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掌握概念,理解概念,运算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专题讲座

中宁七小王富贵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数

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

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

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

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

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如只有明确牢固地

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

形成。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

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1.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

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

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

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

而建立。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

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例如,“直线”这一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拿一条直线,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平面”

就用“课桌面”、“黑板面”、“湖面”来说明。

另一种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果用简练、概括的定义出现不易被小学生

理解,就改用描述式。例如,对直圆柱和直圆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还缺乏运动的观点,不能像中学生那样用旋转体来定义,因此只能通过实物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并没有以定义的形式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学生在观察、摆拼中,认识到圆柱体的特

征是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的形状是长方形。

一般来说,在数学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小学生思维

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

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

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

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二是数学概念的阶段性。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

注意充分领会教材的这两个特点。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

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

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

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

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

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例如,整数百以内的笔算加法法则为:“相同数位

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个法则,必须事

先使他们弄清“数位”、“个位”、“十位”、“个位满十”等的意义,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法则。又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要以“圆”、“半径”、“平方”、“圆周率”等概念为基础。总之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能起重要作用。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

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是一个判断。在这个判断中,学生必须对“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并以此来推断

出下面的6道题目,哪些是方程。

(1)56+23=79 (2)23-x=67 (3)x÷5=4.5

(4)44×2=88 (5)75÷x=4 (6)9+x=123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

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推理使概念得到巩固

和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6.1.3 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

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三要掌握

表示概念的词语或符号。

2.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

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

例证。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

3.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

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

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

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

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

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概念引

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

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

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

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

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

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一般来说,数学概念

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

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化出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铁轨有属性:是铁制的、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

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

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

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

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例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又如,学习“整除”概念时,

可以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又如,学习“质因数”可以从“因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

引入。再如,在学习质数、合数概念时,可用约数概念引入:“请同学们写出数1,2,6,7,8,12,11,15的所有约数。它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

这些数进行分类吗?你能找出多种分类方法吗?你找出的所有分类方法中,哪一种分

类方法是最新的分类方法?”

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用“问题”

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

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4、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

数学中有些概念是用发生式定义的,在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演示活

动的直观教具或演示画图说明的方法去揭示事物的发生过程。例如,小数、分数等概

念都可以这样引入。这种方法生动直观,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和思想,同时,引入

的过程又自然地、无可辩驳地阐明了这一概念的客观存在性。

(二)数学概念的形成

引入概念,仅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概念,还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地

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为此,教学中可采用

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1、对比与类比。

对比概念,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类比概念,可以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例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与“除法”中的“除尽”概念进行对比,去比较发现两

者的不同点。用对比或类比讲述新概念,一定要突出新、旧概念的差异,明确新概念

的内涵,防止旧概念对学习新概念产生的负迁移作用的影响。

2、恰当运用反例。

概念教学中,除了从正面去揭示概念的内涵外,还应考虑运用适当的反例去突出

概念的本质属性,尤其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正例与反例的差异,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

反思,更利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用反例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实质是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从而加深对概念内

涵的理解。凡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必属于该概念的外延集,而反例的构造,就是让学生找出不属于概念外延集的对象,显然,这是概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必须注意,所选的反例应当恰当,防止过难、过偏,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而达不到突出概念本质属性的目的。

3、合理运用变式。

依靠感性材料理解概念,往往由于提供的感性材料具有片面性、局限性,或者感

性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具有较明显的突出特征,容易形成干扰的信息,而削弱学生对概

念本质属性的正确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变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

反映和刻画概念的本质属性。一般来说,变式包括图形变式、式子变式和字母变式等。

例如,讲授“等腰三角形”概念,教师除了用常见的图形展示外,还应采用变式图形去强化这一概念,因为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去解题时,所遇见的图形往往是后面几

种情形。

(三)数学概念的巩固

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概念,还必须有概念的巩固和应用过程。教学中应

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注意及时复习

概念的巩固是在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中去完成和实现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复习,

巩固离不开必要的复习。复习的方式可以是对个别概念进行复述,也可以通过解决问

题去复习概念,而更多地则是在概念体系中去复习概念。当概念教学到一定阶段时,

特别是在章节末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总复习时,要重视对所学概念的整理和系统化,从纵向和横向找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体系。

2、重视应用

在概念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形成概念,又要让学生由抽象到具体,运用概念,学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某个概念,不仅在于能否说出这个概念的名称

和背诵概念的定义,而且还在于能否正确灵活地应用,通过应用可以加深理解,增强

记忆,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概念的应用可以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

(1)概念内涵的应用

①复述概念的定义或根据定义填空。

②根据定义判断是非或改错。

③根据定义推理。

④根据定义计算。

例4(1)什么叫互质数?答:是互质数。

(2)判断题:

27和20是互质数()

34与85是互质数()

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 3)钝角三角形的一个角是 82o,另两个角的度数是互质数,这两个角可能是多少度?

(4)如果P是质数,那么比P小的自然数都与P互质。这句话对吗?请说明理由?

2.概念外延的应用

(1)举例

(2)辨认肯定例证或否定例证。并说明理由。

(3)按指定的条件从概念的外延中选择事例。

(4)将概念按不同标准分类。

例5(1)列举你所见到过的圆柱形物体。

(2)下列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哪些是扇形?(图6-2)

(3)分母是9的最简真分数有_分子是9的假分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4)将自然数2-19按不同标准分成两类(至少提出3种不同的分法)

概念的应用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在初步形成某一新概念后通过简单应用

可以促进对新概念的理解,综合应用一般在学习了一系列概念后,把这些概念结合起

来加以应用,这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

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

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概念教学,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如对“数”这个概念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开始只是认识1、2、3、……,以后逐渐认识了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又引进了分数(小数),以后又逐渐引进正、负数,有理数和无理数,把数扩充到实数、复数的范围等。又如,对“0”的认识,开始

时只知道它表示没有,然后知道又可以表示该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还知道“0”可以

表示界限等。

因此,数学概念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与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成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

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

为了加强概念教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小学数学概念的系统,摸清概

念发展的脉络。概念是逐步发展的,而且诸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同的概念具体

要求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

有许多概念的含义是逐步发展的,一般先用描述方法给出,以后再下定义。例如,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在学习小数以前,就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像上面讲的、、、、、等,都是分数。”通过大量感性直观的认识,结合具体事物描

述什么样的是分数,初步理解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第二次

飞跃是由具体到抽象,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

数来表示。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然后概括分数的定义,这只是描述性地给出了分

数的概念。这是感性的飞跃。第三次飞跃是对单位“1”的理解与扩展,单位“1”不仅可以

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群体等,最后抽象出,分谁,谁就是单位“1”,这样单位“1”与自然数“1”的区别就更加明确了。这样三个层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展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理解分数。

再如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在许多教材中是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的。在低年级,先出现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初步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及实物图,如装墨水瓶

的纸盒、魔方等。积累一些有关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感性认识,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知道这些形状的名称。然后,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长方体和立方体各有几个面,每

个面是什么形状,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感性认识。再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

体和立方体的图形(并非透视图)。但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只要学生知道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名称,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形状即可。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第二阶段是

在较高年级。教学时仍要从实例引入。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收集长方体的

物体,教师先说明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让学生数一数面、棱和顶点各自的

数目,量一量棱的长度,算一算各个面的大小,比较上下、左右、前后棱和面的关系

和区别。然后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再从长方体的实例中抽象出长方体的几何图形。

进而可以让学生对照实物,观察图形,弄清楚不改变观察方向,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和几条棱。哪些是看不见的,图中是怎样来表示的。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

逐步看懂长方体的几何图形,形成正确的表象。

在把握阶段性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每一个教学阶段,概念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概念混乱的现象。有些概念不严格下定义,但也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用描述代替定义,或者用

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同时注意与将来的严格定义不矛盾。

(2)当一个教学阶段完成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指出概念是发展的,不断变

化的。如:有一位学生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认为课本中的任何一张纸的形状也是长

方体的。说明该学生对长方体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应加以肯定。

语文特级教师讲座之十王栋生(吴非):

语文特级教师讲座之十王栋生(吴非): 我的教师生涯及对教师发展的思考 主讲人: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 (笔录者:倪孟达) “于漪茶座——全国名师报告系列活动”在于漪老师的“娘家”杨浦高级中学拉开帷幕,首位登台演讲的,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王老师是著名的杂文家,笔名吴非,曾获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的许多教育随笔,如《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受到教师们热捧。 “非常抱歉,让大家星期六来听我说话,”王老师以这样一句略带南京口音的话开始了他今天的讲课,“家中有老人、小孩的老师可以先回去,我不会在意。”当然,不会有哪个老师愿意在这个时候离开。 (为便于行文,以下内容根据笔记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有关的事例和观点都属王栋生老师所有,若所记与原意有出入,则是我的责任。) 任何职业都有危险性,教师职业有没有呢?“教师是一种高危险的职业!”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误人子弟”,可以这么说。我们做的事关系到别人的未来,要考虑以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本来应该在上午赶到上海来的,可我上午在学校里还上了两节高三复习课。这是一种现实。”我们的教育假如都在忙着这些东西,这样的教育还有前途吗?” 教师的危险性在于三句话: 其一,用反科学的方法搞科学教育; 其二,用不道德的方法搞道德教育; 其三,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搞应试教育。 我与商友敬老师在一个地方见到一群老人为了抢超市派发的营养品打得头破血流,感慨很多,联想到教育的问题。这些老人,当他们正值最好的年龄,最应该学习的时候,他们在干吗?他们遇上了史无前例的“大革命”,都在街头打打杀杀,如今为免费营养品而大打出手,只不过是他们的历史延续而已。 古希腊称教师为“智者”,说明教师角色之特点在于多智。故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回到常识。 我曾开玩笑说,“我们学校成问题了,连我都成人物了”。“在五十年前,如果以我这样的水平去‘中大附中’应聘,门都不敢进。”引用教育家杨启亮的一句话:“我最知道我自己是什么东西了。”“这句话现在轮到我来讲了。”(苏格拉底说“自知无知故求知”,“我之所以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就是因为我是天下最有自知之明的人。”)有一年我在档案馆里查民国时期教师的工资,看到中央美院一教师月入230块大洋,而当时普通职员月薪20多块。如今老师们都在抱怨待遇低,我们首先应该反问自己:“你

特级教师何晓红《火烧云》教学实录

《火烧云》 上传:赖华????更新时间:2014-12-29 14:45:59 教学内容:《火烧云》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一一变化一一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 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岀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照样子写“abb”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研究主题:学生语言的积累和推敲 教师情况:一级小学语文教师教龄:一年半 学生情况:学生进校三年,家庭里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课外知识量较少。教学过程: [案例描述]: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见过天空中千变万化的云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有不同形状的云,有春天早晨轻薄的浮云,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秋天美丽的鱼鳞云,初冬稀疏的条云;早晨的云海,傍晚的彩云,风和日丽的朵云,风雨欲来的乌云,台风前夕的火烧云。今天我们来学习《火烧云》,这篇文章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她用最自然、最优美、最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在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情景。 师:怎样的云才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烧”字换成别的意义相近的词吗? 生:红 生:燃 生:着 师:作者为什么用烧”,不用红、燃、着呢?我们可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火烧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生:用红”字和红彤彤”重复。 生:因为题目是火烧云,和题目照应。 生:写岀了火烧云红的范围大,弥漫了大半个天空。 生:烧”字给人以动感,看起来很壮观。 生:用烧”字说明了天空中有很多种颜色,不只是一种红色。 师: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写突岀了范围大,又写岀了气势宏伟,色彩鲜艳。 (教学分析:让学生思考什么叫火烧云为突破口,用说明文中火烧云名字的来历的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哪个字用得特好?(烧)换个词,带进去读一读,从而体会到烧”用在此处,给人最大 的感觉有动态,速度快,有气势,形象,面积广等特点。这个题目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师的启发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兴致越高。同学们有的说句子中已有红彤彤”一词,用红”字就重复了,有的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还有的说用了烧”字,能跟句后着了火”照应。这个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 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初读课文 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岀火烧云很美? (生仔细读课文第三节后回答) 生:火烧云的颜色美,红通通、金灿灿,色彩鲜艳、光彩夺目。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 时间: 地点: 参加: 主讲人: 主题:《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 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舍得”是有禅意的,需要自己慢慢品味。而对教育,对教学,对课堂,对听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每个人都有话说,或收获,或困惑,或得到,或失去。所以,惶恐的我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时间和机会与大家分享和交流,我也想尽力把向同事征求的意见和查阅的相关资料,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教师是实践性、反思性地职业。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实践中获得,在反思中提高。“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历程。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有很长时间的学习和模仿,听课无疑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之一。但我们听过的课很多,其中不乏印象深刻的地方,但也存在“只有总体感觉,没有具体收获,不能带来反思效果”的问题。有效听课主要包括有目的的听课,有观察思考的听课,有互助促发展的听课。那如何有效地听课呢,我将围绕听课前,听课中与听课后三个方面做说明。 一、听课前,熟悉内容,有备而来。 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首先要带好做记录的《教师工作手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完成我们自己的作业,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其次是内容的准备,我们去听课肯定都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去的,那么我们除了带着耳朵进课堂,也应该事先了解清楚要听的内容,了解自己是否比较地熟悉这堂课要上的内容,如果不清楚的事先花几分钟及时补上,保证在教师上课的时候,我们也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到时候能“听得”懂,即及时理解教师的授课意图。再次,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做好取舍,

特级教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及评析

特级教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请坐。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去哪儿旅游过呀?你说说。 生:去杭州的千岛湖。 师:你呢? 生:我去北京的。 师:去北京的哪儿呀? 生:哪儿都去的。 师:有什么收获呀? 生:人很多。 师:哦,人很多。你呢,孩子? 生:我去过青岛。 师:好,同学们,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绮丽、壮观。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触一起去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齐读课题。 【点评】从谈已有的生活导入新课,侃侃道出自己的旅游经历,激荡起心中的情思,易引起对新课文阅读的期待。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才拿到教材,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请你们抓紧时间,反复的朗读课文。要求:把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读不好的语段,反复读几遍,好不好? 生:好。 师: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并相机指导) 师:哦,胸有成竹啦,都读好了吗,同学们? 师:谁能读懂这些词。(屏幕打出一组词语: 浙江仰卧臀部稍微额角蜿蜒即使)好,你来。 生:浙江、仰卧、臀部、稍微、额角、蜿蜒、即使 师:字正腔圆,没错,谁再读读。

师:好,词语读好了,谭老师出些句子,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谁读这个句子。(屏幕显示: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生再读。 师:哦,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词叫“明艳”,你能结合这句子,说说什么是“明艳”吗?你来。 生:我觉得应该就是明亮、鲜艳。我把这两个字分开,明就是明亮,艳就是鲜艳。 师:嗯,这是一种理解的好办法,还有吗? 生:我也觉得是明亮又鲜艳。因为映山红有粉红色的,也有红色的,红色特别鲜艳,也特别亮,所以我认为,明艳是明亮…… 师:还有或浓或淡的…… 生: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读课文知道,叶老先生是四月份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四月份可是踏青游览的好季节,同学们,谁能把北山这种景色给我们读一读?你来。 生读。 【点评】这是师生共同品读的快乐与惬意。“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在文本具体的语境中共同想象着山花相映、红绿争辉的绚丽,从中感受作者的“明艳”一词带给我们的赏心悦目,带给我们春天如此般明朗与炙热的情怀。 师:真好,同学们,再看看一个句子怎么样?(出示: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试试!好,请你读。 生读“一条迎着溪流……”,老师纠正“一路”,生再读,有些磕巴,老师轻声地跟着读,并提醒“变换这个词不能读错,变换调子”,生重复“变换调子” 师:同学们看看,听听,“宽、窄、缓、急”多像一首乐曲,一首溪流的欢歌,谁再读读,能读出溪流变换的调子? 师:同学们,这真是看山山有色,听水水有声呀。好,同学们的字词谭老师放心了,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好,坐好准备,请你在默读的时候边读边想,作者是按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生默读。 师:想好了吗?谁说说。 生:他是按从下到上,从外到里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了外洞,然后再写了内洞。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他是按位置顺序写的。 师: 详细地说说。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讲座人:王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的语言积累。由于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学生积累语言的时间、内容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于是,怎样使学生学会积累,坚持积累,广泛积累是教师的教学操作难题。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快乐中积累;提供积累模式,使其易于积累,能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达到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有意识的重视对学生语文积累方面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语文教学水平得以扎实提高。 一、强化诵读,积累语言 根据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可取模式。 1、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 新课程注重语文课程的朗读教学,使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所以在教学时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能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推荐精品名篇,多加吟诵体会。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小学生的阅历及知识均非常的有限,想要完全明了某些道

理,是不太可行的。在此阶段只要求他能知其大概,大量的吸收语文精髓,对以往所吟诵的名篇佳句自会令有所悟。这样的语言积累,语言的运用也会得心应手。 3、搜集好词好句,广泛汲取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空余的时间,我便会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说说喜爱的原因和种种想法,由此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吸收到文学的营养,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稳抓阅读,积累语言语言素养除了在阅读课上培养外,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使他们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潜移默化的积累素养。在此,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本中的语言素养十分有限,真正地培养还得依靠课外的多方面积累。此时老师只是一盏指引的明灯,落到实处得靠学生自己去把握。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兴趣是先导。因此,我常常利用所学的课文内容,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在讲授时,借机向学生简单介绍激起他们了解的强烈兴趣,从而自主地阅读尽情吮吸时候,阅读的兴趣便已自然的形成了。 2、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难,选择增长学生见识的读物更难。如今,市场上充斥大量无益于学生,歪曲事实的读物,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会产生严重的负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应对学生的正确选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关于作文教学讲座资料关于作文教学的对话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关于作文教学讲座资料关于作文教学的对话 关于作文教学的对话 贾志敏 “课外生活作文”的具体指的是什么?课堂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们的“结合点” 又在哪里呢? 根据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获得的体会是:作文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即: 课内训练作文。 课外生活作文。 前者,着重在训练,后者则着重在表现在生活方面。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众所周知,作文没有诀窍,更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 读书是学习,是吸收,是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告诉我们"读书自有好处”的道理。“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 ?这已形成了人们的共识,也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多写”的问题,倒要费一番的口舌议论一下的。 “多写”是泛指,是相对于“不动笔”与“少动笔” 而言的。 “多写”指多动笔墨,“多写”还要“巧练”。 平时,我们常把“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这句话挂在

嘴边,这是有道理的。 “课内训练作文”是必须的,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命题,教师提供作文素材,教师指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 目的是多方面地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然而,事物有其两面性,这样的训练往往会有局限性,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去写不熟悉的,乃至不喜欢的东西。 而“课外生活作文”则让学生去写“放胆文”,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只要“有所感”都可以收于笔下。因为没有了束缚,学生的写作热情可能被激发。学生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可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真实生活的感受。因此,会“有看点”。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题材新颖别致,内容真实可信,语言鲜活生动。让我拍案叫绝的作文,大多来自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作文”。 这里,向你介绍几篇学生在课外写成的作文。 看爸爸刮胡子 爸爸的脸上长着密密麻麻的胡子。每天早上,他都要对着镜子刮胡子。每当他刮胡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师 教我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小豆芽 今天,妈妈要做绿豆沙牛奶。我向妈妈要了十几颗绿豆,我想

采薇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采薇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导语:《小雅·采薇 》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 》 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六章, 每章八句。 课前全班齐背 《采薇》 , 请五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 《采薇》 的五个诗节,并简单批改指正。以下是小编整理采薇特级教师课堂实录的资料, 欢迎阅读参考。 师:古人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在我们这个以诗为经的 民族, 《小雅采薇》表达的是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表达的是抵御外侮 的同仇敌忾和对军旅生活激昂深情的回忆。 师: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 进行了扎实的朗读和背诵, 这节课就几个问题, 同学们将查找资料和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我们共享学习的成果。 生: 《采薇》 的两处比兴, 很有深意。 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 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薇”, 是野豌豆苗。 “维常之华”是棠棣花。 师:棠棣之花有什么喻义吗? 生:棠棣之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我查字典了,老师,“棠棣花两三 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棠棣的花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 斗决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诗就是《棠棣》,另外郭沫若 也有一部历史剧《棠棣之花》,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用采薇起兴的是戍卒生活的艰辛,用棠棣起兴的是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老师,在鉴赏《氓》的时候,你说《氓》的比兴手法有声有色。“淇水 汤汤”是声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色彩,碧绿 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 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却是无尽的绚烂。 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 有了起伏。 师:用已知推导未知是智慧,这个发现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谁接着发言? 生:两处比兴之间构成对比映衬,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草一 花、一低一高,参差多态才是美。 生:另外“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由“薇亦作止” 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

听《骨干教师成长》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听《骨干教师成长》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听《骨干教师成长》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八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学校组织所有教师听了四位县骨干教师的专题报告,虽然他们的不是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他们身边的生活、工作、学习及成长的有关的小事情。既让我受益菲浅,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第一: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大爱的人格,崇高而无私的爱心,他们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爱每一个学生,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我们用全身心的爱每一个学生。他们一直认为,既然选择了这门教育事业,就应该在教育中充满爱,真正体现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伟大的地位。我们走进课堂,不管是多优秀的学生,还是落后的学生,需要发展自己的目标。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踏踏实实、高高兴兴地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教育学生,一点点、一步步朝前走,调整好自己的教学心态,保持安静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工作有无穷的乐趣。 第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把自强放在第一位;教书育人放在第二位。勤勤恳恳工作,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事情。我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必须要自强,管好自己,守住自己心里的阵地;

守住自己心里的宁静;守住自己的成功。才能扩大自己的阵地,越学越扎实,越学越明白,才能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处理好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社会教育现处正能量发展的时期,我们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的严,就能守得住快乐的阵地,从而也能感受到教育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事。 第三:在教育教学上,他们不管做任何事,都用一颗平平常常的心,高高兴兴地做平凡的事,全身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作生存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来做。不管有多难的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心态,全身的爱自己,平平常常的爱自己,爱自己的工作。从他们的这些话中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比的光荣。 在新课改的今天,我必须深入的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大胆实践,持之以恒。在教育事业中不断的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的课堂教育更加的精彩。总之,我要向他们学习的事迹太多太多。今后,我要像他们那样学习用一颗平常的心快乐生活、工作、学习。用一颗大爱之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讲座材料集锦教研资料经验介绍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讲座材料集锦(教研资料经验介绍)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反思 四川省乐山市教科所殷宗祥 发言提纲: 一、新课程的理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二、新课程评价理念 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评价的内涵 1.绝对评价; 2.课堂即时评价; 3.作业评价; 4.形成性评价; 5.考试评价; 6.多元评价。

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范畴 1.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对各种研究课的评价;对优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对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对新教师课堂的教学评价); 2.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 3.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五、新课程语文课堂的特点 1.学习语文的课堂:返璞归真回归本色 2.灵动的课堂:充满灵气和智慧充满互动的气氛 3.创新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求异让学生体验成功 4.平等的课堂:师生之间的平等学生之间的平等个体与群体的平等 5.有味道的课堂:充满趣味蕴含情味具有韵味 六对“评教”的认识 1.关注学生的发展:全面发展长期发展发展中的需求发展中的尊严 2.对阅读教学评价的认识:读懂悟情学法积累

阅读教学“五要”:要读书要融情要议论要起伏要训练 (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有写有练) 3.对作文教学评价的认识: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 习作教学“五要”:话要多情要真意要新文要美评要实 (下笔成文真情告白美观新颖评价有效) 七对“评学”的认识 1.语文课堂学习的评价: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结果 2.对学生学业的评价:(1)“成绩优秀”不等于“学业优秀”(2)学生“语文素养”靠长期的训练八教育形势对教学评价影响的反思 1.“均衡教育”的反思:教育硬件资源不能都均衡配置,教育软件资源不可能均衡配置。 2.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反思:人民会满意吗?满意的标准是什么?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导致新的“不公平”。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文本解读 从古至今文字在演变,人们的阅读也在发生着变化,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专题讲座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李老师的博大精深。 文学拥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在阐述一般原理的同时传递着各种信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发现文本潜在的各种美的功能和价值。李泽厚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新的部编版教材以简短、易懂的文字传递着深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易于理解和学习的,浅显欢乐的儿歌中传递着深深的意味。细细品尝其中的文字,每一种理解解释其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一杯浓厚的茶让人回味无穷。阅读必须有欣赏的自意识,即在融为一体、自失于对象之中时又仍然保持静观,不做出实用、伦理的现实反应。强调欣赏自意识非常有意义,我们在沉迷、自失于剧中情节、小说人物命运、文章内容之中时,同时会在心里说,演得多好啊,写的多好啊,这就是自意识的欣赏,即同时指向艺术表现力、艺术形式了。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假定的真实,都是虚构,但是它假得跟真的一样;一切正常读者的正常阅读,既不会全当真,也不会全当假。读者沉迷、自失于优秀的作品,他就不仅获得了思想的熏陶,还会受到艺术表现力的感染,久而久之,其思想境界和读写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过多、过于具体。过多的预习任务往往使学生带着先入为主的考虑进入“非纯”阅读。选文的文章如果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是杰出作品反复出现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规律,是其引人自失其中的深层原因,或者说奥妙、秘密,是读者审美自失时潜藏着的理性指向。引导学生感受、揭示乃至学习这个秘妙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特殊矛盾,是其全部特殊矛盾之所在,是其能够成为一门学科乃至科学,赖以立身处世的最根本的依据。 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示秘妙的阅读教学中,优秀作品吸引读者至审美自失,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在那秘妙,但读者往往不自知,即使有所自知也有高下深浅之分。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教学就是要针对不同情况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

陈维贤语文课堂讲座材料

2018届全国卷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讲座材料 北京市特级教师陈老师 一、知规律转变思维有实招快速提升 1、题型突破 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 关乎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的关键能力 提升审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的学科素养 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 做题方法或思路典型例子注意事项 2、化个为类:做一个题目,通一类题目 3、思维转变:学生思维为考生思维 学习:围绕提分研究方法 审题:与命题人对话 解题:用命题人思维 答题:与阅卷人对话 二、明考纲掌握方法抓根本提高能力 (诗歌鉴赏讲义) □考纲解读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突破 一、训练读懂(读懂诗句和主旨) 读懂诗句:积累知识,掌握方法,训练能力(理解能力)。 读懂主旨:把握类别,知人论世,缘景明情,借助技巧…… 二、研究题型(做题方法或思路) 常见题型做题方法以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突破。 由一个题走向一类题的归纳、梳理和研究。 三、精准表达(格式和专业术语) □典型示例 一、【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二、【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三、【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唐]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释]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集

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集 王松舟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师:读

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 mg,而是读li m go 生:不可估量。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 园。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是畜生!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一:高职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心得体会 高职学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心得体会 *年*月*日到*年*月*日我荣幸参加了*省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方式为专家的专题讲座、专业课程、座谈交流等,培训师资邀请了知名医院专家教师和*大学专职教师(副教授以上)。通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我们接触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前沿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了来自不同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开阔了视野、扩展了教育思路,使我们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深、更高的认识和追求。 主办方在培训内容上以针对性、实用性为重心,整体培训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1、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院为培训班聘请专家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讲座,我们通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教学成果总结与凝练》等高质量的讲座学到了不少有关职教理论的新知识,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及急于应对的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过程,单一的某种资源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通常是多种教学资源一起使用或按一定序列使用。所以,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考虑各种资源的特性,整体协调,互相配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

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信息化教学及多媒体制作》的培训,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还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蒋老师的教学下,我不断学习、练习,比较好地运用各种所需的方法技巧,制作出既讲究精美,又讲究实用的课件来,更好地运用于教学。《药学实验设计与教学》专题讲座颠覆了“传统实验只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依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学生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示教和详细的讲解而不去思考更多”的问题,通过学生自选、自设、自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把学生置于实验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使其毕业后接触到科研时,即可快速融入、迅速开展。 2、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我们学习了5类课程,按照学习的顺序分别为:药理实验方法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精品课程的建设、药剂学新技术新进展、药学科研选题与论文的撰写、科学思维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对《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建设》报告感触颇深,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努力和相互间的协作才能够把精品课程建设好。曾经以为建设精品课程就是做做课件、写写电子教案、出些习题等等的那么简单,现在明白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团队里的每一位老师不断的完

最新骨干教师汇报材料

骨干教师汇报材料 第一篇:骨干教师汇报材料 转眼间半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过去,本学期,教导处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以人为本”为准绳,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力度,在家访和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 教导处是校长的参谋和助手,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教师服务的。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实施者。本学期在校长的指导下,制订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并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制订教导工作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和教学评价奖惩办法,负责好教学工作的常规抽查,特别是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以高效课堂模式为入口,关注课堂上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安排好兴趣小组活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了写字和口算竞赛活动;做好查课工作,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为外出听课、请假的教师安排好课程;组织好备课、听课、评课工作,负责指导各科教研组工作,审查教研教学工作计划,组织好联动教研活动;及时安排学校信息的上报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 本学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在学校教学工作方面做得不够细,与教师交流不够。 2,教师队伍中,个别教师思想素质低、目光短浅,教学业务水平低,教学质量提高慢。 3、在工作协调性方面不够尽善尽美。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做的不是完全到位。 4、后进生、留守儿童的工作不到位。 5、教研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较少;未立校本课题,论文的撰写较少。 6.教师的学习不够;课外资源开发较少。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 加强教师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中青年教师座谈会、读书汇报会。 2.加强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继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继续加强常规教学和习惯养成教育,注重落实。 4. 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5. 继续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6. 定期召开中青年教师座谈会、读书汇报会。 7. 召开校本课题研讨会,确立课题,收集资料,撰写论文。 四.困惑:

成功就是比别人多读了一本书(特级教师孙双金讲座稿)

成功就是比别从多读了一本书 ----谈教师的阅读生活 特级教师孙双金 在荷兰,有一个国外企业想在中国选一个企业以此作合作伙伴。国外企业负责人到中国挑选了二十来家,这些被选的企业都是资产要能超过一个亿的。首先来到第一家。生意上谈的差不多的时候,国外企事业负责人来到中国企业老总的办公室里,他看到书柜里有许多书,在书堆中无意看到了一本《道德经》,他问:“你喜欢这个?”老总回答:“喜欢。”于是,两人就《道德经》越谈越高兴,最后他竟出人意料地说:“我其他企业都不去了。”其他人非常惊讶。后来问中国企事业老总:“为什么你能以一亿取得了124亿的大公司的青睐?”回复,一个以道德来治理企业的领导,那他的企业一定也是讲道德的,讲诚信的。 由这个故事我就想谈谈,原来书就能赢得了场面。 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封建社会就是以读书来谈人生变化的,“学而优而仕”,你中了状元了,那你就受到了皇帝的重视,于是就走上了仕途。于是,后来的你就一切都成功了。西方社会人士,他们的感受很有意思,因为他们认为读书就可以通达到最上层。中国古代的范进中举,就是典型的例子,读书就能通上上层社会。现在社会,考公务员,考取了公务员了,就能走上仕途。和现在纷繁复杂、高速发展的社会相比,我们要知道,不一定当官就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其实现的途径有好多。但是,对于我们老师,读书太重要了。我认为,教书人首先要能多读书。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曾说过:要想让学生有一碗水,自己就要能有一桶水;要想让学生有桶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有人说,你看看,现在教师读的是什么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有老师说,我们现在只需要把这些东西拿过来,按部就班地告诉学生,把这些东西如同搬运工一样,从这一处搬运到那一处,从教参上搬到学生脑子里就行了。其实这只是搬运工。如果我们教师只是做到搬运,那就这样的教育就让我们感到悲哀了。 【看看手表】冯老师让我今天要有互动。我估猜在坐的都有一段教书的经历了。你回忆一下,这些年来,哪一本书给你的印象深刻?为什么深刻?因为每一个的经历不同、爱好不同,所以读的书就不同了,所以说得就肯定不一样了。 【冯老师补充,讨论版中有人说到喜欢互动式的谈话与讲座,于是安排这样一些环节。又给给了大家一些鼓励。】 余莉同学: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本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特别喜欢主角林黛玉。我看了两遍。另一本是诺贝尔获得者写的,应该算是一套书吧。这一套书涉及的是关于智障的孩子。写的这孩子的命运很悲惨。读到最后也会跟着掉眼泪。读着这些书,由此收获到的感受,让我的情感在阅读中得到互通,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许些帮助。 孙特:哦,《红楼梦》。我们在平时估计有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这本书。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调查,在大学,年轻人当下最不喜欢读的书就是《红楼梦》。更悲哀的是,中国四大名著以及中国最有名的一些经典都排在了前十名。【同学们一阵大笑】那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当下大家不喜欢读这些名著呢?或许有人说情节不生动不感人;或许有人说,有的名著感情过于细腻,婆婆妈妈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年轻人不爱读。就像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爱如茉莉》,文中的女儿其实当时正在看爱情书,要知道年轻人心中的爱情都是轰轰烈烈的。她看到妈妈的行为,就问了什么叫爱情,她听到了回答,跟她原有的认知形成了

全国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并赏析

全国数学特级教师李烈的课堂《循环小数》教学实录节选并赏析 教学内容:《循环小数》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使学生具有判断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这里,教师出了6道能化为有限小数的题目)教师在学生完成后,提问引出“有限小数”概念,并板书“有限小数” 2.判断下列分数,哪些能化为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为有限小数? 17/50 8/11 2/9 36/125 5/12 9/55 学生逐个回答后,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为有限小数? 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总结:一个分数当它化成最简分数时它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或5时,就能化为有限小数。 师:那么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可以化成什么样的数呢?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 1.关于循环小数。师:8/11 2/9 5/12 9/55 都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我们看一看,究竟能化成什么样的小数呢?那8/11 来说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列成什么样的算式? 生:8/11=8÷11 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这里略去),商0.7272… 师:继续除下去会怎么样? 生:还是先商7再商2.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余数重复出现. 师:8/11 化成小数是0.7272…有多少个72呢? 生:有无数个. 师:既然有无数个,我们可以怎样表示? 生:使用省略号.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计算出2/9 5/12 9/55 化成小数的结果.生:2/9=0.222….5/12…..教师逐个提问省略号表示的是什么.

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的小数要用上省略号,表示他们 的位置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由于位数是无限的,所以叫做无限小数.教师板书:“无限小数” 师:无限小数的小数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有的是一个数字无限循环。有的是两个数字无限循环。 师: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练习:下列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1)0.999 (2) 4.1677…(3)3.2121 (4)3.14159265…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提醒学生自主发现:第三尽管小数部分21重复出现,但它不是不断重复出现,所以它是有限小数。第四题没有重复的数字所以不是循环小数。[赏析:抓住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设计练习,可以克服学生理解中的片面认识,题目虽少,但作用极大,正是练习少而精。] …….以上是李烈老师本课教学实录节选,下面本人谈谈看法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单调抽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师生之间在知识的输入输出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必将破坏了教师的指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的最佳结合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李烈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争达到最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稿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稿 正确指导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 讲座人:段小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的语言积累。由于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学生积累语言的时间、内容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于是,怎样使学生学会积累,坚持积累,广泛积累是教师的教学操作难题。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快乐中积累;提供积累模式,使其易于积累,能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达到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有意识的重视对学生语文积累方面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语文教学水平得以扎实提高。 一、强化诵读,积累语言 根据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可取模式。 1、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 新课程注重语文课程的朗读教学,使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所以在教学时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能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推荐精品名篇,多加吟诵体会。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小学生的阅历及知识均非常的有限,想要完全明了某些道理,是不太可行的。在此阶

段只要求他能知其大概,大量的吸收语文精髓,到,对以往所吟诵的名篇佳句自会令有所悟。这的语言积累,语言的运用也得心应手。 3、搜集好词好句,广泛汲取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空余的时间,我便会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说说喜爱的原因和种种想法,由此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吸收到文学的营养,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稳抓阅读,积累语言语言素养除了在阅读课上培养外,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使他们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潜移默化的积累素养。在此,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三、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课本中的语言素养十分有限,真正地培养还得依靠课外的多方面积累。此时老师只是一盏指引的明灯,落到实处得靠学生自己去把握。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兴趣是先导。因此,我常常利用所学的课文内容,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在讲授时,借机向学生简单介绍激起他们了解的强烈兴趣,从而自主地阅读尽情吮吸时候,阅读的兴趣便已自然的形成了。 五、2、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六、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难,选择增长学生见识的读物更难。如今,市场上充斥大量无益于学生,歪曲事实的读物,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会产生严重的负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应对学生的正确选择做一定的指导,使其选到真正益于自己的优秀读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