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肿瘤

[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神经纤维瘤/听N瘤]

起源于脑及其邻近组织,年发病率7~10/10

唯一明确的诱发胶质瘤&脑膜瘤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晨起明显,

多为弥散性,

局灶型发作较典型,亦可为全身发作或意识丧失;

→术前评价:

CT对后颅窝或无强化

的tumor

考虑:是否颅内肿瘤?(炎症、肉芽肿、血管畸形);肿瘤的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肿瘤的性质及其生物学特性;

——鞍区扩大;听神经瘤——内听道扩大;

鞍上斑点状或蛋壳状钙化;

脑膜瘤、脊索瘤、骨瘤;

鞍骨骨质吸收为颅内高压的表现;

③头部MRI&CT:MRI对后颅窝&

④PET;活检。

→治疗:

➢内科治疗:

①降颅压;

②抗癫痫治疗:尤其幕上肿瘤,术后seizure几率较高,且术中应

用青霉素、头孢、异氟醚是术后癫痫的危险因素;

故在术前维持有效的抗癫痫药物浓度;术前、后

seizure发作者,应服药至停止发作6个月后渐

停。

➢外科治疗:降低颅内压& 解除肿瘤压迫症状。Keyhole approach/ neuronavigation.

➢放射治疗:

①常规治疗:高敏:生殖细胞瘤,淋巴瘤首选放疗

中敏: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形胶质母细胞瘤,GH垂体腺瘤。

低敏:其他类型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脊髓瘤,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瘤

术后7-10天开始,40Gy/4wk,儿童可减少20%;对髓母,淋巴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应全脑+s2以上全脊髓照射(CSF播散)副作用:脑血管扩张,实质水肿。ICP增高。治疗中予皮质激素& 甘露醇

PET可区分放射性脑坏死&肿瘤复发;

②瘤内放疗:适用于囊性颅咽管瘤,胶样囊肿,astrocytoma.

③立体定向放射(gamma刀,X刀):严格掌握适应症。边界清楚,直径小于等于3cm。

➢化学治疗:目前药物以亚硝基脲类为主。BCNU卡氮芥,CCNU环已亚硝脲;

提示:良性肿瘤应全切,恶性肿瘤无法全切应姑息切除,部分降颅内压。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称胶质瘤glioma

➢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反映在分级。(WHO I-IV 级)➢高级别胶质瘤可为原发,或为低级别胶质瘤“进化”而来(继发:注意病理组织勺,可能误判。)

➢病理区分其恶性程度,与细胞核象及分裂,血管增生,坏死等改变有关。

➢影像学上主要分辨其增强,坏死,周围水肿,PET。

➢预后与组织学类型,病人年龄,临床表现有关。

◆星型细胞来源:

1)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年轻人,30-40yr

表现:典型首发症状为抽搐,可合并其他神经症状。

MRI:T1低信号,T2/Flair像显示较明显。可有占位征象或皮层侵犯。

PET可作为MRI补充,反映其恶性程度。

治疗:病变可能全切,则手术治疗。对低级别者可改善预后,但涉

及重要功能区则不能切。放疗:是最有效方法,小剂量优于

大剂量。术后立即放疗可延缓病变进展,但对生存期无帮助。

死因多为低级别转化为高级别恶性胶质瘤。

2)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胶质母细胞病是最常见的

恶性星形细胞瘤

80%的恶性胶质瘤为胶质母细胞瘤,且胶质母细胞瘤以大脑半球多见。多数恶性星形细胞瘤单独发生,少数合并遗传Syndr。Type I/II NF,Turcot Syndr,Li-Fraumni Syndr。

(注释:髓母细胞瘤病多发于儿童小脑/4th脑室)

表现:MRI不均匀强化(环状),周边水肿,占位征多明显,广泛浸润生长,累计白质。有胼胝体及对侧。

治疗: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星形细胞瘤首选手术切除,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复发可再次切除;术后局部放疗延长生存期;

化疗用BCNU。

预后:平均aplasia 3年,多形性星形细胞瘤1年。

少突胶质细胞来源:

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

1)低级oilgodendroglioma

易钙化:血供脆弱,易出血。可表现为颅内出血,多数以抽搐或者进行性偏瘫,认知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与astrocytoma相同。

2)间变性oligodendroglioma:

确诊后立即治疗,且多首选化疗CCNU+VCR+甲基苄肼。

2、听神经瘤

良性肿瘤,多单侧发生,占桥小脑角肿瘤60%-70%;起源于前庭N上支Schwann细胞,发生在内听道(部分为脑干侧);40岁以下发生者注意有NFⅡ可能。

表现:多以单侧高频耳鸣起病,缓慢进展至听力丧失。

可压迫V,Ⅶ脑神经相应表现;可有后组颅N受压,脑干、小脑受压表现。

可伴复视,共济失调,锥体束征等。

薄层轴位MRI为首选方法,表现为内听道圆形或卵圆形,肿瘤强化。

听力测定为以高音损失为主的感觉性听力丧失。

治疗:随访:直径3.0cm以下,可密切随访听力&MRI(6月/次),生长较快手术。

手术:直径>3.0cm应手术,枕下中线入路最常用,可保留部分听力。

听力丧失的中小型听神经瘤,应由迷路入路;

内听道内或侵入小脑角的小型听神经瘤,应颅中窝入路。

γ刀/X刀:不耐受手术:直径<3.0cm;大肿瘤减体切除后。

分级:Ⅰ级1-10cm,内听道内;

Ⅱ级11-20mm,内听道内&脑池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