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在职工心理健康管理中的作用(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会在职工心理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王凤义赵贵平
摘要:
我国社会转型已进入重要阶段,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地区差距和利益格局差距加深。人们的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生活方式都在深刻转型,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逐年上升。工会干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努力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社会转型;工会维权;心理健康
近年来,据媒体报道,我国部分员工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为什么这些员工会如此轻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企业肯定有问题,但这绝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
一、社会变革引发职工心理焦虑群体性特征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已进入重要阶段,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地区差距和利益格局差距加深。人们的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生活方式都在深刻转型,而我们整个社会对此警觉不够,这是悲剧连续发生的大背景。过去,人们为了生存而挣扎,可能宁可累死也不愿饿死,对精神心理层面的需要不太看重。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再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他们开始觉醒,产生了很多精神上的需要和追求。如果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找不到做人的价值,感受不到尊严与爱,可能就会绝望,也就可能会想到或选择结束生命。根据弗洛伊德的文明压抑理论,高度发达的文明离人类自然状态越来越远,个体必须远离本我状态去接受外界强加的规则和约束,从而导致深深的压抑。急剧的社会变革必然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问题,职工队伍中的心理焦虑群体性特征更加明显。首先是民生焦虑:住房、医疗、教育让许多人不堪重负;发展不平衡、机会不均等、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更容易使人产生社会危机感;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让人缺乏社会安全感;还有基本生活
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其次是信仰焦虑:社会上诚信缺失使人又少了一份社会信任感,一些官员的腐败及为富不仁也使人缺乏社会依附感。再次是职业焦虑:就业形势严峻,工作节奏加快,以及随之而来的竞争加剧,使不少职工经常处于紧张、焦虑和不安的精神状态。这些心理焦虑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约有10 亿人正在经历心理、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影响,并针对心理疾病给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断言:“没有任何一项灾难比心理障碍带来的痛苦更深重。”有关专家也发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正在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第一号敌人”的警告。国际劳工组织也指出,心理疾病已成为继心脏病之后使员工“无法工作名单”的第二位因素。事实上,我国职工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患亦已经相当突出,这可从以下的数字得到证明。国家疾控中心2009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卫生部公布有88%的外来民工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然而,目前大多数人还在忙于谋生,无暇顾及情绪的起落。显然,如果我们要想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那就不能不正视这一问题。物质维权若不辅之以心理维权,人往往就会被扭曲的心理所吞噬,导致社会发展的动荡甚至停滞,大大增加社会发展的成本。
二、职工群体性心理焦虑的原因
员工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的群体性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员工所受到的职场压力、社会压力与个体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些压力的持续交互作用,导致了员工心理与行为的扭曲、变形与改变,积之成疾,聚之成患。一是职场压力或职业压力。一方面急速推进的市场经济和飞速上升的待就业人数,使得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内部过于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来自同事的“白热化”竞争甚至排挤,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而这其中,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似乎更为直接。不少企业只是过分强调业绩的重要,而忽视了对于员工工作压力的疏导和紧张心理的缓解,使得员工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仅身体处于极度疲惫的亚健康状态,还要经常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和领导层的苛刻挑剔。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据调查,我国有60%以上的员工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压力。经营竞争、管理竞争、职务竞争、岗位竞争、就业竞争等等压力,几乎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员工像机器一样超负荷、超强度、超时间的工作只是职业压力的表现之一,因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甚至“今天工作很努力,明天也得努力找工作”。还表现在工资报酬不合理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造成的束缚、压抑员工热情的压力,组织文化恶劣导致的与同事和上下级关系、部门关系冲突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工作过于繁忙导致
无暇兼顾家庭而产生的压力,因结构和岗位调整而产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压力,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等等。这些职业压力如影随形地影响着人们在职场中的心理与行为。
二是社会压力。改革开放和转轨变型时代的中国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员工,处于新旧变化、中外文化碰撞产生的社会文化压力中;处于新旧经济体制更替以及医改、房改、教改等产生的社会经济压力中;处于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失衡,分配不公、贫富分化产生的强弱地位失衡,以及等级特权、官员腐败、司法腐败等等形成的社会政治压力中;处于因社会群体中强势与弱势、贫困与富裕、劳工与资本的对立与冲突所演化成的社会压力中。这些压力的广泛存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数年前,韩国老板强迫数百名中国劳工集体下跪的事件,以及近年来各地时有发生的进城务工人员泣血讨要被长期拖欠的血汗工资而被拒、被打和被罚跪的事件,这些直接体现或折射社会冲突的现实压力,不仅对当事者的情感、心理人格造成严重伤害和扭曲,而且会对社会大众的心理与行为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负面诱导。
三是个体压力,我们认为这种来自员工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它可从两个方面说明。一方面是家庭压力。如夫妻冲突或离异、家庭成员关系失和、代际矛盾冲突、亲属的生老病死或意外事故、家庭贫困、本人生病或失恋、失学、
失业等等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认知偏差或思维方式、价值观的片面性而产生的自我精神压力。如有些员工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不太善于与人交往,包括与同事沟通,与老板交流,与客户交往。时间一长,老板、同事和客户也就慢慢疏远了他。另外,有的人贪欲无度,名利财色收集于一身,一样也放不下,直至被贪欲的重负压死趴下;有的过份苛求自己完美无瑕,以致在心中形成块垒;有的忧虑过度而常怀杞人之思;有的固执地要为不可为之事;形成一种放不下、看不破、解不开的“心锁”,造成精神自缚。
三、维护职工心理健康是工会工作新重点
面对职工日益上升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患趋势,如何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在力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会干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工会在缓解员工心理压力方面应有所作为。作为员工的“贴心人”和“坚强后盾”,工会不仅要维护员工的物质权益,也要关心员工的精神权益。要把关心职工心理健康作为工会维权的一个新的重点。
第一,在全社会要营造一种关爱、尊重劳动者的氛围。王兆国主席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上强调“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理应得到充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