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冻伤、咬蜇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4
• • 修复期 在烧伤创面出现炎症改变的同时即进入修复期。I°烧 伤3 ~5d痊愈,脱屑,无瘢痕。浅Ⅱ°烧伤,由于生发 层仅部分被毁,如无感染,2周左右痊愈或“痂下愈 合”,也不遗留瘢痕。深Ⅱ°烧伤,如无严重感染, 经3 ~4周后,仍可依靠残存皮肤附件的上皮再生将创 面覆盖愈合,有时亦可“痂下愈合”。但由于创面末 被增殖的上皮小岛覆盖以前,已有一定量的肉芽组织 形成,故愈合后可产生瘢痕。Ⅲ°烧伤或严重感染的 Ⅱ°烧伤,由于皮肤附件完全被毁,创面只能由创缘 的上皮向内生长覆盖,如不经植皮,多难自愈
热力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3
• 感染期 • 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屏障结构,严重烧伤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T细胞、B细胞的激活和活力均明显抑制,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而烧 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不等的局部和全身感染。伤后6~8小时,创面细 菌可迅速繁殖,表现为急性蜂窝组织炎、急性淋巴管炎等局部感染。 随着水肿液回收,大量细菌也随之入血,出现以G+球菌为主的早期 脓毒症。伤后2~3周,创面焦痂脱落,创面裸露,肉芽屏障尚未完全 建立,痂下细菌可侵入未受伤组织并扩散到全身,出现G-杆菌为主 的特别是绿脓杆菌的脓毒症,即烧伤创面脓毒症(burn wound sepsis)。 烧伤面积超过30%,其发生率逐渐升高,多见于儿童、老人。 • 全身感染的致病菌除主要来源于创面外,大面积烧伤后由于早期缺氧 性损害,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损害,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紊乱,定居于 肠道的细菌侵入体内,可发生肠源性感染。此外,呼吸道、泌尿道等 处的感染、烧伤或长时间血管内插管引起的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气 管插管、导尿管所致的医源性感染均是细菌入侵的重要途径。
烧伤、冷伤和咬蛰伤
热力烧伤
• 热力烧伤是由火焰、灼热气体、液体或固 体等所引起的损伤。
热力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1
• 一般将烧伤的临床过程分为三期,即休克 期、感染期和修复期。各期相互交错,烧 伤越轻临床过程越不典型,烧伤越重临床 过程越典型,各期相互交错也越明显。
热力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2
• • 休克期 烧伤后创面立即发生体液渗出,局部水肿,通 常在伤后2~3h已非常明显,6~8h小时达峰值, 随后逐渐减缓,一般持续36~48h。大面积烧 伤后的急性体液渗出造成循环血量下降,加之 其它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烧伤病人可迅速发生 休克,故临床又称该期为“休克期”。对处于 该期的烧伤伤员应采取有效的容量复苏措施, 以平稳渡过休克期,防止暴发全身性感染和脏 器并发症发生。48小时后渗出于组织间隙的水 肿液开始回收,临床表现为动脉血压趋向稳定, 尿液增多,表明病人已渡过休克期。
热力烧伤--临床表现和诊断1
• (一)烧伤面积的计算 目前在我国采用两种计算法,即新九分法和 手掌法。前者主要用于大面积烧伤,后者用于小面积烧伤。 • 1.新九分法:根据我国人体大量实测的资料研究,将体表面积分成11个 9%,以便计算,主要适用于成人,成人头颈部占体表面积9%;双上肢 各占9%;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部(占1%)共占3×9% (27%);臀部及双下肢占5×9%+1%(46%)。 • 儿童因头部较大而下肢较小,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比例也不同。估 计烧伤面积时应按下列简易公式计算。 • 头颈部面积%=9+(12-年龄) • 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 2.手掌法:以患者的一个手掌(手指并拢)为体表面积1%估计,此法 测定小面积烧伤比较方便。 • 临床上诊断烧伤面积,只计算Ⅱ度~Ⅲ度,Ⅰ度不计在内。
热力烧伤--临床表现和诊断5 烧伤严重性分度,我国常用分度法
• 深度
• 成人Ⅱ度 • Ⅲ度
Biblioteka Baidu轻度
≤9%
中度
重度
特重
10%~29% 30%~49% >50% <10% 10%~19% >20%
• 小儿Ⅱ度 • Ⅲ度
≤5%
6%~15% <5%
16%~25% >25% 6%~10% >10%
热力烧伤--现场急救和早期处理1
热力烧伤--临床表现和诊断2
• (二)深度估计 根据烧伤的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 称三度四分法。 • 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无水疱,故又称红斑性烧伤。 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 Ⅱ度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疱,故又称水疱性烧伤。①浅Ⅱ度, 仅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因渗出较多,水疱多而饱满,破裂 后创面渗液明显,创面底部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 若无感染,约2周可愈,不留瘢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 良好。②深Ⅱ度,伤及真皮深层,尚残留皮肤附件。变质的表层组织 稍厚,水疱较小或较扁薄,感觉稍迟钝,皮温可稍低。去表皮后创面 呈浅红色或红白相间,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 显。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可留轻度瘢痕。 • Ⅲ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等。皮肤坏死、 脱水后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创面无水疱,蜡白或焦黄色, 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硬如皮革。感觉消失,皮温低。待焦痂脱落, 肉芽组织生长后形成瘢痕。
• (一) 现场急救 • 1. 迅速脱离热源 如火焰烧伤者应尽快灭火,切勿奔跑扑 救,以免助燃和导致吸入性损伤。互救者可就近用非易燃 物品(如棉被、毛毯)覆盖,隔绝灭火,如附近有凉水,可 冲淋或浸浴以降低局部温度。 • 2. 维护呼吸道通畅 要随时注意面颈部烧伤和疑有吸入性 损伤病人的呼吸状况,出现呼吸困难时要及时行环甲膜切 开,给予氧气。合并CO中毒者应移至通风处,必要时应 吸入氧气。 • 3. 积极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 如合并有大出血、开放性气 胸、严重中毒者等,应迅速进行处理与抢救。
热力烧伤--临床表现和诊断3
热力烧伤--临床表现和诊断4
• 在临床工作中,Ⅰ度烧伤容易识别,浅Ⅱ 度~深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有时在伤 后不易识别。如作用于伤处的热力不均匀, 不同深度的烧伤区之间可有移行部。表皮 覆盖下的创面复杂,经常不易看清。若创 面发生感染或者并发休克,可增加皮肤损 害深度,致使浅Ⅱ度烧伤后损害如同深Ⅱ 度,深Ⅱ度者如同Ⅲ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