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浓时,无声胜有声——《秋天的怀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到浓时,无声胜有声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作者:zhx

一、文本解读

《秋天的怀念》是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一篇不到千字的文章,文字朴实,却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寥寥数语,浸透着痛悔,以及对母亲的告慰。

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中提到“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阅读《秋天的怀念》,就是去触摸史铁生笔下深沉的情谊,“这种在菊花盛开季节中的怀念,是那样地苦涩、凄切而悲凉。”(李朝全语)——因为母亲已离开。

作者的母亲是那么“平凡”,全文没有一处提及母爱,只是诉说了母亲做过的每件事,母亲说过的每句话,甚至是每一个表情动作。但是这个母亲,隐瞒了自己早已病入膏肓的病情,无怨无悔地照料着生病的儿子,体谅包容着脾气暴躁的儿子。

我的双腿瘫痪后,本来爱花的母亲因为我,没有了去照顾花的时间和心情,她侍弄的花儿都死了;母亲看着被我砸碎的玻璃和被我摔坏的东西,“悄悄地躲出去”,一边擦掉泪水,一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提议去看花。当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树叶飘落时,母亲挡在窗前,又提议去看花。因为我的回答,她喜出望外,高兴得不得了。又因为自己说了敏感的词,“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要推着残疾的儿子,去北海看菊花的心愿最终没来得及实现,“她昏迷前,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是母亲生命中最后的牵挂,对子女最深沉的爱。

然而这样深沉的母爱,在母亲有生之年时,作者却没有体味到。作者“一直不知道”,母亲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作者“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甚至都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只是听“别人告诉我”。如此经历,作者怎会不愧疚,怎会不痛悔?宁夏大学中文系教授崔宝国说:“《秋天的怀念》是作者用心血写成的文字,它不同于一般作家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而得出的情思与颖悟。”是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终于懂得母亲时,母亲却不在了。作者又怎会不伤心。

母爱是深沉的,作者对母亲的情也是浓郁的。作者没有沉浸于悲伤中,因为

作者“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是母亲的遗愿,这也是母亲用一生教会我们的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管命运多么不公平,都要好好生活。

“我”和妹妹活得很好,即使患上更严重的病,“我”也活得很好,母亲你放心吧。好好儿活,这是对母亲的安慰,也是对母亲的告慰,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所以文章句句含情,却平静得像一泓秋水。

怀念一个逝去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告慰,告慰是最好的怀念。史铁生走出了阴霾,作者用自己瘫痪的双脚走出了自己亮丽的人生。

在《散文教学教什么》中提到“散文教学,实质上有两个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二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

所以《秋天的怀念》的教学目标为两大方面:一为体会作者笔下深沉的母爱,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依恋,作者的痛悔以及对在生活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二为学习作者在平静叙述中诉说深情,蕴含感人力量的写法。

此文入选七年级上册以“亲情”为主题的第二单元,是一篇教读课文。单元提示要求,学习本单元“重视朗读,把握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亲情文章屡见不鲜。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母亲对作者的深情。不过很容易忽略,这是作者记忆中的深情。作者不只是怀念,更多的是痛悔,以及所悟出的生命意义。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文本,达到教读课的教学目标呢?

第一、概括文本内容,从整体感悟文本。第二、本文的对象是母亲,通过聚焦情节,把握母亲深沉的爱。第三、环境描写在本文很重要,烘托了人物心境,所以带着学生一起品读。第四、本文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情思:怀念、悔恨以及告慰,我们通过品读语句来体会。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深沉的母爱,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依恋,作者的痛悔以及对在生活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学习作者在平静叙述中诉说深情,蕴含感人力量的写法。【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笔下深沉的母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痛悔以及对在生活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1、勾画本课生字、生词及特殊字词。

2、勾画文中的疑难语句。

3、勾画文中含有丰富情感的语句。

(二)情景导入:笑着的史铁生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一位特殊的作家。21岁,双腿瘫痪,从此与轮椅相伴;31岁,史铁生患上严重肾病;48岁,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就是这样一位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作家,不到30岁就经历母亲去世的生离死别。然而我们在百度看到的照片,最多的就是他笑着的样子。我们教材上也是一张笑着的史铁生。

(三)环节一:概括内容

1、PPT展示:

本文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从“怀念”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散文。默读课文,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片段?

第一:我暴怒,无暇关注母亲,母亲很隐忍;

第二:我愿意去看菊花,母亲很高兴,母亲很敏感;

第三:我悔恨,母亲留下遗言

(四)环节二:关注细节,感悟母爱

1、【PPT展示】

“思考探究”第二题“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自由读课文:哪些是“细枝末节”的地方,蕴含着母亲的爱?请把它们画下来。

2、【PPT展示】:

朗读下列句子,发现他们的规律,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

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她【又悄悄地】出去

..了。

3、【PPT展示】:

对比阅读,文章中有3句话,他们的修饰语都是“悄悄地”,相同的修饰语表达的情味是一样的吗?

母亲就躲出去母亲就【悄悄地

...】躲出去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进来

她又出去了她又【悄悄地

...】出去了

母亲就【悄悄地

...】躲出去:母亲理解儿子的暴怒无常,但无法帮助我,只能任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