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临济宗源流考-精品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朝临济宗源流考
由于史料阙失,金朝临济宗的传承在元明之时已经不很清楚,故诸家灯录、近现代禅宗诸书仅提及海云印简一系,对其宗派的传承往往语焉不详。
本文主要利用石刻资料,对临济宗在金朝的传承发展进行疏理与考证。
金朝临济宗承北宋,其法脉主要有三支,一支是琅琊慧觉的法脉,另两支分别是杨岐方会再传弟子五祖法演的法脉及黄龙慧南的法脉。
其中以五祖法演这一支脉影响最大。
作者:李辉,1973年生,史学博士,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中心副研究员。
金朝禅宗卜承北宋下启元代,是禅宗史上的重要时期。
但由于南北分隔,信息不通,金朝禅宗诸派的传承并不明朗。
也正因为资料的缺乏,今人对金朝禅宗宗派的传衍关注不多,成果很少。
笔者曾撰《曹洞宗史上阙失的一环――以金朝石刻史料为中心的探讨》一文,利用金朝石刻史料,清理了以大明法宝为中心的金朝曹洞宗的传承情况。
而金朝的临济宗,情况与曹洞宗相似,到元明之时,其传承法脉已经不是很清楚,诸家灯录、近现代禅宗诸书仅提及海云印简一系,对其它宗派的传承往往语焉不详。
事实上,临济宗在金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北宋临济分出的黄龙、杨歧二派在金朝都有传人。
金朝临济高僧往往入主皇家大寺,在佛教史上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以金朝石刻史料为中心,对临济
一脉在金朝的传承发展进行疏理与考证。
一、琅琊慧觉法脉
金元之际的元好问言及金朝临济一派时说:“慈明与琅邪觉皆法兄弟,共扶临济一枝。
慈明而下十余世,得玄冥?禅师;琅邪而下亦十余世,得虚明亨禅师。
玄冥风岸孤峻,无所许可,宁绝嗣而不传;虚明急于接纳,故子孙满天下,又皆称其家,加(疑为如)慈云海、清凉相、罗汉汴与法王昭公,皆是也。
”慈明指石霜楚圆,而琅邪觉即琅琊慧觉。
由此可知,金朝临济有二大宗师,即玄冥?与虚明亨,二人分别遥承石霜楚圆与琅琊慧觉。
但二人风规不同,玄冥法嗣稀少,而虚明亨则法嗣甚多,对金朝禅宗影响甚大。
虽然从上文可知,虚明亨遥承琅琊慧觉,但其中的传承如何?这其中有哪些人是金朝人呢?元代《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此碑原碑已佚,其拓片现藏日本。
其文云:“琅琊觉传泐潭月,月传毗陵真,真传白水白,白传天宁党,党传慈照纯,纯传郑州宝,宝传竹林藏、庆寿亨、少林鉴。
庆寿亨传东平汴、太原昭;少林鉴传法王通,通传安闲觉,觉传南京智、西安,南京智传寿峰湛,西安传雪堂仁公,由临济十八世矣。
”另外,元代临济宗僧人五峰普秀《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也言及琅琊觉至虚明亨的传承谱系,与此相同。
由以上谱系可知,琅琊觉五传而至慈照纯,慈照传郑州宝,郑州宝下分虚明亨、竹林藏与少林鉴三支。
以上诸人,以时间来推测,
慈照纯可能生活在宋金之间,郑州宝、竹林藏、庆寿亨、少林鉴、东平汴、太原昭、法王通则是金朝人。
教亨(1150-1219),字虚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王氏子。
教亨师承郑州普照宝。
普照宝,生于大定初,累住名刹,以住持郑州普照寺最久,故称郑州宝公。
著有《林溪录》,在元代时曾刊刻过,今已亡佚。
七岁出家,礼济州崇觉院圆公为师。
年十三,受具足戒,年十五,初参普照宝。
宝公让他去参日面佛公案,后听到云板声受触动,作偈日:“日面月面,星流电转,若更迟疑,面门着箭。
咄!”得到宝公印证。
教亨出世后,五坐道场:嵩山之戒坛,韶山之云门,郑州之普照,林溪之大觉,嵩山之法王。
以后又以皇家重臣之请,历任大寺,如中都潭柘寺、中都庆寿寺、嵩山少林寺等。
兴定三年(1219)秋卒,享年七十,僧腊五十八。
以教亨之经历来看,他在当时佛教界的地位是很高的。
所住持之寺,中都潭柘寺、庆寿寺均是重要的皇家寺院。
他与朝廷大臣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住潭柘寺就是应左丞相夹谷清臣之请。
教亨塔铭未讲其嗣法有几人,但据元好问说:“虚明急于接纳,故子孙满天下,又皆称其家,加(如)慈云海,清凉相、罗汉汴与法王昭公,皆是也。
”可知虚明教亨一系发展迅速,弟子满天下,慈云海、清凉相、罗汉汴、法王昭皆其弟子。
这些弟子中,仅清凉相事迹可考。
清凉相,法号宏相,沂水人,俗姓王氏,号西溪。
幼年出家,事沂州普照寺祖照。
年十九,试经得度。
后在普照寺参教亨十年,终得法。
先住郑州大觉寺、嵩山少林寺、沂
州普照寺,后退居于清凉寺。
生卒之年不详,世寿六十四,僧腊四十六。
传法弟子三人:显、静、隽。
著有《归乐》、《退休》、《清凉》三集,并《语录》一卷行世。
在世之日,与大儒元好问关系甚好,故元好问为之作墓铭。
普照宝另一个法嗣少林鉴的生平资料非常少。
山西平遥冀郭村有一块金朝的碑,记载禅隐山崇圣寺聘请鉴、贞二公任东西二方丈。
其中鉴公“法嗣宝公,宗承临济”,则此宝公应是郑州普照宝,而鉴公即是少林鉴。
碑文残阙,大意是说鉴公十九岁即任上党昭化寺讲主,后跟宝公学法,并得其印证。
出世先后入主普照寺、南京智海寺、嵩山大法王寺等。
二、杨岐派法脉
临济宗杨岐派从杨岐下二世黄梅东山五祖寺法演之后开始
兴盛。
法演(约1025-1104年),因晚年住持黄梅县五祖寺,被世人尊称五祖法演。
法演弟子较多,以“东山二勤一远”最为有名。
二勤即佛果克勤与佛鉴慧勤,此二人的佛法在金朝都有流传。
除此以外,法演的另一个弟子天目齐在金朝也有法脉延续,金末元初盛极一时的海云印简即出此系。
(一)佛鉴慧勤系在金朝的传承
金人赵秉文《利州精严禅寺盖公和尚墓铭》云:“临济白佛果沿而下之,至于佛日;自四明溯而上之,至于佛鉴。
俱出于五祖演。
而佛鉴传四华爵,爵传四明逵。
逵今为北京松林北迁第一祖师。
四明之孙,微公之子,张其姓,讳圆盖。
”此文指出五祖
法演门下佛鉴、佛果二系在金朝的传承情况:
五祖法演――佛鉴慧勤――四华爵――四明逵――微公一
精严圆盖
四华?m,法名知爵,《五灯全书》记为南华知?m,四川永康人,生平不详,《五灯全书》卷四三有其上堂语录。
?m又传弟子四明逵。
四明逵,禅宗史书不载。
四明,山名,在今浙江宁波,亦即明州(今浙江宁波);逵应是其法名最后一字。
四明逵大概是在北宋末年战乱之间,被金人掠至或自己流落到北方去的。
故赵秉文称其为“北京松林北迁第一祖师”。
四明逵又传微公,微公生平不详。
其后有精严寺圆盖。
四明逵主要在金北京(今内蒙古宁城)一带传法,故其弟子也大致集中在此。
例如圆盖两坐道场,均在北京路。
圆盖(1132-1195),永昌阜俗人,张姓,十九岁出家,二十岁弃律参禅,参学名公、宝公,以机缘不契,退居灵岩佛髻山数载。
后诣北京谒微公求印证。
公初不许。
一日,微公举黄龙“心正不妄动”话,以颂举,得印证。
大定六年(1166),始开堂于精严禅寺,继席松林灵感寺。
明昌六年(1195)五月卒,俗寿六十四,僧腊三十。
赵秉文作墓铭,称其“行竣而方,故学者遵其道而惮其律。
”
佛鉴系中还有一个相了禅师,其塔铭拓片尚存。
塔额篆书“故了公长老塔”,幢身首题“第九代了公禅师塔铭”。
据塔铭,相了为义州弘政(今辽宁省义县)人,俗姓宋氏。
九岁得度。
先后参访诸禅老,皆机缘不对。
后在义州崇福寺超公处得法。
而据
塔铭载,超公又为明州法嗣,明州远承佛鉴,故而《塔铭》铭日:“佛鉴远裔,明州亲孙。
”而联系上文,此处之明州极有可能为四明逵。
相了出世后住义州崇福寺,继迁北京松林寺、中都潭柘寺。
以东京留守皇子曹王之请,又居东京大惠安寺。
皇子曹王即金世宗之子完颜永功。
永功于大定十一年(1171)进封曹王,大定二十三年(1183)任东京留守,因此相了住大惠安寺应在大定二十三年之前后。
(二)佛果克勤系在金朝的传承
圆悟克勤(1063-1135),号佛果,于五祖法演处得法。
佛果下有大慧宗杲、虎丘绍隆,是南宋、元、明时期最活跃的临济宗派,对这两系禅宗史书、诸家灯录记载详细,但佛果的佛法在金朝也曾流传很广,却鲜为人知。
明河《补续高僧传》卷一二记载了一名叫圆性的金朝僧人,号广慧通理,天眷中(1138-1140)跟随“佛日”学法。
明河于圆性传后有一段议论,其文日:“此传取诸塔石,石文乃金永定节使杨邦基撰,谓:佛果自西蜀来汴,以心印传佛日,佛日传广慧。
”由明河所引杨邦基碑文,我们可以知道佛果传法于佛日,佛日传法于圆性即广慧通理。
明河又引杨邦基碑文云:广慧通理曾“侍佛日赴辽阳”,又“数从佛日人禁中说法”。
此中的关键问题是这个佛日是谁?佛果克勤弟子中号佛日者,当然以大慧宗呆最为
有名,那么此佛日是否为宗杲?宗果是否曾人北方,并赴辽阳呢?
金人人侵,的确虏掠了很多僧人北上。
《三朝北盟会编》载
曰:“金人来索详通经教德行僧,开封府即令拘诸院禅僧等,每院不下十余人,解赴金国军前,复有退令归者,所留仅二十人,待遇颇厚,诸寨请轮斋供,殆无虚日。
”而据《大慧普觉禅师年谱》:“(靖康元年)时女真之肆骄,取禅师十数,师为首选。
”可知宗杲确曾被金人虏掠,似乎这里的“佛曰”确为宗杲。
然而据宗果年谱,金人虏得宗呆后不久即将其释放。
宗杲于当年(1126)出汴京,随侍克勤至扬州天宁寺。
此后年谱显示均在南方活动,并未有去北方的经历。
故明河也深感困惑:“及后云:师侍佛日赴辽阳。
又云:数从佛日入禁中说法。
考时校处,又似非妙喜,茫然不知佛日为何人。
若果妙喜?何年谱、传灯不载此事?年谱但云:女直之肆骄,取禅师十数,师为首选。
虏酋壮师不少屈,由是一众获免。
其行得无师实行如杨所云?而后返作谱者为之讳也耶?抑佛日非妙喜,佛果下别有一佛日耶?杨文定有所据,必有一人当之。
大都妙喜始终如青天白日,不容隐讳。
笔此以俟高明考订。
”
以宗果之经历来看,他并不是广慧通理塔铭中提到的佛日。
广慧是天眷年间(1138 1140)在汴梁跟随佛日学法,即此段时间,佛日应在汴京。
但是考宗果年谱,宗杲在绍兴七年(1137)至绍兴十一年(1141)一直住持临安径山寺,并没有去汴京,而且以宗呆之名气,果在金朝生活多年,要有所隐讳也不易。
既然此“佛日”之生平与宗呆不合,是否有可能是明河的记载有误呢?圆性的塔称为“广慧通理之塔”,清朝之时朱彝尊所
亲见,“距寺半里许有塔园,僧塔五,一石刻云:故广慧通理禅师之塔,塔前有碑,字迹已漫灭。
”而圆性的传记,据明河曰:“取诸塔石,石文乃金永定节使杨邦基撰。
”故知广慧通理的碑文系金朝永定军节度使杨邦基撰。
明人谢迁所撰《重修潭柘嘉福寺碑》亦提到此事,其日:“窃闻潭柘山者,距城西二舍许,当鞍山之西,有泉汇而为梯潭,土宜柘木因以得名。
在后唐时,有从实禅师与其徒千人讲法于此,后遂示寂于华严祖堂。
皇统间改为大万寿寺。
继有广慧通理者,以正法眼而踵实师之迹,后得比邱善诲献其寺之故地,成大道场,山灵益加显。
其详见大定问蔡居士、杨节度之碑可考。
”此处杨节度之碑即杨邦基所撰广慧通理之碑。
碑文撰者杨邦基,字德懋,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以永定军节度使致仕,大定二十一年(1181)卒,《金史》卷九十有传。
从种种材料来看,明河所撰,确有所据。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材料可以与上文互相印证。
明河《圆性传》记载:“天德初(当作天眷),佛日禅师入汴,师袖香谒之。
佛日嘿识其器,而施锥札。
……及佛日赴辽阳之请,师侍行,抵惠安,举为立僧。
指示切要,一众钦服。
”可知佛日去东京惠安寺时,广慧通理侍行,并且当了惠安寺的立僧(即立僧首座)。
对广慧通理的这段经历,在另一材料中亦有所及。
广慧通理有个叫善照的传法弟子,他的塔铭拓片尚存。
据善照(怀鉴)塔铭记载:“(善照)年廿有二,复归旧里,时以皇统普恩受具,后再诣团山宗主,谓师曰:东京有佛日圆证和尚大振宗风,汝往师之。
师然
其言,乃诣惠安投诚挂单,昼夜习参,虽未超□,已得正修行路。
时广慧通理禅师初为立僧,以师为侍者,尝谓左右曰:此子将为吾家大法器也。
及广慧之游方山,师振衣而从。
”这段材料中,记载了佛日圆证在惠安寺当住持,其弟子广慧通理时任立僧。
对比以上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圆性传》与善照塔铭记载的人物、事情大致相同。
由此可以推断出,明河《圆性传》之中的佛日确有其人,与善照《塔铭》中的佛日圆证为同一人。
故知,明河《圆性传》所云“佛果自西蜀来汴,以心印传佛日,佛日传广慧”其真实性不容怀疑。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佛果慧勤门下有二“佛日”,一为大慧宗杲,其“佛日”之号是宋钦宗所赐,于南宋传法。
另一为“佛日圆证”,法讳生卒不详,在金朝传法,曾主辽阳惠安寺,门下弟子有广慧通理等。
广慧通理之塔现在北京门头沟区潭拓寺塔院内,但塔前杨邦基所撰之碑已亡佚。
故有关广慧通理生平的材料主要有二,一是明河《补续高僧传》之《圆性传》,一是乾隆四年(1739)所编《潭柘山岫云寺志》之《广慧通理禅师传》。
因广慧通理在金朝的影响较大,有“人天一代大宗师”。
之誉,故有必要将其生平及嗣法弟子进行疏理。
广慧通理(1104-1175),法讳圆性,或云开性,顺州怀柔人,姓侯氏。
父琦,母杜氏。
九岁出家,礼奉福寺振公为师。
年十五受具戒,习《唯识》、《起信论》。
天眷(1138-1140)初,参佛
日禅师,得其法。
后佛日应辽阳惠安寺之请,广慧侍行,任立僧首座。
天德(1149-1153)初入主中都(今北京)竹林寺。
第二年赴辽阳住持惠安寺。
后复归竹林寺。
大定(1161-1189)间,住潭柘寺。
在潭柘寺之日,大兴土木,整饬寺院,设立寺规,被视为潭柘寺中兴第一主。
大定十五年(1176)六月逝于潭柘。
世寿七十二,僧腊五十七。
广慧通理之号系海陵王所赐。
传法弟子善照、了奇、圆悟、广温、觉才、政言等。
著有《语录》三编。
广慧通理传法弟子见载六人,其中四人有塔铭,其生平如下:善照(1121-1168),沈州章义人,俗姓马,字怀鉴。
年十九出家,师从团山宗主禅师。
年二十二,具戒。
后至东京惠安寺挂单。
时佛日圆证禅师住惠安寺。
其徒广慧通理为立僧,以善照为侍者。
善照人参广慧通理,终嗣其法,出世住中都竹林寺。
大定八年(1168)逝,寿四十八,僧腊二十八。
贾少冲撰塔铭。
了奇(1120 1170),白?I富庶人,俗姓潘。
十六试经得度,以《华严经》为业,后跟广慧通理大师学禅。
广慧通理住云峰寺及中都竹林寺之时,了奇随行。
大定七年,了奇入主竹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