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制造业与服务业垂直分离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制造业与服务业垂直分离比较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说明服务业从制造业中是如何分离出来的,并且发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垂直分离程度与其上游制造业行业竞争程度相关。通过实证检验,定量的描述了竞争因素与专业化因素在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垂直分离程度

上的不同作用程度。最后得到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垂直分离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表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分工的加速。当前的国际分工与历史中的国际分工不同在于,就某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被分配到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进行

生产,可能是空间上的分离也可能是产权上的分离。这在制造业中尤其明显。导致跨国公司开始专注于某一工序的生产,而外包其他工序,即跨国公司的垂直专业化生产。hummels(2001)对于垂直专业化给出了明确的概念和界定,根据其观点并结合本文要分析的跨国公司垂直分离,本文说明跨国公司采用垂直非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在产品生产工序上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经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生产阶段生产。第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其提供价值增值。第三,至少有一个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其他企业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

在全球化分工越来越细致的今天,对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垂直分离这一现象准确的把握,需要在多方面多领域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首先要了解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垂直分离的现状

如何,尤其我国的情况。其次,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垂直分离与全球进入产品内分工甚至工序阶段分工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再次,什么因素影响了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垂直分离。最后,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垂直分离过程中是否存在相互的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文献综述

关于制造业垂直非一体化的研究,国外学者多是从企业垂直非一体化的动因、因素及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的论述。balassa(1967)首先使用“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icalization)这一名词来描述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完成生产的经济现象。feenstra(1998)最早深入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垂直非一体化的发生机制,他认为,全球化经济中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并提出了著名的feenstra假说:随着中间投入品贸易比例的上升,生产的非一体化程度也在上升;国家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中间品贸易的比例也越高。

在国内,目前对服务业跨国公司垂直非一体化的理论研究文献很少,刘东(2001)指出这是企业强化核心优势和实现超分工组合的途径,并解决了大组织的管理问题,讨论了我国企业未来垂直非一体化的经营战略设想。刘志彪,申俊喜(2002)论证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制造业组织和分工形式的演化过程。程新章(2004、2006),从企业理论和企业演进理论出发,提供了三个演进解释的基本观点:一是假设限制理性的行为者,二是集中在解决上,三是

强调对相关嵌入和组织业务的依靠路径的敏感度,研究了企业垂直非一体化的模式、原因和效应等问题。江小娟(2008)指出服务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是服务贸易和服务业跨国投资,讨论了服务外包是人力资本市场合约和劳务活动企业合约的统一。以上的研究仅仅是从制造业或者是服务业跨国公司垂直非一体化的一个方面进行的

研究,缺乏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联系。

总之,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没有区分服务业跨国公司和制造业跨国公司两类垂直非一体化的区别;研究主要从产业组织学和国际贸易学的视角进行的理论探索,缺乏从经济学的视角阐述服务业跨国公司和服务外包等理论。本文从理论推导说明服务业如何从制造业中分离,并且发现上游企业的竞争程度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垂直非一体化。

理论推导

假设东道国存在n家上游企业愿意接受跨国公司的外包订单,所有企业提供同质产品,且其生产该中间投入品的成本为c1。跨国公司如果垂直一体化生产则其成本为c2,且c2>c1。每单位中间投入品对应每单位的最终产品,这一假设保证了跨国公司不进行任何制造生产活动,而外包给东道国制造业企业。以p(x)表示中间投入品的市场交易价格。而跨国公司面临的最终产品市场需求反函数为p(q)=a-q,其中a表示市场对于最终产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因此a >c2。跨国公司自制中间产品的产量为qi,外包给东道国的产量为qvd,因此q=qi+qvd。在其余成本不予考虑的条件下,跨国

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策略为:

(1)

(2)

(3)

由公式(2)和(3)得到:

(4)

(5)

当跨国公司外包中间投入品生产时,即p(x)实证检验

(一)数据说明

由于投入产出表的发布年份不连续,因此在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时,采用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和欧盟oecd数据库中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数据,计算我国1997-2010年的分行业进出口贸易数据。从而计算出总进口/(总产出-净出口)这一比例。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以最近年份的代替。

(二)模型构建

根据之前理论推导发现,服务业在制造业垂直分离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因此双方必有相互影响,同时上游行业的竞争程度也对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垂直分离产生影响。lnvsit表示分离程度、lnliit表示上游行业竞争程度。

(三)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的模型和数据,对影响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垂直分离程度的因素进行数据的实证检验。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对

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回归,检验影响因素的具体数值。表1给出了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中数字1代表制造业,2代表生产性服务业,这里以服务业代替。例如,vs1表示制造业的垂直分离程度数据。

从总体上观察结果基本通过显著性检验。具体而言,对于被解释变量lnvs1,当引入解释变量lnvs2时,lnvs2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该回归结果中,lnvs2的系数项为正,即生产性服务业的垂直分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制造业的垂直分离发生。将制造业竞争程度lnli1引入模型可以发现,lnli1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上游行业竞争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动制造业垂直分离程度增加0.330个百分点。

对于解释变量lnvs2,当引入解释变量lnvs1时,lnvs1在1%

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制造业垂直分离程度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回归分析中这里引入制造业市场竞争程度变量lnli1,其系数项通过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制造业行业竞争程度的增加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垂直分离程度的增加,这也与之前理论推导部分结论相符。说明上游行业竞争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带动服务业垂直分离程度增加0.284个百分点。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理论为基础,推导出生产性服务业是如何随着制造业专业化而分离的,并且说明了上游行业的竞争程度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垂直分离产生影响,实证检验证明了理论推导中说明的影响因素,并且定量说明不同影响因素对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垂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