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致和——老子“守中”思想与孔子“中庸之道”之比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 第 01 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9
(总 第196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COLLEGE OFEDUCATION
Serial No������196
������������������������������������������������������������������������������������������������������������������������������������������������������������������������������������������������������������������������������������������������������������������������������������������������������
“中 ”的 思 想 深 入 中 国 人 的 血 液 ,深 刻 影 响 到 了 我们的 方 方 面 面,哲 学、文 学、绘 画、书 法、音 乐、建 筑 等 无 不 渗 透 着 以 中 为 美 ,以 中 为 贵 的 思 想 . 如 中 国皇家建筑紫禁 城 的 设 计,居 天 下 之 中 央,位 天 下 之正位,与天上的 紫 微 星 相 对 应,整 个 紫 禁 城 建 筑 沿中轴线 对 称 排 列,而 居 中 的 只 能 属 于 皇 帝 一 个 人 ,以 示 尊 贵 . 可 见 ,中 意 味 着 美 好 高 贵 ,意 味 着 至 德至尊.
[关 键 词 ] 老 子 “守 中 ”思 想 ;孔 子 “中 庸 之 道 ”;以 中 致 和 [中 图 分 类 号 ]G0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10G2323(2019)01G0003G04
一 、“中 ”的 源 起 “中”在甲骨文 中 本 为 旗 帜 之 类,唐 兰 认 为 “中
以中致和
———老子“守中”思想与孔子“中庸之道”之比较
常 丽 娜
(泉 州 理 工 学 院 , 福 建 泉 州 362200)
[摘 要 ] 中 华 文 化 “尚 中 ”思 想 由 来 已 久 ,«尚 书 ������ 大 禹 谟 »有 “人 心 惟 危 ,道 心 惟 微 ;惟 精 惟 一,允厥执中”的“十 六 字 心 传”. 治 国 立 身,只 有 师 法 天 地,秉 持 中 道,才 能 “天 地 位 焉,万 物 生 焉 ”,以 中 致 和 ,和 则 生 物 . “以 中 致 和 ”的 观 念 深 入 中 华 文 化 的 各 个 方 面 ,集 中 表 现 在 老 子 “守 中 ” 思 想 与 孔 子 提 倡 的 “中 庸 之 道 ”上 . 两 者 虽 有 不 同 内 涵 ,但 都 将 “中 ”视 为 至 德 、至 善 、至 美 ,中 即 天 道 的 具 体 体 现 ,中 能 生 和 ,从 而 化 育 万 物 .
者 ,最 初 为 氏 族 社 会 中 之 徽 帜 ”,“盖 古 者 有 大 事 ,聚 众 于 广 地 ,先 建 中 焉 ,群 众 望 见 而 趋 附 ,群 众 来 自 四 方 ,则 见 中 之 中 为 中 央 矣 ”. 殷 墟 卜 辞 甲 片 有 “王 立 中 ”的 记 录 ,«尚 书 »中 有 “大 中 之 道 ,立 其 有 中 ,为 行 九畴之义”.中 即 中 央,天 地 之 中 心.“中 国”一 词 在古汉语中本指“中 原 地 区”,华 夏 文 化 的 发 源 地. “华”与 “夏 ”即 包 含 有 美 丽、优 雅 的 意 蕴. 因 此, “中”相对 于 四 周 尚 未 开 化 的 民 族 来 讲,意 味 着 文 明、优 雅 和 美 好.中 原 地 区 最 早 进 入 农 耕 社 会,靠 天吃饭,所以,中华 民 族 自 古 以 来 就 有 “敬 天 法 祖” 的 观 念 ,敬 畏 天 地 ,师 法 天 地 之 道 ,深 入 国 人 思 想 之 中.殷 商 重 鬼 神,西 周 则 重 天 命,这 种 天 命 观 和 天 道 观 影 响 深 远 ,儒 道 两 家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继 承 并 发 展出自己独到的 理 论 体 系.«易»经 作 为 儒 家 所 推 崇的中华元典,其 精 神 思 想 不 单 单 影 响 到 儒 家,其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 阳 相 互 对 立、互 相 转 化 的 辩 证思维观念也为 道 家 所 继 承 发 展.“易”字 本 义 好 似 在 天 上 的 太 阳 ,如 同 鸟 儿 一 样 展 翅 飞 翔 于 天 地 之 间 ,太 阳 每 日 东 升 西 落 ,如 此 永 远 循 环 往 复 ,故 “易 ” 字有 变 易、改 易、不 易 的 含 义.天 地 万 物 无 时 无 刻 不在变化 之 中,但 是 变 化 变 易 变 更 的 规 律 是 不 变 的,这是万物应当 遵 循 的 根 本 规 律,所 谓 “人 法 地,
地 法 天 ,天 法 道 ,道 法 自 然 ”. 自 古 以 来 先 民 效 法 天 地运行之道,“日 出 而 作,日 落 而 息”,待 时 而 动,遵 从 四 时 的 变 化 来 安 排 人 世 的 活 动 ,故 而 “天 人 合 一 ” 的精神也深入 国 人 的 文 化 基 因.“中”即 为 天、地、 人和 万 物 达 到 和 谐、适 中、适 度 的 最 圆 满 的 状 态. 天地本身最大最为 本 质 的 一 种 状 态 即 为 “中”的 状 态 ,所 以 ,人 法 天 地 ,自 然 也 将 “中 ”的 精 神 延 伸 到 人 世 治 国 方 面 . 在 «论 语 »与 «礼 记 »等 记 载 中 ,大 舜 帝 是非常善于“执中 之 道”,能 够 始 终 “允 执 厥 中”“执 其 两 端 而 用 中 于 民 ”,治 国 为 政 能 不 偏 不 倚 ,恰 到 好 处.中 道 即 为 天 下 之 正 道,惠 民 利 物,使 得 天 地 万 物 终 至 和 谐 统 一 的 均 衡 状 态 . 所 以 ,“以 中 致 和 ”的 思 想 代 代 相 传 ,并 深 刻 影 响 到 儒 道 两 家 思 想 的 形 成 及其特征.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9
(总 第196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COLLEGE OFEDUCATION
Serial No������196
������������������������������������������������������������������������������������������������������������������������������������������������������������������������������������������������������������������������������������������������������������������������������������������������������
“中 ”的 思 想 深 入 中 国 人 的 血 液 ,深 刻 影 响 到 了 我们的 方 方 面 面,哲 学、文 学、绘 画、书 法、音 乐、建 筑 等 无 不 渗 透 着 以 中 为 美 ,以 中 为 贵 的 思 想 . 如 中 国皇家建筑紫禁 城 的 设 计,居 天 下 之 中 央,位 天 下 之正位,与天上的 紫 微 星 相 对 应,整 个 紫 禁 城 建 筑 沿中轴线 对 称 排 列,而 居 中 的 只 能 属 于 皇 帝 一 个 人 ,以 示 尊 贵 . 可 见 ,中 意 味 着 美 好 高 贵 ,意 味 着 至 德至尊.
[关 键 词 ] 老 子 “守 中 ”思 想 ;孔 子 “中 庸 之 道 ”;以 中 致 和 [中 图 分 类 号 ]G0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10G2323(2019)01G0003G04
一 、“中 ”的 源 起 “中”在甲骨文 中 本 为 旗 帜 之 类,唐 兰 认 为 “中
以中致和
———老子“守中”思想与孔子“中庸之道”之比较
常 丽 娜
(泉 州 理 工 学 院 , 福 建 泉 州 362200)
[摘 要 ] 中 华 文 化 “尚 中 ”思 想 由 来 已 久 ,«尚 书 ������ 大 禹 谟 »有 “人 心 惟 危 ,道 心 惟 微 ;惟 精 惟 一,允厥执中”的“十 六 字 心 传”. 治 国 立 身,只 有 师 法 天 地,秉 持 中 道,才 能 “天 地 位 焉,万 物 生 焉 ”,以 中 致 和 ,和 则 生 物 . “以 中 致 和 ”的 观 念 深 入 中 华 文 化 的 各 个 方 面 ,集 中 表 现 在 老 子 “守 中 ” 思 想 与 孔 子 提 倡 的 “中 庸 之 道 ”上 . 两 者 虽 有 不 同 内 涵 ,但 都 将 “中 ”视 为 至 德 、至 善 、至 美 ,中 即 天 道 的 具 体 体 现 ,中 能 生 和 ,从 而 化 育 万 物 .
者 ,最 初 为 氏 族 社 会 中 之 徽 帜 ”,“盖 古 者 有 大 事 ,聚 众 于 广 地 ,先 建 中 焉 ,群 众 望 见 而 趋 附 ,群 众 来 自 四 方 ,则 见 中 之 中 为 中 央 矣 ”. 殷 墟 卜 辞 甲 片 有 “王 立 中 ”的 记 录 ,«尚 书 »中 有 “大 中 之 道 ,立 其 有 中 ,为 行 九畴之义”.中 即 中 央,天 地 之 中 心.“中 国”一 词 在古汉语中本指“中 原 地 区”,华 夏 文 化 的 发 源 地. “华”与 “夏 ”即 包 含 有 美 丽、优 雅 的 意 蕴. 因 此, “中”相对 于 四 周 尚 未 开 化 的 民 族 来 讲,意 味 着 文 明、优 雅 和 美 好.中 原 地 区 最 早 进 入 农 耕 社 会,靠 天吃饭,所以,中华 民 族 自 古 以 来 就 有 “敬 天 法 祖” 的 观 念 ,敬 畏 天 地 ,师 法 天 地 之 道 ,深 入 国 人 思 想 之 中.殷 商 重 鬼 神,西 周 则 重 天 命,这 种 天 命 观 和 天 道 观 影 响 深 远 ,儒 道 两 家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继 承 并 发 展出自己独到的 理 论 体 系.«易»经 作 为 儒 家 所 推 崇的中华元典,其 精 神 思 想 不 单 单 影 响 到 儒 家,其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 阳 相 互 对 立、互 相 转 化 的 辩 证思维观念也为 道 家 所 继 承 发 展.“易”字 本 义 好 似 在 天 上 的 太 阳 ,如 同 鸟 儿 一 样 展 翅 飞 翔 于 天 地 之 间 ,太 阳 每 日 东 升 西 落 ,如 此 永 远 循 环 往 复 ,故 “易 ” 字有 变 易、改 易、不 易 的 含 义.天 地 万 物 无 时 无 刻 不在变化 之 中,但 是 变 化 变 易 变 更 的 规 律 是 不 变 的,这是万物应当 遵 循 的 根 本 规 律,所 谓 “人 法 地,
地 法 天 ,天 法 道 ,道 法 自 然 ”. 自 古 以 来 先 民 效 法 天 地运行之道,“日 出 而 作,日 落 而 息”,待 时 而 动,遵 从 四 时 的 变 化 来 安 排 人 世 的 活 动 ,故 而 “天 人 合 一 ” 的精神也深入 国 人 的 文 化 基 因.“中”即 为 天、地、 人和 万 物 达 到 和 谐、适 中、适 度 的 最 圆 满 的 状 态. 天地本身最大最为 本 质 的 一 种 状 态 即 为 “中”的 状 态 ,所 以 ,人 法 天 地 ,自 然 也 将 “中 ”的 精 神 延 伸 到 人 世 治 国 方 面 . 在 «论 语 »与 «礼 记 »等 记 载 中 ,大 舜 帝 是非常善于“执中 之 道”,能 够 始 终 “允 执 厥 中”“执 其 两 端 而 用 中 于 民 ”,治 国 为 政 能 不 偏 不 倚 ,恰 到 好 处.中 道 即 为 天 下 之 正 道,惠 民 利 物,使 得 天 地 万 物 终 至 和 谐 统 一 的 均 衡 状 态 . 所 以 ,“以 中 致 和 ”的 思 想 代 代 相 传 ,并 深 刻 影 响 到 儒 道 两 家 思 想 的 形 成 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