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医改-媒体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湖医改(媒体解读)

罗湖“医共体” 医改模式曾获总理点赞

2016年11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座谈会,在探讨医疗卫生的民生问题环节,特邀参会的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益新向总理介绍了深圳罗湖的探索。曾益新在会上介绍说,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强基层”。目前深圳罗湖正在试点“医共体”模式,整合辖区内的公立医院和社区诊所,打破分层管理,办出“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你们提出的医共体建议很有价值。”听完介绍,李克强对这种医共体建议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李克强说,“大家现在越来越关心生活水平,其中更关心健康水平。”李克强说,“你们提出的医共体建议很有价值。”

(据人民网)

用数据说话

据统计,2016年1-6月,罗湖医院集团下属社康中心新增家庭医生签约对象27.78万人,累计36.59万人,全人口签约率达到28.42%。

2015年8月,罗湖区医改启动。经过一年的探索,罗湖医院通过整合资源,做强社康中心,让居民从不信到相信再到依赖家庭医生,使分级诊疗水到渠成,也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探索出一套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全区基层诊疗量超过六成

罗湖医改正式启动后,“做实做强社康中心”成为了罗湖医改的重点。

医院专家到社康中心坐诊、查房、巡诊等,不再是‘帮扶’,而是分内之事、是日常工作,医院日益成为基层服务网络的一部分,平稳地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促使社康中心的实力逐渐提升。

罗湖还推动社康中心的建设标准从“达标”走向“优质”,允许区域社康中心在标准配置之外,还可配置智慧药房、CT、胃镜、眼底照相等设备,解决社康缺设备少药问题。

通过“以事定费”的补偿机制,罗湖还逐步提高政府的卫生投入,有效减轻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

其中,对社康中心的预算投入为2.02亿元,占卫生总投入的27.2%。

目前罗湖社康中心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就诊量明显增加。今年1-6月,全区社康中心诊疗量达到163.1万人次,同比增加21.2%,其中院办院管社康中心诊疗量增长了62.2%。而全区基层诊疗量达到了64%以上,高于全国43%和全省49%的水平。

每万人配备3名全科医生

去年底,罗湖开出“30万元起年薪”公开在全国招聘优秀全科医生,吸引了全国各地全科医生千余人报名,其中不乏专家、教授。招聘的30名优秀全科医生已经全部下沉到社康中心。此外,罗湖还招聘了30名健康管理助理护士,41名全科规培医生,112名健康管理师,甚至引进了英联邦、北欧的优秀家庭医生到社康。

在罗湖,全科医生正在以家庭医生的身份走进居民的生活。37万居民签约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罗湖现有常住居民约100万人,这意味着,每10名居民,就有4人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目前罗湖的全科医生配备已达到2.4名/每万人,其目标是今年实现全科医生配备3名/每万人,全科医生配备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社区首诊的需要。

除了央视《焦点访谈》,还有多家媒体如《朝闻天下》、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还相继刊播了罗湖医改的专题报道,为罗湖医改成绩点赞,报道称医改方便了居民,让居民少花钱,家庭医生模式还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

医院病人越少越好

2016年1月,罗湖区率先在深圳试点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改革,就是以辖区内的签约居民为对象,将上一年度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总额,加上本度全市医保支出平均增长比率值,打包给罗湖医院,年终清算时,若有结余,就奖励给医院。

举个栗子

罗湖医院家庭医生的签约对象累计达到37万人,假如这37万参保人去年医保支出总额是100万元,而今年只支出了90万元,那么多出的10万元,按规定就要奖励给罗湖医院,医院可把奖励的钱用于进一步做好居民的疾病预防及激励医务人员等。

这种医保支付方式实现了办医导向的突破性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医院只有关注居民的健康,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使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钱,

医院的经营状况才能好、医务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为了防止老人跌倒骨折,医院甚至主动帮助老人在家里安装防跌倒扶手。”

一份关于深圳医改的最权威解读

2016-08-02来源:中国访谈

深圳医改有哪些创新之举?在公立医院改革上如何破局?又遇到怎样的阻碍和挑战?来看一份最权威的解读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各项体制改革的先锋。作为全国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圳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有诸多亮点,围绕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多元化办医等方面进行“破旧立新”。深圳医改,有哪些创新之举?在公立医院改革上如何破局?又遇到怎样的阻碍和挑战?

受访嘉宾:

李创深圳卫生计生委医改办处长

孙喜琢深圳罗湖医院集团院长

胡薇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深圳医改的特色和路径是什么?

李创:深圳做医改坚持需求为导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都是围绕老百姓医疗健康的需求还有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来设计和推进。

主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方面要补短板。因为深圳的人口增长速度太快,所以人均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深圳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大约是北京、上海、广州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要大力推动医院的改建、新建和扩建工程,来提高人均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

第二个方面是强基层。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标准化建设,让基层的医疗机构能够阶段性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要综合。调动所有市场要素的积极性,发展壮大医疗行业,推动社会力量办医。要丰富医疗健康产品,满足老百姓更高质量、更多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另外要让医务人员有更好的价值体现,搞活市场。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财政保障还有医保支付,医疗价格,药品采购方面的改革,让公立医院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地去运作,提高运营管理绩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