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常用微创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科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

疼痛科使用的微创技术主要应用在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上,包括胶原酶、切吸、椎间盘镜(PED)、PLDD、臭氧、IDET、射频、离子刀等:

1.胶原酶溶核:将一种对椎间盘髓核组织有特异性溶解作用的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内或硬膜外腔,使髓核溶解吸收达到盘内减压与治疗目的。国外起始于六十年代。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日趋减少。

2.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LD):在影像监控下,将工作套管直接进入椎间盘内,利用钳夹切割及负压系统取出部分髓核,从而降低盘内压力,使纤维环压力减轻,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3.经皮穿刺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D):椎间盘镜分侧路椎间盘镜与后路椎间盘镜。侧路椎间盘镜是在切吸的基础上,附加椎间盘镜系统。使切吸在椎间盘镜监测下进行更加安全有效。后路镜则是融合了侧路椎路镜与椎板间小开窗技术的优点,仅在椎间盘病变对应点上开一小口,放入椎间盘镜系统,利用精细的手术器械,完成取出病变髓核的过程,达到治疗的目的。

4.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PLDD):利用激光能量使病变的髓核内空洞化,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缓解和消除对坐骨神经或脊神经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5.臭氧溶核术(PIMOI):该疗法采用细针穿刺到椎间盘内,注射少量臭氧气体使髓核组织脱水萎缩,达到使椎间盘减压的目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臭氧的瞬间完成的、强大的氧化功能,达到脱水、消炎和镇痛的作用。

6.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用来治疗与纤维环破裂有关的下腰痛。在影像设备监测下,将一根环形金属热电极通过引导针插入纤维环内,通过加热修复受损的纤维环,同时破坏纤维环内的超敏神经末梢。这是一种加热去神经化治疗下腰痛的方法。

7.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NP):将一根射频汽化棒穿刺入髓核内,利用双级射频产生的能量,将射频刀头与组织间的电解质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离子蒸汽层。在椎间盘内切开多个槽道,从而缓解疼痛和减轻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

上述几种微创治疗方法或是通过减少髓核体积,间接达到减压的作用、或是通过修补纤维环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直接针对突出的髓核组织进行治疗。且伴随着诸多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椎间隙变窄、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等确定。

各种微创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1、胶原酶溶核优缺点的分析

胶原酶溶核是采用胶原酶注射选择性溶解髓核内的胶原纤维的一种微创介入疗法,为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免除开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曾一度成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法,。但是随着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不足之处也越发明显。这里有四点值得重视:

一.穿刺必须准确到位,即必须穿刺到椎间盘内或突出的椎间盘周围(穿刺针与突出物接近),这提高了对穿刺技术的要求;

二.胶原酶的浓度必须在突出椎间盘局部达到饱和,才能有效地溶解突出物。如果只将胶原酶注射到硬膜外前/后间隙,就难以保证胶原酶在突出物的局部或周围聚集或达到足够的浓度。由于这些

因素的影响对突出物的溶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胶原酶作为一种蛋白质,只有在适宜的pH值和温度下才能发挥活性,失去这两个基本条件,酶的活性将大部或完全丧失。

四、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胶原酶水溶液在常温下极不稳定,必须以低温保存,因此胶原酶都是冻干制剂。如果在常温下放置2个小时,其活性会降低40%。如果放置6小时则活性会下降75%。因此不能提前配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延长手术的时间。

在治疗精度的选择上,由于胶原酶流动性较强,注射到盘内无法控制或预测其扩散的范围,因此对正常的髓核组织也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如果剂量或浓度掌握得不够准确,则可能造成大量正常髓核组织得丢失,从而严重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

此外,胶原酶溶核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胶原酶溶核的副作用:

1.疼痛反应。一般在治疗后3~10天疼痛可比治疗前加重,其原因是胶原酶的注入增加了盘内容积,同时胶原纤维在胶原酶作用下出现降解。导致椎间盘内容物增加,使盘内压升高及降解过程中的化学刺激反应,窦椎神经受到激惹后出现的。

2.尿潴留和肠麻痹。是由于盘内压力增高后窦椎神经受到激惹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3.脊柱失稳性腰背痛。椎间盘溶解后椎间隙变窄,小关节将出现重叠,对窦返神经的刺激,出现反射性腰背部不适和疼痛。

胶原酶溶核的并发症

1.过敏反应:胶原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存在过敏反应的可能。

2.椎间隙感染:主要表现为腰肌痉挛,腰痛加剧,有深压痛,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正常或升高,血沉增快。

3.神经损伤:多为穿刺针刺伤脊神经根或穿刺过程中误伤脊膜或神经外膜,高浓度胶原酶使神经根发生脱水、变性,一旦误入蛛网膜下腔,轻者出现化学性脑膜炎,重者可发生截瘫。

胶原酶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但是如果一旦发生,则都可能导致无法挽救的后果。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胶原酶在穿刺过程、化学性质、保存方式、治疗结果上有着较多的安全隐患。这对其应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2、经皮切吸术的优缺点分析

1975年Hijidata首次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后,三十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发展,经皮切吸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成就。不论是从国外引进的椎间盘关节镜还是国内研制的髓核切割器,对治疗单纯性椎间盘突出者有良好的效果。研究证明,切吸出部分椎间盘髓核组织具有减压、排空、还纳的作用。椎间盘髓核切吸器从侧后方穿通纤维环,并切除部分髓核组织,使椎间隙内的压力减低,压迫外层纤维环的髓核组织减少或消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外层纤维组织和后纵韧带出随之回缩还纳,从而减轻或解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目的。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肯定的,与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相类似。由于对适应症掌握不同和检查手段各异,各家报道的成功率自67%-96%不等。最大的优点在于克服了外科手术引起神经根粘连及硬膜外纤维化等所造成的继发性腰腿痛。其次是相对外科手术,经皮切吸对机体创伤小,康复快、操作简便、手术合并症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