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按摩 对人体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焦按摩对人体的作用

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三焦是六腑之一,主要有三大功能:1、运化水谷精微。

2、通调全身水道。

3、调整全身气化。

气化指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的推动变化作用。如把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等。《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有“主持诸气”的作用,上列三大功能都靠此“主持诸气”的作用得以实现。气有六大功能:推动、温煦、濡养(营气)、防御、固摄、气化。气的运转机制出现障碍,叫“气机失调”,出现这种情况人就要生病;所以《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从上述可知,三焦的功能活动关系着人体的营养代谢、水液代谢并调节着整个生命活动。

二.三焦的位置和形态

三焦如此重要,它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呢?是什么形态呢?《灵枢·本输篇》说:“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是孤之府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说它是体内起沟渠作用的腑,是一个单独的腑,六腑都结合在三焦上。《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说上焦的作用象雾露一样充满全身的每一个角落。由此看来,三焦这一腑是全身无处不在的。《金匮要略》第一篇解释腠理说:“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

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腠理就是从皮肤到脏腑的纹理,三焦中的元气、真气在这里流通、聚会,是血气灌注的地方。”机体组织的纹理,是组织微小结构之间的间隙。肉眼易见的,如骨骼肌纤维之间的间隙。一条肌纤维是一个肌肉细胞,就古人的认识水平,可将最小的间隙,理解为细胞之间的间隙,大一点的间隙如肝小叶、肺小叶间的间隙,小的间隙叫腠理,大的间隙是分肉,指肌肉与肌肉,肌肉与皮肤,肌肉与骨骼之间的间隙;还应当包括脏腑之间,以及骨膜与骨质之间的间隙等。气血要灌注在这些地方以营养机体。天真按摩就以注重疏理分肉,使气机畅达,成其特色之一。腑都是空腔器官,简略言之,三焦这一腑就是机体组织间的大空隙和机体组织微小结构间的

小空隙所在,所以,这一腑是有空腔而无实体的。这些空隙外通自然界,内至骨骼、脏腑,气血通过这些空隙营养机体,外邪也通过这些空隙侵犯人体。所以,《素问·皮部论》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三焦在人体的作用犹如空间在万物中的作用。万物在空间中生存发展,获取阳光、雨露和空气,又把垃圾、废物排放到空间。细胞也从三焦中获取营养,把废物排入三焦。从现代生理学可知,机体细胞间有细胞间液(又称组织液),由毛细血管送来的营养物,首先渗透到细胞间液中,再渗透

入细胞;细胞代谢的废物也渗透到细胞间液中,再渗透入毛细血管,由静脉带走。简略地说,这细胞间液,就是中医生理概念“三焦”中的水液,其中生理、病理产物都有,成分复杂。若是其中水分太多,就形成水肿;气体太多,就形成气肿;废物太多,就结为痰湿淤血。体外的空间是万物生存的外环境,体内的三焦是细胞生存的内环境。若要细分,上述概念仅属上焦范畴,但为三焦概念的偏重部分。

三焦又分为上中下三部。《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又说“营出中焦,卫出于上焦(上字原为下)。”“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据此则上焦循经脉的分野运行,分布在经脉之外。《灵枢·经脉》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经脉在分肉之间,上焦在经脉外,也是在分肉之间。即是经脉运行在上焦之内,但有的分肉间有经脉运行,有的分肉间无经脉运行。

《营卫生会》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中焦也和上焦一样并合在胃之中,但它是怎样出于上焦之后呢?《灵枢·痈疽》是这样说的:“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分肉间的小会合处叫溪,大会合处叫谷。),而渗孙脉,

津液合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分肉间的溪谷属于上焦,水谷的精微之气,是先进入上焦,再进入血脉的。《灵枢·五味》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上文说,中焦所出的营气独得行于经隧,可见中焦就在血脉之中,水谷精微先入上焦,后入血脉,所以说,中焦出上焦之后。这样就明白了,上中二焦都在分肉腠理之中;上焦在脉外,中焦在脉内。我这里好像是提出了标新立异之说,但细考经文,似乎只能如此理解。这和现代生理、解剖学的见解也大致相当,小肠绒毛所吸收的营养物是先进入绒毛内的细胞间液,再渗入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另一部分渗入淋巴管,最后也汇入血液循环。

古文简略,稍一疏忽,就造成误解。上文“中焦亦并胃中”之“亦并”二字,说明了上中二焦都合并穿插在机体组织之中。血脉有脉管可见,但脉外的上焦因是体内的空间,就无形可见了。所以《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有名无形”。从宋代名医陈无择起,一些医家发生了误解,认为三焦有形。陈无择说:“名以名实,无实奚名?”其实,象空间、时间这些概念,哪里会有实体可见?由此造成千年争论,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上中二焦的概念和现代生理学“内环境”的概念大致相当。“人体内所含水分,约占体重60%。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体液总量的大约66%在细胞内,

称为细胞内液;其余34%在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后者包括细胞间液、血浆、淋巴液及脑脊液等。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组织细胞代谢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氧气,就是由细胞外液供应的;而组织细胞活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又是先排泄到细胞外液去。因此,常把细胞外液称为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人体所生存的外界环境。”(引自山东医学院编《人体机能学》)联系引文来看,属上焦所辖的体液是细胞间液、淋巴液、脑脊液,属中焦所辖的体液是血浆。内环境的概念是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于1865年首次提出,是生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下焦在什么地方呢?《营卫生会》说:“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从前,西医也认为水是从肠道通过大网膜渗入膀胱为尿。19世纪,德国的路德维希才对肾脏的泌尿生理提出有价值的设想。Krogh于1920年才发现调控毛细血管的机制,肾循环机理的发现是近代事。根据现代的科学发现,理当修正《营卫生会》的说法为:“下焦者,别肾,注于膀胱。”这样下焦也成为有形可见的腑:“肾小球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小便从肾小球滤出后,经此路线进入膀胱。中焦是脉管,上焦才是有名无形。《灵枢·五癃津液别》论三焦生理、病理说:“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