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介绍杨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仨》讲述的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我们仨 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
•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 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 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书中以梦幻的形式表现了这段 深重的情感经历。 • 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 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 历程。
图书简介
• 《我们仨》杨绛在92岁时所著。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 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 的日子。 • 作者为读者讲述了"我们仨"共同走过的一段悲怆而温暖的旅程和一个人思 念仨的凄美情思。全书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内容简介
成书历程
• 1998年,钱钟书逝世。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 (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 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 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 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女士写父女俩,钱 先生写他眼中的母女俩。到1996 年10 月,钱瑗已经非常衰弱,预感自己的 日子不多了。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 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续写了5 篇, 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杨女士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劝她停一 停。这一停,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钱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 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6天。
有激情的呐喊。虽然说作者怨而不怒,但在字里行间,还是对人性的丑恶有所讽刺,每多言 外之音。如“小趋记情”一章,隐然处处以狗和人相对照,人不如狗的婉讽跃然欲出。那种
乱世中人与狗互相依傍的情意,也令人感动。又如“凿井记劳”一章,对农民似有所不满,
但如果认为这就是对农民或“农民性”的鄙视,无异落入“唯阶级论”的窠臼。作者想说的, 其实是人的贤愚好坏,并不应由其出身阶级等先天因素来决定。
读《干校六记》,却读不到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控诉和谴责,字里行间只是平和的语
调,或顶多是一点点淡淡的无奈和婉转的讽刺。只是,在仔细咀嚼后,也许会尝出一点辛 辣的讽刺意味。
• 这部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怨而不怒”的宗旨。杨绛和钱钟书的遭遇,虽然比不少受
批斗的知识分子要好得多,但到底是一种屈辱,也是人才的浪费,杨绛谈到这段经历,并没
2.简单低调
世纪老人、一代才女杨绛先生,百岁高龄笔耕不辍,
被称为“史上最高龄的小说作者”。即便在她103岁
生日之时,也要谢绝外界一切做寿之礼,以续写的书 稿为自己贺寿。 103岁生日之时,杨绛先生一再告知出版社等机构不要 去她家看望,也不要 祝寿,因为钱钟书在世时就从不做 寿,曾经采访过钱杨夫妇的北京大学教授徐泓在回忆文 章中透露,1990年11月,钱钟书先生过八十岁生日时,
• 此外,书中写夫妇之情十分细腻,这种情,也是在字里行间表达,而没有甚么激情的爱的宣
言。在这六记中,杨绛处处显出对钱钟书的关怀和了解,在“冒险记幸”中,为了见钱钟书 一面,杨绛便不惜冒上生命的危险,在回忆中这些险境都写得稀松平常,但如果设身处地,
回到当时境况,命悬一线的险状,其实令人不寒而栗。
四、《堂吉诃德》
• “除了译作,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杨先生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 翎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 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 • 《干校六记》《将饮茶》是杨绛的散文代表作。卢翎说:“这些散文是我上中国当代文学 史课时必讲的篇目。我常对学生们说,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种知识分 子于乱世固持的良知与操守,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对于当下在浮躁而喧嚣的世界 中前行的知识分子独具意义,起码可以使他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对宿命更具一种从 容、旷达的姿态。”
二、《洗澡》
• 《洗澡》——本书是杨绛一部描写解放后知识份子第一次经受思想改造的书。主要描写的是解放后知 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即三反运动,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 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杨绛女士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外貌形象刻 画得惟妙惟肖。书情节生动,文笔简练,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那个年代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们真实的 思想壮志。本书语言简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解放后知识份子的思想感情读物。《洗 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 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 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
家中的电话一度闹翻了天。学界同仁、亲朋好友、机关团体,纷纷要为他祝寿。他所在的中国社会科
学院还准备为他开一个学术研讨会,但钱先生一律坚辞。对这类活动,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 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相伴半个多世纪的夫妇早有默契,淡泊一切世 俗纷扰,杨绛先生也曾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
杨绛--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目录
人物介绍 品质 作品 经典语录
轶事 成就贡献

人物介绍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 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2001年,杨绛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 读书”奖学金。 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 百多万册;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250万 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4年,杨绛出版《洗澡之后》,为这个故事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 吉诃德》被公认为最 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 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品质
1.坚强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被革命群众“揪出来”, 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 剃了“阴阳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 照常出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 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 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校,安排杨绛种菜, 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钱钟书担任干校通信员,每 天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 与她“菜园相会”。在翻译家叶廷芳的印象里,杨 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 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与杨绛一 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 是笑嘻嘻的,说‘文革’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 众打成一片。

经典语录
1.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百岁感 言》 2.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我们仨》 3.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将饮茶》 4.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 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 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 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100岁感言》 5.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我们的爱情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来 --《洗澡》 6.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 成自己能做的事。 --《将饮茶》 7.在大的时代里,个人正如一叶扁舟,唯有随波逐流,偶尔的讽刺、同情,但人也只能平 静地一步步走向坟墓而已。命运于此,并不是一个悲剧,不过是巨大的讽刺。 --《干校 六记》
记》。《浮生六记》记述作者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与其妻芸娘的鳒鲽情深,其中《闺房
记乐》和《闲情记趣》两章,均为世人乐道。钱钟书在书前小引说:“‘记劳’,‘记 闲’,记这,记那,那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值得注意的是, 本书如何以小点缀反映大背景,以小穿插说出大故事,这也是阅读本书的趣味所在。文革 期间,政治混乱,批斗无日无之。在政治的最上层,这本来就是一场夺权的运动,弥漫全 国的,就是互相猜疑、互打报告,乃至于文攻武斗的一种局面。在这场运动中,人性的尊 严不但尽失,也受到了极大的扭曲,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页血泪史。但我们

作品
一、《我们三》
尽管杨绛先生在文学和翻译上造诣非凡,但更多的读者还是通过 《我们仨》这部书才逐渐了解她的。作为钱钟书先生的夫人,钱瑗教 授的母亲,且不说她在事业上和生活上给予丈夫及女儿莫大的支持, 最令人动容的,是当钱钟书和钱瑗相继离开后,杨绛忍着巨大的悲痛, 继续完成女儿和丈夫的遗愿。
钱瑗生前曾打算写同名的《我们仨》一书,还起好了写作大纲, 然而却因为早逝未能如愿。为了满足女儿遗愿,杨绛以她的视角写 出了《我们仨》,内里充满对亲人的深情追忆,读之令人恻然。
作品鉴赏
• 杨绛的作品就像她的为人一样谦逊朴实。在杨绛的作品中,他们一家确实是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 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 然而读者正是透过这平凡的家庭、琐碎的事件,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平凡 的人生追求、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年轻时远渡重洋,留 学英法,又在国难深重的抗日战胜时期学成归国,足迹跨国半个地球。
• 《堂吉诃德》——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 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
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1978年《堂吉诃德》
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特别是 这个译本文字流畅,注释详尽,不仅受到我国读者的广泛欢迎,而且还得到西班牙方面的赞
誉,杨绛也因为翻译该书的贡献而荣获西班牙国王颁发的骑士勋章。
他人对杨绛先生的评价:
• 孙桂馨老人今年80岁,回忆起杨绛先生,她说:“上世纪50年代我在北大西方语言系读书, 那时就知道杨绛。杨先生是南方人,个子不高,也很清瘦,书香门第的气质溢于言表。虽 然并未直接听过她的课,但朱光潜先生曾对我们说,杨绛的翻译精彩绝伦。获得朱先生如 此高的赞誉,我们认定肯定是高人吧!” • 杨绛在翻译界可谓大家。通晓英语、法语的她自学西班牙语,翻译了巨著《堂吉诃德》。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 了西班牙国王。
• 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
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 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三、《干校六记》
• 《干校六记》——《干校六记》的书名和篇目,都源自清乾隆、嘉庆年间沈复的《浮生六
• 《走到人生边上》是百年杨绛的晚年作品,其间夹杂着大量玄幻、命理等内容,使其文字有 着自己独特的吸引力。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闫立飞说:“玄幻、命理、梦境等 内容实际是在隐喻现实,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方式。读者在她的文字里既能感受到一种看 透人生的平静,又能感受到一种难以遏制的强烈感情。痛极之处方显平静,而平静之中又蕴 藏着极大的波澜。”闫立飞说:“文字之间看似是屈从于命数,而在杨绛先生平静的文字中, 我们却能体会她对于丑恶事物的批判。” • 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时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产生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