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专业信息化教学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学专业——信息化教学方案

教学题目:中国民间舞之山东胶州秧歌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时安排:2 课时所选教材: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潘志涛主编)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中国民间舞蹈,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民俗内涵。从美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民族文化,提高表现民族舞蹈艺术的能力和热情。

通过山东胶州秧歌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胶州秧歌的

“拧”“碾” “抻”“韧”的动律特点,强调“三道弯”的曲线特征。注重气息在舞蹈中的运用和鼓点音乐的特殊节奏性。,要使学生能够恰到好处地舞出胶州秧歌的动律神韵,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不仅要强化其动作的训练,更应注重学生对胶州秧歌的内心体验的训练。

2.学习任务:

学生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老师讲授理论知识,演示示范动作情况下,通过观看电子课件,欣赏影音片段达到山东胶州秧歌基本动律和体态特征的学习。并学会加以气息在舞蹈中的运用,是自己学会的舞蹈组合达到形神兼备,融于一体的完美状态。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过去的舞蹈体会过胶州秧歌的

风格并且观看过一些相关山东三大秧歌的影音视频。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并且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

三、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学生们在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础前提下对中国民间舞蹈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于山东秧歌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且学生们在平日的影片,教学组合DVD以及多媒体网络已经欣赏了大量的舞蹈。其中包括胶州秧歌,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接受理解新知识。

四、学科内容分析中国民间舞是一个情感、观念、习俗文化交织的集合体。民间舞讲究动作的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因此,无论在审美情趣还是精神气质上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胶州秧歌是山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秧歌之一。它又被称为“地秧歌”、“跑秧歌”、“扭断腰”、“三道弯”和“胶州大秧歌”,单从称谓上就能想象到胶州秧歌有着独特的魅力。胶州秧歌萌生于鲁东半岛胶州一带的乡村。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淳朴、厚道。听见锣鼓点儿,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这一当地人的传唱,是给胶州秧歌一个形象而又真实的写照。胶州秧歌从村头广场登上舞台,走进课堂,并成为高校民间舞课的重要部分。

这主要在于她表现出的挺拔、舒展、细腻、刚柔相济的动作质感和齐鲁女性的温柔妩媚、贤淑含蓄、质朴憨厚、坚忍不拔等文化质感。

艺术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胶州秧歌。山东素称“齐鲁文明之邦”,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四、实施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上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东北秧歌的动律特征和基本体态,基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风格特征。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知识。

(二)复习旧知识‘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先思考回顾东北秧歌的特点和要求,接着提问上节课内容,最后老师帮助补充总结。

——东北秧歌是以东北地区的地秧歌以及高跷秧歌为素材的;——他的主要风格是“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围绕着动律、手巾花、步伐分层次训练;——特别注意鼓相的叫法以及和动作的配合。(三)进行新课

“同学们,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在山东那片土地上也孕育了一个特别的舞种胶州秧歌。它体现碾、扭、韧、抻的动律特征,三道弯的曲线特征。要体现出上下拉伸的感觉同时加入韧性,仿佛相似一根皮筋。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和体会它的舞蹈风格,同时注意气息在舞蹈中的运用。

四)讲授新知识

1、基本动作

(1)抻:“抻”是起动或达到极点空间时动作形态的瞬间持续,而

表现出一种力的延伸感。如:丁字拧步向前,上推扇,身旁转扇;丁字拧步后退,跨旁转扇,遮羞横拉扇,就表现丁字拧步的“抻”。因为换脚拧步过程快,姿态形成过程慢,因此在上推扇时,把韧劲推向身体各部位,从脚到膝、腰、肩、头、双肩、指间,直到神经末梢,展现给观众的是肢体渐渐伸展,给人一种神韵丰厚饱满之感。(2)拧:是指以腰为轴,向外拧转形成的“三道弯”体态。脚下的“拧” 作为动作的发力点,使胶州秧歌形体线条弯曲柔和,舞蹈动作轻柔,但不失劲健挺秀,奔放洒脱。

(3)碾:在形成或移动重心的过程中,膝盖被推动,反射在脚部的旋转力上。“碾”的律动特点,在舞蹈动作上,主要呈现在脚部。如丁字拧部、提拧部、丁字三部等。这些脚步动作,舞动时,由于先内侧后外侧的碾转同时膝部则以先开后关、或先合后开的转动及脚步一关一开的快速变化,又由于舞者大腿与膝内侧拧动抬起时,支撑着主力腿的脚跟提起,而动力腿下踩时,主力腿又有控制地向外侧拧动落脚跟、再落脚的边缘,从而使其动作呈现了“碾”的律动特征,同时呈现出另一种重抬轻落的力度美感。

(4)扭:动力脚脚掌和脚跟的碾动做运动的支点,从而波及腰和上身各部位的扭动而形成的,形成流动中“三道弯”曲线特征,也和原来舞蹈踩矮跷有直接关系。

(5)韧:在流动的动作变形中,表现出的一种力的性格,是通过小臂

的绕8 字,手推翻碗的有机配合,训练了身体上下的协调性和内在控制身体的能力,给人以不间断的里的延伸美感。

2、组合中的动作练习

(1)、8 字绕扇:右手握笔拿扇,左手持巾、以扇轴带领绕8 字,手推腕翻的有机配合,要体现出抻和韧的特征,向自己方位的2. 和8

方位划8 字。右手对应2,左手对应8。身体重心前倾。

(2)正定子拧步:体站1 方位,站小八字位,双手背于身后。准备拍撤左脚呈三道弯体态。右起正丁字拧步,再换左脚。注意拧步要注

意重心的转换,在动力脚拧动的同时,主力腿将重心渐推至动力腿;

要求步法有“拧、碾、扭、韧、抻”的特点。同时拧步中的三道弯体

态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即有脚的拧动,促使膝部的转动,带动腰的扭动。

五、巩固新知识

组合训练

准备(12)拍体对5 方向,站正步位,右手三指夹合扇,左手持巾。最后四拍撤右脚,左转至对1 方向,双手背后,三道弯体态。

1-7 左起正丁字拧步前行四部,双手之间上翘旁抬平肩。

8 右脚在前原地拧回。

2- 6 右脚正丁字拧步,双手左前慢横8 字绕扇半次7-8 第一拍右脚拧回,左手搭右肩前,第二拍撤右脚拧步半蹲,右手五指握合扇,手心朝前垂于体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