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2.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第一节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一、选择题

1.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 根本原因是(

A. 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 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 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

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图剿公田》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 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

逐步导致“公田不治”,

田制逐步瓦解。

答案:B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经济根源是 ( )

A.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解析:A 、B 、C D 四项都是这一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原因,但 B 项是出现变法的经济根 源,A C 、D 三项只是推动因素或外部有利条件,正确答案为

B 项。

答案:B

3.管仲在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变革,它的实质是 ( )

A.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B.扩大兵源

C.争取民众的支持

D.提高平民的地位

解析:“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这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

地的所有权。故选 A 项。

答案:A

4•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力提倡的思想是

( )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社会的主要趋势, 因此法家思

想受到统治者重用。

答案:B

《吕氏春秋》曾记载:“今

扎桶家思想&玆家思就 也舉家恩想

5•战国时期变法与春秋时期改革最本质的不同在于()

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

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本质”。战国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改革代

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B

6•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解析:战国时期,为了在兼并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正是这一动力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答案:B

7.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②促进了民族融合③秦国日益强大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弱小的国家被吞并,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同时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战争中,秦国日益强大,这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D

&《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

确的是()

A. 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

B. 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 战国时期,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 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解析:根据材料“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可知,“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使用的牛形酒容器

材料二见下图。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

材料三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他深刻地指出,是“社会

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

觉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的哪一新气象?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为此秦国采取了怎样的积极对策?

(3) 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本质特征。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回答,应注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和关系。第⑵问,根据材料信息总结出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的特征。积极对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即可回答。第⑷问,结合大变革的含义进行概括。

答案:(1)新气象: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产生了新的阶级力量。

(2) 特征: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走向崩溃。对策:实行变法。

(3) 出现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空前繁荣。

(4) 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

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材料三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

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谷粱传》宣公十五年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 译自《诗经•大田》

(1) 材料一、二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中“铁官”的主

要任务是什么?

(2) 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税亩,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

(3) 初税亩的实行对促进新的生产方式产生有何作用?

解析:回答鲁国“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含义、目的、后果,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信息综合作答。

答案:(1)现象:农业生产中牛耕出现,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主要任务:引导各行业的人掌握和使用铁制工具。

(2) 理解:春秋以前,实行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国家不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认为向私田征收田租是非法的,因此说“非正也”。初税亩实行前。原因:从诗中可看出,由于“私田”不交税,奴隶主贵族重视私田超过井田。

(3) 初税亩的实行,表明国家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从而确立了封建剥削方式,标志着鲁国等诸侯国的井田制度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