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中日战争与废除不平等条约 1931-1945 (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日交涉过程
中国政府反应与政策 :口头抗议和书面抗议;
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但没有放弃和平解决的 希望。 日本的政策与反应:军部存在分歧 ;一方面 进行全面侵华的战争动员准备,一方面又借 “不扩大”、“不抛弃和平谈判”掩饰其军 事行动,让中国政府心存和平幻想。
抵抗日军的二十九军
中国争取和平的外交努力


策? 李顿调查团 如何评价蒋介石的安内攘外政策? 1933-1937日本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 欧美列强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采取了怎样的 立场和政策? 何梅协定 秦土协定 一二九运动
1、从根本上说,中国战时大国地位的取得是
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2、战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与国民政府的 外交努力分不开。 3、客观地看, 国际环境对中国有利是其国际 地位提高的重要原因。
Biblioteka Baidu
日本与抗日战争
日本战争清理问题
[复习思考题]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



珍珠港事件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 形成
2、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1)原因
中国的英勇抗日行动提高自己的国际声望的
地位; 中国与英美等国建立了同盟关系; 日本行动加速了国民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的 进程。 (2)1943年1月11日 中国与英、美两国缔结 条约,废除以前的不平等的条约。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是直接对日交涉:8日 11日 20日 二是请求争取英美德等西方大国调解:英国
消极调解;美国回避;德国积极调解
希特勒调停中日战争
德国希望以日本牵制苏
联,不希望日本南进。 德国在中国有军事和经 济利益。 平息中日冲突以保持与 中日两国友好关系。 1937年7月蒋介石向德 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提出 劝和邀请。
开罗会议三巨头
罗斯福:希望利用中国制衡苏联
中国战区的地位
抗击日本90%的兵力,
牵制日本军力。 提供空军基地和情报。 援助了其他战场特别是 英美等国的“先欧后亚” 战略。
中国人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
南京大屠杀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书
(二)南京政府与同盟国的冲突 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抗战期间,甚至在南京被占后,中日代表都 进行了秘密的外交交涉。近卫文磨不以国民 政府为对手的声明 关闭了中日谈判渠道。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日本侵华新方针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战线
过长,无力维持战略进攻姿态,中日战争进 入相持阶段。 日本不得不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 11月3日,近卫声明: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 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和组织,参加新秩 序的建设,日本将不予拒绝。
3、对中国政府避战求和外交的 评价
积极面:一是争取了备战时间;二有利于揭
露日本的侵略行径和在国际上孤立日本。 消极面:一是模糊了各国对中日冲突走向的 判断;二是助长了西方大国对日本的绥靖政 策。三是压制了国人的抗战热情而不利于组 织和发动全民族抗战。

(二) 从平津失陷到八一三抗 战前后中国的以战求和外交
1
3、对中国以战求和政策的评价
1)从国内影响看有利于动员全民团结抗战。
2)从国际影响看,以战求和外交在世界上树
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三) 从淞沪会战到太平洋战 争的中国以战求援外交
1、日本的侵华战略与中国的对策
日本战略:不战而屈人之兵,速决速战的投
机取巧战略。 中国坚持抗战和争取外援的战时外交政策
4
永止 国 久日 主 联 和本 义 合 平侵 侵 一 ;略 略 切 和的 反 保势 对 障力 日 东以 本 亚制 帝
3)
平际 ) 的和 尽 公平 力 约机 维 ;构 护 以 和 及 巩 保 固 障 国 和
2
和国 基 ) 平的 础 在 与国 联 独 正家 合 立 义和 世 自 共民 界 主 同族 上 的 奋为 同 精 斗世 情 神 ;界 中
1、 国民党内部的和战之争
主和派:汪精卫 ,鼓 吹亡国论。 主战派:孙科,全面抗 日,联合苏联。

2、南京政府以战求和政策的确立 与实施
(1)以战求和政策的确立 蒋介石8月7日庐山讲话: 全面抗战,联合英美。


(2)八一三事变与中国以战求和 外交政策的终结
八一三事变——上海街头的日军
八一三事变后南京政府的政策
加强上海防务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展开反击
发表《抗战自卫宣言》
国民政府抗战外交方针
对的 武 ) 内一 力 否 对切 在 认 外伪 中 并 政政 国 取 策治 领 消 。组 土 日 织内 本 及造 以 其成
5
的现 ) 同存 增 情友 进 ;谊 与 以 世 增 界 加 各 对 国 中 的 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中苏复交 “七七事变”爆发后 蒋介石转向联苏
1938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援华问题分析:帮助中国以拖住日本—
—欧洲战争爆发后,援助中国拖住日本,同 时改善日苏关系以诱使日本南进。
3、日本诱降与中国抗战阵营的 分化
中日和谈情况:在日本攻占华北期间、淞沪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及
《开罗宣言》。 1943年10月德黑兰会议达成的《关于普遍安 全的宣言》邀请中国参加签字 ; 1944.9-10,中国代表参加了大国筹建联合 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 1945.4-6,中国与美、英、苏三大国一起发 起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成为联合国安全 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
汪精卫投降叛国
日蒋间的“和谈”
1940年3月,日蒋代表在香港、澳门进行了
两次会谈,但在满州国问题、华北驻兵问题 以及汪政府问题等方面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双方在澳门商定举行蒋介石汪精卫板垣三巨 头谈判,最后因好战的东条英机反对而取消。
蒋介石派人与日本秘密和谈
4、对中国以战求援外交的评价
2、中国争取国际援助的努力与 成就
(1)英法美:一系列信用贷款、购买武
器和军用物资的协议
(2)国联:不敢宣布日本是侵略者;国联远
东咨询委员会提议国联给中国以道义上的支 持 (3)布鲁塞尔会议:只有苏联代表明确表示 支持,英法美三国代表采取回避态度, 会议毫 无结果。

(4)苏联是抗战初期中国最大的外 援国
求援失败,但中国仍然获得外交成功——
1)中国英勇抗日提高了中国的声誉和国际地
位; 2)在西方揭露日本侵略行径并争取了世界各 国人民和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3)取得了苏联实质性的援助,也增加了中国 对西方大国外交的筹码。
四 太平洋战争、废除不平等条 约与雅尔塔会议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外部环境与国
1、中国与美英苏等国
的冲突 中美关系与史迪威事件
中英关系中的问题
缅甸战役不支持中国;
印度独立问题; 香港问题;
战争贷款问题;
中苏关系的恶化
(1)日苏中立条约(1941.4.13):
1941.4.13,为了日苏两国友好,苏联保证尊 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 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主权和 不可侵犯。苏联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承认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合法。 (2)国联开除苏联(1939):中国投弃权票
美国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苏联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2、雅尔塔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雅尔塔秘密协定》严重损害中国利益
大连国际化并保证苏联的优越条件; 恢复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
保证苏联在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特权;
维持外蒙古现状。
中国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战时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的原因
第七讲 中日战争与废除不平等 条约 1931-1945 (下)
三 抗日战争初期的和战与外交
(一)从“七七事变”爆发到 平津失陷期间中国政府的避战 求和外交
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占宛平县
1、中国采取避战求和政策的原因
(1)军事准备不足 :长期实施“攘外必先
安内”政策 的危害 (2)对战争判断失误 :局部冲突还是全面 战争 ?
际地位的改善
1、太平洋战争后中国加入世界反法 西斯联盟
太平洋战争前英美对日政策调整 :在太平洋
地区,英美也改变了对日本的绥靖政策,在 1941年分别表示了对中国抗日的经济和战略 支持。 珍珠港事件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1942 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以全部资源欲 三国同盟国等进行作战;签字国不与敌人单 独缔结停战协定与和约。
汪精卫集团投敌
逃出——汪先是错误估计日本人的野心与残
暴,后是权欲熏心、助纣为虐。 建立傀儡政府——1938年12月30日《日华新 关系调整要纲》:承认日本长期占领东北、 蒙古、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岛屿等;汪 政权从中央到地方都由日本人监督;汪政权 的军队和警察都由日本训练和供给武器;汪 政权的经济政策、实业以及资源都由日本控 制;禁止一切抗日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