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材分析与课时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章内容: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不同的方向看
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第一章概述:本章共分5节,具体来说,第1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几何体的过程,认识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观察丰富的实例,获得对点、线、面的直观认识,体会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第2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交流,从展开与折叠的角度认识棱柱(包括一般棱柱和正方体)、圆柱、圆锥及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棱柱、圆柱、圆锥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3节继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交流,从几何体截面的角度,认识几何体与截面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几何体与其截面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4节从试图的角度,认识正方体及其组合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初步进行正方体及其组合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转换,继
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5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多边形和扇形。
总的说来,本章让学生不断经历三维和二维空间之间的转换过程、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而运用的主要手段是展开与折叠、截面和视图。(从本章的5个小标题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编者的用意就是把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三维空间转化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维空间,而转化的手段就是第2、3、4节课的内容)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
1、让每个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观察物体(从生活中获取的知识);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抽象出图形的过程,能用非数学语言叙述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渐培养的能力);
3、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重点、难点)
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程既不是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又不是简单地开始学习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几何知识,而是体现
《课标》中“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7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点:让每个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对几何体的观察
3、难点:抽象出图形,并进行识别与分类
三、教学准备(教具、素材等)
1、课前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每人找出10个生活中的物体,并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
2、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棱锥、棱柱以及几种实物;(可采用学生自己亲手作的模型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生活、故事、知识、图片、实际、教材情境等)
提出问题:以上说的实物中有哪些是你所熟悉的几何体?(由学生说,老师纪录)
2.分析探索(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让学生总结)
问题解决:由学生参与总结各几何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知识理顺、得出结论(对各种不同的集合体进行分类,
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方法)
4.应用反思:用投影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结合体的具体运用;
拓展创新: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规划自己的房间等
5.小结回顾: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纳入体系:向学生说明在数学课上所学的几何体是从生活中来的,同时通过在数学课上对它们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地了解他们的性质,为人们更好的美化生活和世界提供理论依据和知识。
6.布置作业(灵活多样)
生活中的:让学生画一些生活种的实物并能表现出不同的几何体(评价时要用较宽松的标准进行,要给与及时的、必要的鼓励和表扬,要让同学们互相新上)
书面作业:课后习题(可以分不同的要求)
五、教后札记(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的自我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让学生经历和感受点动形成线、线动形成面、面动形成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面动成体的认识。本部分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点动成线、线动形成面、面动形成体的游戏。而面动形成体的展示可以采用将切好的黄瓜片或土豆片再摞起来来实现。
2展开与折叠
本节课需两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动手折叠(粘纸盒),认识棱柱;第二课时:展开(观察、找棱柱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
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二、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重点、难点)
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建立理性认识的基础,可让学生自己制作四棱柱、圆柱等模型。
重点: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 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三、教学准备(教具、素材等)学生自制的模型四棱柱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生活、故事、知识、图片、实际、
教材情境等)
拿出一五棱柱型盒子,让学生说出它的构成,问:剪开是什么样呢?
2.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有学生通过剪开,来完成上述问题。
3.知识理顺、得出结论
(1)这个棱柱的上下底的形状和大小一样吗?它们有几条边?
(2)这个棱柱由几个侧面?侧面的形状是什么图形?
(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4)这个棱柱有几条棱?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4.应用反思、拓展创新
5.完成课后“议一议”
6.小结回顾、纳入体系
对以上3结合“议一议”作进一步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