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资料
东海近岸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东海近岸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赵婧嫄;杨群慧;季福武;曾婷【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24(44)4【摘要】收集分析近10a东海近岸海水和沉积物中全氟烷基物(PFASs)、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有机氯农药(OCPs)、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多环芳烃(PAHs)等六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基于半数效应浓度(EC50)或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海水和沉积物中POPs的生态风险评估,表明东海近岸大部分海域的PCBs、PBDEs和OCPs生态风险较低,但在杭州湾附近海域处于轻微至中等生态风险水平.PAHs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低及以下风险,PAEs处于中等偏高风险.PFASs处于中等及以下风险,但其中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长江口附近的生态风险较高.来自陆源输入的POPs在东海近岸海水和沉积物中的分布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大气干湿沉降、沿岸流和潮汐作用的影响,呈现出绝大多数污染物含量在长江口和杭州湾附近较高,且向外海和南部沿岸总体降低的趋势.在浙闽沿岸泥质区、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物中部分污染物含量明显较高,与泥质区细颗粒泥沙对POPs的结合能力较强密切相关.长江冲淡水与东海海水交汇过程中温盐差异形成的“大陆边缘过滤器”效应,使得沉积物中部分POPs含量在盐度1~5的海域较高.东海的季节性低氧使得DDTs和PCBs等POPs普遍发生还原降解作用.除生物降解作用之外,生物泵和生物扰动等也会影响POPs在东海的分布.虽然我国已加强了对POPs的管控,但目前东海近岸的局部海域的POPs污染仍然存在,有待未来进一步完善POPs的监测手段和风险评价标准,并继续加强对新污染物的监测和环境行为研究.【总页数】30页(P2217-2246)【作者】赵婧嫄;杨群慧;季福武;曾婷【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相关文献】1.环渤海陆域和近岸海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调查与控制对策2.春季东海北部近岸水体中的溶解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多沙河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分析4.黄海近岸底栖贝类体内典型有机污染物分布5.土壤微塑料与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作用影响因素综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州市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现状调查分析
福州内河水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建议1、福州内河水系概况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命物质,水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尤其是内河的水质状况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福州是一座水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古城。
福州城区港汊密布,湖塘错落,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福州城内内河纵横交错,丰盈的河水滋润着这个城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因此称之为“桥最多的美丽水城”。
福州不仅内河众多,而且闽江、乌龙江交汇而过,水质清澈、水量大,如今的闽江两岸更是风景秀丽、景色怡人。
福州主要整治的内河水系2、整治前的福州内河的状况福州内河历来是航运、排涝、纳污等的主要通道,但是随着福州城区的扩大、人口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处理设施的不足,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内河,河道普遍淤积,河道排水不畅,内河来水不足,水流流速缓慢,水体自净能力低,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内河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道出现季节性黑臭,严重影响了福州市环境和内河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
对内河水质监测表明,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pH是福州城区内河的主要污染项目,它们的污染负荷占全市内河的90%以上, 2004年福州城区内河主要有机污染指标BOD5和氨氮年均值超过V类标准。
表1为1995~2004年福州城区内河主要污染物监测统计。
表11995~2004年福州城区内河主要污染物监测统计河道项目晋安河光明港白马河大庆河达道河化工河氨氮范围4.8~60.5 4.2~8.4 8.3~17.1 5.6~38.1 7.0~15.9 28.3~143均值 20.1 7.1 10.4 12.1 14.1 63.0超标率100% 100% 100% 100% 100% 100%BOD5范围8.2~34.5 5.7~26.6 12.0~26.8 17.6~62.7 14.2~33.8 14.0~50.7 均值 18.7 10.1 18.6 35.1 19.8 29.8超标率 90% 20% 100% 100% 100% 100% CODmn范围4.7~16.6 3.4~6.9 6.3~11.8 7.1~37.6 5.5~11.3 10.0~36.4 均值 7.5 4.5 8.9 20.1 7.7 21.2超标率 10% 10% 10% 80% 40% 80% 表1可以看出:福州城区内河有机污染比较突出,其中氨氮的污染尤为严重,监测河流氨氮年均值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
福建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江、 闽江、 龙江 、 木兰溪 、 秋芦溪 、 晋江 、 九龙江 、 、 , 晋江 东溪 其中以闽江为最大, 集水面积达 6 2m 。这 l条河流 09 k  ̄ 9 l 每年携带 大量 有机 污染 物 人海 , 各类 人海污 染 源 中 比 在 倒 最大 , 人海 主要污 染物 为化 学需 氧量 3681 氨氮 年 5 t 7、 和总氮 4 2、 油类 2 1 、 61 t 7 石 9 总磷 76 t 8t 6。 4 直 接人 海排污 口所排 放污染 物也是 人海污染 物总量 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2O 年 进行的 全省直排 人海污染 O4 弭查结果表明 , 排人海 的工业污 染源 、 直 市政 生活污染
万k . 海岸线长度为 33
, 居全 国第二 , 岸线 曲折率为
16 2 居全 国首位 。全省沿海设 区市有福州 、 门、 田、 :.. 厦 莆
泉闸 、 漳州和宁德 6 , 市 沿海地 区人 口 1 1. 万人 , 55 9 9 占全 染源 两部分组成 。陆源污 染源包括 工业 、 农业 、 生活污 水 省总人 口的 5 .%。近 年来 , 53 随着 海岸 带 区域社 会经 济 和经河流输 入海洋 的污染 物 ; 上污 染源 包 括港 口和海 海 的快速发展 以及 人类 海洋 活 动的不 断增 加 , 每年有 大量 的沿岸 工农 业废 水和生活 污水人 海。正确评价 近岸海 域 水质状况 . 对于保护海域 水域环 境 , 理开发 和利用海洋 合 资源是非常必要 的。本文根据 2∞ 年福 建省近岸海域 水 0 上船 舶污染源 、 水产养殖樗 染源 、 海洋倾废 污染 源等 。污 染物进入 近岸海域 的主要 途径有 : 流输送 、 口船 舶直 河 港 ( 混合) 人海 、 水排放 口、 排 污 海水养殖 、 大气输送 等 。福建 省人海污染源情况见表 I 。
湄洲岛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湄洲岛环境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湄洲岛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著名岛屿,位于闽江口西南方向,素有“海上花园”美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岛屿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湄洲岛现有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改善岛屿的环境质量。
2. 湄洲岛环境概况湄洲岛地处闽江入海口,周边水域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该岛具备了良好的渔业发展条件。
同时,岛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湄洲岛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给岛上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3. 湄洲岛环境问题分析3.1 水体污染由于岛上的工业活动和农业生产,大量的废水直接排入周边的水域,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岛上渔业的健康发展,还对岛上饮用水的安全造成威胁。
3.2 土壤退化湄洲岛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种植,长期的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田块肥力不断降低。
土壤退化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对岛上的生态环境稳定造成了威胁。
3.3 生态系统破坏湄洲岛周边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和不规范的管理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滥伐滥采、破坏岛屿自然景观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岛上的自然生态平衡。
4. 湄洲岛环境治理对策为了改善湄洲岛的环境状况,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治理。
以下为针对湄洲岛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4.1 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加强对企业的废水排放管理,建立健全废水处理系统,严厉打击非法排放行为。
加大对水域的监测力度,并指导渔民合理养殖和捕捞,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4.2 实施土壤保护与恢复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推行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提倡有机农业和精细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开展土壤调查与评估,制定土壤保护措施,促进土壤质量的恢复与提升。
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健康评价与分析
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健康评价与分析1.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2.莆田职业技术学校;3.福建省湄洲湾环境监测站蔡爱萍1,2洪雄业3 杨玉波3[摘要] 根据《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利用2006年~2010年以来福建省环保厅的近岸海域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对福建省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60.3,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水环境、沉积物、生物残毒和栖息地环境处于健康状态,而生物处于不健康状态。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该文从法律保障、管理机制和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保持生态健康的具体策略,为推动福建近岸海域经济发展与海域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福建省 近岸海域 生态 健康评价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中复杂的生物群落和环境条件组成的生命支持系统。
海洋是全球污染物的最终归宿,污染物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海洋环境污染与破坏一旦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从而产生生态安全问题[1,2]。
当人们在关注生态环境的同时,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国家海洋局[3]将生态系统健康定义为:“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关键生态过程稳定并持续发挥其服务功能的能力。
”1 概况福建省海域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海港资源、渔业资源、海涂资源、海洋矿产及海洋能资源相当丰富,是进行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的广阔场所。
近年来,沿海各地市一系列开发海洋的重要举措,表明福建省实施海洋大开发的时代已经到来。
由于近岸港湾资源的稀缺性、综合性和海洋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这些海湾的开发与生态保护调控越发显得艰巨而复杂,并将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的发展而日益凸显出来。
目前,仍鲜有文献对福建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福建 省近岸海域污染 源主要来自陆域 和海域两大部 分,陆源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
2010 年第 6 期(总第 42 期)
95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禽畜养殖、农业污染源等,污染物类型主要为 COD、氨氮、 石油类等。 2.1.1 直排海污染源
根据环境统计资料,2008 年福建省沿海 6 个地市直排
4042.46
24.30
28795.50
332.91
48.60
1441.80
591.50
946400.00
18395.65
—
30.40
25201.60
1878.72
—
87482.85 2453.28
1.67
3522.49
298.35
27.41
1004.18
14.20
36778.00
1299.54
59.17
2008 年福建省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仍是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海域 名称
宁德 福州 莆田 泉州 厦门 漳州 全省
一类 8.3 8.3 9.1 18.2 0 0 7.7
表 1 福建省近岸海域质量现状(2008 年)
各类海水比例(% )
二类
三类
四类
劣 四类
功能 区达 标率 ( %)
闽江流域断面水质以及污染源排放情况介绍
一、闽江流域水环境现状 (1)闽江流域污染源情况1、闽江流域污染源排放总体情况2014年,闽江流域污染源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19.5万t/a 和2.4万t/a ,生活源COD 和氨氮排放量较大,分别占流域总量的58%和63%,其次是农业源COD 和氨氮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27%和27%,闽江流域涉及的福州、南平、三明3个地市中,福州市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较大,其次是南平市,再次是三明市。
福州市以生活污染为主,生活源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7.9%和48.8%,工业源污染排放量较少,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仅占流域10%和9%;三明市以工业污染为主,工业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5.0%和55.5%;南平市以农业源和工业源为主,农业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4.1%和42.0%,工业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1.1%和33.4%,见表2-7。
表2-7 闽江流域主要市污染排放量比例统计15%58%27%10%63%27%闽江流域分县区的污染排放情况,见图2-5。
由图可知,闽江流域污染源排放主要以福州市区、闽侯县、延平区为主,其COD Cr和NH3-N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40%和35%,尤其是福州市区,占流域总量的15%和18%,其次是沙县、永安市、邵武市、建阳市污染排放量相对较大,而泰宁县、永泰县、光泽县、松溪县、武夷山市、建宁县、明溪县等县区的污染排放量较小。
图2-5 各县区污染源排放量占比图2、流域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2014年,闽江流域工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3.01万吨/年和0.25万吨/年,流域分布1849家重点工业,其中又以造纸、印染、化工重污染企业居多,流域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4个行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占流域的63.4%和75.8%。
闽江流域以重污染的基础工业为主,高附加值的工业产业较少。
2014年,闽江流域COD和氨氮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总排放量的39.7%和48.2%,而闽江流域工业总产值6964.37亿元,仅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0.5%;尤其是三明和南平地区,三明和南平地区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大,三明和南平地区大部分县区工业万元产值COD 和氨氮排放量大于闽江流域平均工业亿元产值COD和氨氮排放量4.33吨/(年.亿元)和0.355吨/(年.亿元),(2)流域水质情况1、闽江流域水域功能达标情况2006~2013年期间,闽江流域水质总体优良,历年水域功能达标率基本保持稳定,各河段水质功能达标率均在95%以上,Ⅲ类水体比例有所上升,但是Ⅰ类~Ⅱ类水质比例除建溪外,其它主要河段呈下降趋势。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评价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评价作者:陈文花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福建近岸海域水质现状1引言福建海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起福鼎市沙埕港,与浙江海域相接,南至诏安湾,与广东海域相连。
福建海域十分辽阔,沿岸0~20m深的海域面积达8959.6km2,大陆岸线总长3324km,直线长度535km,岸线曲折率为1:5.7居全国首位[1]。
福建省沿海地区共包括六个地级市,按地理位置从东北至西南依次为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
近年来,沿海地区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台侨优势,表现出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已成为福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前景最为广阔的区域。
然而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与日剧增,大量污染物通过河流输送、污水渠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排放人海,另外近岸海域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生产废水直排入海,这些都将影响近岸海域海水水质。
本文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概况2.1 监测时间与点位2007年共布设65个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分布情况见图1。
2.2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水温、pH、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汞、铜、铅、镉、石油类、叶绿素(a) 等15项。
2.3 评价标准和方法2.3.1 评价项目评价项目为: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汞、铜、铅、镉、石油类和非离子氨等11项。
2.3.2 评价标准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2]对海水水质进行评价,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对海水水质进行定性分级评价。
环三都澳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年第6期(总第期)环三都澳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环三都澳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福建省湄洲湾环境监测站谢丽云[摘要]福建省湄洲湾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8月对环三都澳近岸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监测。
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该海域水质状况进行现状分析。
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状况较好,但已开始受到污染,必须对有机污染加以控制。
通过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为环三都澳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环三都澳近岸海域环境现状水质评价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宁德发展机遇和优势日益凸显,发展后劲和潜力不断增强。
省委、省政府对宁德发展,特别是对环三都澳区域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并把它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一个重点开发的主体功能区,明确要求该区域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布局中发挥“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为壮大闽东北一翼作出贡献。
这就为环三都澳区域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当前环三都澳区域综合开发还存在历史原因、管理体制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瓶颈制约。
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近岸海域污染,保护该海域环境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环三都澳区域地形复杂,原有海岸开发工程较少,因此水质资料相对缺乏。
随着海岸工程的增多,为反映该海域水质状况以确定海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水质现状监测和评价是极其必要的。
1水质监测概况1.1监测时间与站位布设本次调查于2009年8月6日、8月7日、8月27日及8月28日,进行4个航次采样监测。
共布设个6监测站位,站位编号和经纬度见表1,具体站位布设见图1。
表1监测站位经纬度站位编号站位位置东经北纬12119°49.117′26°33.933′14119°50.350′26°38.033′17119°54.050′26°41.700′18119°57.333′26°44.333′19119°50.067′26°40.183′21119°45.933′26°42.450′图1环三都澳近岸海域水质调查站位1.2监测项目和方法监测项目:水温、pH、盐度、DO、COD、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铜、铅、锌、镉、汞、砷、石油类、总氮、总磷、硅酸盐和悬浮物共20项,监测方法见表2。
福建省海洋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福建省沿海地区高强度、全方位的开发 ,在带来 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付 出了近海环境污染和资源破 坏的代价。如果不对人类开发建设 活动加 以合理
的规范和限制 ,海洋环境资源及其 生态功能将被 损毁、耗竭或丧失。因此 ,如何加强福建省海洋 环境管理成为亟待解决 的重要课题 。
超标 ,最 高达 005 / 。 .6 mgL 12 沉 积 物环 境质 量 状况 . ‘ 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良好 ,变化趋
1 福建省海洋环境概况
11 水环 境质 量状 况 .
势较为平缓 ,基本符 合海洋一类 沉积物 质量标
准 ,但仍 然 呈现 超标 范 围逐 渐扩 大 ,超标 物 质增
福建省近岸海域清洁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较清洁海域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面积从2002年的56141降至2005年的3512重污染海域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面积从2002年的10125增至2005年的1612染范围逐步扩大污染物增加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性磷酸盐最高含量达01046mgl标准0103mgl石油类最高含量达01533mgl标准0105mgl厦门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无机氮最高含量达01681mgl标准0130mgl活性磷酸盐最高含量达01063mgl
6 . mg k ) 。 0 0 / g
13 海 洋生 物质 量 状况 .
作者简 介 : 三钦 ,(95一 ,工程师 ,厦 门大学研修生 ,主要从事海域使用论 证和海洋环境与资源调查 。 汤 17 )
维普资讯
第 l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汤三钦 : 福建省海洋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海洋污染的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的调查报告一、概述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许多物种的家园,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经济机会。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海洋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当前海洋污染的状况,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影响海洋污染的主要因素1. 工业废水排放:工业活动导致大量废水和废物的产生,其中包括有害化学物质和重金属。
这些废水未经适当处理就被排放到海洋中,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 农业和畜牧业排放:农业和畜牧业活动导致了大量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流入海洋。
这些化学物质的排放引发了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赤潮等环境问题。
3. 城市污水排放: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大量污水的产生,而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导致污水未经处理就被排放到海洋中,给海洋生物和沿海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4. 油污染:船舶事故、石油钻探和开采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石油泄漏,这会对海洋生物和沿海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三、海洋污染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2. 毒性和生态风险:废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污染物对海洋生物具有毒性,可以导致疾病、生殖问题和死亡。
海洋生态系统也面临严重破坏,可能影响渔业资源和损害食物链。
3. 经济影响:海洋污染对渔业、旅游业和相关产业造成重大伤害。
污染海域的渔业资源受限,导致渔民收入减少,旅游业也受到影响。
四、应对海洋污染的措施1. 法律法规和国际合作: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并加强国际间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2. 升级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和升级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得到适当处理,不再直接进入海洋。
3. 加强监督和执法:加大对工业企业、农业和畜牧业的监督力度,严格执法,惩罚违规排放行为。
4. 推广可持续发展:采取可持续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倡导公众参与1.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污染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海洋的意愿。
海岸环境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海岸环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岸环境现状,为海岸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海岸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监测部门等公开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
数据涉及海岸线长度、海岸带面积、海滩侵蚀、水质、生物多样性、污染排放等多个方面。
三、海岸线长度及海岸带面积分析1. 海岸线长度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海岸线总长度为3.4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度为1.6万公里。
从沿海省份来看,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线长度较长,分别为4312公里、3322公里、3111公里和2444公里。
2. 海岸带面积我国海岸带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海岸带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带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
沿海省份中,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带面积较大,分别为4.6万平方公里、3.7万平方公里和3.2万平方公里。
四、海滩侵蚀分析1. 侵蚀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滩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海岸侵蚀监测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海滩侵蚀总面积约为6450平方公里,其中侵蚀严重区域约为2470平方公里。
海滩侵蚀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旅游业和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
2. 侵蚀原因海滩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海岸工程、过度开发、海洋污染等。
五、水质分析1. 水质现状根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水水质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78.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21.9%。
部分海域存在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为氮、磷、有机物等。
2. 污染原因沿海地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陆源污染、海洋污染和船舶污染。
福州水质变化的事理说明文600字
福州水质变化的事理说明文600字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相对丰富。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福州的水质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污染源、水循环和水处理技术三个方面说明福州水质变化的事理。
首先,福州水质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污染源的增加。
随着福州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不断涌入水体。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而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则会通过土壤渗透和农田排水进入水体。
此外,人类生活产生的污水也会通过城市管网排入河流和湖泊。
这些污染源的增加导致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增加,从而影响水质。
其次,水循环的变化也是福州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和径流等环节。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开发的进展,福州的水循环遭受到了干扰。
大规模的水库和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水体的自然流动路径,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覆盖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模式。
这些变化导致水体的循环不再稳定,影响了水质的平衡。
最后,水处理技术的滞后也是福州水质变化的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福州的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物理和化学处理工艺,虽然可以去除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但对于微量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有限。
而且,由于城市规模庞大,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有限,难以应对水质变化带来的挑战。
因此,水处理技术滞后也是福州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综上所述,福州水质变化的事理可以从污染源、水循环和水处理技术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污染源的增加、水循环的变化以及水处理技术的滞后都对福州水质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改善福州的水质,我们应当加强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恢复水循环的平衡,同时推广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福州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海洋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对海洋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其影响和成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改善海洋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我们对海洋污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船舶排放、石油泄漏等多种渠道。
其中,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同时,船舶排放和石油泄漏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其次,我们对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海洋污染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了直接的危害,还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量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后,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海洋食物链的平衡,导致海洋生物种群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恶化。
同时,海洋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因为人类通过海洋食物链摄入了大量的污染物质。
针对海洋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治理,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船舶和石油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减少石油泄漏事件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共同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海洋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才能有效地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调查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为海洋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海洋家园。
福州市水资源现状和问题
福州市水资源现状和问题环境1242 31号薛志海福州市水资源现状和问题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下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
它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900~2100mm。
发源于武夷山脉的福建省最大河流——闽江流经福州入海,境内河段长达150km。
福州市区水道密布,42条大小河道都与闽江相通。
因此福州市水系多,水域广,水资源较丰富。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州的水资源也面临着愈发严重的污染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对福州市水资源进行综合治理,水资源有了较大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内河问题,福州市因为内河问题严重而影响了周围的城市景观。
在2005年的10月,“龙王”台风造成了福州市100年一遇的内涝,经济损失惨重,而当时福州市内河水生态系统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福州市内河存在断流现象,水质状况被破坏,因而在内涝方面的作用减弱。
内河的污染问题已困扰着福州数十年,对于福州人民来说,解决内河的污染问题是福州人民最大的心愿。
人们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福州发展的命脉,现在福州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内河问题,内河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现在工业污染已基本上解决,但是生活污水污染仍然很严重,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内河,破坏内河水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气温调节。
虽然实施了内河整治工程,但是内河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到现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由于内河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内河各河道生态补水分配不均、水环境改善不平衡,而且还有许多断头河的存在,长年淤积,河道堵塞,生活污水不断排入,且污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长年黑臭。
根据调查,现在虽然有上游来水,但内河黑臭仍然很严重,溶解氧含量仍然很少,有机物难以被分解,NH3—N留在内河大部分断面上,水质劣于地表水V类标准。
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
污 染 源普 查 动 态 更 新 调 查 结 果 , 析 了福 州 市近 岸 海 域 水 质 污 染 的 原 因 , 分 为近 岸 海 域 水 质 污 染 防 治 提 供
石 油类 。
一 劣 四类 四 类
三 类
环 境 与 安全
∞ ∞ ∞ ∞ 加 0
图 1 福 州 市 近 岸海 域 监 测 点
3 水 质 状 况 评 价
3 1 各 测 点水质 状 况 . 2 0 ~2 1 0 6 0 0年 福 州 市 近 岸 海 域 各 测 点 水 质 类
收 稿 日期 : 0 1 1 - 0 2 1 2 3
3 2 主 要 污 染 因 子 .
根据 福 州市 2 1 0 0年 近岸 海 域 各 测 点 的污 染 物
浓度 监测 值 , 中选 取 化 学 需 氧 量 、 性 磷 酸 盐 、 从 活 无
作者简 介: 张敏 艳 ( 8一 ) 女 , 建 福 州 人 , 理 工程 师 , 要从 事 环境 监 测数 据 统计 分 析 工9 8
张敏 艳 : 州市近 岸海 域水 质状 况评 价及 污 染原 因分析 福 机氮 、 汞 、 、 、 、 油类 、 % % % 9项 进行 总 铜 铅 镉 石 % % 离子 氨等 % 非 污染 负荷 的评 价 ( 3 。活性 磷 酸 盐 、 机 氮 、 油 图 ) 无 石 类在 各测 点所 占的 污染 负 荷 均 较 大 , 染 负 荷 之 和 污 介 于 6 . ~7 . 之 间 。 由此 可知 , 响福 州 近 29 95 影 岸海 域 水质 的污 染 物 主要 是 活 性 磷 酸 盐 、 机 氮 和 无
福州地理环境考察报告总结
福州地理环境考察报告总结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它的地理环境独特且多样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
本篇报告将对福州的地理环境进行考察和总结。
一、地理位置福州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临台湾海峡,南临闽江口,北临白水江,西北与宁德市相接。
它的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两岸交流的重要门户城市。
二、地形地貌福州地势起伏,山地和丘陵为主。
境内最高峰为白水洋山,海拔1340米。
福州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山多、丘陵密布,河流纵横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三、气候特点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多雨。
年平均气温约为19摄氏度,降水量充沛。
由于福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受到东南亚季风的影响,气候湿润,四季如春。
四、水系福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河流有闽江、白水江和流溪河等。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横穿福州市区。
福州的水系繁多,湖泊、水库和水塘众多,为福州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五、生态环境福州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
境内拥有大片的森林和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福州还保留着一些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如福建沙士藤、福建白鹇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福州积极推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六、地质资源福州地质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花岗岩、铁矿石等。
这些地质资源为福州的工业和建筑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七、交通运输福州是福建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
福州有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福州火车站和福州南站等重要交通设施,连接了国内外的多个城市。
福州还有发达的公路网和港口,便于物资和人员的流动。
八、城市规划和建设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近年来,福州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了一批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区和标志性建筑,如三坊七巷、福州塔等。
这些城市规划和建设为福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福州的地理环境独特且多样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
福州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水系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
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张敏艳(福州市环境监测站 350011)【摘要】通过对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的分析评价,结合2010年福州市闽江、敖江、龙江入海污染物通量及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我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的原因,为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福州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污染原因福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拥有辽阔的海域和绵长的海岸线,全市海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920公里,占全省的%,乡级以上海岛海岸线390公里;潮间带滩涂面积平方公里,占全省的%;海洋生物种类达1580种;沿海港口、渔业、盐业及旅游业发达,并有较高程度的开发,随着沿岸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各种污染物排海量增加较快,对近岸海域环境已构成威胁。
1监测概况-海水监测点位福州市近岸海域共有罗源湾、北茭、定海湾、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川石岛、闽江口梅花东、闽江口外、沙尾澳、福清湾、海坛海峡、长乐东部海区、平潭岛东等12个水质监测点位(含海域环境功能区点位9个),其中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外和长乐东部海区属于远岸点,不参与功能区评价,监测点位分布见图1。
监测时间近岸海域水质每年监测三期,监测时间为4月-5月(丰水期)、7月-8月(平水期)、10月-11月(枯水期),在落潮时采样。
评价项目与评价方法评价选用的项目为pH、溶解氧、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汞、铜、铅、镉和非离子氨共11项。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海水水质进行评价,根据《福建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对海水水质状况进行定性分级评价。
图1 福州市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分布图2 水质状况评价—各测点水质状况2006年-2010年福州市近岸海域各测点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
各测点中,三个远岸点(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外、长乐东部海区)与北茭、平潭岛东测点的I类-II类水质比例均达到100%,水质状况为优;定海湾测点的I类-II类海水比例为80%,水质状况为良好;闽江口梅花东和沙尾澳点位水质状况为一般;罗源湾、闽江口川石岛、海坛海峡水质状况为差;福清湾水质状况为极差。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作者:林建国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6期[摘要] 通过对2004年~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污染防治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近岸海域质量现状趋势分析1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分析1.1 近岸海域监测概况1.1.1调查范围调查站位分布于119°40′00″~120°21′22″,25°49′08″~26°24′00″。
1.1.2海域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2004年~2008年3~5月、8~9月、10~11月进行了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调查监测,共设65个监测站位。
1.1.3评价项目海水评价项目有pH、COD、DO、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汞、铜、铅、镉、石油类等10项指标。
1.1.4评价标准根据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评价。
1.2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情况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65个站位水质状况如下:一、二类海水占58.5%,与2007年的53.9%相比上升了4.6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3.8%,与2007年的7.7%相比上升了6.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7.7%,与2007年的38.4%相比下降了10.7个百分点。
福建省近岸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
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点位数为54个,达标点位为26个,功能达标率为48.1%,与2007年的44.4%相比,上升了3.7个百分点。
全省6个主要海域中,莆田海域水域功能达标率最高,为70.0%,宁德海域和厦门海域较低,分别为18.2%和16.7%。
2008年5月、8月、10月监测结果,见表1。
调查海区各种营养要素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并都与盐度的相应分布相反,呈湾内测值高、向湾外有规律地递减的分布状态,反映出调查区的近岸海域各调查要素时空变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张敏艳(福州市环境监测站 350011)【摘要】通过对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的分析评价,结合2010年福州市闽江、敖江、龙江入海污染物通量及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我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的原因,为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福州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污染原因福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拥有辽阔的海域和绵长的海岸线,全市海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920公里,占全省的24.5%,乡级以上海岛海岸线390公里;潮间带滩涂面积582.76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8.1%;海洋生物种类达1580种;沿海港口、渔业、盐业及旅游业发达,并有较高程度的开发,随着沿岸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各种污染物排海量增加较快,对近岸海域环境已构成威胁。
1监测概况1.1 海水监测点位福州市近岸海域共有罗源湾、北茭、定海湾、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川石岛、闽江口梅花东、闽江口外、沙尾澳、福清湾、海坛海峡、长乐东部海区、平潭岛东等12个水质监测点位(含海域环境功能区点位9个),其中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外和长乐东部海区属于远岸点,不参与功能区评价,监测点位分布见图1。
1.2 监测时间近岸海域水质每年监测三期,监测时间为4月-5月(丰水期)、7月-8月(平水期)、10月-11月(枯水期),在落潮时采样。
1.3 评价项目与评价方法评价选用的项目为pH、溶解氧、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汞、铜、铅、镉和非离子氨共11项。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海水水质进行评价,根据《福建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对海水水质状况进行定性分级评价。
图1 福州市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分布图2 水质状况评价2.1 各测点水质状况2006年-2010年福州市近岸海域各测点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
各测点中,三个远岸点(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外、长乐东部海区)与北茭、平潭岛东测点的I类-II类水质比例均达到100%,水质状况为优;定海湾测点的I类-II类海水比例为80%,水质状况为良好;闽江口梅花东和沙尾澳点位水质状况为一般;罗源湾、闽江口川石岛、海坛海峡水质状况为差;福清湾水质状况为极差。
综合来看,离海岸越近的海域水质污染越严重,三个远岸点所在海域水质则处于清洁水平。
可见,福州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污染。
0%20%40%60%80%100%罗源湾北茭定海湾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川石岛闽江口梅花东闽江口外沙尾澳福清湾海坛海峡长乐东部海区平潭岛东劣四类四类三类二类一类图2 2006年-2010年福州市近岸海域各测点水质类别比例2.2 主要污染因子根据福州市2010年近岸海域各测点的污染物浓度监测值, 从中选取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总汞、铜、铅、镉、石油类、非离子氨等9项进行污染负荷的评价,见图3。
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在各测点所占的污染负荷均较大,污染负荷之和介于62.9%-79.5%之间。
由此可知,影响福州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是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
0%20%40%60%80%100%罗源湾北茭定海湾闽江口川石岛闽江口梅花东沙尾澳福清湾海坛海峡平潭岛东铜镉非离子氨铅化学需氧量汞石油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图3 2010年福州市近岸海域各测点主要污染因子污染负荷示意图3 海水污染源分析海水污染源根据污染物的发生地点可分为陆源型、海洋型和大气型。
3.1 陆源型污染陆源型污染源是指陆上工业、生活、农业或其它污染物通过管、渠、沟、河及地面径流等直接入海,它是福州市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来源。
3.1.1陆源型污染途径陆源型污染的途径有经入海河口入海和直接排海两种。
结合2010年福州市闽江、敖江、龙江入海污染物通量及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参见表1)分析可知,经入海河口入海的污染物占陆源污染物总量的95%以上,而三条入海河流中,闽江的排污量最大,其次是敖江、龙江;直排海污染源中畜禽养殖业的排污量显著大于工业企业。
不论是经入海河口还是直接排入海域,氮、磷的入海量总是居各污染物之首,其次是石油类。
表1 2010年福州市入海河口及直排海污染物入海量比较单位:吨/年3.1.2陆源型污染来源不论是经过何种途径进入海域,究其来源,都不外乎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污等。
根据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得出的数据,化学需氧量、氮、磷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源、蓄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种植业的污染;石油类和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排污。
各类陆源污染物具体来源见表2。
表2 福州市陆源污染物来源情况单位:吨/年工业源7127.88 845.84 ———37.8 0.12 0.0002 0 畜禽养殖28243.44 4379.55 9974.08 1543.42 —————水产养殖11343.97 2179.3 3470.5 596.31 —————种植业—478.15 3263.44 355.3 —————生活源67444.48 9313.6 13103.54 1112.9 4428.98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762.6 58.48 — 1.38 —0.85 0.014 0.005 0.002途径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硝酸盐氮总磷石油类铅铜汞镉入海河口闽江921754.17 90707.62 15324.23 22033.38 3527.09 —21.36 4.93 3.13 —敖江21095.91 2039.67 1523.63 1405.831 280.10 ——8.02 ——龙江4947.37 1355.09 243.22 114.10 48.47 1.67 0.03 0.91 0.01 0.02直排海工业(含污水厂)2082.37 387.63 158.59 —15.71 6.66 ————畜禽12031.20 5024.72 2245.37 —805.98 —————3.2 海洋型污染海洋型污染源是指船舶、海上设施的倾废排污等。
海洋型污染对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3.3 大气型污染大气型污染源是指大气沉降或大气降水使污染物入海。
海水中无机氮由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组成。
以2010年为例,福州市三个入海河口硝酸盐氮的入海量(23553.31吨)大于氨氮的入海量(17091.08吨),近岸海域海水硝酸盐氮浓度均值(0.205mg/L)亦大于氨氮浓度均值(0.034mg/L)。
而陆域污染源的废水中,氨氮排放量占总氮排放量的大部分(参见表2),显然与入海河口及近岸海域海水中各型态氮含量不一致,可推测海水中的硝酸盐氮有来自大气型污染物的贡献。
根据2010年福州市降水离子分析结果:降水中首要阴离子组分为NO3-(57.8 μeq/L)。
硝酸根离子居降水中各阴离子之首主要是由于工业的发展,机车保有量的上升,增加了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排放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成分为NOX ,这些NOX的一部分与大气中的其他阳离子组分、水分结合,通过降水汇入地表径流,形成硝酸盐、亚硝酸盐,最终汇入海域,成为海水中无机氮的组分。
2010年福州市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的结果显示,2010年福州市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NOX 为114989.39吨,其中工业废气排放的NOx有93682.05吨,占81.47%,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x有21032.19吨,占18.29%。
如此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经降水随地表径流入海,其对海水无机氮含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 海水功能区污染原因举例分析福州市近岸海域各功能区测点中,污染最严重的是福清湾,其次为闽江口川石岛、罗源湾、海坛海峡。
虽然流入福清湾的龙江每年所携带的污染物总量不大,但直排海污染源中,福清的直排海污染物排放量却远大于福州其余的沿海县(市),其中以畜禽养殖业的排污量尤为突出,参见图4、图5。
另外,福清湾地处陆地狭角,东侧有平潭岛及一系列小岛阻隔,属半封闭形海湾,不利于与外海间的水质交换,污染物易积聚在此。
图4 2010年福州市各沿海县(市)直排海污染源氨氮排放量图5 2010年福州市各沿海县(市)直排海污染源总磷排放量闽江口川石岛点位靠近闽江入海口,而闽江每年污染物排海量居福州市三江之首,闽江口川石岛区域海水水质必然受到影响。
罗源湾是典型的口小腹大的几近全封闭海湾,海水交换与自净能力极差。
沿岸工业企业、畜禽养殖业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携带污染物排入海中,多是积聚在该区域,形成反复污染。
由图4、图5可以看出,有直排海污染物的各县(市)中,福清市排污量居首,其次就是平潭县。
海坛海峡点位位居福清市与平潭县之间,与福清湾点位相邻,其水质一方面受到平潭县直排海污染源的污染,另一方面它也受到到福清湾水质的影响,水质状况自然不容乐观。
5 总结福州市近岸海域污染主要来自陆源型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排污等方面。
对海水污染最显著的氮、磷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生活污染,而石油类和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集中式基础设施的污染。
此外,大气型污染对海水无机氮浓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在关注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的同时,更需要重视直排海养殖业排污对海水的影响。
同时,对于海水的污染防治,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污水的治理上,还应该考虑到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可能增加水中无机氮的浓度。
加大力度治理工业废气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对于海水污染的防治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1]国家环境保护局.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2]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S]福建,2008.[3]福州市环境保护局.福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年-2010年),2011.[4]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福州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E],2008.[5]郑小宏.闽江口海域氮磷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特征[J].台湾海峡,2010,29(1):42-46. abrupt 突然的,意外的;唐突的,鲁莽的 2次【一男讲词】:ab/rupt。
ab-加强语气 +rupt-词根:突、破 =abrupt唐突的,突然的(突然而出) 【刨根问底】:为什么“rupt-突、破”呢?开头辅音字母“r-小草”表示“生长、破土而出”的含义,“-upt”是词根中表音成分。
【同类举例】:r-象“小草”形→rupt-突、破→r-表义,upt-表音→解释:似“小草”破土而出c-象“手抓”形→cept-抓、拿→c-表义,ept-表音→accept-接受(ac-往里)【造词奥秘】:辅音字母“r”开头的单音节词汇有三大含义“草、长、顶破”、“跑”、“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