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对策
聋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聋哑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
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更加注重特殊学生教育工作。
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重要阶段,聋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也在不断增强,聋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关注和重视。
因此,在聋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结合聋生心理特点,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强聋校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塑造聋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有效利用教材,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在聋哑学校教育教学中,聋生很容易受到其他学生或者周围环境影响,如高年级学生的行为对低年级学生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聋哑学校学生虽然属于特殊群体,但是依然具有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因此,在聋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将综合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作为榜样,可以为教育活动开展树立榜样。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深入发掘教材内容,选择优秀的文章和作品,结合教材中德才兼备的人物形象,加强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
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加强聋生心理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心理素质。
例如,人教版聋哑学校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送雨伞》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帮助聋生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氛围。
在视频中展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雨中站岗,无论雨多大,解放军战士始终坚守岗位,一动不动地站着。
师问:同学们,知道这名战士是谁吗?他在做什么事情?下雨了,他为什么不去避雨?结合学生思考,教师给予相应的讲解,继续让学生思考:屋里的领导人是谁?他在做什么?是不是已经睡觉了,忘记了战士还在站岗?通过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引导聋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实现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二、结合素质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素质教育观念不仅仅是针对普通学校提出的,聋哑学校教育也应当注重素质教育,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不再单纯地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情感目标,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特殊教育是关注和帮助具有各种学习和发展障碍的学生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这篇文章将讨论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着自尊心受损的问题。
因为他们与其他人交流的方式有所不同,他们可能感到自卑和孤立。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通过鼓励和赞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
学校应该设立适当的支持系统,例如由心理咨询师和教师组成的支持小组,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着沟通障碍的问题。
他们不能像其他人那样通过口头语言交流,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被误解和孤立。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通过提供适当的沟通工具和技巧来帮助他们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学校可以提供手语课程,并鼓励其他同学和教师学习手语,以便与聋哑学生更好地交流。
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着社交困难的问题。
由于沟通的问题,他们可能很难与其他同学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为聋哑学生创造一个包容和友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鼓励其他同学主动与聋哑学生交往,并提供适当的社交活动和机会,让聋哑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交友能力。
聋哑学生可能面临着学业压力的问题。
因为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知识,他们可能感到压力很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个性化教学。
学校应该根据聋哑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取得进步。
在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采取适当的对策,如提高自尊心、改善沟通、建立社交关系和个性化教学,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实现全面的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聋哑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关爱,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提升聋生心理素质的针对性教育教案设计
针对聋生的心理素质提升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聋生克服各种挑战,开拓自己的潜力,提升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提升聋生心理素质的针对性教育教案设计: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和教育实施。
一、教育理论基础聋生心理素质提升教育教案设计应当依据相关的教育理论基础。
应当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出发,了解聋生的特殊心理需求和教育需求。
应当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倡导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以帮助聋生建立正面心理素质。
二、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教案设计的基石,直接决定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
提升聋生心理素质的针对性教育应当明确以下教育目标:1.帮助聋生了解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建立健康自信心态,增强自尊心和自我的尊重感。
2.帮助聋生克服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提高情绪稳定性和调节能力,学会适应各种情境。
3.帮助聋生发展积极心理素质,如乐观、自信、勇敢、进取心等,增强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
4.帮助聋生改善社交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增强自我认同和群体归属感。
三、教育内容针对提升聋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聋生心理健康知识:介绍聋生的身心特点、心理需求和常见情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聋生情绪管理:教育聋生如何自我认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和压力。
3.积极心理素质培养:介绍积极心理素质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聋生培养积极心理素质。
4.社交能力提升:介绍社交技巧、沟通技巧和合作技巧,帮助聋生提高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育方法提升聋生心理素质的针对性教育应当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使教育过程更为丰富、有效。
1.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让聋生深刻理解心理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式,并提高聋生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帮助聋生模拟情境,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
2023-11-07•行动计划背景与目标•行动计划内容与方法•行动计划实施与步骤•行动计划效果与评估•行动计划风险与应对措施目•行动计划总结与展望录01行动计划背景与目标•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聋哑儿童的教育需要而设置的特殊教育课程之一。
由于聋哑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因此,开展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行动,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背景介绍本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套符合聋哑儿童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提高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开发一套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满足聋哑儿童的教育需求。
通过实践和研究,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
提高聋哑儿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
探索适合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其他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标概述02行动计划内容与方法心理健康标准参照国内外心理健康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结合聋生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特点,制定适合聋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和课程目标。
针对聋生特点课程内容应针对聋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结合聋校教育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多元化内容涵盖基础知识、技能培训、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聋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聋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在线学习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聋生的学习效果。
听障生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
听障生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听障生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首先是他们的听力障碍,其次是他们经常面临的沟通困难。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听障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为听障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等方式,向听障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听障生理解的教材和教具,例如图片、手势和辅助工具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故事分享、小组讨论等方式,向听障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巧,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学会应对压力和疾病等问题。
还可以邀请专业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到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听障生和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二、培养听障生的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听障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活动、角色扮演和组织活动等方式,培养听障生的情商和自我管理能力。
可以在教材中安排一些情感故事,并引导听障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帮助他们理解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方式,培养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听障生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还可以通过自我管理训练,帮助听障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听障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听障生常常面临着孤独、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关注听障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观察和倾听等方式,了解听障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当发现听障生存在心理问题时,可以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可以与听障生的家长和学校心理教师等进行合作,共同关注听障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听障生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
听障生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探讨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科教学中。
对于听障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听力问题,常常面临较大的困难。
需要探讨在听障生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培训。
教师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听障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并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对听障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二、创设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于听障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听障生教育条件,配备合适的听力辅助设备,为听障生量身定制合理的课程和教学计划。
教室的布置和装饰应充满温馨和亲切感,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注重培养听障生的自理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生活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文,阅读故事等方式,引导听障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师还可以运用情感鉴定、冲突处理、情绪调节等心理健康教育工具,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为听障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听障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听障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听障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
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听障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家庭活动和亲子互动,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目前,针对听障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还相对较少。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相应的研究项目,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成果,探索符合听障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
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自身素质提高3000
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自身素质提高3000小学是整体教育的起步与基础点,良好的小学教育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与素质的提高。
尤其对小学聋生,良好的素质与健康的心理更为重要。
聋生由于生理的障碍,他们都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对前途悲观失望,对社会态度消极。
由此在他们身上存在着社会交往能力低下、自我意识不强、耐挫能力差等心理障碍问题。
这些问题不利于聋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对聋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自身素质提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氛围,引导健康向上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心理氛围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学风。
首先,良好的校风学风,是矫正聋生心理问题的前提条件。
如在学校走廊和教室挂上身残志坚的优秀残疾人的图像和事迹,这些校园建设在无形中给聋生们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聋生起着一种无声的心理暗示作用。
让他们懂得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的道理,让其在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不但激发了其学习兴趣与文化知识的提高,还有助于他们心理正常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与聋生进行心理沟通,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该玩时则玩,该学时必须学。
慢慢培养起某种条间反射行为和生物节律,能及时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并学会调节其情绪,在聋生失败时,对其表示鼓励安慰,当学生取得进步和成功时,对其表示鼓励和肯定。
二、以教师的言行做好榜样,培养其良好的自我意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产生影响,特别是生理上有残疾的学生。
聋生由于听力损失,视觉相对敏锐,他们模仿性很强。
所以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他们的师范性很强,老师的言行、德才、学识、情感、人格都无时无刻不对聋哑学生的心灵和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位既有渊博的学识、优良的教学技能、高尚师德、广泛兴趣和爱好,又有乐观向上的性格和端庄、高雅气质的老师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教育干预
针对该学生的情况,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 育,包括心理咨询、沟通技巧训练、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等多个方面。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该学生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 ,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 生活。
案例二
学校背景
该学校为专门招收听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注重针对学生的听力损失进行补偿教育,同 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2
针对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逐渐 增多,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讲座等 。
3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并尝试探讨有效的教育策略。
当前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 育体系
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健康教 育体系,缺乏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心理 教师。
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损失,存在沟通障碍,难 以完全融入普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缺乏专业心理咨询人员
家庭支持不足
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无法为 听障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很多家长对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 视,或者缺乏相关的教育和沟通技巧,无法 给予足够的支持。
03
鼓励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形成互助支持的网络。
03
为家长提供培训
针对家长需要,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
孩子的心理健康。
04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一:某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学生背景
该学生为初中阶段的听障学生,由于听力损失,存在交 流困难,进而导致其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
招聘专业教师
聋生若干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聋生若干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聋童是儿童中具有听觉障碍,并由此引起语言障碍的群体。
但聋童同样是在社会中生活的、正在成长的儿童,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同样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基础,却又由于他们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比正常儿童多了一个生理缺陷的影响,使聋童的一些心理问题比正常儿童表现得更为明显。
这里我就聋童表现的较为明显的若干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作简要的论述。
一、感恩心理问题“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 “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感恩心理,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与正常儿童相比,由于聋生缺少了“听觉”这一接受信息的重要感观,对于感恩心理问题,聋生表现的更为明显,他们极少甚至缺乏感恩心理。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件事:一次,领导来我们学校慰问,并带来了一些捐赠的衣物。
当领导把一件衣服递给一位聋生时,他却(打着手语)说不喜欢,这件衣服不好看。
虽然后来还是不甘愿地接了过来。
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这位聋生接衣服当时并没有想到这是社会对我们的关爱,而只考虑到这件衣服不好看,我不喜欢。
表现出的是个人的自我意愿性,而不是对社会给予自己帮助的感激。
虽然很可能这只是个别现象,可不由得让我想到聋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学生们路上遇到老师,很少向老师打招呼;集会前搬椅子,不是我的班主任叫我,我就当没看到……聋生缺少一种感恩心理,觉得父母、老师、社会对我关心是应该的,谁让我是聋童呢!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要怎么做,更谈不上对关心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了。
甚至于一些家长也这样认为。
聋童由于听力受损,他们所接受到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来获得,这些信息可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所以,首先家长、老师要以身作则,作良好的表范,对社会给予聋童的帮助要表达感激之情。
再者,要经常对聋生进行感恩思想教育,让聋生想想社会、父母对自己的帮助,说说他们对自己帮助的好处与难处,激发聋生产生感恩心理。
最后,当聋生端一张椅子给老师坐时,当他们向老师问好时,当他们用模糊地声音对来慰问他们的领导说一声“谢谢”时……对聋生表现的这些感恩行为,老师要及时予以肯定。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特殊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特殊。
本文探讨了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对学习及社交的影响,提出了解决对策如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和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通过综合措施提升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调了特殊教育中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在聋哑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关注并解决其心理问题,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对于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更多关注和重视,为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哑学生、心理问题、心理支持系统、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社交、学习、解决对策、综合措施、心理健康、重要性。
1. 引言1.1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设计的教育方式,旨在帮助他们实现自身潜力,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教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其特殊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特殊教育能够帮助聋哑学生克服其身心的障碍,实现自身的自立和自主。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支持,特殊教育可以帮助这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拥有更好的未来。
特殊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多样性。
通过关注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特殊教育让社会更加多元化和包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
特殊教育的实施不仅仅关乎这些学生的未来,还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2 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聋哑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沟通障碍带来的挫折感:聋哑学生由于听觉和语言能力的限制,往往无法像正常学生一样流畅地与他人交流。
这种沟通障碍会导致他们产生挫折感,感到孤独和无助。
二、自尊和自信问题:聋哑学生常常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能力受到别人的歧视和排斥,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损,缺乏自信。
探究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实施策略
近年来,随着聋人教育的普及和聋文化的传播,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聋校中,由于聋生的特殊性质以及传统文化对聋人的歧视,聋生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往往被忽视。
因此,实施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本文在分析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策略,旨在为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设计思路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设计应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认知方面: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强调聋生的独特性质和需要。
同时,教育内容应涵盖聋生的自我价值感、自尊心、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
2.环境方面: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聋生身处的特殊环境,对校园环境和社环境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善,确保聋生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实践方面: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实践为重点,通过亲身体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聋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策略针对以上设计思路,我提出以下几点实施策略:1.设计适合聋生的教育内容:在设计教育内容时应以聋生为主,强调聋生的独特性质和需求。
对于聋生的思维模式、情感表达方式、社交心理等方面都应有所涉及。
2.完善聋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聋校应建造适合聋生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建筑物、交通、学习用品等方面。
同时,聋校应提供适合聋生的心理咨询服务,使聋生能够更好地解决自身心理问题。
3.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计划:对于聋校实施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 每个聋校的校园环境、学生数目和学生的文化程度都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身定制方案。
4.将心理学知识和实践结合: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应用性的,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通过课堂教育、示范展示、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到心理学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五、对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提高1.加强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在校园内部或校际间推广,可以采取海报、宣传单、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而座谈会等形式。
聋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方略
聋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方略特殊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聋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一部分。
但是特殊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聋生属于特殊群体,将来到更高一级学校深造的机会少之又少,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聋生毕业后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远比正常人困难的多,就此成为社会中弱势群体。
这对我们特殊教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深刻认识特殊教育的内涵,还要肩负起将聋哑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才的重担。
这是当前特殊教育教师亟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从心理角度来看,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自我认同感差、自我控制能力低、情绪困扰。
聋生随着年龄增大感觉自己越来越是另类人群,往往表现出对他人不信任,排斥力强,对待人生以及社会态度冷漠。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聋生将来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为人处世。
对此,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聋生的心理缺陷这个客观事实,但要相信它可以依赖人的意识为转移,通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使聋生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笔者根据十多年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一、建好档案,及时了解聋生的心理动态聋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建立心理档案,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
如何才能有效建立聋生的心理档案呢?1.建立家校有效的运转机制档案聋生的听力残疾,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外界信息的接受比正常儿童困难、缓慢,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以及性格健康的发展。
因此,聋生在生活中往往产生苦恼和自卑感,自控能力较差。
基于此,教师一旦接手新生,首先要着手与家长或以前任教的教师加强联系,深入了解聋生性格缺陷、心理差异,还有爱好,归类建档。
因为家庭作为学生第一所永久性的学校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家长是聋生第一任启蒙老师。
教师只有通过家校联系,才能获得第一手关于聋生的信息资料,如聋生的依赖性、自私、蛮横、嗜好等不良行为因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教育教学措施,尽快地、有的放矢地走进聋生的生活,走入聋生的内心世界,避免师生由于陌生、不了解产生情感上的冲突,建立师生信任的桥梁。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特殊教育是针对残障学生的教育,而聋哑学生是特殊教育中的一类重要对象。
由于聋哑学生受到生理和环境的限制,他们在心理上可能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
本文将就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沟通困难由于听力和口语双重障碍,聋哑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沟通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他们无法通过听觉接收信息,也无法通过口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导致了他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存在障碍。
这种沟通困难可能导致聋哑学生的自卑情绪,认为自己与他人无法顺畅交流,从而产生退缩、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自我认知不足聋哑学生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无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不足。
他们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认为自己与普通人有着本质的差异,从而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知。
三、社交问题聋哑学生在社交方面也可能存在问题。
由于沟通困难和自我认知不足,他们可能会遇到与他人交往时的不适应感,导致社交问题。
这种社交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质量。
针对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学校和家庭应该为聋哑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通过与专业心理辅导师的交流,聋哑学生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特殊处境,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同时学会应对沟通困难和社交问题的方法。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聋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辅助工具。
可以设置专门的听觉辅助设备和手语教学,使得聋哑学生在学习上更加顺畅。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特殊的社交活动,帮助聋哑学生融入集体,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加强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关注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聋哑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聋哑学生作为特殊教育的一部分,常常面临心理问题。
由于沟通障碍和听力障碍,聋哑学生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
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聋哑学生常常感到孤独。
由于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他们很难融入同学群体和社会环境。
聋哑学生可能在交流中遇到障碍,导致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为了解决孤独问题,教师和家长应积极与聋哑学生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与此引导其他学生理解聋哑学生的特殊情况,鼓励他们与聋哑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聋哑学生常常感到焦虑。
由于他们的听力和口头交流困难,他们可能在学习和社交时感到压力和不安。
教师和家长应帮助聋哑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提供适当的学习和社交支持,帮助聋哑学生逐渐适应学校和社会的需求,并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自卑是聋哑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障碍而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从而产生自卑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帮助聋哑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提供合适的角色模型和榜样,帮助聋哑学生看到聋哑人才和成功人士的典范,激励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聋哑学生还可能面临沟通障碍和交流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为聋哑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如手语课程、助听器等,以帮助他们提高交流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学习手语和口型发音,以便更好地与聋哑学生沟通。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帮助聋哑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
可以通过图示、实物和视频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锻炼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了解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潜力,真正融入学校和社会。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内涵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教育的新思想,新需求。
在此,我想和大家共同关注和探讨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社会需要的是精明强干、心理素质好的建设人才;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能够坦然面对挫折,能够融入周围人群,真诚地与人沟通,将来走上社会能够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心理世界和心外世界一样阳光灿烂。
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尽管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但心理素质水平却不高。
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聋校表现也很突出,很多聋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表现为自卑、自闭、缺乏自信、依赖、厌学、易怒、攻击性强、烦躁不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等,令家长和老师担忧,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分析了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生理缺陷是心理问题的基源由于生理缺陷,聋儿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听力损失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聋童心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条件上、时间上与听力正常儿童有差异;在致聋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聋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是导致聋生诸多心理问题的生理因素。
很多聋生因为知道自己身患耳聋残疾,不能与正常人交流沟通,因此,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闭、自卑、自弃的不健康心理。
二、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不良家庭环境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
聋哑儿童大多数出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父母接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有的聋生父母本身就是残疾人。
聋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聋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在一次主题为“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的公益讲座中讲到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培养,对其人格的塑造。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更需要加强。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聋生自身的生理缺陷不能更好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想不能更好地理解,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心理上的波动和不健康现象。
我们应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异常现象,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来适应社会。
一、聋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行为障碍,如违反纪律频繁,儿童多动症,行为粗暴、打架,攻击性、反抗性强;2.不良习惯,包括吮吸指头、衣物,喝酒、吸烟、习惯性抽搐等;3.性格障碍,包括猜疑与抑郁、狭隘与嫉妒、怯懦与自卑、对立与破坏、偏执等;4.品行障碍,如偷盗和说谎、逃学和离家出走等;5.儿童神经症,包括儿童恐惧症,儿童强迫行为,儿童神经衰弱等。
二、聋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1.听觉障碍是造成聋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聋生由于耳聋的局限,限制了其自然地发展语言,这就直接阻碍了其语言以及思维的发展,从而导致心理异常。
据调查,某聋校125名(男70、女55)聋生作的SCL-90测试,结果也证实聋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
容易“烦恼与激动”(78.4%)这是情绪易波动,遇事往往不能较理智地来思考的一种焦虑症状的反应。
绝大多数聋生由于言语机能的削弱,他们的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便有特殊优势地位,而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较慢,致使第二信号系统对皮下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理智作用)减弱,故聋生易激动并难以控制。
2.身心发展的不协调,是造成聋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异常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发展的两个方面(生物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脱离,而正常儿童发展的典型特征恰恰是这两方面的结合。
浅谈聋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浅谈聋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摘要:关注聋生心理健康,特殊教育学校及教师运用科学、健康的方法,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周一上班,刚进学校的大门,学生们都拥过来叽叽喳喳向我汇报:张洪福同学,用一块大石头砸寝室楼的墙角,砸出了一个大坑。
杨海伟同学又欺负小同学了,把别人打的哇哇哭。
张一凡同学看到周全志口袋里有钱,趁着晚上周全志睡觉时偷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周日又趁着老师同意出去的时候买了一大包小零食,一个人躲在电视房悄悄吃完了。
教养员阿姨批评了他们,他们还不服气,还和阿姨咕咕叨叨犟嘴。
这种现象经常在周一早上出现。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远离家庭,住宿在学校内,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几乎都限制在了校内。
平时学生家长很少到校探望,学生们接触最多、陪伴最多的就是老师、同学,学生们生活单一、单调。
这样的管理方式,一方面是有利于聋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限制、局限了耳聋学生的交往范围,阻碍了耳聋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耳聋的孩子同普通的孩子一样,面临着学习、工作、家庭、生活的挑战。
由于自身身体缺陷,往往要承受严重的心理压力。
关注聋生的心理健康,是特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特校担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
那么,目前聋校的孩子存在那些心理问题,又有哪些对策呢?一、耳聋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聋生抽象思维能力低下,而手语简单、浅显、表象,表达功能较差。
仅仅通过手语解决他们的思想、情绪等抽象问题,非常困难。
2.特校学生大多家在乡镇,长期住校,不与外界交往,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群落。
他们的父母、亲人只在节假日期间与子女相处,时间短,交流困难。
久而久之,他们孤独、无聊、困惑、疑虑增多,又没有合适的途径、方法解决;加之生理上的缺陷,极易引发心理问题。
如:自卑、猜忌、意志力薄弱、情绪易变、性格敏感偏激、冲动、易怒等。
3.有的特校的老师在教育聋生时,简单的以文化成绩来衡量聋生在校的一切。
而对聋生的思想、心理、性格、情绪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少关心。
高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高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物质生活的日趋发达,以及网络业的迅猛发展,对高中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日益突现出来,为了更好的做好高中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以及在校内外担当手语翻译的实践,对高中聋生的心理健况状况做以分析与探讨。
一、高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一)常见不良行为习惯的体现高中聋生由于听力残疾导致语言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聋生的生活和学习,从而对事物的本质不能深入感知,感知、语言、思维无法统一起来。
聋生的认识体现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因此聋生会表现出很多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例如:1.无故猜疑别人,随便乱扔纸屑,手舞足蹈,脸上表情怪异等这些是聋生普遍的异常行为习惯动作。
2.自私、吃穿攀比严重、易受暗示、偏食、粗心大意这也是体现在聋生身上的异常心理现象。
3.有的聋生出现易怒,上课回答问题紧张,生活中遇到问题焦虑,交流中表情过度,生活中破坏公物、懒惰、轻率粗鲁、喜欢抱怨别人、说别人坏话、不守纪律等异常心理现象。
4.有的聋生结伙打架、争吵,开始互相隐瞒、包庇,等问题出现后又过分指责别人,这些行为也是经常出现在聋生身上的异常行为。
这些行为说明聋生的心理状态不够健康,这些决定了我们特教老师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青春期教育状况高中聋生已进入青春期,虽然心理上不成熟,但生理发育已趋近成熟,聋生虽然听力有残疾,语言有障碍,但是他们的视觉有着比正常人更敏锐的观察力,模仿现象相当严重,如把头发染成黄、红等颜色,扎耳朵眼,穿奇装异服。
在如今这个开放的社会里,影视、录像、网上信息什么都有,聋生是非分辨不明,网上不健康内容难于控制,还有家庭中黄色光盘给聋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在学校内聋生表现出:男女生异性交往比较开放,尤其是男生主动给女生写“我爱你,我喜欢你”等之类的语言纸条,还有的男生给喜欢的女生送礼物。
甚至有两个男生因追求同一个女生而打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心理教育发展对策
现代理念将“健康”界定为“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一个健康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较好地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他的各种心理机能的发挥都比较出色。
而他在学习、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就会使他感到无限的乐趣,成为他进一步搞好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会导致其畸形发展,成为社会的包袱,甚至渣滓。
聋生身体已经残疾,但是心理不能再残疾。
否则,不但会给自己,而且还会给自己的家庭、社会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
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改变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以生为本,转变育人观念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人,完善人,然而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聋生的育人观念很狭隘,认为聋人的思维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对聋生进行“发展”和“完善”等于做“无用功”,更何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有些普教工作者的眼里,我们特教教师就是“看看学生,不出事故,让学生识点字,看点书”而已!当然,这是对我们特教不了解的偏见罢了。
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立足于三尺讲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一名道德品行的引导者,心理素质的塑造者。
聋生的心理与我们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自尊、自信,有自卑、孤独,有爱心,有善心。
由于聋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与常人缺少正常思维的沟通,他们是非辨别能力差。
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而不能只把他们看成是肉体的人,漠视聋生的心理感受。
长期的交流障碍,学生的心理会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特教老师一定要把聋生看做是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平时教育教学中,要多多关注聋生的内心世界,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地成长。
2、抓住教材,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同时具有教育性。
现代教育教学观提出,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为重要目标之一。
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与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在聋校语文教材
《让座》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学课文,演情节,明事理,让聋生认识到让座是美德,聋生同样具备这样的美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美德。
引导学生要向文中的小朋友那样,乘车回家时,不顾忌自身的缺陷,可以大大方方地给别人让座。
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避免学生在公共场合怕别人耻笑自己是“哑巴”而“缄口不语”,失去与别人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理科、自然、社会等都蕴涵着方方面面的教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和引导。
在各科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尤为重要,但是,很多老师把思品课换成了语文课、数学课,可以说是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任课老师要生动活泼地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
另外,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习。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有的老师把心理咨询看成是一个神秘的名词,提到心理咨询,就摇头否定。
认为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聋生的内心世界不容易了解,对聋生进行心理咨询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其实不然,心理咨询活动简单说就是与学生交流谈心。
自卑的心理使聋生不愿敞开长期封闭的心扉,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想强烈表达的愿望,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被别人接受。
教师要消除学生拘束的心理,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朋友,要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尽职尽责地与学生谈心。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不一定非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时间与场所。
当然,与学生交流谈心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
如,学生孤僻、自闭,教师可以和其共同做一件他(她)喜欢的事情,然后,在学生不经意中与其交谈,询问其和家里人相处情况,和同学相处情况,了解其内心想法等。
我曾经和班里一名自闭心理较强的女生交流谈心,了解到她曾经在普校随班就读时,学生都嘲笑她耳聋不会说话,不和她一起做游戏,聚在旁边说她的坏话,甚至当面指指点点,对她的内心造成了很深的伤害,从此,她不与任何人交流,并且再不去那所学校读书,父母才把她送到聋校。
针对这种情况,我背地里要求班里其他同学主动和她玩,主动关心她、帮助她。
现在,她已经基本从封闭狭窄的自我世界中走了出来,融合到集体生活中,享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通过交流谈心,要把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记录下来,拟订好心理辅导计划,并且要记下心理辅导效果,整理所有资料,建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备查阅,做好进一步心理教育工作。
四、开设“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懵懂、茫然状态。
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
针对大多数聋生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的实际情况,聋校有必要定期开设“家长心理教育”课,以引起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
“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主要从聋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实现了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心理的畸形发展,遏制不健康心理问题的肆意蔓延。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聋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与聋生的沟通障碍最小化。
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诊断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措施,运用有效的方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改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护和促进聋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进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