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27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 中国气候(共26张PPT)

中国地理   中国气候(共26张PPT)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短,地
面较南方获得的光热少,故气温低。
②冬季风影响:冬季风源地
,且受其影响的时间长,更加剧
了北方的严寒。
,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到重重
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干冷
性质有所改变,所以南方受冬季风
的影响比北方小,因而造成了南北
温差大的特点。
南国一派夏日景象
一、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亚热带
4 500~8 000℃
一年两熟到三 熟
热带 >8 000℃
一年三熟
主要作物
春小麦、大麦、马 铃薯等
春小麦、大豆、玉 米、谷子、高粱等
冬小麦、玉米、谷 子、甘薯等
水稻、油菜、冬小 麦等
水稻、热带作物等
三、中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成因:主要是海陆位置和夏季风共同的影响,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 水汽影响,降水多;西北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甚至不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少。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西南季风影响我国南部,此外,我国西 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的降水量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措施: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退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雨季
开始早 结束迟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五、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盛夏 7、8月份 — 华北、东北地区 — 9月份 初秋
↑↓
初夏 6月中旬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9月 秋末
↑↓
初夏 5月中旬 — 南部沿海地区 — 10月 秋末
⑴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气候变迁ppt课件

气候变迁ppt课件

一、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一)概念
气候: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 计状态。以冷、暖、干、湿等特征来衡量。 天气:指短期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的 综合表现。短期内的气象要素和气象现象在一定 地域内综合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 历史气候: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尚无仪器观测的 历史时期的气候。
《齐民要术》:枣树生叶在四月上旬,晚今半个月左右。 石榴树过冬,“十月中旬以莆藁裹而缠之,不裏则冻死。”
[六]隋唐时期的温暖气候
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537),南兖砀郡(安徽砀山)发 现大象,捕送邺城。
唐玄宗时期,皇宫及曲江池有梅树。
武宗时期,长安城中种有柑桔树,并结果。柑桔树吸能抵 抗-8ºC的最低气温,现在西安每年的绝对最低气温都在- 8ºC以下,甚至有时降到-14ºC以下,柑桔树和梅树都不能 生存。
具体表现: 气候温暖:
黑龙江、吉林等处当进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3°C以上,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比现在高6°C以上。
黄河下游和长江各在年均气温比现在高2 °C-3 °C, 正月平均气温比现在高3 °C-5 °C。
天山北麓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 °C左右。
珠穆朗玛峰北坡河曲谷地里亚村的当时年平均气温比现 在高3 °C左右。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温暖气候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诗•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有梅。
陈国在今山东西部。 曹国在河南东部及安徽北部。 《荀子•富国篇》: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一岁而再获之。 《吕氏春秋• 任地篇》:“冬至(12月23日)后五旬七 日(约为二月中旬)菖生,菖者,百草之先也,于是始 耕”。现在陕西三月上旬才生菖莆,季节晚于当时约10天。
宋初的气温仍较温暖,宋太祖建隆三年(962),黄陂的 象南来食稼。乾德二年(964),有象入南阳,虞人杀之。

第一讲 中国自然环境的历史变迁PPT课件

第一讲 中国自然环境的历史变迁PPT课件
第 一 讲



历 史 变 迁
然 环 境 的
1
主要内容:
一、气候变迁
(一)距今5000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二)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迁 (三)5000年以来的干湿旱涝变化
二、植被变迁
(一)主要森林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二)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原始植被状况 (三)植被的变迁
2
一、气候变迁
(一)距今5000年前的温暖湿润气候
10
7.唐中叶以后至五代时的气候寒 冷期: 天宝以后至五代的300年间中国 东部气候有向寒冷方向转变的 特点。沿海冰冻记载增加。五 代时气温下降,竹林规模缩小。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主要是五 代后期契丹人屡屡南下。
11
8.北宋至元中叶气候温暖期: 北宋中期气候又向温暖方向转变,其主要特点是 冬季温暖现象的记载频繁出现。北宋资料中较多 记载了京城开封一带的偏暖现象,这一时期主要 依据物候来推测气候的变化。
14
2.从3000年前开始气候变干凉,高原冰川由后退转为 前进,湖泽退缩,湖面下降。泥碳停止堆积,开始形 成淤泥,被灰黄色粘土覆盖。人类活动范围从高处下 到低处。 3.距今3千至2千年可能存在湿润的情况。
15
4.公元以来干湿变化的总体趋向:
干旱趋势不断加剧,旱灾地相对记载数量不断增 多,而水灾减少。2-7世纪偏干,8-14世纪偏湿, 15世纪以来总体偏干,但中间又有小的反复现象。以 公元1000年为分界线,前期干旱时间短,湿润时间长, 后期则旱灾多于水灾,以南涝北旱最为常见。18—19 世纪涝灾一度多于旱灾,20世纪再次进入干旱期。
1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资料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资料
中世纪气候变迁
隋唐时期的气候变迁
温暖期
隋唐时期,中国气候处于相对温暖期 ,气温较现今偏高。据历史记载和树 木年轮等资料分析,当时长安(今西 安)地区冬季无雪,梅花等南方植物 在北方广泛分布。
降水变化
隋唐时期降水波动较大,既有长时间 干旱,也有洪涝灾害发生。黄河、长 江等大河的水位变化较大,对农业生 产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 增加。中国未来可能面临更多的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 气候事件。
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将对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 性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未来需要关注生 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对应对气候变迁的建议和倡议
民和迁徙,以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中世纪应对气候变迁的措施和策略
林业保护
中世纪时期,人们开始重视林业 资源的保护,通过植树造林、封 山育林等措施,增加森林覆盖面
积,以改善气候环境。
灾害预警和应对
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气象 灾害信息,组织民众采取应对措施 ,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
农业多元化
推广农业多元化种植模式,增加作 物种类和种植面积,降低气候变化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气候变迁
秦代气候
汉代气候
秦代(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发 展。然而,秦代晚期可能出现了一次 短暂的气候变冷事件。
西汉时期(约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气候继续波动,既有温暖湿润的 时期,也有寒冷干燥的时期。东汉时 期(约公元25年-公元220年),气 候整体偏干,降水减少。
21世纪初,中国极端气候事件 增多,如暴雨、洪涝、干旱、 高温等。

第一章 历史时期气候

第一章 历史时期气候

三、黄河文明产生的气候机理

研究表明相对适中的气候、土壤、地貌条件 是文明产生的自然条件。在距今5000至4000 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气候比现在高 2度,降雨量高于现在,导致气候温暖湿润, 土壤、植被都有利于石器农具耕作农业的发展, 人口增长,城市形成,经济活动的频繁导致人 们交流的需要产生了灿烂的黄河文明。如偃师 二里头文化。
历史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 (另外一种表述):



1、冷暖交替:冰期、间冰期,五千年来四个 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2、温暖期变化趋势:短与弱 3、寒冷期的变化趋势:长与强 4、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特征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全新世大暖期 南宋寒冷期 明清宇宙期 二、简答 近万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大势是什么?


(四)仪器观测时期:1900年以来的气候 波动时期 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仪器观测时期。1911 年,中国政府建立正规的气象站,从此进 入了仪器观察时期。


20世纪以来,我国的气候属于历史时期由 1400年开始的第四个寒冷时期。进入20世纪 后,我国的气候变化,大致以40年代为界,划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 的40年代,是世界性的气候增暖时期,在我国 为近600年来第四个寒冷期的第三暖期。 此后,我国就进入了气温总的趋势是下降的时 期,也是我国近600年来第四个寒冷时期的第 四冷期。


1、第一冷期 这次冷期从明成化六年(1470)起,到正德 十五年(1520)止,大约持续了50年左右的 时间。 2、第二冷期 从明泰昌元年(1620),至清康熙五十九年 (1720)止,约100年之久。 3、第三冷期 从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十六年(1840——1890) 止的50年间,为第三冷期。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课件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课件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 变迁
一、第四纪气候变化与人类的产生
现代科学将地质时代划为太古代、元古代、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人类产生以来的250万年被称为新生代第四 纪。因为在这二三百万年间地球上出现了 人类祖先,故有人称第四纪为“灵生代”。
1.第四纪初期中国气候形成三大区:受夏季海 洋影响的湿润季风区、向干燥方向发展的干燥 区、向高寒方向发展的青藏高原区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近岁延州永宁 关大河岸崩,入地数十尺,土下得竹笋一林,凡 数百茎,根干相连,悉化为石。”)
宋代气候变化与宋元历史发展趋势
1000年到l200年的两宋时期,为我国近5000 年来第三个寒冷期
第三个寒冷期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 干燥的转折时期,但以今天的标准来看, 这仍是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
到此结束
谢谢观看
从南宋为开始的长达800年左右的寒冷期,对中国历 史进程的影响:
1.由于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 态,威胁中原农业民族。
2.由于气候寒冷黄河流域农业经济衰落,中国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南移成为定局。
明清小冰期与社会波动
研究表明,明清时期中国气候十分寒冷, 又称“明清小冰期”。
本章小结
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 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甲骨文记载 当时安阳人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 一个多月。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 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 和的气候。
2.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 《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 候比现在寒冷。
气候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往学者的研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一、什么是气候二、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三、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一、什么是气候1、天气天气指的是短期内(通常指一昼夜)的气象要素(比如温度、湿度等)和气象现象(比如云、雾、雨、雪等)在一定地域内综合表现的大气物理状况。

2 、气候气候指某一个地区或地点内多年的天气状况。

(张光业、苏文才编著的《气候学基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3、气候、天气的关系气候和天气都是表示大气物理状况的指标,天气指的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指的是多年的天气状况。

二、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一)我国气候的变化过程(二)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规律(一)我国气候的变化过程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我国的气候有冷暖干湿的波动变化。

关于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分期,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划分为9个时期。

如果从距今1万年前算起,我国的气候变迁大致可分10个时期: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

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

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我国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但气候也有所波动。

分为3个时期:(1)距今8000年至5000年间,我国气候较为温暖;(2)距今5000年至4500年间,相当于屈家岭文化时期,气候有短暂的降温过程;(3)距今4500年至3000年间,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至殷墟时代,我国的气候又转温暖。

(1)距今8000年至5000年间,我国气候相对较为温暖。

在我国各地都能找到证据。

在北京一带北京西郊肖家河等地泥炭沼孢粉中,泥炭层中含有大量阔叶树种花粉,泥炭层的上下两层植物花粉以耐寒的松属为主,泥炭层中还有鱼和水鸟的遗骸,说明泥炭层形成时期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C14测年,泥炭层的年代距今4990±120年。

问题:什么是泥炭沼?燕山南麓地层的孢粉中也发现阔叶树种,也说明距今5000年左右今北京一带气候较为温暖。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PPT课件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PPT课件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 学报》1972年第1期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温变化曲线图
(二)九个时段的划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仰韶暖期:从仰韶文化时代到安阳殷墟时代。从物 候记录可以看出, 仰韶和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暖时期。
仰韶温暖期中国大地上的动植物景观: A.东北 以栎为主的阔叶林植物群落 B.华北 (1)北京西郊、燕山南麓泥炭层中发现了大量阔叶树种花粉带 (2)渤海湾西北岸的地下埋藏有大量喜温暖湿润的阔叶树种 (3)天津地区生长有今天见于淮河流域的水蕨
证据:(1)公元之初的东汉,首都洛阳在晚春还降雪,冻死了 很多人。
(2)《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十 月,行幸广陵故城(今淮安市淮阴区),临江观兵,戎卒十 余万,旌旗数百里,帝于马上为诗。是岁大寒冰。舟不得入 江,乃引还。”
(3)东晋咸和九年(334年)起,从昌黎到营口的渤海湾结冰 “连年冻者三矣”,冰上可往来车马及三四千人的军队。这 是目前已知的这一寒冷时期达到寒冷高峰的气候现象,估计 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2-4度。
(2)长江下游
❖ 1111年第一次记载太湖全面结冰,且坚实可以通车。
❖ 1153~1155年,金朝使臣到杭州时,苏州一带的运河 冬天常常封冻。 金·蔡珪《撞冰行》:“船头傅铁横 长锥,十十五五张黄旗。百夫袖手略无用,舟过理棹 徐徐归。吴侬笑向吾曹说:‘昔岁江行苦风雪,扬锤 启路夜撞冰,手皮半随冰皮裂。今年穷腊波溶溶,安 流东下闲篙工。江东贾客借余澜,贞元使者比春风。”

竹鼠

2、西周冷期:气候开始恶化, 属干冷时期。 证据: 喜温的动植物消失:相当于西周早期的河南淅川县下
王岗文化遗址中未见喜暖动物遗骸。 长江、汉水结冰:《竹书纪年》记载了周孝王时,长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资料PPT共27页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资料PPT共27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பைடு நூலகம்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资料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原因2:
夏至日虽然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是北方 白昼比南方长,获得热量时间长,缩短了南北方的热量 差距,所以夏季我国南与昼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 回归线,越往北太阳高度角 越 小 ,但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热量时间久,缩 短了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夏半年太阳直射 北半球 (南、北),北半球获得热量多,所以我国夏季 普遍高温
夏季我国气温特点:全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1: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夏季太阳高度比冬季 大,获得热量多,所以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中国历史气候变迁

中国历史气候变迁

中国历史气候变迁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

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

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和的气候。

2.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

《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3.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

《春秋》中有鲁国“春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多次记载。

《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4.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

《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5.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689、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温暖可见。

6.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7.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

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

”说明当时北京气候比现在温暖。

8.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

此间,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

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

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五千年来,我国气候四个温暖期与四个寒冷期交替变迁,其时间上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