用。在 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的英国,其财产制度 仍是私有制,土地国王所有在很大程度上 只是名义上的,保有土地所有权拥有者也 称为地产所有者,他们只要不违反法规, 就可以自由地利用和处分保有的土地。
土地需求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需求是一种引 致需求。 土地需求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价格、 消费者或投资者的货币收入和融资能力、 土地投机、人口因素和家庭因素、消费者 或投资者偏好、对未来的预期等。 土地价格和地租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二 者共同决定的。
第二节 中国土地市场
一、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在1998年宪法修改前不存在法定的土地市场。 根据修改后的宪法,中国可以建立土地市场,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也进入市场进行 流通,如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 抵押等。但土地市场的交易对象限于土地 使用权。
中国的土地制度
中国的土地制度中国的土地制度是指中国国土上的土地资源所归属、使用、管理以及流转等问题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安排。
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农业、工业、建设等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因此土地制度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以及农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封建地主制度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演变。
在中国历史的封建时期,土地主要被统治者及地主阶级所垄断,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只能依附于地主耕种土地,劳动成果被剥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土地改革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并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土地制度。
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土地制度再次发生了变革。
1982年,中国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土地实行四级所有制,即国家、集体、农民个体经济和其他组织。
这意味着农民可以租用、出租、流转土地,并通过土地经营权的转让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本化、流转、经营,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也越发重要。
城市化带来了大规模的土地征收以及城市扩张之需。
中国政府对土地征收补偿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为保障农民利益,确保土地征收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同时,中国国家对土地的流转和使用也加强了监管和规范。
然而,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土地承包期限问题。
在中国,农民承包土地的期限较短,不足以保证农民长期持有和经营土地。
这限制了农民进行持续的农业发展和投资。
其次,土地流转问题。
由于土地利益的不均衡和农民对土地的保守态度,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大量农村土地闲置,无法有效利用。
此外,还存在土地权属不清晰、征地补偿不充分以及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改革举措。
首先是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保障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稳定和长期性。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
大气和植被等要素以及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所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3.土地的功能及其分类?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
财产和资产功能。
分类地貌: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土壤:黏土,壤土,沙土。
土地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
土地权属性质:国有,集体所有,私有。
农用地,未利用低,建设用地。
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土地利用:就其实质来说,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变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与转换。
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4,土地开发。
5土地保护。
2、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实现手段?目标 1,土地提供的产品: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取得服务。
2,最终发挥的作用:经济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土地的需求;生态目标,保护土地利用的良好生态系统;社会目标现代人生活需求好的生存环境。
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由政府严格控制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手段,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
2、我国土地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浪费与土地短缺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都有待提高。
3、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方法?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国土财经管理制度
国土财经管理制度一、国土资源管理国土资源管理是国家管理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包括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土地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管理涉及到国土开发、城乡规划、土地征收、农田保护等多个层面。
为了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国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转让,保护好农田和耕地资源。
另外,矿产资源的开发也是国家财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家需要通过矿产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和监管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水资源管理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需要通过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财政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国家能够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引导和调控。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调节国内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在税收政策中,国家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税收负担,确保税收的公平和效率。
同时,税收政策也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整税收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也是税收管理的重要方面,确保税收政策的预测性和连续性。
三、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国家财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关键。
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金融监管可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机构的合理竞争和健康发展。
在金融监管中,国家需要通过金融监管制度,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透明。
金融监管还需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审查,确保金融机构健康运行。
金融监管的法律和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四、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财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
通过财政支出,国家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
财政支出涉及到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土地财产制度1
是
土地制度的核心; 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
有、使用、收益和处
分土地的权利
10
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 的,即不同的生产力状况形成不同的土 地所有制。其产生发展经历了五个阶 段—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土地所 有制。
7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一、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 展
二、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三、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制度
8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及其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 展
9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土地的分配问题
表 明
土地所有制度 是
基础
法
产
律
生
体
现
土地所有权 是
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 经济条件下拥有土地 的形式、条件和程序 的规定。
产权的起源及其功能
起源:资源稀缺和外部性的存在 功能:通过建立产权制度,让人 们知道如何获得资源,以及在什 么样的权利范围内可以选择资源 和使用资源
33
土地产权的概念和结构
1、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产 权的概念
2、土地产权的特点 3、土地产权的构成
34
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产权
指一个国家土地产权体系构成 及其实施方式的制度规定,是 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公有制和 私 有制
11
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土地所有制都需要在法律上得到 承认和保护。 国家确认并保护土地所有制的法 律文件是土地所有权证书, 如 我国的国有土地所有权证书。
12
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土地财产制度概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土地财产制度概论一、土地财产制度简述1.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和构成(1)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使用、管理及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即土地财产制度。
(2)土地财产制度的构成土地财产制度就狭义来说,①包括土地经济制度。
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包括相应的土地法权制度。
土地法权制度是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现,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完整的土地财产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2.土地财产制度的特点(1)地位的基础性;(2)国度的差异性;(三)构成的复杂性。
3.土地财产制度的演进与改革土地财产制度作为以土地为载体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其好与坏、先进与落后,关键要看这种土地财产制度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财产制度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和演变。
这种推进和演变,有时是自下而上自发地渐进式地进行的;有时是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从上而下统一推进的。
当然,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其性质、目的和手段都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
土地制度改革不仅有土地所有制改革,同时还包括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体制)的改革。
二、土地所有制1.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规定。
它是整个土地财产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力。
这种权力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这些权能在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归属于一个主体,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是分离的,分属于多个主体。
随着人口的增加,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人类有了固定的生产生活用地,才最终出现了土地所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土地所有制都需要在法律上得到 承认和保护。 国家确认并保护土地所有制的法 律文件是土地所有权证书, 如我 国的国有土地所有权证书。
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包括有偿转移(如买 卖)和无偿转移(如赠与、继承)。 我国土地所有权的转移主要是集体土 地所有权的单向转移——土地征用。即 国家通过对土地集体所有者的一定经济 补偿,将集体土地转为国家所有。
是
土地制度的核心; 土地关系的基础
是
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土 地的权利
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即不同的生产力状况形成不同的土地所有 制。
其产生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的氏 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 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社会 主义土地所有制。 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公有制和 私有制
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
1、土地的权属管理 2、土地的利用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国家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者和 使用者合法权益及调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关系的一种管理。
权属管理的任务
维护 调整 保护
社会主义土 地公有制 土地 征用
土地关系
产生
土地和使用者 的合法权益 国有土 地转让
国有土地 有偿使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权属管理的内容
着不同的阶级关系和产品分配关 系: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租赁关系决 定着地主阶级无偿占有佃农的全部 剩余劳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租赁关 系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业 资本家共同占有雇佣工人剩余价值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土地租赁关 系反映的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如何 分配土地收益
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形式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
土地使用制的概念 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 土地使用制的分类 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 土地使用制的法律形式
土地使用制的概念
土地使 用制度
表明 是
指人们在一定的土地所有制 下使用土地的形式、条件和 程序的规定。
怎样利用土地和取得收益;谁享有土 地使用权及其责、权、利。
反 映
是
形成和 取决于 发展
土地关系
经济制度和法权制度
土地的经济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的 社会制度下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 土地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的 组成部分。 土地的法权制度是人们在土地利 用中形成的土地关系的法权体 现,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 分。
土地法权制度
土地经济制度
基础,决定土 地法权制度;
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依 法
管理土地权属的变更 调处土地权属纠纷
集体土地的征用 国有土地的划拨 国有土地的出让与转让 土地调整 土地使用权的收回 农村土地的承包与转包 农村宅基地、自留山、 自留地的调整
查处土地权属方面的违法行为
土地 利用 管理
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 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指 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第八章 土地财产制度概论 第一节土地财产制度简述 第二节土地所有制 第三节土地使用制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第五节 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
第一节 土地财产制度的概论 一、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和构成:
• 制度概念 • 土地财产制度概念 • 土地财产制度的构成
二、土地财产制度的特点 三、土地财产制度的演进与改革
佃契、租约等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 城市土地使用合同
第四节 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二、土地管理的内容、目的、任务与 手段 三、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分工
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1、土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2、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3、土地利用后果的巨大社会性 4、宏观上,土地利用的基本目标是(国家)实现 土地的供求平衡。各部门利益不同,国家在各部门 间资源优化配置。 微观上(使用者),土地利用的目的是实现自 己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土地利用有很大社会性,土 地用途的改变存在一定困难性,要实现土地经济、 社会、生态总平衡,只有国家宏观调控才能做到。
核心和 内容
是
确定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土地 使用权
确 权
解决
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
土地使用制与土地所有制的关系
前提 土地所有制 提供服务
反映、体现、实现和 巩固的形式与手段
土地使用制
具有
相对独立性
土地使用制的分类
两权合一 两权分离: 有偿使用制 无偿使用制度
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
在土地“两权”分离条件下所实行的 土地有偿使用制,无论其具体形式 如何,实质都是土地的租赁关系 土地租赁关系的性质因社会性质和 土地所有制度的不同而不同,反映
关系
反映、规范、确 认、保护、强化
土地制度的特点
地位的基础性 国度的差异性 构成的复杂性
土地财产制度的演进与改革
土地财产制度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和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推进和演 变。 从下而上自发地渐进式地进行的 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从上而下统一推 进的。即在一个国度内(或地区内) 普遍进行的土地财产制度改革(革 命)。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一、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 二、土地所有制的法律形式 三、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制度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及其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土地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土地所有制的含义 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 土地的分配问题
表 明
土地所有制度
基础
产 生 法律 体现
是
济条件下拥有土地的形 式、条件和程序的规 定。
符合客观规律
土地利用 ---土地的开 发、利用、整治、保护 管理---采取法律、行政、经 济、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进 行计划、组织、指挥和调控。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开发、整治与保护
取得最好的效益
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
土地管理的目的
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土 地使用制,即维护代表一国统治阶 级利益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相应的土 地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对 土地的需求,并保证全国土地资源 得到合理和充分有效的利用,维护 良好生态环境
制度的概念
制度的内涵可概括为约束人们 行为的一系列习惯和规则。 制度有保障功能和激励两大基 本功能
土地财产制度的概念
土 地 制 度 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 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 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 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 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