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三联征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
➢ 血液稀释
➢ 创伤失血可以直接丢失凝血因子,体液从细胞内和组织间隙 向血管内转移、后续的大量液体复苏都导致凝血因子稀释
➢ 低体温
➢ 低体温主要是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这是通过影响vWF、 血小板表面GP Ib/IX复合体的结合而起作用
➢ 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
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低体温
恶性循环
代谢性 酸中毒
凝血 障碍
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创伤性凝血病
➢ 亦称为“非外科性出血”或“微血管出血” ➢ 是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组织损伤,引起机体出现以凝血
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
➢ 休克是创伤早期发生凝血病的重要原因
➢ 一组208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伤员入院时的凝血功能障碍和休克 严重程度有着明显的量效关系
➢ 在组织低灌注时,内皮细胞释放血栓调节蛋白增多,通过与凝血酶 结合而抑制其功能,同时还激活蛋白C和抑制Ⅴ、Ⅷ因子的功能, 导致机体抗凝活性增强
10
➢ 创伤的直接暴力、休克、炎症反应、自由基等都可以引起内wk.baidu.com细胞 损伤,内皮下的Ⅲ型胶原和TF暴露,通过与vWF、血小板及Ⅶ因子 结合,激活凝血进程
➢ 受损的内皮细胞释放t-PA增加,而PAI-1减少,纤溶酶激活,使机 体的纤溶活性增强
➢ 在凝血因子减少或功能受损时,纤溶活性增强进一步导致了血凝块 形成减少或不稳定,从而增加出血量和加重凝血病
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 ➢ 是一种多元性的凝血障碍性疾病
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创伤性凝血病 ➢概念
➢ 大量出血、组织损伤后激活凝血、纤溶、抗凝系统, 在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病生机制复杂, 现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凝血、纤溶相关监测指标的评价
➢ 虽然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缓冲剂纠正酸中毒,但并不能单纯地治疗凝 血病,提示酸中毒与凝血病之间还有着更复杂的联系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
➢ 炎症反应
➢ 凝血过程和炎症反应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交联关系 ➢ 创伤是诱发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后者同样影响凝血的过程 ➢ 单核细胞可以表达组织因子并黏附到损伤部位的血小板上,炎症
创伤性凝血病的过程
大量血液丢失 大量输液 大量库血
组织间液进入血管 血液稀释
低体温(临床小于36°≥4小时或中心体温≤34°) 酸中毒(pH ≤ 7.2)
凝血紊乱
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
➢ 组织损伤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基础
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
➢ 创伤患者发病率较高,有研究表明:约1/4~3/1的患 者在入院时即已存在,与预后密切相关,死亡率比无创 伤性凝血病高约4-6倍
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凝血、纤溶相关监测指标的评价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1、正常参考值:24-36S 2、临床应用: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
筛试验 3、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纤维蛋白原 (FIB)
1、正常值::2-4 g/L 2、临床意义: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
1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正常参考值:12-16S
(prothrombin time,PT) 2、临床应用: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
过筛试验
1、正常参考值:0.8-1.5 INR
2、既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同时还 要报告正常对照组和国际性标准值即INR
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严背重创景伤
活动性 大出血
组损伤 大量输液
低体温
致死三联征 血液稀释
酸中毒
凝血障碍
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损伤控制外科
➢ 行复苏抢救及简化手术,快速控制出血、控制污染, 手术时间控制在30一90 min
➢ 为患者手术后入ICU行纠正酸中毒、凝血障碍、复温 等治疗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
➢ 酸中毒
➢ 代谢性酸中毒在创伤患者中很常见,它可以抑制各种凝血因子的活 性,也促进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 研究发现,当pH从7.4降到7.0时,FⅦa的活性降低90%,FⅦa/TF 复合体活性降低55%,FⅩa/Ⅴa触发的凝血酶原激活率降低70%。
➢ 行凝血、纤溶等相关指标的常规监测,包括血PT、PTT、TT、纤 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PDP等等,根据病情必要时 每2~4 h重复检查
➢ 同时应注意体温和酸中毒的监测
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凝血、纤溶相关监测指标的评价
凝血酶原时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致命三联征
➢ 严重创伤合并大出血患者,往往出现低体温、酸中毒 和创伤性凝血病,这三者可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故被称为“致命三联征”
➢ 若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很可能在24h内死亡
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反应引发内皮细胞损伤,通过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途径激活抗 凝系统,从而影响凝血病的发生
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早期识别和进行有效的监测
➢ 早期重视高危因素的识别,特别是对损伤严重、重型颅脑损伤、 休克、活动性大出血、预期会接受大量输血的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