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学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批评学是研究文学批评的学科,它是一门尚在建设中的学科,从发生学的角度说,文学批评几乎是随着文学的产生而产生,但文学批评学的成熟和繁盛是在20世纪。所以20世纪称为批评的世纪。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关于文学批评的性质:
1、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2、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
3、文学批评对象是以具体的作品为主的文学现象。
4、文学批评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
的原因。
文学批评思维的性质
1、文学批评整体说来属于逻辑思维,但包括了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成分。
2、文学批评要把理性思维方式与感性活动方式沟通与融合,把逻辑思维方式艺术思维方式沟通与
融合,把思辨性与感悟性沟通与融合。
文学批评思维的特征:
1、实证性:作为科学研究活动,文学批评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所以它有文学批评所依据的事实应该是确凿无误的。
2、思辨性:文学批评作为理性思维活动,具有思辨性,思辨性强调的是科学抽象。
3、审美性:主要指文学批评遵循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简单说就是是强调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要尊重文学的文学性。
文学批评的历史:
中国文学批评的源头在先秦时期。
中国文学批评源于对《诗经》的评论。
孔子强调“文”与“质”的完美统一,提出“文质彬彬”、“情欲信,辞欲巧”。
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解诗方法。
庄子言论中对后世文学批评意义解读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是得意忘言。
两汉的文学批评对《诗经》和楚辞的评论。汉代代表了从经学角度解说诗歌批评模式的是《毛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空前繁荣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更加关注文学的“缘情”、“绮靡”特点的品评、分析。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这“气”指天赋的气质、个性。
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
钟嵘在《诗品》中提出了“滋味”的评诗标准,这“滋味”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感受。同时他还将诗歌风格与诗人精神个性结合起来评诗。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提出了“六观”的文学批评方法。《知音》篇是专门研究文学批评的篇章。
在唐代发展出以诗论诗的形式,开创以诗论诗形式的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的文学批评形式。诗话的批评形式主要是“以资闲谈”。
简单说就是是强调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要尊重文学的文学性。
五四以来,在西方批评的影响之下,中国文学批评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现代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社会历史批评、科学主义批评、印象主义批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主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
西方文学批评起始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诗艺》中着重探讨了文学类型的标准价值。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和批评家,大多遵从古典原则。
18世纪欧洲文学批评普遍强调模仿自然的法则。
莱辛的《拉奥孔》研究的是诗与画的关系问题,其《汉堡剧评》探讨悲剧的作用。
19世纪欧洲文学批评先后出现了实证主义、唯美主义和现实主义三种影响较大的批评模式。
19世纪俄罗斯有三大民主主义批评家,指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别林斯基的著作,代表了这个世纪现实主义批评的最高成就。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发展的高峰。
文学批评的功能,指文学批评在整个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它是在与相关的领域的互动中实现的。一般包括阐释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和哲学功能。
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是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功能。
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阐释具体包括:
1、所谓阐释指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
2、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揭示作品中所展示的蕴涵的意义,包括作品中所萌芽
的新的倾向,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而作者本人却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
3、对文本的意义的阐释,不限于文本内容,形式本身也具有意义。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
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指通过文学批评的价值导向,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提高读者理解现实生活、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从而维护或批判某种意识形态,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
审美价值判断指批评主体对文学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性质、高低、大小、真伪等所作的鉴别和评说。
如何理解和发挥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
①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指通过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影响人们的意识行为,提
高读者理解现实生活、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从而维护或批判某种意识形态,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
一是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文学描写的生活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历史乃至人们的隐秘的内心情感世界,分析文学作品时,肯定会涉及这些方面。批评家必须以直面现实的勇气,通过分析文学现象来回答或提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从而对现实发生影响,引导读者提升人生境界。
二是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文学又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文学批评还需要对文学作品作出审美价值判断。审美价值判断是文学批评本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需求,文学批普通应该担负起提高人们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重任。
③审美价值判断的第一个层面是传递美感,批评家要把自己对作品的感觉传递给读者,以增加
接收者审美快感的强度和深度。同时还需要通过审美价值判断,抵制不良的或低级的审美趣味。
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
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首先理解文艺学内部的相互运动,即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之间的相互运动。
别林斯基把文学批评看成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是指文学批评既是一定的文学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的批评实践活动,同时又常常突破和超越文学理论的羁绊,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更新。
贺拉斯用“磨刀石”来比喻文学批评的作用。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相互运动则主要指文学批评的标准直接影响文学史家的选择眼光;文学批评本身也是未来文学史的史料;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具有重新建构文学史的功能。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
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四要素关系中,社会历史批评切入的角度是文学与社会。
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具有社会历史性质的批评的发端者是维柯。
第一次从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研究文学的是丹纳。
真正使社会—历史批评获得广泛而有成效的运用的是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
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文学观是对文学本质的看法。
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认为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
文学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影响、制约乃至控制文学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主要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
社会历史批评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三个层面,即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就这三个操作层面的关系来说,它们在具体的文学评论中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在分析作品的历史内容中可以窥视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显示出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当然,在具体的评论中也可能有所侧重。
庸俗社会学批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从政治观念出发评判文学作品
用阶级分析代替艺术分析
政治标准成为最高标准
狭义印象主义指在19世纪60—70年代登上法国画坛并形成巨大影响的一个绘画流派。
西方本人主义哲学和审美直觉理论对于印象主义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正式确立在19世纪末,法国的法朗士在他的《文学生活》中明确提出印象主义批评的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