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在语文教学中更要转变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重要位置。一、教育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二、创设有利的环境,培养创造性人格。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思维策略

青少年学生是将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坚力量.综合国力的竞争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重视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民族创新的关键在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当今,“为创造而教”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很流行的口号,世界各国都在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做着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创造性教育也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多次强调,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人才模式,必须把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发展和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应当是中学教育中的最高目标。作为中学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更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教育学生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创造的前提条件。牛顿曾说过,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有所作为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他首先要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重复前人走过的道路,然后才能有所突破。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育好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必要知识,诸如:字、词、句、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和表现手法等相关要素。并以此为依托,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观念,发展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培养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心。

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知识是形成新创新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知识和经验仅仅是创造力发展的根基。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要求学生既立足于知识,又能摆脱旧有知识的束缚,大胆提出新颖、独特的方案。要学会“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罗吉尔·冯·奥赫)。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造力培养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创造动机是引发创造行为的强大内部动力。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一个创造动机强的人,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爱动脑筋,能够积极思考,并习惯与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而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他们的创造潜能将会逐步发掘出来。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活动,开展创造竞赛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同时,要把学生对具体情境的探索需要引向稳定的探索兴趣。

二、创设有利的环境,培养创造性人格

1、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

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这两个概念是由罗杰斯于1959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这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创造性的学生常常会具有偏离文化常模的倾向。如果教师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容忍和有力的支持,那么这些具有较强创造性的人就会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他们就不会产生偏离常模的的危机感,也就不必为自己创造意识而设防,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注意识别儿童的创造性才能,支持他们用不同寻常的方式去理解文章,能容忍他们对于权威专家的怀疑,并因势利导,运用一些能促进其创造性发展的特殊方式进行教育。

2、保护好奇心,解除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

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科学家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要动力。因此,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促使他们对创造性活动拥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活动的进行;相反,阻止和压抑他们的好奇心,就会使其探索活动受挫,从而不利于其创造性的发展。

惧怕错误是阻碍创造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有时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展创造性的良机。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在用知识来武装充实学生的同时,解除他们惧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一些尝试。

3、为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提供发展创造力的条件

在教育活动中,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学得既快又准。那么,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具体体现在:(1)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活动;(2)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应结合起来加以训练。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应结合训练等。(4)鼓励首创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自由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予以积极的引导。

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适合于创造的氛围。注意为学生提供其创造力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心理方面的条件,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的身体、情绪、动机、智力及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单纯追求创造性的教育是片面而畸形的教育,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它的含义十分丰富。从个体的心理层面上看,主要指与创造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如独立的性格,坚韧的毅力及和谐的情感因素等等。

创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造力水平的高低,美国学者曾对150名最成功的人和150名最不成功者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人格因素是取得创造性成果的极重要的决定因素。智商高,知识渊博而无建树的人,其创造精神都不如成功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

造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使学生产生模仿尝试的欲望,并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管是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还是听故事,看录像等间接的接触,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这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来说是很重要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魅力。如改进教案设计,不断探索新的授课风格,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对教材提出质疑等,都不失为影响学生的有效途径。

5、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特别要重视发展学生性格的独立性。缺乏独立性的人,往往人云亦云,思维缺乏灵活性、创造性,迁移能力差,创造力必然低。

同时,创造性活动要求个体能够容忍长期得不到反馈和回报的模糊状态,这是需要毅力和恒心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得到最终的满意结果。反之,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就容易退缩和动摇,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性格的独立性,恒心和毅力的培养和锻炼,也是创造力培养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意志努力的任务,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性性格的发展和韧性与耐心的提高。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策略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