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王怀玉:用博物课程点亮学生心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王怀玉:用博物课程点亮学生心灯

王怀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班主任。

王老师长期致力于家校协同教育研究,以“阅读和运动”为核心,与家长一起打造“体育健康、与人相处、博物学入门、情绪管理”四类系列课程,逐层递进,交叉相融,初步形成班本课程塔式图谱。她开发的“博物学启蒙”班本课程及班级特色活动在教育中取得显著效果。

王老师是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深圳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广东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深圳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她多次参与并主持国家、省市级德育课题研究,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30余篇,并出版个人专著3本。简介用博物课程点亮学生心灯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今天,在钢筋水泥森林里长大的孩子,与自然万物越来越疏离了。如何在自然与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课程的方式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万物久违的感动?这个愿望来自一次特别的际遇。课程缘起——偶然之于必然的课程“预见”五年前,我和一位朋友走在那条我天天上班必经的人行道上。朋友欣欣然向我介绍路边哪棵树最先发芽、哪棵树最后落叶、哪株花先开放、哪簇花今年开迟了。看她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我愣住了。

这条路,我来来去去已经行走了七个春秋。可是,暗问自己,路旁这些茂盛可人的植被,我能叫上名儿的真不多,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在朋友的眼中,它们却是那样美,与她有着仿佛朋友般的情感链接,推而广之,这个世界在她的眼里该是何其美好呀!而我呢?天天面对这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却视而不见,只因脑子里塞满了现实生活中各种琐细。

不止我如此,那些原本对自然应该有着天生好奇的孩子,似乎也无视自然之美。1为什么如此美好的自然世界在孩子眼里黯淡无光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家长都会带着学生到各地旅游抑或回老家度假,孩子的假期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多年来,我的开学第一课,都是从分享假期见闻开始的。遗憾的是,孩子们在分享过程中,大多只记得和父母外出旅游时有哪些刺激的游戏项目或可口的美食,表达感慨时总是“那里的景色太美了,太好玩儿了,太有趣了”等概述性语言,很难细致描述一处小景物或准确形容某种美食的具体味道。

曾经,我从语文教师角度思量孩子们只是不善于观察,不会表达。直到那次,和朋友面对同样的植物,两人的感受却大相径庭时,我才意识到这不只是不会表达的问题,而是孩子们缺少对万物深层的了解热情和细致的观察体味。

其实,这怨不得孩子。无孔不入的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网络信息,周末各类培训班,必然让他们与大自然这个最好的

老师日益疏离隔膜。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善根如何培养?一位教育家说过,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能够对平凡而伟大如野菊花的万物怦然心动,自然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也会产生对人的尊重,知晓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作为孩子们的重要他人之一——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2把“尊重万物”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新思考如何从精神层面唤起孩子内心深处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呢?我在所申报立项的省规划课题中,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万物、尊重规则”四个方面初步形成四尊式班级文化体系雏形。其中,“尊重万物”模块的教育目标是“尊物——尊重万物”,重点培养学生善待万物的品质,懂得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有意识过低碳生活,不浪费、不破坏,有环保意识,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公益行动,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习惯。

梯级目标如下:一级目标(1-2年级):爱惜个人物品(家庭财产),讲究个人卫生。二级目标(3-4年级):爱护公物不破坏,自觉维护公物,不浪费资源。三级目标(5-6年级):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自觉维护环境,对大自然心存敬畏。随着工作的推进,我围绕“善待万物,懂得与自然万物和谐相

在留心美的同时学会通过想象进行美的表达,唤起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之情;通过对“万物共生关系”的推测想象、探究验证,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思辨力的同时,唤起他们内心对自然的敬畏感。1低年级段:家校携手,给学生一把探索自然的钥匙由于“博物学启蒙”班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相对开放,需要着眼学生阶段性发展,因此必须整合教育资源,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课内外有机结合,方能实现阶段性课程目标。2012年秋季,我与家长携手在二年级(3)班正式实施。案例:那树那花——与美好的事物一起拓展生命你想听懂鸟儿们之间的私语吗?你想目睹花儿绽开的神奇吗?你想了

解小溪怎么快乐地歌唱吗?你想了解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吗?那么,请加入到我们的“博物学启蒙”课程中来吧。我们的课堂在校园、在小区,也在每一个你曾走过的地方。带上你那颗细腻柔软的心,带上你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一起走进缤纷大自然,这里将有无数个惊喜和意外收获等着你!这是开设“博物学启蒙课程”倡议书上的一段话,大致描述了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我们从认识身边熟悉的植物开始,以“识名”为基本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我采取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进行阶段性课程设计。即:除了每周的校本课,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组织孩子们观察或拍照片,做成课件让孩子们辨识外,几位家

长还组建了校外博物小分队,每周六固定时间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观察;除了识记植物名字,还留意植物的生长变化,班级配合设置“每周新发现”作业,督促孩子养成主动观察、主动分享的习惯。

这是一段美妙的旅程。博物课程不仅使得我和家长之间联系紧密,还让我有意识地与同事展开合作。为了让孩子们做自然笔记,我和美术老师商量,开设“树叶”专题,先由孩子们寻找各种不同的树叶,然后由美术老师引导孩子们画树叶,教给孩子们画植物的基本要素;我们一起制作叶脉书签,一起在石头上作画……我还和科学老师一起在班级开展生

态瓶建设和多肉植物种植等长线活动,促使孩子们在合作探究中,增强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初始阶段的课程设计进行反思,引导孩子们一起回顾学习经验。

作为班级文化建设内容之一的班本课程,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只是目标之一,我更看重通过博物启蒙课程媒介让学生之间建立起情感链接,密切家校关系。因此,我引导孩子尝试做“儿童自然笔记”,把看到的新现象画出来,并配上小短文,发布在班级博客上,组织全班学生相互欣赏。通过观察、表达、相互欣赏,在班级形成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分享与交流。校内校外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安排,密切了家庭和学校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2中高年级段:小组合作,结伴寻找通往自然的大门到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