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西溪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研究
地理研究
徽
形态研究
材料研究
气候研究
一、徽--历史研究
安徽省黄山市 城市性质:国际性旅游城市,著名 地自然文化以产地,皖南地区中心城 市。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东北与 宣城地区的绩溪县、旌德县、泾县相 接;西北与池州地区的青阳县、石台 县、东至县毗连;西南与江西省的景 德镇市、婺源县为邻,东南与浙江省 的开化县、淳安县、临安县交界。地 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 黄壤地带。
建筑类型
无祠则无宗——徽派建筑三绝之祠堂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宗族下的祠堂是村落的核心,居首要地位。民居的布局都是以 祠堂为中心四向铺开。古时徽州子弟功成名就,回乡建造祠堂、庙宇以树碑立传,光宗耀祖, 博取声名。 典型特征:宏伟的门楼门罩、精细雕刻艺术
建筑类型
江南第一祠——胡氏宗祠
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由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宗祠宏伟开朗,在平面
布局、结构艺术上堪称徽派建筑技艺的经典,尤木雕技艺极其精湛,也被誉为“木 雕艺术殿堂”,是国宝级建筑。
建筑类型
忠孝节义的人造化石——徽派建筑三绝之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多为徽州籍高官富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 以求流芳百世。也体现出徽州当地以儒学思想为主导的精神世界。 典型特征:台座、柱身(包括夹杆石)、梁坊、楼匾、斗拱等传统中国建筑构件
地方文化
还有 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 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 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 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 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 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 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 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建筑类型
• 穿堂式 • 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 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 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 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 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建筑类型
• 门楼 •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 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 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 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 装饰。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徽州 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 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 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 华贵。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 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 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 志。
黄山毛峰
地方文化
二、徽--地理研究
地形地貌
黄山市是一个 “八山一水一分 田”的山区。境 内群峰参天,山 丘屏列,岭谷交 错,有深山、山 谷,也有盆地、 平原,波洗清沏, 溪水迥环,到处 清荣峻茂,水秀 山灵,犹如一幅 风景优美的画图。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明代汤显祖)。
伊坑是西溪南镇最偏远的村庄
徽州民风和徽州民俗正是这样一种“对则小别,散则义通”的特殊社会现象, 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是特定的社会群体建立在自然条件 下的具有一种传承性的规范体系和生活方式。 徽州民风的特点及其成因 • 山多田少,土地贫瘠,造就了徽州经商成风。 • 山阻湍急的环境,造就了徽州人勤俭尚义的风尚。 • 四通八达的水系,养成了徽州人面向外界的开放的社会心理。 可以说徽州民风是古典与现代、闭锁与开放、内隐与外显的和谐统一。 徽州民俗的特点及其成因 徽州民俗具有如下三大特点:聚族而居;崇文重教;徽州风俗内容丰富多彩, 难免鱼龙混杂。 综合起来,徽州民俗的形成发展过程又是一个文化交流与文化批判的过程山高 岭密、陆路上的封闭性,与溪多水急,水路上的开放性,造就了徽州人内紧外 松的处世风度,所以,徽州这个高移民区域,一千多年来社会风俗兼收并蓄却 又古风犹存。直到唐宋以后,徽州风俗与域外习俗的差异越来越小,开始注意 与统治中国文化思想的儒学教义相接轨,逐渐形成了以朱子家礼为正统的具有 徽州特色的民风民俗。
建筑类型
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 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内部穿斗式木 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 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外墙无窗 或开小窗。方整的外形,马头墙内落水,形如“一 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民居前后或侧旁, 设有庭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 甚至叠山造泉,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大门上几乎 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成的一个 重要特征。
三、徽--形态研究
“一城两区、拓展框架”,两区为 南部中心城区屯溪组团和北部甘棠城 区(邻近黄山风景区)。南部中心城 区屯溪组团重点向西发展。北部甘棠 城区向南发展为主。一城两区奠定黄 山市未来发展的总体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此屋只应徽州有——徽派建筑三绝之民居
极具地域个性。早期的徽州建筑源于古越人“干栏式”建筑及中原四合院文化,以适应山区地形 民居室内结构:大门--天井--堂屋--左右厢房--堂屋风屏后楼梯间--厨房。 典型特征:马头墙、天井
建筑类型
举世无双的“八脚牌楼” ——许国石坊
又名“大学士牌坊”,俗称“八脚牌
风雨沧桑 400余年。系明朝“三朝元
礼部尚书兼太子太保许国所建。许国 纪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集徽派文化于一身,在建筑上代表着
建筑类型
徽派民居的特点: 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 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 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 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 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 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 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 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风景秀美的西溪南 坑上村,当你穿越重重 道路后,你会惊喜地发 现一大片碧绿的湖水, 静静地躺在森林树木环 抱之中。登舟入湖,摇 桨而行于这一名为鸳鸯 湖的美丽湖泊中,心情 甚好。环视湖边,一旁 葱茏的树木都向湖中披 拂倾斜,另一旁绵延数 千米的梨花树成为一道 靓丽的风景,春天梨花 盛开雪白一片,夏天可 供人们采摘。 鸳鸯湖可以游泳垂钓,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湖区浓荫四匝,水鸟 相呼,境界幽绝,置身其间,有如仙境。每年秋冬日,千余对鸳鸯在此栖息,湖 面鸳鸯成片时,红嘴翠羽,甚是壮观。可谓是一湖鸳鸯一处色,对对鸳鸯爱意浓。
城市历史
1、地理位置 西溪南镇位于徽州区西部,是黄山 新城的北大门,已被列入黄山市新一轮 城市发展规划,区位优势明显。镇政府 设在西溪南村,距区府岩寺5公里,距市 府屯溪10公里,合铜黄高速公路在该镇 设有出口,交通方便快捷。 2、行政区划、面积、人口 2001年10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 准撤乡建镇。国土面积55.5平方公里, 下辖西溪南、长林、过塘、竦塘、芝篁、 石桥、琶村、东红、伊坑、坑上十个行 政村,125个村民小组, 1.8万人口。 3、自然条件 西溪南镇系丘陵平原区,丰乐河 流经本镇,生产条件良好,农业资源丰 富,是宜农、宜牧、宜工的综合发展地 区。西溪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型, 主导风向东北风,一年四季温和,全年 降雨量1498mm,主要降雨集中于早春 和梅雨季节,伏秋多旱,全年日照1955 小时,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224天。
地方文化
徽茶
太平猴魁
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 (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 带。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 然舒展。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 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 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 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产于安徽省黄山。 每年清明谷雨, 选摘初展肥壮嫩 芽,手工炒制, 该茶外形微卷,状 似雀舌,绿中泛黄, 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 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 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 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 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 毛峰。
建筑类型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二是布局上紧凑通融
徽派民居在布局上是以天井厅堂为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两边对称地各建 房屋,四周有高高的墙围护,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 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 美境界。
三是结构上奇巧多变
内部结构一般是:进门为前庭,中开天井,后设厅堂。以一明堂二暗室的三 间式为一单元基本定式,连接组合而成多进堂的多单元纵横向延伸。梁架上的 叉手和霸拳、雀替、斜撑等构件,相互勾连迂回的巧妙结合使得技术工艺和艺 术相渗透,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四是风格上清雅古朴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清淡柔和而格外古朴典雅,是徽州居民 们高格调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的反映。
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民 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 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 称布置。民成多为楼房, 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 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 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 多个,最多的达36个。一 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 宅亦有五开间。随时间推 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 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几代 同堂的习俗。
地方文化
建房风俗 • 满顶床:徽州传统床具。因为床顶、床后和床头均用 木板围成,故称“满顶床”。床前挂帐幔,犹如消息 台。床柱多用榧木制作,因为榧数年花果同树而生, 取“四代同堂”和“五世昌盛”的彩头。床板常用7 块,寓“五男二女”之意。床的正面,雕饰较为讲究, 左右两侧一般雕饰为“丹凤朝阳”,上牙板雕为“双 龙戏珠”。床周栏板一般均雕有“凤凰戏牡丹”、 “松鼠与葡萄”、“鸳鸯戏水”等精美图案。 • 重檐:徽派民居皆建成双层屋檐。 • 讲求风水
城市历史
4、千年古镇 西溪南古称丰溪、丰南,始成于 唐,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 1200多年文明史,古村落保存较完好, 现有明代建筑十余处,清代民居一百多 幢,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 屋阁、绿绕亭。据专家考证,世界名著 《-》故事及其作者汪道昆先生诞生在西 溪南,书中描述的徽派建筑和物产、生 活器具现在西溪南依旧可见。 5、“安徽养蜂第一乡” 养蜂业是西溪南镇传统特色优势 产业,全镇现有蜂农580余户,蜂群4.5 万群,2005年生产各类蜂产品4500余吨, 产值超过3000万元,位居全省乡镇之首。 西溪南养蜂协会成立于1986年,现有会 员260余人,长年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 城市历史
建筑类型
• 天井 • 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 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 外流”。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了肥水不流外 人靠”是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 的靠椅的雅称。徽州古民宅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 憩息和活动的场所。古代闺中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 寂寞时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 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
地方文化
徽州风俗的文化意蕴 • 经商成风不仅反映了徽州自然地理的客观要求,更是古徽 州人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的结晶。 • 尚气好义是山越人古风的合理沿革,而山高岭密又铸造了 古徽州人的铮铮铁骨和特别能艰苦奋斗的“徽骆驼”精神。 • “聚族而居”的文化背景是徽州人共同征服自然到共同征 服社会的一个完整发展过程。 • 徽州民俗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活化石中的极其珍贵的部分, 不仅浓缩了几千年社会发展演变的历程,表现了徽州人民 的勤劳勇敢与聪明才智,而且对于现代旅游经济也有极为 重要的开发价值。
地理研究
徽
形态研究
材料研究
气候研究
一、徽--历史研究
安徽省黄山市 城市性质:国际性旅游城市,著名 地自然文化以产地,皖南地区中心城 市。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东北与 宣城地区的绩溪县、旌德县、泾县相 接;西北与池州地区的青阳县、石台 县、东至县毗连;西南与江西省的景 德镇市、婺源县为邻,东南与浙江省 的开化县、淳安县、临安县交界。地 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 黄壤地带。
建筑类型
无祠则无宗——徽派建筑三绝之祠堂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宗族下的祠堂是村落的核心,居首要地位。民居的布局都是以 祠堂为中心四向铺开。古时徽州子弟功成名就,回乡建造祠堂、庙宇以树碑立传,光宗耀祖, 博取声名。 典型特征:宏伟的门楼门罩、精细雕刻艺术
建筑类型
江南第一祠——胡氏宗祠
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由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捐资扩建。宗祠宏伟开朗,在平面
布局、结构艺术上堪称徽派建筑技艺的经典,尤木雕技艺极其精湛,也被誉为“木 雕艺术殿堂”,是国宝级建筑。
建筑类型
忠孝节义的人造化石——徽派建筑三绝之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多为徽州籍高官富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 以求流芳百世。也体现出徽州当地以儒学思想为主导的精神世界。 典型特征:台座、柱身(包括夹杆石)、梁坊、楼匾、斗拱等传统中国建筑构件
地方文化
还有 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 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 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 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 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 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 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 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建筑类型
• 穿堂式 • 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 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 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 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 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建筑类型
• 门楼 • 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 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 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 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 装饰。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徽州 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 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 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 华贵。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 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 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 志。
黄山毛峰
地方文化
二、徽--地理研究
地形地貌
黄山市是一个 “八山一水一分 田”的山区。境 内群峰参天,山 丘屏列,岭谷交 错,有深山、山 谷,也有盆地、 平原,波洗清沏, 溪水迥环,到处 清荣峻茂,水秀 山灵,犹如一幅 风景优美的画图。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明代汤显祖)。
伊坑是西溪南镇最偏远的村庄
徽州民风和徽州民俗正是这样一种“对则小别,散则义通”的特殊社会现象, 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是特定的社会群体建立在自然条件 下的具有一种传承性的规范体系和生活方式。 徽州民风的特点及其成因 • 山多田少,土地贫瘠,造就了徽州经商成风。 • 山阻湍急的环境,造就了徽州人勤俭尚义的风尚。 • 四通八达的水系,养成了徽州人面向外界的开放的社会心理。 可以说徽州民风是古典与现代、闭锁与开放、内隐与外显的和谐统一。 徽州民俗的特点及其成因 徽州民俗具有如下三大特点:聚族而居;崇文重教;徽州风俗内容丰富多彩, 难免鱼龙混杂。 综合起来,徽州民俗的形成发展过程又是一个文化交流与文化批判的过程山高 岭密、陆路上的封闭性,与溪多水急,水路上的开放性,造就了徽州人内紧外 松的处世风度,所以,徽州这个高移民区域,一千多年来社会风俗兼收并蓄却 又古风犹存。直到唐宋以后,徽州风俗与域外习俗的差异越来越小,开始注意 与统治中国文化思想的儒学教义相接轨,逐渐形成了以朱子家礼为正统的具有 徽州特色的民风民俗。
建筑类型
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 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内部穿斗式木 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 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外墙无窗 或开小窗。方整的外形,马头墙内落水,形如“一 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民居前后或侧旁, 设有庭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 甚至叠山造泉,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大门上几乎 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成的一个 重要特征。
三、徽--形态研究
“一城两区、拓展框架”,两区为 南部中心城区屯溪组团和北部甘棠城 区(邻近黄山风景区)。南部中心城 区屯溪组团重点向西发展。北部甘棠 城区向南发展为主。一城两区奠定黄 山市未来发展的总体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此屋只应徽州有——徽派建筑三绝之民居
极具地域个性。早期的徽州建筑源于古越人“干栏式”建筑及中原四合院文化,以适应山区地形 民居室内结构:大门--天井--堂屋--左右厢房--堂屋风屏后楼梯间--厨房。 典型特征:马头墙、天井
建筑类型
举世无双的“八脚牌楼” ——许国石坊
又名“大学士牌坊”,俗称“八脚牌
风雨沧桑 400余年。系明朝“三朝元
礼部尚书兼太子太保许国所建。许国 纪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集徽派文化于一身,在建筑上代表着
建筑类型
徽派民居的特点: 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 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 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 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 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 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 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 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风景秀美的西溪南 坑上村,当你穿越重重 道路后,你会惊喜地发 现一大片碧绿的湖水, 静静地躺在森林树木环 抱之中。登舟入湖,摇 桨而行于这一名为鸳鸯 湖的美丽湖泊中,心情 甚好。环视湖边,一旁 葱茏的树木都向湖中披 拂倾斜,另一旁绵延数 千米的梨花树成为一道 靓丽的风景,春天梨花 盛开雪白一片,夏天可 供人们采摘。 鸳鸯湖可以游泳垂钓,农家乐等旅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湖区浓荫四匝,水鸟 相呼,境界幽绝,置身其间,有如仙境。每年秋冬日,千余对鸳鸯在此栖息,湖 面鸳鸯成片时,红嘴翠羽,甚是壮观。可谓是一湖鸳鸯一处色,对对鸳鸯爱意浓。
城市历史
1、地理位置 西溪南镇位于徽州区西部,是黄山 新城的北大门,已被列入黄山市新一轮 城市发展规划,区位优势明显。镇政府 设在西溪南村,距区府岩寺5公里,距市 府屯溪10公里,合铜黄高速公路在该镇 设有出口,交通方便快捷。 2、行政区划、面积、人口 2001年10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 准撤乡建镇。国土面积55.5平方公里, 下辖西溪南、长林、过塘、竦塘、芝篁、 石桥、琶村、东红、伊坑、坑上十个行 政村,125个村民小组, 1.8万人口。 3、自然条件 西溪南镇系丘陵平原区,丰乐河 流经本镇,生产条件良好,农业资源丰 富,是宜农、宜牧、宜工的综合发展地 区。西溪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型, 主导风向东北风,一年四季温和,全年 降雨量1498mm,主要降雨集中于早春 和梅雨季节,伏秋多旱,全年日照1955 小时,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224天。
地方文化
徽茶
太平猴魁
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 (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 带。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 然舒展。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 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 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 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产于安徽省黄山。 每年清明谷雨, 选摘初展肥壮嫩 芽,手工炒制, 该茶外形微卷,状 似雀舌,绿中泛黄, 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 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 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 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 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 毛峰。
建筑类型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二是布局上紧凑通融
徽派民居在布局上是以天井厅堂为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两边对称地各建 房屋,四周有高高的墙围护,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 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 美境界。
三是结构上奇巧多变
内部结构一般是:进门为前庭,中开天井,后设厅堂。以一明堂二暗室的三 间式为一单元基本定式,连接组合而成多进堂的多单元纵横向延伸。梁架上的 叉手和霸拳、雀替、斜撑等构件,相互勾连迂回的巧妙结合使得技术工艺和艺 术相渗透,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四是风格上清雅古朴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清淡柔和而格外古朴典雅,是徽州居民 们高格调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的反映。
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民 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 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 称布置。民成多为楼房, 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 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 天井可少2~3个,多则10 多个,最多的达36个。一 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 宅亦有五开间。随时间推 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 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几代 同堂的习俗。
地方文化
建房风俗 • 满顶床:徽州传统床具。因为床顶、床后和床头均用 木板围成,故称“满顶床”。床前挂帐幔,犹如消息 台。床柱多用榧木制作,因为榧数年花果同树而生, 取“四代同堂”和“五世昌盛”的彩头。床板常用7 块,寓“五男二女”之意。床的正面,雕饰较为讲究, 左右两侧一般雕饰为“丹凤朝阳”,上牙板雕为“双 龙戏珠”。床周栏板一般均雕有“凤凰戏牡丹”、 “松鼠与葡萄”、“鸳鸯戏水”等精美图案。 • 重檐:徽派民居皆建成双层屋檐。 • 讲求风水
城市历史
4、千年古镇 西溪南古称丰溪、丰南,始成于 唐,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 1200多年文明史,古村落保存较完好, 现有明代建筑十余处,清代民居一百多 幢,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 屋阁、绿绕亭。据专家考证,世界名著 《-》故事及其作者汪道昆先生诞生在西 溪南,书中描述的徽派建筑和物产、生 活器具现在西溪南依旧可见。 5、“安徽养蜂第一乡” 养蜂业是西溪南镇传统特色优势 产业,全镇现有蜂农580余户,蜂群4.5 万群,2005年生产各类蜂产品4500余吨, 产值超过3000万元,位居全省乡镇之首。 西溪南养蜂协会成立于1986年,现有会 员260余人,长年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 城市历史
建筑类型
• 天井 • 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 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 外流”。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了肥水不流外 人靠”是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 的靠椅的雅称。徽州古民宅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 憩息和活动的场所。古代闺中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 寂寞时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 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
地方文化
徽州风俗的文化意蕴 • 经商成风不仅反映了徽州自然地理的客观要求,更是古徽 州人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的结晶。 • 尚气好义是山越人古风的合理沿革,而山高岭密又铸造了 古徽州人的铮铮铁骨和特别能艰苦奋斗的“徽骆驼”精神。 • “聚族而居”的文化背景是徽州人共同征服自然到共同征 服社会的一个完整发展过程。 • 徽州民俗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活化石中的极其珍贵的部分, 不仅浓缩了几千年社会发展演变的历程,表现了徽州人民 的勤劳勇敢与聪明才智,而且对于现代旅游经济也有极为 重要的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