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泉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篇一:泉州环境专题铸绿色长城,造美丽泉州1、泉州地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
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
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
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
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
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
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
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
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
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
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
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
(一)泉州市陆域及海域水污染(1)陆域水污染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
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
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
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
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
(2)海域水污染根据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 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
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
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
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
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
磷是海洋含量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
福州市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现状调查分析
福州内河水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建议1、福州内河水系概况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生命物质,水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尤其是内河的水质状况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福州是一座水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古城。
福州城区港汊密布,湖塘错落,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福州城内内河纵横交错,丰盈的河水滋润着这个城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因此称之为“桥最多的美丽水城”。
福州不仅内河众多,而且闽江、乌龙江交汇而过,水质清澈、水量大,如今的闽江两岸更是风景秀丽、景色怡人。
福州主要整治的内河水系2、整治前的福州内河的状况福州内河历来是航运、排涝、纳污等的主要通道,但是随着福州城区的扩大、人口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处理设施的不足,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内河,河道普遍淤积,河道排水不畅,内河来水不足,水流流速缓慢,水体自净能力低,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内河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道出现季节性黑臭,严重影响了福州市环境和内河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
对内河水质监测表明,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pH是福州城区内河的主要污染项目,它们的污染负荷占全市内河的90%以上, 2004年福州城区内河主要有机污染指标BOD5和氨氮年均值超过V类标准。
表1为1995~2004年福州城区内河主要污染物监测统计。
表11995~2004年福州城区内河主要污染物监测统计河道项目晋安河光明港白马河大庆河达道河化工河氨氮范围4.8~60.5 4.2~8.4 8.3~17.1 5.6~38.1 7.0~15.9 28.3~143均值 20.1 7.1 10.4 12.1 14.1 63.0超标率100% 100% 100% 100% 100% 100%BOD5范围8.2~34.5 5.7~26.6 12.0~26.8 17.6~62.7 14.2~33.8 14.0~50.7 均值 18.7 10.1 18.6 35.1 19.8 29.8超标率 90% 20% 100% 100% 100% 100% CODmn范围4.7~16.6 3.4~6.9 6.3~11.8 7.1~37.6 5.5~11.3 10.0~36.4 均值 7.5 4.5 8.9 20.1 7.7 21.2超标率 10% 10% 10% 80% 40% 80% 表1可以看出:福州城区内河有机污染比较突出,其中氨氮的污染尤为严重,监测河流氨氮年均值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
福建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江、 闽江、 龙江 、 木兰溪 、 秋芦溪 、 晋江 、 九龙江 、 、 , 晋江 东溪 其中以闽江为最大, 集水面积达 6 2m 。这 l条河流 09 k  ̄ 9 l 每年携带 大量 有机 污染 物 人海 , 各类 人海污 染 源 中 比 在 倒 最大 , 人海 主要污 染物 为化 学需 氧量 3681 氨氮 年 5 t 7、 和总氮 4 2、 油类 2 1 、 61 t 7 石 9 总磷 76 t 8t 6。 4 直 接人 海排污 口所排 放污染 物也是 人海污染 物总量 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2O 年 进行的 全省直排 人海污染 O4 弭查结果表明 , 排人海 的工业污 染源 、 直 市政 生活污染
万k . 海岸线长度为 33
, 居全 国第二 , 岸线 曲折率为
16 2 居全 国首位 。全省沿海设 区市有福州 、 门、 田、 :.. 厦 莆
泉闸 、 漳州和宁德 6 , 市 沿海地 区人 口 1 1. 万人 , 55 9 9 占全 染源 两部分组成 。陆源污 染源包括 工业 、 农业 、 生活污 水 省总人 口的 5 .%。近 年来 , 53 随着 海岸 带 区域社 会经 济 和经河流输 入海洋 的污染 物 ; 上污 染源 包 括港 口和海 海 的快速发展 以及 人类 海洋 活 动的不 断增 加 , 每年有 大量 的沿岸 工农 业废 水和生活 污水人 海。正确评价 近岸海 域 水质状况 . 对于保护海域 水域环 境 , 理开发 和利用海洋 合 资源是非常必要 的。本文根据 2∞ 年福 建省近岸海域 水 0 上船 舶污染源 、 水产养殖樗 染源 、 海洋倾废 污染 源等 。污 染物进入 近岸海域 的主要 途径有 : 流输送 、 口船 舶直 河 港 ( 混合) 人海 、 水排放 口、 排 污 海水养殖 、 大气输送 等 。福建 省人海污染源情况见表 I 。
湄洲岛环境现状分析报告
湄洲岛环境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湄洲岛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著名岛屿,位于闽江口西南方向,素有“海上花园”美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岛屿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湄洲岛现有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改善岛屿的环境质量。
2. 湄洲岛环境概况湄洲岛地处闽江入海口,周边水域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该岛具备了良好的渔业发展条件。
同时,岛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湄洲岛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给岛上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3. 湄洲岛环境问题分析3.1 水体污染由于岛上的工业活动和农业生产,大量的废水直接排入周边的水域,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岛上渔业的健康发展,还对岛上饮用水的安全造成威胁。
3.2 土壤退化湄洲岛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种植,长期的过度耕作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田块肥力不断降低。
土壤退化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对岛上的生态环境稳定造成了威胁。
3.3 生态系统破坏湄洲岛周边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和不规范的管理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滥伐滥采、破坏岛屿自然景观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岛上的自然生态平衡。
4. 湄洲岛环境治理对策为了改善湄洲岛的环境状况,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治理。
以下为针对湄洲岛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4.1 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加强对企业的废水排放管理,建立健全废水处理系统,严厉打击非法排放行为。
加大对水域的监测力度,并指导渔民合理养殖和捕捞,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4.2 实施土壤保护与恢复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推行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提倡有机农业和精细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开展土壤调查与评估,制定土壤保护措施,促进土壤质量的恢复与提升。
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健康评价与分析
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健康评价与分析1.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2.莆田职业技术学校;3.福建省湄洲湾环境监测站蔡爱萍1,2洪雄业3 杨玉波3[摘要] 根据《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方法”,利用2006年~2010年以来福建省环保厅的近岸海域监测网络的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对福建省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60.3,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水环境、沉积物、生物残毒和栖息地环境处于健康状态,而生物处于不健康状态。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该文从法律保障、管理机制和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适合保持生态健康的具体策略,为推动福建近岸海域经济发展与海域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福建省 近岸海域 生态 健康评价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中复杂的生物群落和环境条件组成的生命支持系统。
海洋是全球污染物的最终归宿,污染物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海洋环境污染与破坏一旦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就会崩溃,从而产生生态安全问题[1,2]。
当人们在关注生态环境的同时,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国家海洋局[3]将生态系统健康定义为:“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关键生态过程稳定并持续发挥其服务功能的能力。
”1 概况福建省海域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海港资源、渔业资源、海涂资源、海洋矿产及海洋能资源相当丰富,是进行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的广阔场所。
近年来,沿海各地市一系列开发海洋的重要举措,表明福建省实施海洋大开发的时代已经到来。
由于近岸港湾资源的稀缺性、综合性和海洋开发强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这些海湾的开发与生态保护调控越发显得艰巨而复杂,并将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的发展而日益凸显出来。
目前,仍鲜有文献对福建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福建 省近岸海域污染 源主要来自陆域 和海域两大部 分,陆源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
2010 年第 6 期(总第 42 期)
95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禽畜养殖、农业污染源等,污染物类型主要为 COD、氨氮、 石油类等。 2.1.1 直排海污染源
根据环境统计资料,2008 年福建省沿海 6 个地市直排
4042.46
24.30
28795.50
332.91
48.60
1441.80
591.50
946400.00
18395.65
—
30.40
25201.60
1878.72
—
87482.85 2453.28
1.67
3522.49
298.35
27.41
1004.18
14.20
36778.00
1299.54
59.17
2008 年福建省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仍是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海域 名称
宁德 福州 莆田 泉州 厦门 漳州 全省
一类 8.3 8.3 9.1 18.2 0 0 7.7
表 1 福建省近岸海域质量现状(2008 年)
各类海水比例(% )
二类
三类
四类
劣 四类
功能 区达 标率 ( %)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
海洋污染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海洋污染的调查研究,深入探讨了海洋污染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旨在唤起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共同为清洁的海洋努力。
一、海洋污染现状我国海洋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然而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污染问题也相应愈发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吨废弃物被排入海洋,其中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塑料垃圾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海洋污染原因1. 工业排放:大量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污染海水。
2. 生活污水: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不当,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海洋,造成水质污染。
3. 石油泄漏:石油勘探、开采和运输中发生的事故,导致大量石油泄漏进入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4. 塑料垃圾:人类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随意丢弃在海洋中,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
5. 农药和化肥:农田施用的农药和化肥通过农田径流进入河流,最终流入海洋,使海洋水质恶化。
三、海洋污染影响1. 生物灭绝:海洋生物因海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导致生物死亡,生态链被扰乱,食物链被破坏。
2. 水质恶化:海洋污染导致海水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加重,大量藻类生长,消耗氧气,使水质变差。
3. 捕捞量下降:海洋污染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捕捞量下降,损害渔民的利益,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4. 人类健康:海洋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通过海产品等途径进入人体,威胁人类健康。
四、海洋污染应对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排放,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3. 提倡绿色生活: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品。
4.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及时监测海洋环境变化,预警海洋污染事件。
闽江流域断面水质以及污染源排放情况介绍
一、闽江流域水环境现状 (1)闽江流域污染源情况1、闽江流域污染源排放总体情况2014年,闽江流域污染源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19.5万t/a 和2.4万t/a ,生活源COD 和氨氮排放量较大,分别占流域总量的58%和63%,其次是农业源COD 和氨氮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27%和27%,闽江流域涉及的福州、南平、三明3个地市中,福州市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较大,其次是南平市,再次是三明市。
福州市以生活污染为主,生活源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7.9%和48.8%,工业源污染排放量较少,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仅占流域10%和9%;三明市以工业污染为主,工业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5.0%和55.5%;南平市以农业源和工业源为主,农业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4.1%和42.0%,工业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占流域41.1%和33.4%,见表2-7。
表2-7 闽江流域主要市污染排放量比例统计15%58%27%10%63%27%闽江流域分县区的污染排放情况,见图2-5。
由图可知,闽江流域污染源排放主要以福州市区、闽侯县、延平区为主,其COD Cr和NH3-N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40%和35%,尤其是福州市区,占流域总量的15%和18%,其次是沙县、永安市、邵武市、建阳市污染排放量相对较大,而泰宁县、永泰县、光泽县、松溪县、武夷山市、建宁县、明溪县等县区的污染排放量较小。
图2-5 各县区污染源排放量占比图2、流域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2014年,闽江流域工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3.01万吨/年和0.25万吨/年,流域分布1849家重点工业,其中又以造纸、印染、化工重污染企业居多,流域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4个行业COD和氨氮排放量占流域的63.4%和75.8%。
闽江流域以重污染的基础工业为主,高附加值的工业产业较少。
2014年,闽江流域COD和氨氮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总排放量的39.7%和48.2%,而闽江流域工业总产值6964.37亿元,仅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0.5%;尤其是三明和南平地区,三明和南平地区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大,三明和南平地区大部分县区工业万元产值COD 和氨氮排放量大于闽江流域平均工业亿元产值COD和氨氮排放量4.33吨/(年.亿元)和0.355吨/(年.亿元),(2)流域水质情况1、闽江流域水域功能达标情况2006~2013年期间,闽江流域水质总体优良,历年水域功能达标率基本保持稳定,各河段水质功能达标率均在95%以上,Ⅲ类水体比例有所上升,但是Ⅰ类~Ⅱ类水质比例除建溪外,其它主要河段呈下降趋势。
对我国海域污染的分析及建议
对我国海域污染的分析及建议摘要: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带动了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海域污染,使我国海域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
关键词:海域污染;问题;建议一、我国海域污染现状近岸海域是海陆相互作用相当剧烈的区域,自然环境本身就比较敏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岸海域作为沿海城市的重要依托,该区域自然就称为人们开发利用的“宝地”。
近几年来,近岸海域产业聚集,人口密集,环境脆弱。
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事故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严重。
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二、我国海域污染来源海洋污染的来源一是陆域排污,二是海上开发。
陆源污染的排放是我国海域污染最主要原因。
首先,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生活污水排放量成为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来源。
其次,治污设施不够先进,大量生活废水排入海域,工业污染物质成为我国近岸海域的最大污染源。
另外,近岸海域均为我国的集约农业发达地区,在农业耕作时施用的化肥、农药产生的污染物,相当部分随地表径流进入海域。
海上开发也加剧了海域污染。
盲目的大规模养殖使得本来就已经富营养化的养殖海域营养过剩,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陆上石油的供给紧缺,造成海上石油开发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溢油等事故发生的次数,石油类海洋污染物总量日益增加。
其他一些海上开发活动也会造成海域环境的污染。
三、对我国海域污染治理的建议1.做好海域环境管理机制研究建立新的污染治理机制、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以奖促治”是国家根据对地方环境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和污染治理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考核结果,按照一定比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式,将中央投资的污染治理资金奖励给当地政府,并由其主导继续用于污染治理,是一种经济奖励的新机制。
2.建立入海污染总量控制体系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有在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共同管理下才能实现,总量控制方法能够解决污染源排放总量和环境目标之间的定量关系问题。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评价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评价作者:陈文花来源:《海峡科学》2009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福建近岸海域水质现状1引言福建海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起福鼎市沙埕港,与浙江海域相接,南至诏安湾,与广东海域相连。
福建海域十分辽阔,沿岸0~20m深的海域面积达8959.6km2,大陆岸线总长3324km,直线长度535km,岸线曲折率为1:5.7居全国首位[1]。
福建省沿海地区共包括六个地级市,按地理位置从东北至西南依次为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和漳州市。
近年来,沿海地区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台侨优势,表现出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已成为福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前景最为广阔的区域。
然而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与日剧增,大量污染物通过河流输送、污水渠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排放人海,另外近岸海域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生产废水直排入海,这些都将影响近岸海域海水水质。
本文对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为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概况2.1 监测时间与点位2007年共布设65个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分布情况见图1。
2.2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为:水温、pH、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汞、铜、铅、镉、石油类、叶绿素(a) 等15项。
2.3 评价标准和方法2.3.1 评价项目评价项目为: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汞、铜、铅、镉、石油类和非离子氨等11项。
2.3.2 评价标准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2]对海水水质进行评价,根据《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对海水水质进行定性分级评价。
环三都澳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年第6期(总第期)环三都澳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环三都澳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福建省湄洲湾环境监测站谢丽云[摘要]福建省湄洲湾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8月对环三都澳近岸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监测。
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该海域水质状况进行现状分析。
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状况较好,但已开始受到污染,必须对有机污染加以控制。
通过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为环三都澳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环三都澳近岸海域环境现状水质评价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宁德发展机遇和优势日益凸显,发展后劲和潜力不断增强。
省委、省政府对宁德发展,特别是对环三都澳区域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并把它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一个重点开发的主体功能区,明确要求该区域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布局中发挥“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为壮大闽东北一翼作出贡献。
这就为环三都澳区域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更高层次上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当前环三都澳区域综合开发还存在历史原因、管理体制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瓶颈制约。
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近岸海域污染,保护该海域环境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环三都澳区域地形复杂,原有海岸开发工程较少,因此水质资料相对缺乏。
随着海岸工程的增多,为反映该海域水质状况以确定海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水质现状监测和评价是极其必要的。
1水质监测概况1.1监测时间与站位布设本次调查于2009年8月6日、8月7日、8月27日及8月28日,进行4个航次采样监测。
共布设个6监测站位,站位编号和经纬度见表1,具体站位布设见图1。
表1监测站位经纬度站位编号站位位置东经北纬12119°49.117′26°33.933′14119°50.350′26°38.033′17119°54.050′26°41.700′18119°57.333′26°44.333′19119°50.067′26°40.183′21119°45.933′26°42.450′图1环三都澳近岸海域水质调查站位1.2监测项目和方法监测项目:水温、pH、盐度、DO、COD、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铜、铅、锌、镉、汞、砷、石油类、总氮、总磷、硅酸盐和悬浮物共20项,监测方法见表2。
福建省海洋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福建省沿海地区高强度、全方位的开发 ,在带来 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付 出了近海环境污染和资源破 坏的代价。如果不对人类开发建设 活动加 以合理
的规范和限制 ,海洋环境资源及其 生态功能将被 损毁、耗竭或丧失。因此 ,如何加强福建省海洋 环境管理成为亟待解决 的重要课题 。
超标 ,最 高达 005 / 。 .6 mgL 12 沉 积 物环 境质 量 状况 . ‘ 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良好 ,变化趋
1 福建省海洋环境概况
11 水环 境质 量状 况 .
势较为平缓 ,基本符 合海洋一类 沉积物 质量标
准 ,但仍 然 呈现 超标 范 围逐 渐扩 大 ,超标 物 质增
福建省近岸海域清洁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较清洁海域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面积从2002年的56141降至2005年的3512重污染海域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面积从2002年的10125增至2005年的1612染范围逐步扩大污染物增加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等性磷酸盐最高含量达01046mgl标准0103mgl石油类最高含量达01533mgl标准0105mgl厦门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无机氮最高含量达01681mgl标准0130mgl活性磷酸盐最高含量达01063mgl
6 . mg k ) 。 0 0 / g
13 海 洋生 物质 量 状况 .
作者简 介 : 三钦 ,(95一 ,工程师 ,厦 门大学研修生 ,主要从事海域使用论 证和海洋环境与资源调查 。 汤 17 )
维普资讯
第 l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汤三钦 : 福建省海洋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海岸环境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海岸环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岸环境现状,为海岸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海岸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监测部门等公开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
数据涉及海岸线长度、海岸带面积、海滩侵蚀、水质、生物多样性、污染排放等多个方面。
三、海岸线长度及海岸带面积分析1. 海岸线长度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海岸线总长度为3.4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度为1.6万公里。
从沿海省份来看,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线长度较长,分别为4312公里、3322公里、3111公里和2444公里。
2. 海岸带面积我国海岸带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海岸带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带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
沿海省份中,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带面积较大,分别为4.6万平方公里、3.7万平方公里和3.2万平方公里。
四、海滩侵蚀分析1. 侵蚀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滩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海岸侵蚀监测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海滩侵蚀总面积约为6450平方公里,其中侵蚀严重区域约为2470平方公里。
海滩侵蚀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旅游业和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
2. 侵蚀原因海滩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海岸工程、过度开发、海洋污染等。
五、水质分析1. 水质现状根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水水质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78.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21.9%。
部分海域存在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为氮、磷、有机物等。
2. 污染原因沿海地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陆源污染、海洋污染和船舶污染。
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
污 染 源普 查 动 态 更 新 调 查 结 果 , 析 了福 州 市近 岸 海 域 水 质 污 染 的 原 因 , 分 为近 岸 海 域 水 质 污 染 防 治 提 供
石 油类 。
一 劣 四类 四 类
三 类
环 境 与 安全
∞ ∞ ∞ ∞ 加 0
图 1 福 州 市 近 岸海 域 监 测 点
3 水 质 状 况 评 价
3 1 各 测 点水质 状 况 . 2 0 ~2 1 0 6 0 0年 福 州 市 近 岸 海 域 各 测 点 水 质 类
收 稿 日期 : 0 1 1 - 0 2 1 2 3
3 2 主 要 污 染 因 子 .
根据 福 州市 2 1 0 0年 近岸 海 域 各 测 点 的污 染 物
浓度 监测 值 , 中选 取 化 学 需 氧 量 、 性 磷 酸 盐 、 从 活 无
作者简 介: 张敏 艳 ( 8一 ) 女 , 建 福 州 人 , 理 工程 师 , 要从 事 环境 监 测数 据 统计 分 析 工9 8
张敏 艳 : 州市近 岸海 域水 质状 况评 价及 污 染原 因分析 福 机氮 、 汞 、 、 、 、 油类 、 % % % 9项 进行 总 铜 铅 镉 石 % % 离子 氨等 % 非 污染 负荷 的评 价 ( 3 。活性 磷 酸 盐 、 机 氮 、 油 图 ) 无 石 类在 各测 点所 占的 污染 负 荷 均 较 大 , 染 负 荷 之 和 污 介 于 6 . ~7 . 之 间 。 由此 可知 , 响福 州 近 29 95 影 岸海 域 水质 的污 染 物 主要 是 活 性 磷 酸 盐 、 机 氮 和 无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水质及富营养化评价
ar e as i n 2 01 2 wa s a t g en er aI o r s l i g h t l y eu t r o p h i c l e v e 1 .T h e eu l r 0 D h i c a t i 0 n o f s e a wa t e r wa s a fe c t e d mai n l y b y i n or g a n i c n i t r o g e n an d a c t i v e p h o s p h a t e wh i l s t c h e mi c a I o x y g e n de ma n d h a d a I i t t l e e fe c t .
K e y w o r d s : Of f s h o r e s e a a r e a s Wa t e r q u a l i t y E u t r o D h i c a l i 0 n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 区划 , 是环 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
目标而划定 的按水质 分类管理 的区域[ ” 。 功能区的划 定对 实现海洋经济发展 目标 , 进一 步加强海 洋环境保
护, 科学 合 理 地 开 发 、 利 用 和保 护 海 洋 资 源 , 促 进 沿 海
福建省河流污现状及对策
福建省河流污染现状及对策陈冰遥091060028 化学工程与工艺内容摘要: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水资源丰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污染越为突现和严重;而另一方面,社会对用水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对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河流污染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面对不容乐观的河流污染现状和严峻的水需求,探讨河流污染解决对策为当务之急。
解决河流污染问题,必须从法制、体制、机制、规划、能力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推进河流污染的改善和解决。
(一)福建省水资源概况福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依山面海,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内陆水系密布,共有663条河流,总长13569公里,多发源于本省,独流入海,主要的有“五江一溪”,即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木兰溪;全省雨量充沛,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96亿立方米,人均350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亩均水资源量6387 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32倍。
可开发的水电资源达107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
(参考文献2 2001/5)福建水资源比较丰富。
福建省年平均雨量在1159~2413mm之间,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181.7亿m3,每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97.3万m3,为全国平均数的3.41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465m3,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1.5倍,亩均拥有水资源6335m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5倍。
福建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年际年内降雨分布不均福建省全省平均降水深为1668mm,年降水总量为2025亿m3,但在年际年内分布上不均匀;2.各地水资源拥有量极不平衡.由于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径流分布随陆地高程降低而减少,使得沿海地区,尤其是闽东南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水资源拥有量相对较少.3.经济发达地区严重缺水这种状况主要集中在沿海的闽东南地区;4.个别地区水污染严重,呈现水质型缺水状况总体来说,福建省各主要江河的水质状况是比较好的,但许多流域存在局部河段严重的水污染现象,出现水质型缺水状况;5.沿海突出部及岛屿资源型缺水严重;6.现有水利工程供配水能力有限(参考文献1 2006/09/18)(二)福建省河流污染现状及分析1)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的影响,以及水资源自身条件的变化、加上现有水利设施和水利管理体制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及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格局的加剧,全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节约、保护、配置等诸多方面出现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是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对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和改进,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一、水质指标:考评近岸海域水质的优劣程度,包括海洋污染物浓度、水中溶解氧含量、叶绿素a浓度等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二、生物指标:考评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包括近岸海域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生物量等指标,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
三、海岸线指标:考评近岸海域岸线的自然状态和人为干扰程度,包括海岸侵蚀状况、海滩沙质、海岸建设活动等指标,并对自然保护区、禁渔区进行特别关注。
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考评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如鱼类资源、旅游资源、海洋风景等,通过评估其可持续性和适度利用度。
五、环境管理指标:考评相关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对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包括规划、监测、执法、应急等方面,并评估其改进能力和效果。
六、公众满意度指标:考评公众对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公众对水质、生态环境、管理措施的满意度调查和评价。
七、绩效指标:考评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绩效和成效,包括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产出比、管理效能、污染物减排等指标,并与年度目标进行对比评估。
以上是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这些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要性排序和权重分配,以便更为准确地评价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为制定改进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应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及时公布结果,以增强社会监督和参与,推动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提升。
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好地指导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
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张敏艳(福州市环境监测站 350011)【摘要】通过对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的分析评价,结合2010年福州市闽江、敖江、龙江入海污染物通量及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我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的原因,为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福州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污染原因福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拥有辽阔的海域和绵长的海岸线,全市海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920公里,占全省的%,乡级以上海岛海岸线390公里;潮间带滩涂面积平方公里,占全省的%;海洋生物种类达1580种;沿海港口、渔业、盐业及旅游业发达,并有较高程度的开发,随着沿岸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各种污染物排海量增加较快,对近岸海域环境已构成威胁。
1监测概况-海水监测点位福州市近岸海域共有罗源湾、北茭、定海湾、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川石岛、闽江口梅花东、闽江口外、沙尾澳、福清湾、海坛海峡、长乐东部海区、平潭岛东等12个水质监测点位(含海域环境功能区点位9个),其中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外和长乐东部海区属于远岸点,不参与功能区评价,监测点位分布见图1。
监测时间近岸海域水质每年监测三期,监测时间为4月-5月(丰水期)、7月-8月(平水期)、10月-11月(枯水期),在落潮时采样。
评价项目与评价方法评价选用的项目为pH、溶解氧、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汞、铜、铅、镉和非离子氨共11项。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海水水质进行评价,根据《福建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对海水水质状况进行定性分级评价。
图1 福州市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分布图2 水质状况评价—各测点水质状况2006年-2010年福州市近岸海域各测点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
各测点中,三个远岸点(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外、长乐东部海区)与北茭、平潭岛东测点的I类-II类水质比例均达到100%,水质状况为优;定海湾测点的I类-II类海水比例为80%,水质状况为良好;闽江口梅花东和沙尾澳点位水质状况为一般;罗源湾、闽江口川石岛、海坛海峡水质状况为差;福清湾水质状况为极差。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作者:林建国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6期[摘要] 通过对2004年~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污染防治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近岸海域质量现状趋势分析1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分析1.1 近岸海域监测概况1.1.1调查范围调查站位分布于119°40′00″~120°21′22″,25°49′08″~26°24′00″。
1.1.2海域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2004年~2008年3~5月、8~9月、10~11月进行了福建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调查监测,共设65个监测站位。
1.1.3评价项目海水评价项目有pH、COD、DO、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汞、铜、铅、镉、石油类等10项指标。
1.1.4评价标准根据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和《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评价。
1.2 福建省近岸海域水质情况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65个站位水质状况如下:一、二类海水占58.5%,与2007年的53.9%相比上升了4.6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3.8%,与2007年的7.7%相比上升了6.1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7.7%,与2007年的38.4%相比下降了10.7个百分点。
福建省近岸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
2008年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点位数为54个,达标点位为26个,功能达标率为48.1%,与2007年的44.4%相比,上升了3.7个百分点。
全省6个主要海域中,莆田海域水域功能达标率最高,为70.0%,宁德海域和厦门海域较低,分别为18.2%和16.7%。
2008年5月、8月、10月监测结果,见表1。
调查海区各种营养要素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并都与盐度的相应分布相反,呈湾内测值高、向湾外有规律地递减的分布状态,反映出调查区的近岸海域各调查要素时空变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评价及污染原因分析张敏艳(福州市环境监测站 350011)【摘要】通过对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的分析评价,结合2010年福州市闽江、敖江、龙江入海污染物通量及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我市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的原因,为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福州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污染原因福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拥有辽阔的海域和绵长的海岸线,全市海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920公里,占全省的24.5%,乡级以上海岛海岸线390公里;潮间带滩涂面积582.76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8.1%;海洋生物种类达1580种;沿海港口、渔业、盐业及旅游业发达,并有较高程度的开发,随着沿岸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各种污染物排海量增加较快,对近岸海域环境已构成威胁。
1监测概况1.1 海水监测点位福州市近岸海域共有罗源湾、北茭、定海湾、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川石岛、闽江口梅花东、闽江口外、沙尾澳、福清湾、海坛海峡、长乐东部海区、平潭岛东等12个水质监测点位(含海域环境功能区点位9个),其中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外和长乐东部海区属于远岸点,不参与功能区评价,监测点位分布见图1。
1.2 监测时间近岸海域水质每年监测三期,监测时间为4月-5月(丰水期)、7月-8月(平水期)、10月-11月(枯水期),在落潮时采样。
1.3 评价项目与评价方法评价选用的项目为pH、溶解氧、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汞、铜、铅、镉和非离子氨共11项。
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对海水水质进行评价,根据《福建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对海水水质状况进行定性分级评价。
图1 福州市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分布图2 水质状况评价2.1 各测点水质状况2006年-2010年福州市近岸海域各测点水质类别比例见图2。
各测点中,三个远岸点(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外、长乐东部海区)与北茭、平潭岛东测点的I类-II类水质比例均达到100%,水质状况为优;定海湾测点的I类-II类海水比例为80%,水质状况为良好;闽江口梅花东和沙尾澳点位水质状况为一般;罗源湾、闽江口川石岛、海坛海峡水质状况为差;福清湾水质状况为极差。
综合来看,离海岸越近的海域水质污染越严重,三个远岸点所在海域水质则处于清洁水平。
可见,福州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污染。
0%20%40%60%80%100%罗源湾北茭定海湾连江东部海区闽江口川石岛闽江口梅花东闽江口外沙尾澳福清湾海坛海峡长乐东部海区平潭岛东劣四类四类三类二类一类图2 2006年-2010年福州市近岸海域各测点水质类别比例2.2 主要污染因子根据福州市2010年近岸海域各测点的污染物浓度监测值, 从中选取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总汞、铜、铅、镉、石油类、非离子氨等9项进行污染负荷的评价,见图3。
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在各测点所占的污染负荷均较大,污染负荷之和介于62.9%-79.5%之间。
由此可知,影响福州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物主要是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
0%20%40%60%80%100%罗源湾北茭定海湾闽江口川石岛闽江口梅花东沙尾澳福清湾海坛海峡平潭岛东铜镉非离子氨铅化学需氧量汞石油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图3 2010年福州市近岸海域各测点主要污染因子污染负荷示意图3 海水污染源分析海水污染源根据污染物的发生地点可分为陆源型、海洋型和大气型。
3.1 陆源型污染陆源型污染源是指陆上工业、生活、农业或其它污染物通过管、渠、沟、河及地面径流等直接入海,它是福州市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来源。
3.1.1陆源型污染途径陆源型污染的途径有经入海河口入海和直接排海两种。
结合2010年福州市闽江、敖江、龙江入海污染物通量及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参见表1)分析可知,经入海河口入海的污染物占陆源污染物总量的95%以上,而三条入海河流中,闽江的排污量最大,其次是敖江、龙江;直排海污染源中畜禽养殖业的排污量显著大于工业企业。
不论是经入海河口还是直接排入海域,氮、磷的入海量总是居各污染物之首,其次是石油类。
表1 2010年福州市入海河口及直排海污染物入海量比较单位:吨/年3.1.2陆源型污染来源不论是经过何种途径进入海域,究其来源,都不外乎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污等。
根据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得出的数据,化学需氧量、氮、磷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源、蓄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种植业的污染;石油类和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排污。
各类陆源污染物具体来源见表2。
表2 福州市陆源污染物来源情况单位:吨/年工业源7127.88 845.84 ———37.8 0.12 0.0002 0 畜禽养殖28243.44 4379.55 9974.08 1543.42 —————水产养殖11343.97 2179.3 3470.5 596.31 —————种植业—478.15 3263.44 355.3 —————生活源67444.48 9313.6 13103.54 1112.9 4428.98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762.6 58.48 — 1.38 —0.85 0.014 0.005 0.002途径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硝酸盐氮总磷石油类铅铜汞镉入海河口闽江921754.17 90707.62 15324.23 22033.38 3527.09 —21.36 4.93 3.13 —敖江21095.91 2039.67 1523.63 1405.831 280.10 ——8.02 ——龙江4947.37 1355.09 243.22 114.10 48.47 1.67 0.03 0.91 0.01 0.02直排海工业(含污水厂)2082.37 387.63 158.59 —15.71 6.66 ————畜禽12031.20 5024.72 2245.37 —805.98 —————3.2 海洋型污染海洋型污染源是指船舶、海上设施的倾废排污等。
海洋型污染对福州市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3.3 大气型污染大气型污染源是指大气沉降或大气降水使污染物入海。
海水中无机氮由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组成。
以2010年为例,福州市三个入海河口硝酸盐氮的入海量(23553.31吨)大于氨氮的入海量(17091.08吨),近岸海域海水硝酸盐氮浓度均值(0.205mg/L)亦大于氨氮浓度均值(0.034mg/L)。
而陆域污染源的废水中,氨氮排放量占总氮排放量的大部分(参见表2),显然与入海河口及近岸海域海水中各型态氮含量不一致,可推测海水中的硝酸盐氮有来自大气型污染物的贡献。
根据2010年福州市降水离子分析结果:降水中首要阴离子组分为NO3-(57.8 μeq/L)。
硝酸根离子居降水中各阴离子之首主要是由于工业的发展,机车保有量的上升,增加了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排放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成分为NOX ,这些NOX的一部分与大气中的其他阳离子组分、水分结合,通过降水汇入地表径流,形成硝酸盐、亚硝酸盐,最终汇入海域,成为海水中无机氮的组分。
2010年福州市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的结果显示,2010年福州市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NOX 为114989.39吨,其中工业废气排放的NOx有93682.05吨,占81.47%,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x有21032.19吨,占18.29%。
如此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经降水随地表径流入海,其对海水无机氮含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4 海水功能区污染原因举例分析福州市近岸海域各功能区测点中,污染最严重的是福清湾,其次为闽江口川石岛、罗源湾、海坛海峡。
虽然流入福清湾的龙江每年所携带的污染物总量不大,但直排海污染源中,福清的直排海污染物排放量却远大于福州其余的沿海县(市),其中以畜禽养殖业的排污量尤为突出,参见图4、图5。
另外,福清湾地处陆地狭角,东侧有平潭岛及一系列小岛阻隔,属半封闭形海湾,不利于与外海间的水质交换,污染物易积聚在此。
图4 2010年福州市各沿海县(市)直排海污染源氨氮排放量福清长乐连江罗源平潭图5 2010年福州市各沿海县(市)直排海污染源总磷排放量闽江口川石岛点位靠近闽江入海口,而闽江每年污染物排海量居福州市三江之首,闽江口川石岛区域海水水质必然受到影响。
罗源湾是典型的口小腹大的几近全封闭海湾,海水交换与自净能力极差。
沿岸工业企业、畜禽养殖业的废水及生活污水携带污染物排入海中,多是积聚在该区域,形成反复污染。
由图4、图5可以看出,有直排海污染物的各县(市)中,福清市排污量居首,其次就是平潭县。
海坛海峡点位位居福清市与平潭县之间,与福清湾点位相邻,其水质一方面受到平潭县直排海污染源的污染,另一方面它也受到到福清湾水质的影响,水质状况自然不容乐观。
5 总结福州市近岸海域污染主要来自陆源型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排污等方面。
对海水污染最显著的氮、磷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生活污染,而石油类和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集中式基础设施的污染。
此外,大气型污染对海水无机氮浓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在关注直排海工业污染源的同时,更需要重视直排海养殖业排污对海水的影响。
同时,对于海水的污染防治,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污水的治理上,还应该考虑到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有可能增加水中无机氮的浓度。
加大力度治理工业废气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对于海水污染的防治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1]国家环境保护局.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2]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S]福建,2008.[3]福州市环境保护局.福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年-2010年),2011.[4]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福州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E],2008.[5]郑小宏.闽江口海域氮磷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特征[J].台湾海峡,2010,29(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