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 —杜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 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 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 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 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 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 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 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 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分段
第一段 (1-3) 第二段 (4-10) 第三段 (11-17)
送别出征 战士
战士超期 服役 申诉奈何 不得 战争祸及 农事 生男不如 生女 “行人” 申诉委屈 战争惨烈 情景
• 再读一次第一段,小组内探讨以下问题: 1. 这一段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画面? 2. 请逐句分析第一段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这幅 画面的?(提示:感官、细节、)
惨 别 图
听觉 视觉
感 官 细 节
研 析 第 一 段 ( 小 组 )
夸张
修 辞
• 先读一次第二、三段,解决以下问题: 1. 从二段中找出诗歌的诗眼及主旨句。 (提示:诗歌从开头的“惨别图”到结 尾的“鬼哭图”,我们听到了一个相同 的声音:哭声!开头的人哭,响彻云霄, 结尾的鬼哭,哀怨凄厉。那么造成这人 哭、鬼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点 行频”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 意未已”。 2. 逐句寻找、分析战争( “点行频” ) 给人民带来了哪些苦难?体会文章主旨。 3. 研读第三段最后两一句。
作者介绍
•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 • 祖父杜审言,是三朝宰相。杜甫24岁考进士未第。 这一时期代表作《望岳》。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介绍
•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未 能实现,却落得个“都市卖药,寄食友朋”。这 一时期代表诗作《兵车行》、《丽人行》,对 “安史之乱”前的开边政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 阶级穷兵黩武。
作者介绍
•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 49岁后居于成都杜甫草堂。安史之乱期间,杜甫 辗转流离,最后抵达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 城西浣花溪畔筑草堂栖居。后来出川东下,贫病 交加,病逝于湘江的破船上,终年59岁。 • 诗作:《蜀相》《登高》《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
研 析 第 二 三 段 ( 小 组 )
1.寓情于事。 2.叙述、句式、韵脚不断变化, 增加诗歌的表现力。
写法举要
1.全诗通过直接描写和问答对话的方 式,突出“点头频”危害之重,感情 激切奔越,浓郁深沉,寓情于叙事之 中。 2.语言清新自然,口语运用突出!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写作特点
让我们解决课本的问题。 见课本P28页品读与探讨(共两道题)
谢谢你们
——by 1202 4th group
整体把握
• 听《兵车行》的配乐朗读,体会诗 歌所蕴涵的情感。 • 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全诗的 情感基调是什么?
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
• 回到刚刚的问题 • 听《兵车行》的配乐朗读,体会诗 歌所蕴涵的情感。 • 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全诗的 情感基调是什么?
• 悲凉、绝望和无奈
整体把握
•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 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 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 大的灾难。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 这是全诗的基调。
兵车行
—杜甫
——by 1202 4th group
作者介绍
• 杜甫,字子美,号少 陵野老,后世又称他 杜少陵、杜工部。 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世称“诗圣”。 杜甫的作品显示了唐 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 程,其诗被称为“诗 史”。 • 风格:韵律完美,沉 郁顿挫
澜民 哲世 上 间 疮 疾 痍 苦 诗 笔 中 底 圣 波
作者介绍
•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45——48岁 • 亲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仕途几经辗 转,生活充实,佳作较多。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品读与探讨
全文小结
• 文章的开头作者以自己亲眼所见为我们描 绘了一幅催人泪下的“惨别图”,结尾想 象青海古战场白骨纵横,鬼哭凄凉的恐怖 场面,而文章的中间又借“行人”之口, 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心理造成的严 重摧残,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 实,控诉了统治者的残忍和罪恶,抒发了 对统治者满腔的怨愤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