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吹尽黄沙始到金——观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望岳》一课三上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初高中学生的课堂上,诗歌的技法赏析也是 后得知,对于赵老师来说,也是第一次。对于我们来
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如果说,小学生是要弄懂写了什 说,这实在是太幸运了。这种上法,对一个全国名师
么?初中生还要关注怎么写的?高中生更要在此基础 来说,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这个底气,很重要
上进行有目的写作训练。杜甫《望岳》的写作技巧: 的一点就是赵老师对诗歌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目标的
除了诗题中的“望”,诗中不见一个“望”字,但句句 精准设置。这三节课有共同的目标,但更主要的核心
都在写“望”。如何让学生发现这个“言语形式”的秘 目标是不同的:小学定位在理解的基础上个总的问题:“作 初中在此基础上赏析手法和感悟意境;高中重点在赏
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地‘望’岳,描写不同特点的‘美’ 析和引诗作文。在目标定位上,层层深入,螺旋上升。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 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 牢地吸引住。”赵老师显然深谙此道,他充分发挥了 教师高超的语言技艺这个“锤子”的作用,所讲的每 句话,句句有嚼头,锤锤撼心灵。当主持人介绍完赵 老师后,赵老师是这样说的:“刚才主持人所讲的那 些光荣称号都是真的,但这都是过去式了。我虽然不 是全中国语文教得最好的老师,但我肯定是中国最爱 教语文的老师。这节课不是要大家配合我,而是我要 给大家服好务……”短短几句话,干净利落中凸显教 师的教学机智,不仅消除了师生的陌生感,更拉近了 师生的心灵距离,也看出赵老师谦虚谨慎的为人风格 和精湛娴熟的教学艺术。这种教学艺术,一开课就体 现在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语言的锤炼上,看似信手 拈来,却又匠心独具。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并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和情感基调,曲调未弹,情 已溢出,这个情是赵老师对教书育人的激情,对学生 理解的温情,对课堂教学的钟情。这个“情”还体现在 老师的两个细节上:一是当看到学生穿着红色的校服 时,赵老师课前马上把自己两面可穿的棉衣换成红的 那面在外;二是每次上课师生行礼,赵老师的问好总 在学生前面。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恰恰体现了赵老 师的匠心育人,润物无声。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青山”是赵老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语文学 习这个根本——“语言学用”不放松,整节课,无论
这个问题很好地整合了对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情 少,我个人比较欣赏和赞同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观
本版编辑 / 赵 静
感悟
删繁就简三秋树,吹尽黄沙始到金
——观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望岳》一课三上有感
◎谭清平
(福泉市第三小学,贵州 黔南州 550599)
前不久,原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应 邀来福泉讲学,赵老师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 学段的学生讲解了《望岳》这首古诗。同一首古诗,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学段,该怎样确定目标?要怎样 选择内容?如何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赵老师的这三 节课作了很好的回答,让与会教师深受启发。
2019.1
• 小学 77
感悟
本版编辑 / 赵 静
歌的音韵之美。倘若长期坚持熏陶浸润,学生自然懂 节奏之美外,诗中的用典之准,诗情之真,文采之美,
得诗歌之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全在音韵;假以时日, 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这要求老师要有很强的文本解
学生自己也会习得这种语言技巧。古诗教学教什么? 读能力才能驾驭。赵老师在“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又
每位老师会有自己的理解,在赵老师的课堂上,我能 能做到“浅出”。哪些要教师讲的,哪些需要学生悟的,
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用心之良苦,眼光之独到,理解之 哪些需要及时补充的,老师分得清清楚楚,处理得明
深刻,目的之明确。统编教材在小初高各个学段增加 明白白。在三节课上,面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对“望”
了大量的传统古诗词篇目,这对于我们培养学生对传 字的挖掘,对用典的品析,对材料的补充,每一个点
岳的?”在学生充分活动后,进行归纳总结:
目标准,才能内容清;内容清,才能效果显。这对于
(远望)齐鲁青未了:青极广极。
我们三个学段的语文老师在学段衔接上该如何做,具
(近望)造化钟神秀:神极秀极。
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仰望)阴阳割昏晓:高极陡极。
3. 课堂教学有效度。
(凝望)荡胸……归鸟:深极缈极。
好课的标准有很多,观课议课的角度和参数也不
是字词学习,读背训练,诗意品悟,手法赏析,还是读 写训练,每个环节都体现着对语言的学用,现举几个 细节。
1. 字词学习显文化。 在理解课题《望岳》时,他是这样处理的。 师:岳,怎么理解? 生:山。 师:什么山?山上有个丘,这是什么山? 生:大山,高山。 师:中国有名的大山你知道吗?(五岳)在这首 诗里,“岳”指什么? 生:泰山。 …… 师:中国文字的伟大就在这里,其他外国的文字 根本比不上。 …… 在接下来的解词释句环节中,“望,宗,昏晓,眦” 等字词,老师总能从汉字的构成方法和汉字字理层面 让学生去加以理解和识记,把汉字文化引入诗歌的理 解,不再仅仅为解词而学习,而是在字词的品悟中着 力培养学生亲近母语的自豪感和神圣感。 2. 感悟音韵有门道。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代表样式,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在特定的场景,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事件下的情感产物,所谓:“情动于中而 形于言。”(《诗大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古诗的学 习目标虽各有侧重,但有一样是共同的,那就是感悟 诗歌的音乐美。诗歌之音乐美美在平仄、节奏,更美 在音韵。在这三节课上,赵老师同时把古诗的“音趣” 作为重要的内容,实在是难能可贵。在小学课堂上还 着重拓展了《笠翁对韵》的部分内容让学生识记,加 深印象,并让学生发现韵脚的妙处,要求把它读得圆 润响亮,此举旨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让其感受诗
统文化的热爱,对母语价值的认同感具有旗帜鲜明的 都把握得非常精准,不该讲的一个字不多讲。
导向作用,对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
2. 年段目标有梯度。
一点上,赵老师的这三节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在我有限的教学视野里,一个名师,用同一篇教
3. 技法赏析多角度。
材,在三个不同的学段连上三节,好像还没有过。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