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变迁自动保存的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变迁-(自动保存的)

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变迁-(自动保存的)

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变迁-(自动保存的)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变迁一、秦朝的民族政策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秦大一统后,国家疆域空前辽阔,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和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融合问题显得十分棘手。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独揽一切大权,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组织体系,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

设置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分管国家各项事务1。

“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成36个郡,由中央直接管辖,一个郡下又分若干县。

始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

秦朝颁布统一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建了从帝都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开通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修筑长城以及进行大规模的移民等等。

这些措施对封建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朝面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后各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大都有借鉴和延续秦朝的制度,具体有以下2:1、在民族聚居地设“道”秦在征服边疆各少数民族,完成统一大业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并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具体情况进行了特殊的设置。

在郡下设“道”是秦始皇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设置,道是县的特殊形态。

道的设置,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的发端,为后代皇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设置开创了先河。

2、武力征服少数民族秦始皇统治中原后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是武力征服的政策,最突出的就是“北击匈奴”和“南平百越”。

秦始皇的武力征服统治,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战争,对被征服者带来了灾难的痛苦,它也加深和激化了秦皇朝内部矛盾,是秦皇朝短命速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变迁 (自动保存的)

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变迁 (自动保存的)

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变迁一、秦朝的民族政策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秦大一统后,国家疆域空前辽阔,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与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融合问题显得十分棘手。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独揽一切大权,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组织体系,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

设置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分管国家各项事务1。

“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成36个郡,由中央直接管辖,一个郡下又分若干县。

始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

秦朝颁布统一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与车轨;统一文字;修建了从帝都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开通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修筑长城以及进行大规模的移民等等。

这些措施对封建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朝面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后各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大都有借鉴与延续秦朝的制度,具体有以下2:1、在民族聚居地设“道”秦在征服边疆各少数民族,完成统一大业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并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具体情况进行了特殊的设置。

在郡下设“道”就是秦始皇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设置,道就是县的特殊形态。

道的设置,就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的发端,为后代皇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设置开创了先河。

2、武力征服少数民族秦始皇统治中原后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就是武力征服的政策,最突出的就就是“北击匈奴”与“南平百越”。

秦始皇的武力征服统治,虽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战争,对被征服者带来了灾难的痛苦,它也加深与激化了秦皇朝内部矛盾,就是秦皇朝短命速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

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

中国(蒙)元时期民族政策[摘要](蒙)元是中国古代史中让人有许多思考的王朝,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王朝,是中国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

其以一个少数民族取代了史界传统认为的中原汉族的正统地位,统治一个华夷通天下的局面,故其民族政策在中国古代历代民族政策中颇具特色。

本文将对其民族政策的内容、特点、影响等,以及与另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清王朝的民族政策的对比进行研讨。

[关键字]蒙元; 民族政策;内容;特点;影响元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统一王朝。

它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为今天的中国铺垫下坚实基础,其对我国疆域版图的成熟更是影响重大。

《元史》:“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汉梗于书妹,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

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

[1]在如此辽阔疆域之上,对于一个人数较少民族统治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特殊情况,蒙古游牧民族从而采取了颇有特色的民族政策。

一、蒙元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是国家为协调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发展,处理民族事务而制定的各项规定、措施的总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蒙元一代,其民族政策中有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各种保障政策,也有诸如四等人制的民族歧视性政策。

1.元代的民族政策在政治方面,蒙元制定出的各种政治制度和设置了相关机构处理民族事务。

具体内容有以下:元朝是少数民族入据中原建立的统一王朝,在其统一和统治的历程中必然形成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空前交融的结果,而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模式、经济体制下的两种文明体系。

一个是逐水草而徙,转迁不定,另一个又是安土重迁,筑室而居;游牧经济是以牧场和牲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业经济是以耕地和生产工具为主要生产资料等等。

故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之间的种种相反相悖之处,决定了双方之间必有的冲突存在。

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民族政策[整理]

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民族政策[整理]

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民族政策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朝: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治明朝虽是汉族政权,但政府却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统治。

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先是实行元代以来的土司制度,对归顺的各少数民族首领授予世袭官职,由他们自行管理所辖地方。

后来又实行「改土归流」,把土司辖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范围,这有利於国家统一的发展。

明朝:中华各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北方、东北和西北地区,明政府主要设置军事机构镇守,例如设置都司和卫所,以巩固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另外,明政府也鼓励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如移民屯垦、贸易互市、兴建学校、推行儒学等等举措,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明朝政府的这些措施,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实现了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清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更进一步稳固发展由满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由於满族统治者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稳定边疆,并对汉文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更为宽容、开放的态度和政策,使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加强了各民族的相互认同感。

清朝:体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清朝前期以强盛国力所奠定和巩固的中国疆域,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加,在晚清时期受到外国侵略时,中国各地区民族皆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对列强作出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清代的民族政策与以前历代相比有那些独特的地方?从顺治帝起,清朝统治者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首先肯定了汉族文化的先进,采取了向汉族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习俗、文化,重用汉族大臣,开科考,修孔庙,拜孔子等一系列行为。

这些行为在顺治帝之时,几乎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连顺治帝的亲生母亲都不支持他。

这或许是顺治帝抑郁而终的原因。

但事实证明顺治帝的作为是对的,康熙不仅继承了顺治的政策,还亲下江南,拜明孝陵,以安汉族人的心。

中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演进

中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演进

中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演进作者:黄美妍来源:《大观》2016年第06期摘要:我国古代民族政策内容丰富,既存在歧视、压迫政策,又存在有关于民族间和睦相处的民族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发点依然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利益,但它们所起到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些。

中国的民族政策源远流长,它们相互影响,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土司制度;和亲一、我国古代民族政策产生背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处理民族关系曾经是各个朝代、各种政权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各个朝代和政权的统治者在作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决策的时候,都不得不着重考虑这个问题。

于是,便有了民族政策的产生。

我国历史上民族政策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照顾民族利益,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使社会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歪曲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压迫,使各民族纷争不已,使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教训。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从古代开始以汉族作为主体民族。

这种汉族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历史格局,构成了千百年来中国民族关系问题演变发展的基本动因,也成为历代王朝制定民族政策、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特定的基础。

二、我国古代民族政策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的历史悠久,有关于统治者对其他民族的统治方式也很是丰富。

(一)歧视、压迫政策中国传统上一直强调和重视“定分”。

“定分”是指首先把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民族,基于统治民族或主体民族的歧视概念,分为尊卑、贵贱不同的社会地位,然后使其定格于国家和社会内,及通过法律等使各个阶级的社会地位确定下来并不得逾越。

即把一国内各民族按照统治民族的意愿分为若干不同的等级或等次,然后赋予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实行民族对民族的统治。

早在中国民族形成过程中和产生后不久,就从最初的民族差别和我族与他族不同的观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华夷之辨”。

这是指把主要由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为首的民族演化而来的民族称为“华族”,而把中国周边地区演化而生的民族称为“夷”族或“蛮”族,就是所谓的“西夷”和“南蛮”。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点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点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一)秦朝: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1、周边民族:①东北夫余、乌桓;②北方匈奴;③西北羌、氐;④南方夷、越。

2、管理机构: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3、民族关系(边疆治理)①北逐匈奴,修筑长城;②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二)汉朝1、管理机构:设立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民族关系(边疆治理)(1)北方①汉初对匈奴和亲政策。

②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③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④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

后刻铭燕然山。

(2)西域①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

②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3)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3、边疆政策:屯戍政策。

(1)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移民屯田;(2)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一)隋唐1、背景: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2、中央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1)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

(2)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3、隋朝的民族关系①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各族先后归附。

②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

589年,百越首领冼夫人迎接隋军统帅韦洸(guang )进入广州,她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④加强与流求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4、唐朝民族关系(1)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

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密切联系。

(2)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与吐蕃:①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

②会盟: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4)与南诏: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古代中央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与政策表

古代中央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与政策表

古代中央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与政策表一、引言在古代中央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与政策表,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古代我国历史悠久,发展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如何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在古代中央王朝治理下,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与政策表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些手段和政策表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政治手段1. 保持中央集权在古代中央王朝处理民族关系中,保持中央集权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

中央集权能够有效地统一国家的法律、行政和军事,提高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效果。

这种手段在统一的中央王朝治理下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古代中央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还推行了各民族平等政策。

这种政策使得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3. 任用各民族人才古代中央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还包括了任用各民族人才。

通过任用各民族人才,中央王朝能够有效地吸引和团结各民族,减少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统治。

三、军事手段1. 遣远征军为巩固和扩大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古代中央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之一是遣远征军。

通过派遣远征军镇压叛乱或扩大领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建设边疆防御工事古代中央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还采取了建设边疆防御工事等军事手段。

这些工事能够有效地防范外敌入侵,保障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经济手段1. 实行赏抚政策古代中央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实行了赏抚政策。

通过向少数民族赏赐财物和特权,中央王朝能够有效地减少少数民族对中央的抵抗和反叛,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和统一。

2. 发展边疆经济古代中央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还包括了发展边疆经济。

中央王朝在边疆地区加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吸引各民族参与其中,从而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中国古代历史各朝代的民族政策(可编辑)

中国古代历史各朝代的民族政策(可编辑)

中国古代历史各朝代的民族政策一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春秋诸侯争霸给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向中原发展的机会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犬牙交错打破了各民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密切了华夏民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融合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秦灭六国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去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通过秦始皇的开拓经营秦朝疆域扩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郡人口达2千万汉武帝继秦始皇以后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汉武帝时打败匈奴通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将新疆地区正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建立起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主要民族五胡经三国到西晋人数已达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淡保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但是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和互相影响也加速了民族融合北朝是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他改革鲜卑旧俗推行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唐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唐朝加强了与边疆各族的联系回纥粟末 南诏等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经济上与唐往来密切文化上互相交流吐蕃与唐通婚基本上保持了亲戚关系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这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西北边防发展中西交通起了重大作用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分别实现局部统一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当时许多汉人到边疆其中有些人便逐渐融合到当地的少数民族中去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人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与汉族没有太大区别而被元朝统治者列入第三等级视为汉人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宋以来迁入我国的波斯阿拉伯人同汉族畏吾儿族蒙古族长期杂处通婚已逐渐融为一体元代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清初康熙帝统治时期消灭了吴三桂等西南割据势力平定了准噶尔等部贵族的叛乱粉碎了沙俄对我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抵御了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清朝幅员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壮回藏苗满州蒙等50多个民族这种大一统局面加强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现代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二对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人物友好相处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关系的主流广大人民赞成团结和统一反对分裂和战争对于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人物新编历史教科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汉朝时呼韩邪单于归汉恢复了汉匈之间断绝已久的友好关系课本用竖排黑体字印了双方约定的内容说明呼韩邪单于是匈奴族杰出的政治家他又向汉朝提出和亲请求昭君出塞进一步加强了汉匈之间的团结发展了汉匈之间友好合作的关系课本的两段小字一幅插图一段竖排黑体字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来肯定和赞扬昭君出塞的重大意义关于张骞出西域课本有一段小字叙述了他第一次出使的经历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张骞忠于祖国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第二次出使促进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推动了西域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是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人他在西域活动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奴役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课本的二段小字和插图形象地表现了班超经营西域的机智勇敢唐太宗李世民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课本用竖排黑体字印了他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因此李世民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称他为天可汗他答应了吐蕃松赞干布的求婚请求文成公主入吐蕃时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对汉藏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唐蕃第二次通婚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使汉族文化进一步传播课本用竖排黑体字印了尺带珠丹的上书说明唐与吐蕃的关系更加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了俺答汗是蒙古鞑靼部的一位杰出的首领多次主动向明朝提出互市要求几经曲折最后终于获得成功明朝封他为顺义王开放大同宣府等处互市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建呼和浩特城成为蒙古地区和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课本以二段小字叙述俺答汗为促进蒙汉和好所作的努力蒙汉互市的热闹情景并配有俺答汗和三娘子亲临互市市场载歌载舞的插图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俺答汗最主要的功绩清朝时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长途跋涉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课本以三段小字并配以插图描述了渥巴锡粉碎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种种困难完成东返祖国的壮举以及回来后受到清政府的重视和妥善安置的情景指出渥巴锡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三各少数民族在缔造伟大祖国中所作出的贡献一些少数民族在开发边疆统一边疆地区方面作出了贡献如匈奴这个民族在两汉时期已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成员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在公元前209年即单于位励精图治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使匈奴的统治进入了极盛时期课本的两段小字和《冒顿鸣镝射马图》具体叙述了冒顿励精图治的情况这时匈奴的畜牧业和冶铸业都发展起来在汉族的影响下匈奴地区还出现了农耕突厥回纥南诏吐蕃等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境的开发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松赞干布是吐蕃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青藏高原他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受唐文化的影响他创造了吐蕃文字制定了官制兵制和法律推动了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同北宋并立的辽和西夏是契丹和党项族建立的国家这两个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任用汉族文人韩延 等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文化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辽极盛时的版图北至色楞格河流域南至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西至阿尔泰山以西东临大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将北方如此辽阔的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权管辖之下辽是第一次在辽代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开发这对以后金元清各朝都有深远的影响金灭辽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来到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政权史称西辽西辽疆域广阔存在了80多年它在开发我国新疆地区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辽宋夏金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回鹘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白族在西南地区建立的大理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于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在西州回鹘统治下的高昌地区畜牧业很发达农业和手工业也在发展与辽北宋的贸易往来频繁黑汗王朝包括今新疆部分地区和中亚广大地区他们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西亚国家也承认他们的王朝是中国的王朝黑汗王朝与辽宋高昌等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大理以洱海为中心管辖着八府四郡三十七部大理的畜牧业和农业手工业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与宋朝关系友好12世纪时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民族蒙古族与邻近各族加强了经济联系通过贸易从中原地区获取了大量绢帛和铁器铁器的大量输入促进了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的发展蒙古已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经过多年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忽必烈进而灭了南宋建立起统一的元朝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四五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的建立与元朝有相似之处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王朝女真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来源于唐时的黑水 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地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明朝后期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极即位后在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和改进手工业技术军事上笼络联合蒙古各部政治上注意选择人才改革机构完成了东北地区的统一为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矗以上所述的少数民族的一些杰出首领如松赞干布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是他们本民族的英雄但是他们不仅为本民族的统一而且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次少数民族创造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文化成果通过种种渠道传入中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汉族文化处于先进地位但各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文化交流总是双向的如在西汉时期汉族的先进文化给匈奴很大的影响同时汉族也向匈奴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随着汉匈关系的不断密切骡子这种奇畜逐渐传入中原成为北方地区的重要畜力匈奴的乐器歌舞传入中原地区深受汉族的喜爱胡茄 鼓等乐器能奏出粗犷豪放和哀怨悲凉的曲调东汉末年流落匈奴的蔡文姬在《胡茄十八拍》中写道胡茄本自出胡中 鼓喧兮从夜达明汉代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还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皇帝以为武乐后汉以边给将《晋书·乐志》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西域通道以后西域的核桃石榴葡萄苜宿胡豆蚕豆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蒜大蒜胡罗卜等农作物陆续传入中原蒲梢龙文鱼目汗。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众多民族的国家,其古代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朝代的统治者们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制定了不同的民族政策,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先秦时期,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夏商周三代,虽然已经有了“华夏”与“四夷”的区分,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一直在进行。

周朝实行的分封制,使得周王室与各诸侯国之间形成了较为紧密的政治联系,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加强。

例如,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强盛,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在民族关系方面,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同时,秦始皇还在南方征服了百越地区,加强了对南方民族的统治。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汉朝时期,民族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多次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使匈奴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同时,汉朝还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此外,汉朝还采取了和亲政策,如昭君出塞,通过与匈奴的和亲,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和平与友好。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由于长期的战乱和政权更迭,各民族之间的迁徙和交流更加频繁。

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与汉族相互杂居,逐渐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同时,少数民族政权也在不断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使用汉语、改穿汉服等,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中国历代民族政策读书汇报

中国历代民族政策读书汇报

10、唐代东北羁縻府州职官考宋卿北方文物 , 吉林大 学文学院历史系2009年01期 【摘要】唐代东北地区设置各种形式的羁縻府州,既有 设置于正州———营州内的羁縻州,亦有设于少数民族 原居地的羁縻府州,诸羁縻府州的职官与正州职官不同 ,在保留少数民族本族首领世袭制的传统下,唐政府亦 派任外族人(流官)担任州县长官
Item
土司制度亦称土官制度, 土——土人,即当地人;司— —管理;土司 当地头人为管理 者,负责当地行政、赋税、官 司、招兵等责任。元朝始设置 宣使、宣抚史、安抚史、招讨 史、长官司等武职土官。明沿 袭宋元制度,进一步完备了土 官的考核、任免、贡纳、征调 等制度。明朝对少数民族首领 授予官职一般加“土”字,如土 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当 官的少数民族首领一般称为土 司。
7、钟银梅在《唐代羁縻府州制度述评》(宁夏大学学 报2006年01期)分析了唐羁縻府州设置呈现出的趋势: 在时间跨度上,羁縻府州的设置贯穿唐王朝始终;在地 域上,南疆各民族地区设置最早,继而才在西北、东北 和北疆广泛设置;在总体数目上,南疆的羁縻府州少于 其他各地。由此可见,羁縻府州制度不仅是唐朝一项相 当重要的民族政策的本质属性,而且它与唐的民族关系 的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过程息息相关。
比如朝贡和互市
effect
羁縻政策为唐与少数民族的文 化交流与联系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和制度的保证。 如:“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西域 康、米、史等国常献胡旋女,舞风 始盛于中原”赵文润.《隋唐文化 史》中写到。 “蛮野而充满活力的胡文化,给高 雅温文却因束缚于严格传统而冷 淡僵硬的中国文化带来了新鲜的 空气”(张利艳《论唐代发式设 计的文化底蕴》)。 唐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既促进 了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进步,又 极大地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

2025届高中历史高考复习学案: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025届高中历史高考复习学案: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古代中国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答案在最后)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

2.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1)设立官职:设典客、________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边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________、桂林郡、象郡等。

2.汉朝(1)设立官职;设________管理民族事务3.隋朝(1)民族关系: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加强对________各族的统治(2)边疆管理:推行________,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3)对外关系: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4.唐朝(2)边疆管理:主要机构是大都护府、________、羁縻州。

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5.两宋时期(1)民族政权并立:先后与辽、________、金并立。

(2)民族交流交融:各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未中断过。

6.元朝(1)民族关系:“行汉法”,同时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________政策。

(2)边疆管理: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________,征发赋役。

7.明朝(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____________。

(2)边疆管理①北方:修筑长城,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________”。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②东北、西北和西南:设都司、卫、所、土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卫所和土司官司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

③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________的都司等机构,并通过贡赐、________进行经济交流。

8.清朝(1)管理机构:设立________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2)民族管理①联姻: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汉唐民族政策

汉唐民族政策

汉唐民族政策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汉朝和唐朝的历史。

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一个由中央集权政策构成的时代,汉唐时期的民族政策对于我们今天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汉唐时期,汉朝和唐朝重视民族政策,推行中央集权政策,其中包括推行统一税率、建立中央政府、实行阶级制度和开展文化宣传等。

汉朝和唐朝都充分重视民族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团结、和谐等目标。

汉唐时期为了保护民族文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健全统治制度,建立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行政制度;采取文化改革,推行国家主导的教育制度;塑造传统文化,制定文字管理制度;大力宣传文化,建立文学馆等。

汉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也体现在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上,汉朝和唐朝都曾大力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提高文化教育和经济水平,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充分考虑到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保护他们的权利和自由。

汉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也体现在外交政策上,以汉朝和唐朝为代表的汉族政权游走于西亚部落之间,努力建立与周边部落之间的良好关系,并且发起或参与了多次对外贸易,努力拓展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为中国历史上的文明与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唐时期的民族政策得以实施,是由于它们极具规范性、可操作性、制度稳定性和实用性,他们的政策精神,其学说也为今日的民族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性,使其能够有效地维护民族的和谐社会环境和文化多样性,进而为中国的国家繁荣与发展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汉唐时期的民族政策对于我们今天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学习古代政策,秉持“民族团结、和谐、友好”的理念,尽心尽力维护民族的和谐社会环境和文化多样性,为中国的国家繁荣与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的规律

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的规律

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的规律中国古代制度变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制度不断产生、发展和消亡,形成了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的规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的规律: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此消彼长中国古代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此消彼长。

在早期封建社会,地方分权是主要形式,中央集权相对较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分权则逐渐削弱。

明朝时期,中央集权达到了高峰,地方分权几乎消失。

然而,到了清朝末年,地方分权再次兴起,中央集权则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的发展与变迁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

在早期封建社会,宗法制度是主导制度,等级制度相对较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等级制度逐渐加强,宗法制度则逐渐削弱。

到了明清时期,等级制度已经非常严格,宗法制度的影响则相对减弱。

三、官僚体制与世袭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官僚体制和世袭制度也是制度变迁的重要方面。

在早期封建社会,世袭制度是主要形式,官僚体制相对较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僚体制逐渐加强,世袭制度则逐渐削弱。

明朝时期,官僚体制已经非常完善,世袭制度的影响则相对减弱。

然而,到了清朝末年,世袭制度再次兴起,官僚体制则逐渐削弱。

四、土地制度与农耕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和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

在早期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主要是以井田制为主,农耕经济相对较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耕经济逐渐加强,井田制则逐渐瓦解。

到了明清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非常普遍,农耕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

五、科举制度与人才选拔的变革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之一。

在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实行,为统治阶级选拔了大量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的主要方式。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选拔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在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人才选拔方式也发生了变革。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华夏族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较为复杂,各部落和方国之间既有交流融合,也有冲突战争。

例如,黄帝与炎帝的部落联盟在阪泉之战后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早期基础。

而商周时期,周边的蛮、夷、戎、狄等民族与华夏族也有着一定的往来。

到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为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汉朝时期,汉武帝多次对匈奴发动大规模战争,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立下赫赫战功,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朝北部边境的威胁。

同时,汉朝还采取了和亲、互市等政策,加强了与匈奴等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由于战乱频繁,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与汉族相互杂居。

他们在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逐渐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加快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进程,他推行汉化政策,如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等,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关系更加融洽。

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唐太宗被周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唐朝通过设立都护府、羁縻州等方式,加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此外,唐朝还与回纥、南诏等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复杂的局面。

宋朝时期,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虽然战争时有发生,但也有和平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唐宋元明清边界管理与民族政策表格

唐宋元明清边界管理与民族政策表格
பைடு நூலகம்清朝
实行“关、卡、堡制”,设立关卡和堡垒,控制边境地区的通行和交通
清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控制政策,如设立理藩院等机构来管理边疆事务,同时也注重与边疆民族的互市和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但清朝在边疆地区也多次爆发战争,如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叛乱等。
唐宋元明清边界管理与民族政策表格
朝代
边界管理措施
民族政策
唐朝
实行“节度使制”,将边疆地区划分为多个节度使辖区
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包容与融合的政策,如册封、和亲、互市等,以维护边疆稳定。
宋朝
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边境争端,发展对外贸易
宋朝实行“以夷制夷”政策,利用边疆少数民族的力量来维护边疆安全。同时,也注重与边疆民族的互市和贸易往来。
元朝
实行“安抚制”,与边疆少数民族建立联盟,进行外交手段解决边境问题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明朝
实行“驻防制”,将大量军队驻扎在边疆地区
明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军事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政策,一方面设立卫所、屯田等军事设施,加强边防;另一方面也注重与边疆民族的互市和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西北史地1999年第2期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杨永俊内容提要:羁縻统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贯彻始终的、主要的民族政策,它兴起于夏商周,发展成熟于汉唐宋,衰落质变于元明清。

夏商周以要服荒服为内容的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兴起,既是对原始习惯法中关于部落结盟与血族复仇等规定的扬弃,也适应了夏商周奴隶制中央集权的相对弱小、周边民族仍处于较封闭的部落状态、民族或部落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稀疏的现实。

与先秦停留于理念上的要服荒服羁縻政策相比,秦汉隋唐属国制与羁縻州制,则使民族羁縻统治政策有了机构与制度的保证;这一标志着民族羁縻政策渐趋成熟的属国制与羁縻府州制,适应了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地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现实。

元明清时期,北方强大游牧民族两度南下并与内地汉族统治阶级建立政权,导致了内地封建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增强及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大大削弱,它要求元明清统治阶级对民族羁縻统治政策作大幅度的调整与变更。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合理内核不仅被我国现代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吸收、发展与完善,其政策变迁依随时势的客观规律也给我们当前及今后制定民族政策以借鉴与启迪。

关键词: 羁縻统治 民族政策 中央集权 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统治阶级都制定过不同的民族政策,如夏商周三代的要服荒服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的攘夷政策,两汉时期的属国制,汉唐时期的羁縻府州制,唐宋时期的 五管 制,元明时的土官土司制,明清时的改土归流制等等。

这些政策名目尽管繁多,但基本上脱离不了羁縻统治的底色,可以民族羁縻统治政策概括之。

民族羁縻统治政策是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用以处理民族问题的最常用、也最主要的民族政策,它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发展于两汉,成熟于隋唐,衰落变质于元明清。

从民族羁縻统治政策发展历程可清楚地看出它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先秦的萌芽形成阶段,汉唐宋的发展成熟阶段与元明清的衰落变异阶段,并大致相对应于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前中期、封建社会后晚期三个历史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