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法在合同法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入法在合同法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归入法是一种源于德国的案例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将法律作为每一次归入的核心。归入法的运用需要严格按照归入步骤实施,即将个案事实与法律规则的各个要件进行逐一比较,以得出适用于个案的法律结论。归入法为法科学生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案例分析方法,能够在合同法案例教学得到有效运用。
关键词:案例法律规则归入
案例教学是法学实践教学中常用且重要的方法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个案,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进而得出适用于个案的法律结论(判断)。案例教学能营造一个生动的纠纷情境(个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院校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存在差异,如有的院校虽然开展了所谓的案例教学,但其本质上是把个案作为理论知识阐述的媒介,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本文关注的案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和运用法律解决具体纠纷技能为旨趣的实践教学。
一、归入法概述
归入法是源于德国的案例分析方法,是一种将个案事实逐步归入法律(前提)中,进而得出法律结论的案例分析工
具。归入法的核心要旨是接受立法(法律)约束,即每一次事实归入的中心都是法律。归入法的凸出特点是严格规定了法律结论得出的具体步骤,这些步骤必须逐一遵守(任何一个步骤都不得遗漏)。这些步骤的逐一适用完成的是法律规则与个案事实的逐一比较,从而确定能否在具体案件中适用某个法律规则。换言之,当确定某种案例(如合同纠纷)归入(分析)步骤后,逐步将个案事实按照归入步骤代入,能够得出一个可信(可靠)的法律结论。掌握案例分析中的归入法需经过反复训练方能习得。
归入法的适用思路分为三方面。首先,寻找大前提:即找到法律规则,并确定法律规则的各个要件。其次,事实归入(规则与事实的涵摄):逐一将法律规则的各个要件与具体案件事实进行比较,这是一个事实和法律靠拢的过程。然后,得出法律结论:结合第二步归入比较的结果得出具体个案能否适用某个法律规则的结论。如案例1:张三到李四经营的商店准备购买一台A型号笔记本电脑,张三和李四就电脑的出售进行了协商,张三希望以3500元购买该电脑,李四希望的售价是4000元。该案例的问题是:张三和李四是否缔结了电脑买卖合同?对该案例的解决具体分为:第一步:确定归入前提:基于《合同法》第13条的规定,张三与李四可能已经缔结了一个买卖合同。
法律依据:《合同法》第13条,当事人缔结合同,采用
要约、承诺的方式。
第二步:事实归入:逐步分析法律各个要件,并将案件事实与每一个法律要件进行比较。对于《合同法》13条的成立,必须具备有效的要约(第一个要件)和承诺(第二个要件)。于是基于对《合同法》13条要件的分析又找到了《合同法》第14条(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和《合同法》第21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通过对《合同法》第13、14、21条的分析,得出合同成立必须要约与承诺达成一致。结合案例事实归入,张三和李四虽然进行了讨价还价,但并未对A型号笔记本电脑的价款达成一致。
第三步:法律结论:张三和李四的买卖合同未缔结。
归入法是基于对法律和个案事实初步分析基础上开展的,即学生在适用归入法前已经对案件事实形成了初步的认知判断,并在此判断基础上,初步发现了可能适用于个案的法律规则。归入法正是在这样的初步判断基础上,进一步确认法律规则能否最终适用于个案的分析方法。归入法适用存在两个难点:(1)确认小前提(案件事实)。因为有些案例中对案件事实根本不可能查明或者对事实不能得到完全的肯定。(2)发现大前提,即获取法律规则。因为法条与法律规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许多学生在判断法律规则的时候,常常囿于法条,而忘记寻求一个完整的规则。换言之,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常常涉及多个法条(有的法律规则要件甚至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法典中)。同时,法律规则并不总是明确的,有时需要进行法律解释以后方能确定并在个案中予以适用。如在判断是否订立合同时,需同时适用《合同法》第13、14和21条。(3)大小前提的靠拢(将个案事实归入法律之内)。法律是高度抽象、概括的行为规则,而个案事实却是丰富多变的,在将个案事实归入法律规则时,有时需要对法律中的表述(如法律概念)进行解释(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等)才能进一步明确,如对“诚实信用”、“善良风俗”等。
二、归入法在合同纠纷案例中的适用步骤
归入法适用步骤是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归入的具体操作
程序,步骤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筛选个案涉及的法律,并在筛选基础上逐一比对,进而构成一套案例分析的完整过程。归入法作为一种简单(常见)案例分析的系统训练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案例适用中存在步骤差异。结合合同纠纷的特点,归入法在合同纠纷案例中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归入前提,即基于某个法律规则,可能得出的判断。为明确案例中的法律关系、具体请求及法律依据,归入前提的表述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即“谁以什么为法律基础向谁提出什么请求。”
第二步:逐个分析法律规则的各个要件,并将案件事实
与法律要件逐一比对:
分步骤1:判断合同是否成立并生效:①考察要约、承诺(《合同法》13-37条),②考察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9、36条,③考察合同是否具备生效的形式要件:《合同法》第10、11、36条,④合同是否存在无效情形《合同法》第52条。
分步骤2:判断合同是否发生变化或消灭:①是否变更《合同法》77条,②是否转让《合同法》第79-90条,③是否违约《合同法》第107-122条,④是否存在先合同义务《合同法》第91条第1项,⑥是否解除《合同法》第91条第2项和93-97条,⑥是否因重大误解、欺诈或胁迫而撤销《合同法》第54条,⑦是否抵消《合同法》第91条第3项和99-100条,⑧是否提存《合同法》第91条第4项和101-104条,⑨是否存在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合同法》第91条第6项和106条,⑩其他情形《合同法》第91条第7项。分步骤3:请求是否可以执行:①是否约定推迟,②是否存在同时履行抗辩权《合同法》66-67条,⑨是否存在履行中止《合同法》第68-70条,④诉讼时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第134-141和《合同法》第129条。
在第二步事实归入环节,有可能1次就能完成全部要件的比较,但也有可能要进行多次归入(有多个要件需要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